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st變換器阻抗特性及其穩定性分析

2020-11-25 電子產品世界

摘要:在以光伏發電單元為主微源的直流微電網中,光伏發電單元的阻抗特性及穩定性是研究的關鍵。此處將Boost變換器的輸出阻抗作為研究對象,對連續導電模式(CCM)下的Boost變換器進行小信號建模,得到變換器的開環輸出阻抗。對光伏發電單元採用電壓下垂控制方式進行控制,分析了在該控制方式下變換器的閉環輸出阻抗。最後依據阻抗比判據,分析了線路中不同的寄生電容對光伏發電單元穩定性的影響,總結出規律性結論,對直流微電網進行穩定性分析,實驗結果驗證了上述理論分析的正確性。
關鍵詞:微電網下垂控制穩定性分析

1 引言
為便於將分布式發電單元連接到電網上,出現了微電網的概念。隨著光伏電池成本降低,它已被作為主要的分布式發電單元而得到廣泛應用。由於光伏電池是直流源,因此在與電網及直流負載的連接中,直流微電網將成為最合適的構架。為提高微電網冗餘性和可靠性,將發電單元模塊化已成為解決方案之一。模塊化後的發電單元的輸入、輸出阻抗將成為微電網的研究重點。
已有文獻只是利用阻抗匹配準則對Buck變換器在單電壓閉環控制時的輸出阻抗和穩定性進行分析,而未考慮發電單元的實際工作情況,故此處以光伏發電單元為背景,首先對光伏發電單元變換器進行小信號建模,求取其開環輸出阻抗,其次引入電壓下垂控制,分析了在該控制方式下微源變換器閉環輸出阻抗,最後根據阻抗比禁止區判據對光伏發電單元的穩定性進行判斷。

2 原理與設計
圖1為所研究的直流微電網結構圖,其微源包括光伏發電單元、蓄電池儲能單元及負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5819.htm


其中光伏發電單元是直流微電網的主要發電單元,儲能單元作為能量管理單元,在微電網孤島運行模式下,調節微源與負載間的功率平衡。當光伏發電單元最大輸出功率遠大於負載需求功率時,光伏發電單元不能再以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方式進行控制,需對其輸出功率進行限制。
2.1 Boost變換器輸出阻抗模型
2.1.1 Boost變換器小信號模型
光伏電池通過Boost變換器連接到微電網上,如圖2所示。在忽略開關損耗,考慮電感串聯等效電阻的情況下,根據開關導通和關斷時的等效電路,變換器的小信號模型如圖3所示。


根據圖3的小信號模型可推導出在CCM下Boost變換器的開環輸出阻抗為:

2.1.2 Boost變換器的電壓下垂控制
輕載時,為穩定直流母線電壓,對光伏發電單元採用電壓下垂控制,控制框圖如圖4所示。為變換器放電閾值的擾動量,為變換器輸出電流的擾動量,為光伏電池輸出電流的擾動量,k為所需要設計的下垂係數,與系統的額定功率Pu,電壓等級的最小值Udcmin及各閾值間的變化量△U有關。


基於下垂控制的Boost變換器閉環輸出阻抗為:

