趙忠秀:治理霧霾存在一個長期的J曲線效應

2020-12-06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低碳經濟研究所 趙忠秀 

  2013年初以來,我國中東部逆溫現象頻現,風靜不動,大氣上層的暖溼氣團緊緊罩住下層冷氣團中的汙染物,使其難以向高空飄散,霧霾一次次地來襲。

  人們對治理霧霾問題似乎有一些悲觀,短期的車輛限行、工地停工、工廠停產等措施只是杯水車薪,既不能立刻消除霧霾,也不能持續使用。問題也許還有樂觀的一面,自1961年以來,我國有過多次霧霾頻發年份,只是2013年的1月份創了新高,高峰過後也許還會有低谷或是常態,也許今後的情況就不會這麼嚴重。不過,人們還是要焦慮:霧霾就將這麼持續地肆虐下去嗎?中央領導高度重視此次嚴重的大氣汙染問題,指示必須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用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指出解決問題需要一個長期過程,但是必須有所作為。然而,大氣汙染的根不除,霧霾就不會清除,這也註定了中國治理大氣汙染是一個長期的艱巨任務。儘管採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但在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而後下降之前,在氣候變化無常的情形下,霧霾來襲的頻率可能更密,我國要面臨霧霾天氣繼續惡化然後才好轉的情況,也就是存在一個長期的J曲線效應。

  為什麼說我國的大氣汙染還有可能持續惡化下去?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造成霾的汙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顆粒物也有增無減,通過汽車尾氣、燃煤供暖的廢氣、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以及建築工地和道路交通產生的揚塵匯集而來,在特定的逆溫條件下形成籠罩大片國土的霧霾。

  煤炭佔比過高 新能源難堪大任

  這種高投入、高汙染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要進行轉型,困難重重。煤炭佔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72%,遠景規劃到2050年才能降到50%以下,且目前煤炭的能效總體來講只是世界先進水平的一半左右,即多燒一倍的煤才獲得相同的能量,但由此創造的價值可能更少。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與日本相當的時候,我國的能源消耗(煤當量)是日本的四倍之多。我國的能源稟賦決定了未來節能減排的艱巨性。

  我國確定了到2020年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新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15%的目標,我國在新能源技術開發方面也走在了世界比較靠前的位置,但新能源只能解決我國新增能源需求的一小部分,且像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智能電網尚沒有建設完善的情況下,其整體經濟成本要大大高於傳統的化石能源。在這種能源稟賦具有剛性,而人口增長和城市化導致能源需求不斷擴大的結構下,我國的溫室氣體以及間接相關的汙染物排放還將持續上升。有學者預計,其峰值可能要到2030年才會出現,在此之前的生態壓力只能會越來越大。

  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具有一定的輸入性

  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具有一定的輸入性,一城一地的減排努力會因來自其他地區排放的輸入而抵消。如北京在降低燃煤比重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本採暖季只燃燒了2000萬噸煤,但是相鄰的河北省卻燃燒了3.5億噸煤。瀰漫140多萬平方公裡的霧霾是各類地區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各地節能減排的效果各異,地方政府對環境治理的認識和工作投入也有差距。因此,應對氣候變化、治理大氣汙染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那麼,是否就此便產生了悲觀的結論呢?倒也不是。從國際經驗來看,曾經的霧都英國倫敦和鋼都美國匹茲堡,都從嚴重的重汙染城市轉型為生態型城市,經濟結構也得到了高度的優化,成為現代生態文明城市的代表。就我國而言,霧霾正加速倒逼經濟發展方式全面轉變,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發展低碳經濟。從能源結構來講,立足我國的能源供給結構,要大力開發和應用清潔煤技術,提高化石能源的能效,儘可能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對電力、建築、運輸等重點行業節能減排予以目標考核,從而降低經濟發展的碳強度。

  從經濟結構來講,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對生產型服務業和消費型服務業予以同等重視,擴大內需,擴大就業,改善民生。在製造業內部,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對存量能源設施進行技術改造,優化國際生產網絡,改善國際價值鏈分配格局,對部分加工貿易的生產進行對外轉移,跟進商業服務。加大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對地方政府進行利益引導,確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可觀測性、可核查性。形成低碳發展的公民自覺,將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上升到公民道德和社會文化的高度,用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引導社會進步。

  上述改變是在我國環境壓力趨緊條件下的內生性變革。這種作為將舒緩環境壓力,促進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呈現趨勢性改變,通過加大工作力度,可以促使良性改變儘早到來,使得J曲線效應的後一段能提前實現,恢復藍天白雲常態化,而不能對大氣環流心存僥倖。

