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因其卓越的產品性能,熱度逐漸上升。這類殺菌劑通過抑制真菌中細胞色素bc1間的電子傳遞,從而抑制線粒體的呼吸作用,適用作物更多,防治譜更廣,高效,用量低,適合與其他產品復配等;而且大多數產品擁有作物健康作用,可增綠,延緩衰老,使作物籽粒飽滿,從而實現增產。國內市場常見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包括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和醚菌酯。那麼不同甲氧基丙烯酸酯品種,各自的產品特點和優勢在哪裡呢?
嘧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中銷售額最大的產品,殺菌譜很廣,對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綱中的大部分病原菌有效,主要用於防治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和葉黴病,黃瓜霜黴病、白粉病、黑星病和蔓枯病,辣椒炭疽病和疫病,馬鈴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葡萄霜黴病、白腐病和黑痘病,柑橘炭疽病和瘡痂病,西瓜蔓枯病、炭疽病,絲瓜霜黴病、冬瓜霜黴病和炭疽病,荔枝霜疫黴病,香蕉葉斑病,芒果炭疽病,大豆銹病,水稻稻瘟病和紋枯病,草坪枯萎病和褐斑病等。嘧菌酯不僅能透葉,且能在植物木質部上行輸導。這一特點使其在作物根莖部病害上的藥效明顯優於吡唑醚菌酯,如紋枯病、立枯病、西瓜蔓枯病、溝施防治馬鈴薯黑痣病等。
吡唑醚菌酯被認為是市場上活性最高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相對抑菌活性最強,具有較強的抑制病菌孢子萌發能力,對葉片內菌絲生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對子囊菌類、擔子菌類、半知菌類及卵菌類等植物病原菌有顯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潛在的治療活性,可用於防治多種作物真菌性病害。吡唑醚菌酯在葉片內向葉尖或葉基傳導及燻蒸作用較弱,但在植物體內的傳導活性較強,可改善作物生理機能,增強作物抗逆性,促進作物營養生長。
肟菌酯作用廣譜,用於穀物、葡萄,防治白粉病和葡萄孢菌引起的病害,並對霜黴病具有一定的防效;也用於蘋果,防治白粉病和瘡痂病等。應用範圍主要包括大豆、非農用、穀物、其他果蔬、玉米、水稻、梨果、葡萄、甜菜和棉花等。
啶氧菌酯是內吸性最好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其主要優點是,對黃銹病具有治療活性,對殼針孢菌引起的病害以及大麥上的網斑病也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現主要用於大豆、穀物、玉米、油菜、棉花、水稻、向日葵、甜菜、甘蔗、葡萄等作物。
氟嘧菌酯主要靶標穀物上的莖基部病害,包括由殼針孢菌、鐮刀菌引起的病害,雲紋病、黴病和網斑病等,現主要用於穀物、大豆、玉米、馬鈴薯以及非作物領域等。
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中的第1個上市品種,殺菌譜不如嘧菌酯廣,但對白粉病等特效,具有燻蒸作用。主要用於防治黃瓜、草莓白粉病,小麥白粉病和銹病,蘋果白粉病、斑點落葉病和黑星病,梨樹黑星病,番茄早疫病,葡萄霜黴病和香蕉葉斑病等。
(1)該類殺菌劑均屬高等抗性風險,且彼此間具有交互抗性,在每個作物生長季合計用藥次數不應超過3-4次。
(2)吡唑醚菌酯對魚蝦等水生生物具有毒性,在有魚塘的水稻田不宜使用。吡唑醚菌酯具有很好的脂溶性和超強的滲透性,不宜在某些敏感作物(如藤稔葡萄)或特殊氣候(如高溫、強曬)使用,避免對葉片、果實造成損傷。
(3)該類殺菌劑和其它農藥混用時,宜降低濃度,並進行小面積驗證後再推廣使用。(文/鄭氏化工作物項目部 荊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