式中:G1為電壓外環PI控制器傳遞函數;Gic為電流內環的閉環傳遞函數;Gud為輸出電壓到控制佔空比的傳遞函數。


相關焦點

  • 基於MATLAB的負阻抗變換器的特性及應用的研究
    摘要:採用實驗的方法研究負阻抗變換器的特性及其應用,存在數據處理量大、特性曲線繪製困難等問題,設計出基於MATLAB的仿真實驗方案。
  • 通用阻抗變換器在有源濾波器中的應用
    而採用通用阻抗變換器(GIC)由於電路中只有固定電阻和電容,利用若干個可變數值電阻即可完成電路設計,所以實現起來異常方便。下面就將其具體設計及應用方法加以詳細分析。該方法中的l/S變換實現法可用於設計低通濾波器,而S變換實現法則可用於設計高通濾波器。
  • LLC串聯諧振DC-DC變換器小信號模型穩定性分析
    為了能夠更好的幫助新人工程師了解這種轉換器的運行模式和穩定性,本文將會通過對其小信號模型的穩定性進行簡要分析。 在進行DC-DC轉換器的小信號模型穩定性分析之前,我們需要首先對實驗條件進行設定,在這裡我們假設其輸入電壓Vg和負載電流Io的擾動為零,僅研究ws小信號攝動對輸出電壓的影響。此時,LLC串聯諧振變換器的控制框圖可以通過圖1來進行展示。
  • LLC型串並聯諧振變換器參數分析與應用
    2.2 參數影響  LLC諧振變換器是在串聯/並聯諧振變換器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由於較前兩者多了一個諧振元件其設計運用也變得複雜。根據交流分析法得到LLC諧振變換器的輸入輸出特性為對於特定的輸入電壓範圍Q值越小,所對應的開關頻率範圍越小(對於 f0ffr這種工作模態而言),這樣有助於磁性元件的工作;但對於確定了的Lm和Lr,Q越小Cr越大,諧振腔的阻抗變小,使得變換器的短路特性變差,在負載較重的時候儘量選擇較小的Cr以達到要求的輸出電壓。
  • 電力電子電抗器拓撲結構與阻抗變換分析
    這裡介紹了電力電子電抗器的拓撲結構,分析了其阻抗變換原理,對其阻抗變換進行了仿真,並將其應用在電機軟起動中,給出了實驗結果。仿真及實驗結果表明,基於電力電子電抗器阻抗可連續變化的特性,可將其應用在電機軟起動、無功補償、諧波抑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實現LLC變換器寬電壓輸出的方法
    而有學者通過增加諧振腔元件的方式在諧振腔中組建LC並聯諧振網絡,以改變特定頻率下的諧振腔阻抗,這種結構在特定頻率點(並聯諧振點)處的電抗值趨於無窮,若變換器工作在此頻率點附近可實現極低電壓的輸出。有學者在諧振腔中加入了冗餘結構,增加了一個高頻變壓器,兩個變壓器採用一次側串聯二次側並聯的方式,使用開關管控制冗餘變壓器是否加入諧振腔。
  • 單級BUCK-BOOST變換器實現APFC的原理及分析
    單級PFC可以採用BUCK-BOOST電路來實現,同時採用反激變換器(flyback conventer)隔離。APFC的原理BUCK-BOOST變換器是升降壓型電路,它使得輸入端電壓不必低於Vc,同時易於實現反激變換(flyback converter)。
  • 單相PWM變換器傳導EMI的分析與抑制
    目前,關於PWM變換器的EMI噪聲的理論分析的文章有很多。但是,對於EMI噪聲的產生和傳導途徑並沒有比較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因而,EMI噪聲,尤其是經過旁路電容流向系統地的共模幹擾電流很值得我們研究。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7810.htm本文通過寄生電感和電容來建立變換器電路模型,對共模和差模幹擾的基本模型進行了分析。詳細講述了降低PWM變換器EMI的CM和DM濾波器的設計方法。一、變換器的高頻寄生參數模型圖1為基於IGBT的全橋PWM變換器電路。
  • DC-DC變換器非線性混沌現象研究
    ;(3)利用DC-DC變換器的混沌特性實現常規控制難以實現的技術,如利用混沌功率譜特性降低DC-DC變換器中的電磁幹擾、利用混沌同步特性實現DC-DC變換器的均流技術、利用混沌運動的初值敏感性提高DC-DC變換器的動態響應特性等。
  • 應用副邊諧振技術的單端反激式變換器,可有效降低電磁幹擾
    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電動汽車動力系統與安全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陳強、陳章勇、陳勇,在2019年第4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論文標題為「基於副邊諧振技術的單端反激式變換器EMI分析」),針對傳統單端變換器中電壓和電流變化率大、電磁幹擾嚴重的問題,研究一種基於副邊諧振技術的單端反激式變換器