[責任編輯:蔣正翔]

相關焦點

  • 宏觀經濟政策也具有「J曲線效應」
    「J曲線效應」原本是國際收支調節理論中用來說明本國貨幣貶值後,最初經常項目收支狀況反而會比原先惡化,進口增加而出口減少;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經常項目收支狀況開始得到逐步的改善。不過,將這一原理運用到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上,道理也一樣,即經濟政策的不斷推出對我國經濟所產生的影響也具有「J曲線效應」。
  • 霧霾的健康效應研究,需要更合適的方法
    在中國,霧霾對公眾的健康存在多大的影響成為政府與公眾共同關注的問題,而他們的雙眼,都注視著埋頭研究的科學家們。近日,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弗朗西斯卡·多米尼西(Francesca Dominici)等人在《科學》上發文指出,目前用評估霧霾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係,在方法上存在限制。
  • 洛杉磯霧霾治理長達半個世紀,有哪些我們可以借鑑的經驗?
    【編者按】進入冬天,各地霧霾天氣頻發,似乎從新聞變成常態。但不管怎樣,如何治理霧霾才是問題的關鍵。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其著作《發達國家霧霾治理的經驗和啟示》一書中結合目前中國治理霧霾的需求,分析總結了美國、英國、日本三國治理霧霾的經驗和教訓。
  • 洛杉磯、倫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霧霾與大氣汙染的措施與啟示
    為治理大氣汙染問題,這些國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取得了較好的治理效果。為此,我們調研了這些城市在治理大氣汙染方面的舉措和經驗,以期為解決我國的霧霾問題提供參考。 一、霧霾的成因以及公眾認識 霧霾並非科學術語,而是對於底層大氣中大量液滴和固體顆粒充斥狀態的一種描述。
  • 中國社科院黃順江:霧霾成因及治理
    然而,今天的霧霾就不同了,除了自然界中存在的水汽和粉塵之外,還混有人為產生的汙染物質。正是由於汙染物的存在,一方面使霧霾出現的頻率升高,容易成霧,而且常常有霧就有霾(自然狀態下霧多霾少),另一方面也使霧霾的危害性大大增強,汙染物在霧氣中吸收水分形成酸性氣溶膠,毒性增強,可以腐蝕地面建築物,侵害樹木、花草、動物及人體,尤其對人的呼吸系統損害很大。
  • 霧霾由水蒸氣和顆粒物共同組成 | 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對策
    霧霾形成的機理是:當空氣溼度超過50%,水蒸汽在空氣中形成水蒸汽氣溶膠,水分子包圍、俘獲、浸潤、脹大汙染物顆粒變為霧霾顆粒,霧霾顆粒的增多就形成輕重程度不同的霧霾。治理霧霾的方法應該因地制宜,溼度大的南方地區只有減少汙染物排放一條路;乾燥的北方地區治理水蒸汽排放比單純治理顆粒物更加有效。
  • 霧霾加劇熱島效應? 空氣汙染讓城市升溫0.7℃
    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嚴重的空氣汙染不但有害健康還會加重城市熱島效應該研究首次揭示了霧霾與城市熱島效應的關係,為治理空氣汙染提供了新的動力。城市熱島效應,指由於人為原因,改變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溫度、溼度、空氣對流等因素,從而引起的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雖然此前就有科學家推斷,霧霾可能會加重城市熱島效應,但由於大氣中的氣溶膠也會通過反射或吸收太陽輻射的方式為大氣降溫,這一猜測一直未能得到驗證。
  • 侯丙林:霧霾由水蒸氣和顆粒物共同組成 | 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對策第...
    霧霾形成的機理是:當空氣溼度超過50%,水蒸汽在空氣中形成水蒸汽氣溶膠,水分子包圍、俘獲、浸潤、脹大汙染物顆粒變為霧霾顆粒,霧霾顆粒的增多就形成輕重程度不同的霧霾。治理霧霾的方法應該因地制宜,溼度大的南方地區只有減少汙染物排放一條路;乾燥的北方地區治理水蒸汽排放比單純治理顆粒物更加有效。
  • 2021-2027年中國霧霾治理行業調研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2021-2027年中國霧霾治理行業調研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針對當前霧霾治理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霧霾治理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2021-2027年中國霧霾治理行業調研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是霧霾治理業內企業、相關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準確把握霧霾治理行業發展趨勢,洞悉霧霾治理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中國霧霾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仍面臨六大挑戰
