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俞宸睿是為數不多的機關人偶裝置(Automata)製作家。在媒體公開報導中,俞宸睿是在成都的唯一一位專職機關人偶裝置製作家。
利用各類機械原理,依靠一個個凸輪、連杆,來重塑機械之美。在裝置的舞臺之上,是靈活自如的玩偶;在裝置的舞臺之下,是旋轉不停的齒輪。
機關人偶裝置製作——就算在全球也算小眾的行當,其實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機關人偶裝置在歐洲是精密的鐘表,在日本是祭祀的人偶,在中國是指南戰車。
辭去工作,專職做機關人偶裝置製作家,俞宸睿說他很喜歡機關人偶裝置的形式,裝置舞臺下的結構美感與裝置舞臺上的玩偶緊密相關,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
↑俞宸睿。
專職機關人偶裝置製作家
用凸輪、連杆來重塑機械之美
對於你我來說,最熟悉的機關人偶裝置,就是伴隨每個人童年的鐵皮青蛙。扭動曲柄,綠色漆皮的青蛙往前跳動,齒輪不止,永不停歇。如果你拆開鐵皮青蛙,會發現裡面是由一個個機械結構配合,青蛙看似不規則的前進道路,都被機關嚴密地掌控著進度與分寸。
成都人俞宸睿就是一個機關人偶裝置製作家。在媒體公開報導中,俞宸睿是在成都的唯一一位專職機關人偶裝置製作家。
此前,俞宸睿是中國傳媒大學藝術設計系學生,一直喜歡手工。畢業後,他在一家公司做設計,從事動畫方面的工作。「看到機關人偶裝置後,我感覺找到了一個興趣的結合點,又可以做手工,又可以做動畫。」俞宸睿說。製作機關人偶裝置,可以讓原本靜態的純木手工「動起來」。
俞宸睿第一次嘗試做的是學木工時的課堂作業,「做起來才發現,比想像中要難。」裝置舞臺上看似簡單機械的動作,需要考驗裝置舞臺下的整體機關配合。
「其實我很喜歡這種形式,看到(舞臺)下面覺得很有結構美感,看到舞臺上面和下面又有密切關聯。上面是很感性的,下面又很理性。」俞宸睿的想法沒有錯,「Automata」本身就是古希臘詞,意思是自己會動機械裝置,是當時古希臘人為展示科學原理而設計製作的。
從古至今,從古希臘數學家阿爾庫塔斯製作的木質飛鴿,到清代雅克德羅家族製作的機械玩偶鐘錶,從日本江戶川時期機械師田中久重製作的射箭童子,到如今日本藝術家原田和明製作的一系列機關玩偶,可以說機關人偶裝置是機械時代的小小掠影。
↑俞宸睿作品。
5年時間創作二三十件作品
在生活中尋求創作靈感
從2015年到如今,俞宸睿設計創作了二三十件機關人偶裝置。從去年開始,俞宸睿辭去工作全職投入製作。「構思時間會比較長,製作時長要看複雜程度。有時候很多結構,理論上可行但實際操作中會有點困難,需要花時間來調整結構。有時候一個作品製作一段時間後中斷了。」
利用各類機械原理,依靠一個個齒輪、凸輪、棘輪、連杆和槓桿,來重塑機械之美。「機械原理運用後,裝置呈現出來的是原始質樸的感覺。對我個人而言,我比較強調結構美感。同樣的結構,我更願意拐彎來實現結構上的美感。」
俞宸睿的作品,更多是從生活中尋求靈感。生活中鄰居送來柴火,俞宸睿製作了一個《樵夫與蟲》。樵夫會不斷砍開面前的木柴,木柴裡藏著一條蟲,斧頭落下的同時砍柴聲音也出現,「這個作品的靈感來自於一天劈柴劈開後看到的蟲眼。我想對於蟲來說,樵夫就是噩夢。」
↑俞宸睿作品。
工作室旁新開了一家豆腐店,也給他製作豆腐計數裝置帶來靈感,「每轉動一圈手柄,會遞減一個數字,用於記錄豆腐卡的使用情況。人臉和下面的抽屜是聯通的,可以存儲一些『豆腐基金』。更重要的功能是存放豆腐秘籍,因為我不太記得住菜譜。」
↑俞宸睿作品。
作品還原武松打虎場景
希望創作更多中國傳統文化主題作品
俞宸睿作品中,也有不少中國元素的身影。傳統的榫卯工藝、銅棘輪都在俞宸睿作品中得到運用。2016年,俞宸睿製作了《武松打虎》,老虎隨著機械而動,看起來生猛又活潑。2020年的新年,俞宸睿製作了《鼠來寶》,祝福大家像子鼠一樣吉祥順遂、好運連連。現在的他,正在製作《水滸傳》中的另一個故事:三碗不過崗。「我想要做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主題。」
↑俞宸睿作品。
在機關人偶裝置的創作路上越走越遠,俞宸睿希望慢慢體會其中傳達出來的藝術魅力。他的心境,恰如日本作家澀澤龍彥在書裡《夢的宇宙誌》所說——「像機關人偶(automata)、裝置複雜的鐘表、噴泉、煙花、八音盒、嚇人玩具盒子、旋轉全景畫等,這類介於機械和玩具之間的沒有實用性的精巧裝置……更像是一種不可告人的快樂。而且,越是玩具,人們期待的反而不是安心欣賞,而是意想不到、驚嚇和恐懼。就是說,它們帶給人的是一種讓人鬆懈內心防護的快樂。」
原標題:把機械人偶當作職業的手工匠人:用木頭機關讓玩偶動起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