  • 一種移相全橋變換器拓撲,分析變換器工作於電流斷續模式原理
    變換器拓撲所存在的技術不足,論文首先介紹了一種改進的移相全橋變換器拓撲,分析變換器工作於電流斷續模式(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DCM)的基本原理,研究變換器在2 kW工況下的關鍵元器件參數設計,再進而提出採用開關元件平均模型法建立工作於DCM的改進移相全橋變換器的理想小信號模型,且應用掃頻分析證實改進移相全橋拓撲結構DC/DC變換器建模方法及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 DC-DC buck變換器的混沌現象分析及其控制
    Aroudi等人系統闡述了DC—DC開關功率變換器非線性動力學行為及建模方法的研究進展,並研究了DC—DC開關功率變換器的分岔現象及其控制;張波則在對DC—DC功率變換器非線性現象的基本類型進行分析和綜合的基礎上,指出了DC—DC開關功率變換器混沌研究的發展方向以及未來的應用前景。眾所周知,在實際應用中,通常要求DC—DC開關功率變換器工作在穩定的周期1狀態。
  • 二階高通濾波器的阻抗特性及濾波效果分析
    在前兩期,筆者重點分析了單調諧濾波器的阻抗特性以及品質因數和補償容量對單調諧濾波器濾波效果的影響。
  • Boost電路的結構及工作原理_Boost的應用電路
    Boost電路定義   Boost升壓電路的英文名稱為「theboostconverter」,或者叫「step-upconverter」,是一種開關直流升壓電路,它能夠將直流電變為另一固定電壓或可調電壓的直流電,也稱為直流—直流變換器(DC/DCConverter)。
  • PCB板的特性阻抗與特性阻抗控制
    3、特性阻抗控制(Z0 )上述此種「訊號」傳輸時所受到的阻力,另稱為「特性阻 抗」,代表符號為Z0。所以,PCB導線上單解決「通」、「斷」和「短路」的問題還 不夠,還要控制導線的特性阻抗問題。必須要求測定特性阻抗值,這個阻抗也要控制在公差以 內,否則,只有報廢,不得返工。二、訊號傳播與傳輸線1、信號傳輸線定義(1)根據電磁波的原理,波長(λ)越短,頻率(f)越 高。兩者的乘積為光速。
  • 通用測試儀器大全之阻抗分析儀工作原理及特性
    10、消耗因素:±0.0005(1+D*D2)11、質量因素:±0.05[%](Q + 1/Q)阻抗分析儀如何使用?阻抗分析儀阻抗測試儀用於所有容量的發電機組,測量各種同步發電機在動、靜態下的轉子交流阻抗及其特性曲線。
  • 鬆耦合全橋諧振變換器的傳輸特性研究
    採用互感模型分析可分離變壓器,利用互感來描述初、次極的耦合能力,這種模型能很好的指導非接觸式能量傳輸系統的設計。由於漏感較大,它不僅影響能量傳輸的功率和效率,而且大幅度加大功率器件的電壓和電流應力。圖1為初級次級都不加補償的鬆耦合諧振變換器,流過變壓器的電流近似線性變化。為了得到較高的功率傳輸比,降低由漏感所引起的開關管的高電壓應力,減小變壓器
  • 新型雙向直流變換器,增益特性好,運行高效,適用於家庭儲能
    基於傳統LLC諧振拓撲,通過引入輔助變壓器構建新的諧振結構,不僅保留了軟開關高效運行的優點,同時收穫了更好的電壓增益特性,實現在較寬電壓增益範圍仍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此外,對拓撲的工作模態以及增益特性進行詳細分析,為變換器工作模式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在此基礎上,計算分析變換器損耗的損耗分布並採用合理的優化方法提高效率。
  • 交錯並聯式BOOST電路的Pspice仿真分析
    拓撲結構的並聯,從中分析了此種拓撲結構的優點,進而得出此種拓撲結構適於在功率因數校正電路中應用的結論。關鍵詞:交錯並聯;BOOST拓撲;Pspice仿真;PWM 隨著電力電子行業的發展,電路設計的複雜程度越來越高,仿真作為一種便利的設計手段被廣泛的應用於電路設計、分析和驗證中,包括用於電路設計中的一系列仿真軟體如MATLAB中的Simulink
  • 半橋 LLC 基波分析和參數計算過程推導
    直流 LLC 諧振電源,其實也相當於 buck-boost 電源。要想弄明白和推導理論公式,首先溫習一下傅立葉級數和 RLC 串聯諧振知識。傅立葉級數怎麼推導的呢?詳細的推導過程學習課件我已上傳至論壇,大家可以去論壇自行下載學習。這裡直接入手 LLC 變換器理論推導,本文主要談談不對稱半橋結構,次級輸出採用全波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