    《報告》以「大國治霾之城市責任」為主題,分專題討論了當前霧霾治理過程中所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對全國重點地區主要城市採取的治理措施進行總結,系統評價中國城市健康發展狀況,分析研究城市霧霾治理取得的成效及其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強化霧霾治理、加強環境保護、促進城市健康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對策建議。 在《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發布的第三個年頭,霧霾治理攻堅戰依舊在繼續。
  • 國外大城市都是怎麼治理霧霾的?
    霧霾再一次襲來,這幾天全國人民數次上演「等風來」,似乎天氣的好壞、霧霾的退散只能看老天的臉色?歷史上遭遇霧霾侵襲的不只中國北京,雖然空氣汙染的成因可能不同,但或許對於我國的霧霾治理有一定的借鑑意義。本期Dr.YOU關注國外都是怎麼治理霧霾的。
  • 張小曳:治理霧霾最主要的方法是減少排放—新聞—科學網
    11月1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院研究員張小曳做客第三期氣象科普講堂,就霧霾汙染的主要成因、氣候變化對霾汙染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講解,並對我國未來如何防治霧霾獻計獻策
  • 專家呼籲霧霾治理應考慮地質因素
    「霧霾與地質關係密切。」11月29日,常年從事霧霾與地質關係研究的省地礦局二級教授盧予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地上空間的人類活動及汙染物排放易發現和治理,而地球深部的地質作用則不易發現和治理。「霧霾的形成是地質、人類活動和氣候氣象共同作用的結果,缺一不可。
  • 霧霾治理成效初步顯現 今後3年力度有增無減
    【中國環保在線 廢氣處理】加快推進霧霾治理是當前我國面臨的迫切任務,是維護人民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雖然目前我國霧霾治理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但路漫漫其修遠兮,真正根除霧霾侵襲,仍需上下而求索。
  • 華北霧霾或將伴隨光化學煙霧
    換一個角度,我們可以把NO2看作是整個光化學反應體系中的催化劑,因此控制氮氧化物排放對於控制光化學煙霧的發生與發展意義重大。北京的霧霾及光化學煙霧對健康有什麼傷害?從2011年的環保記錄來看,北京市的臭氧汙染並不嚴重,而最新的報導中也只是提到了檢出PAN,沒有給出具體的濃度。
  • 2016.12:基於網絡搜索數據的霧霾經濟與CPI相關性研究(董倩)
    由於之前經濟快速增長與發展,特別是高汙染GDP產業(如汽車、石油、水泥、木材和煤電等行業)引起的大氣汙染所帶來了霧霾天氣。現階段接連不斷的霧霾天氣、持續徘徊在高位的空氣汙染指數,不僅使北京成為「新一代霧都」,也催生了一個新的經濟領域——霧霾經濟。霧霾經濟定義為在霧霾天氣常態化條件下,霧霾天氣對宏觀經濟產業鏈各個環節產生的影響,霧霾消費是在霧霾經濟的影響下產生的。
  • 治理霧霾,他們花了多少年?
    土耳其的首都安卡拉在上世紀20年代,還是一個只有3萬人的小城,但是1970年這裡的人口已達到100萬。使用褐煤的發電廠,及家用煤爐排放出大量煙塵、二氧化硫,使安卡拉成為土耳其汙染最嚴重的城市。巴西的庫巴唐在1950年時還是一片沼澤,1980年成為一座有10萬人的城市,鋼鐵和化肥佔巴西全國產量的40%。
  • 日本地震後的「J」曲線效應
    因此我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商品需求將沿著「J」曲線發展,從而在短期和中長期體現出不同的方向。  日本的部分農產品對進口依賴程度較高。2010年玉米的消費全部依賴進口,小麥的進口依賴度也達到84%。但日本對於全球農產品消耗量增量的貢獻非常小。2010年日本玉米消耗量僅增加了10萬噸,佔當年全球玉米新增消耗量的0.47%。小麥的消耗量更是出現了絕對量的下降。
  • 玻璃鋼化糞池施工杜絕霧霾對環境治理有哪些好處
    玻璃鋼化糞池施工杜絕霧霾對環境治理有哪些好處 ,「ic5sunm」   合肥峰昊化糞池公司專業生產玻璃鋼化糞池、水泥化糞池、塑料檢查井、大口徑埋地排水管材等一大批新型建材產品,如有需要,歡迎隨時來電諮詢!
  • 考慮市場治理體系的銀行債權治理及其效應研究
    多數學者從單一機制視角研究銀行債權發揮的公司治理效應,這有助於局部還原銀行債權發揮公司治理效應的機理,但卻不能觀察銀行債權作為市場治理體系的一份子,其與體系內其他機制間互動的功能及演化特徵,且銀行債權治理效應的研究結論依然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