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越來越突出。那麼,靠誰來創新、怎樣分辨創新主體?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認為,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企業家是創新的核心,企業家精神是創新的源泉。因此,我國經濟創新發展必須依靠企業,依靠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但這樣說還是有點空泛。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新新貿易理論(或稱「異質性企業貿易理論」)以及由這一理論衍生出的企業「啄序理論」,進一步揭示了創新能力和效率決定企業定位、排序和活動範圍的規律,讓人們從企業的活動範圍就能看出企業的效率和創新能力,進而深化對一國企業定位與經濟定位的認識。
新新貿易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赫爾普曼、梅裡茲、安切斯等在克魯格曼的新貿易理論基礎上提出的一種解釋國際貿易現象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一個國家是否以及如何參與國際經濟貿易活動,不僅取決於比較優勢、自然稟賦等因素,更取決於該國企業的狀態、效率和競爭力狀況。一個國家的企業如果效率很高、競爭力很強,對其他國家的企業具有優勢,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全球變為自己的市場,否則就只能龜縮在國內,甚至被淘汰。不僅貿易行為,企業投資行為也由此決定。最優秀的企業不僅可以開展國際貿易,而且可以進行國際投資,整合和利用全球資源和生產要素,其他企業則等而下之、依次排列。
現實中,生產率最高的企業運用對外投資方式進入國際市場,全球通吃;次之的企業選擇離岸外包方式進入國際市場,鯨吞蠶食;再次之的則選擇以商品出口方式進入國際市場,分一杯羹;又次之的企業僅供應國內市場,在小圈子裡討生活;生產率最低的企業被迫退出市場,無食可吃。由此形成一個依據企業生產率由高到低排列的企業經營市場「啄食順序」。顯然,排位越靠前的企業所能利用的全球資源越多。企業都想進入這個隊伍的前列,都想全球通吃。但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取決於企業的生產率,本質上取決於企業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強的企業排在前面,或者說,排在前面的企業都是創新能力強的企業。經濟學家認為,「企業叢林」中的「啄食順序」如同自然界的生物鏈一樣,是依據能力和競爭力自然形成的。獅、虎如同對外投資企業,處於食物鏈的最高端;狼、狐如同出口企業,位於食物鏈的中部;鹿、兔則如同內銷企業,處於食物鏈的最低端,時常面臨被吃掉的命運。經濟學家們對美國、日本、法國、西班牙等國案例的實證研究,都證明了「企業叢林」的排序法則。
我國對外貿易十分發達,貨物貿易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對外投資也不算少,近年來增長迅猛,已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三。但企業「啄序理論」提示我們,應清醒認識我國企業和經濟在全球競爭中所處的位置,深刻理解創新的重要性以及創新主體、創新來源,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創新中不斷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增強企業競爭力,在創新中不斷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強我國經濟整體實力,在創新中應對全球經濟科技競爭、促進世界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委黨校、北京大學)
《 人民日報 》( 2014年11月3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