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加劇熱島效應? 空氣汙染讓城市升溫0.7℃

2020-11-24 中國天氣

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嚴重的空氣汙染不但有害健康還會加重城市熱島效應,讓城市更熱,升溫幅度最高可達0.7攝氏度。該研究首次揭示了霧霾與城市熱島效應的關係,為治理空氣汙染提供了新的動力。城市熱島效應,指由於人為原因,改變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溫度、溼度、空氣對流等因素,從而引起的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

雖然此前就有科學家推斷,霧霾可能會加重城市熱島效應,但由於大氣中的氣溶膠也會通過反射或吸收太陽輻射的方式為大氣降溫,這一猜測一直未能得到驗證。

在新的研究中,耶魯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的李旭輝和他的同事使用了衛星觀測和氣候模型模擬來分離這些彼此衝突的效應,並估測了汙染對中國大陸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最終他們發現,霧霾在夜間加重了熱島效應,而且能通過吸收額外的輻射,讓城市溫度升高0.7攝氏度。而這一現象在一些半乾旱城市中尤為明顯。

研究人員稱,新研究證實空氣汙染會使城市夜間溫度升高,表明治理霧霾既能減少呼吸道疾病也能緩解城市高溫,具有雙重收益。

相關焦點

  • 城市熱島效應形成原因 因如何用綠化防治
    城市大氣汙染使得城區空氣品質下降,煙塵、S02、,N0x,C0,含量增加,這些物質都是紅外輻射的良好吸收者,至使城市大氣吸收較多的紅外輻射而升溫。城市熱島效應主要由以下因素影響:蒸發減少、城市下墊面反射率降低、能量輸入,其強度影響為:蒸發減少0.05g/sm2,熱輸入增加120.9w/m2;城市下墊面反射率降低10%,熱輸入增加30w/m2;人工能量輸入10w/m2,城市中總熱輸入增加160.9w/m2,由於受空氣對流的影響,實際熱輸入約20w/m2,計算溫升約3.5℃,這與實際比較相符。
  • 【科普】城市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使城市年平均氣溫比郊區高出1°C,甚至更多。夏季,城市局部地區的氣溫有時甚至比郊區高出6°C以上。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城市熱島效應也變得越來越明顯。    城市熱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受城市下墊面特性的影響。
  • 「城市幹島」加重「城市熱島」效應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郝璐教授帶領的生態水文氣象國際合作團隊在針對長三角地區的研究中發現,無論是「城市熱島」效應、「城市幹島」效應,還是「小雨大澇」現象,都與這一區域大範圍溼地和森林轉為城市用地導致蒸散發變化有關。據悉,該成果發表在水文水資源領域國際頂級期刊《水資源研究》上。
  • 【備考乾貨】一文詳解高考地理常考的城市五島效應?!
    大氣汙染在城市熱島效應中起著相當複雜特殊的作用。來自工業生產、交通運輸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大氣汙染物在城區濃度特別大,它像一張厚厚的毯子覆蓋在城市上空,白天它大大地削弱了太陽直接輻射,城區升溫減緩,有時可在城市產生「冷島」效應。夜間它將大大減少城區地表有效長波輻射所造成的熱量損耗,起到保溫作用,使城市比郊區「冷卻」得慢,形成夜間熱島現象。
  • 假期出門旅遊會增加城市熱島效應,熱島效應是怎麼一回事?
    甚至有人說假期間因為大量的人流湧進了旅遊城市甚至加深了旅遊城市的熱島效應。這是大家誇張的說法還是真的有這麼一回事,熱島效應這個詞應該都被大家熟識了。城市熱島效應就是指城市的整體氣溫要比周圍鄉村的氣溫要高。
  • 熱島效應加劇高溫熱浪
    這就是人們可以直觀感受到的城市熱島效應。  在夏季,熱島效應對高溫熱浪有放大作用。這意味著遇到最高氣溫超過35℃的高溫天氣時,市區比郊區更難熬。中國氣象局氣候研究開放實驗室研究員任國玉和他的團隊定量化了這種「難熬」程度。
  • 逆溫層較明顯+城市熱島效應 成都地區霧霾可能性更大
    由於少有的佔齊了四種逆溫形成的機制,成都市氣象臺臺長陳洪向成都商報記者解釋,成都地區的逆溫層比較明顯,形成霧霾的可能性也更大。此外,城市熱島效應使得霧霾物質在城區和郊區之間循環,加劇了霧霾現象。
  • 詩歌中的氣候知識——城市熱島效應
    其實,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在城市化進程中常見的熱島效應。所謂熱島效應,就是指城市中的空氣溫度明顯高於城市外圍郊區的現象。從近地面溫度圖上看,郊區氣溫變化很小,而城區高溫區在溫度圖上就像是從海裡突出海面的島嶼,因此形象地稱這種效應為城市熱島。熱島效應往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加強,城市氣溫逐漸增長,造成城市和鄉村之間氣溫差加大。如今,城市熱島效應已經變成了城市生態問題中最嚴峻的問題之一。那麼造成城市熱島效應的原因有哪些呢?城市熱島,這一概念是在1958年被氣象學家Manley首次提出。
  • 中國重霧霾面積首次曝光:48個城市重度汙染 汙染源就是它
    中國重霧霾面積首次曝光:48個城市重度汙染 汙染源就是它  倦夢還 • 2015-12-23 10:36:51 來源:前瞻網 E5169G0
  • 常見的地理效應⑥|幹島效應和雨島效應
    雨島效應是指大城市內高層建築使空氣循環bai不暢,盛夏空調、汽車尾氣加重熱量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熱氣流且越積越厚,最終導致形成降水的現象。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長、人類活動加劇、城市的生產活動和特殊地面結構共同作用於大氣,使大氣邊界層的特性發生變化,從而使得雨島效應加劇、城市降水量增大。峰高量大的暴雨導致洪水機會增大,加劇了城市的防洪壓力。
  • 研究稱燃煤量增加加劇同溫層霧霾
    到上世紀70年代為止,人類向低層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煤煙、灰塵以及其他微小顆粒,氣候科學家將這一效應稱為「人類火山」。如今,人類似乎又在大氣中的另一個區域模擬這一效應。一項新的研究將同溫層長達10年的霧霾加劇現象歸罪於全世界的燃煤用量大爆發。 迄今為止,除了火山爆發之外,科學家還沒有發現任何徵兆能夠對同溫層造成如此之大的汙染。
  • 城市「熱島效應」新解:氣候越溼潤地表越粗糙 效應越明顯
    原標題:城市「熱島效應」新解:氣候越溼潤地表越粗糙 效應越明顯   中國江蘇網7月16日訊(通訊員 賈冰 徐珍 記者 王靜)你知道嗎,假設停車場使用淺色的材料,可以有助於減緩城市熱島效應。
  • 霧霾天氣能見度下降 怎麼判斷對人體的危害
    隨著大氣汙染與人體健康影響研究的步步深入,人們越來越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能加重霧霾天氣汙染的罪魁禍首(顆粒物)上。而顆粒物濃度的高低決定了大氣能見度。     大氣能見度是一個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氣象要素。能見度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城市交通運輸的安全和效率。
  • 熱島效應:「發燒」的城市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多種因素讓人口高度密集和發達的城市形成強大的「熱島」。熱島效應不僅影響城市的生態環境,還對居民的健康產生威脅。屋頂綠化是降解城市熱島效應的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辦法,可是由於觀念和經費方面的問題,北京屋頂綠化總面積還不到應綠化面積的1%  文/ 李微  入夏以來,頻繁的雷暴導致北京首都機場的航班大面積延誤,讓那些「空中飛人」們只能眼看著錯過的會議乾瞪眼。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6月7日夜間,夜空上千次地被「撕裂」——這是北京地區今年以來遭遇的最強雷電。
  • 洛杉磯、倫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霧霾與大氣汙染的措施與啟示
    近年來,我國中東部地區持續高發的霧霾,引發社會公眾對空氣品質和環境汙染問題的高度關注。2013年1月底,全國霧霾面積就達到143萬平方公裡。2014年2月20日起,濃重的霧霾在北京及華北大部分地區持續7天不散。專家稱我國大氣汙染治理已經刻不容緩。
  • 液態空氣環境熱能動力車
    汽車排放的尾氣中氮氧化物、顆粒物等導致城市煙霧,氮氧化物會與空中的水蒸氣直接形成酸雨。城市汽車密布排放大量熱量,加劇熱島效應,危害人體健康,制約城市發展。熱機是「熱量機」,本意不是「熱的機」!項目回歸熱機、膨脹機工作的基本原理,將熱機工作起點從低溫、超低溫開始,讓低溫介質吸收常溫環境介質含有的熱量,實現升溫膨脹,轉變為機械能。
  • 空氣汙染 到底是什麼傷人於無形之間?
    這也是北京今年入冬以來第二次發布空氣重汙染預警。於是,北京的空氣品質以及對人體健康影響再度引發公眾的熱議。空氣中微生物和重金屬會致病嗎對拉森團隊的研究成果,北京市衛計委表示,細菌的耐藥性和致病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耐藥性的增加不意味著致病性的增強。不過,北京等城市空氣成分複雜是不爭的事實。
  • 秋季「逆溫」現象助推霧霾 空氣汙染治理打持久戰
    秋季「逆溫」現象助推霧霾 空氣汙染治理打持久戰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題:再臨「秋冬霧霾季」:三年治霾積跬步 逆水行舟方至千裡  新華社記者倪元錦、榮啟涵、劉紅霞  國慶假期以來
  • 美科學家發現城市熱島效應對全球變暖影響不大
    在全球氣候變暖過程中,城市熱島效應產生多大影響一直就是爭論焦點。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首次對熱島效應的影響進行量化。研究結果顯示,與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產生的影響相比,熱島效應的影響非常有限。研究領導人、史丹福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教授馬克-雅各布森表示:「在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氣候變暖過程中,城市熱島效應產生的影響比例可能在2%到4%之間。」
  • 專家詳解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及防護
    氣象與汙染這兩個因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不利的氣象條件可以使汙染物在大氣中不斷累積,使汙染加重;反過來,汙染物濃度的增加也可以改變城市中溫度和風的分布,使城市氣象發生變化。    霧霾天氣的主要特徵是能見度降低。顆粒物具有消光作用,是能見度降低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