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LLC變換器寬電壓輸出的方法

2021-01-10 電氣新科技

LLC諧振變換器一般採用脈衝頻率調節(PFM)方式控制輸出電壓,因此在最大開關頻率受限的情況下輸出電壓範圍同樣會受到限制。強電磁工程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石林、劉邦銀、段善旭,在2019年第22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提出一種基於突發控制-變佔空比控制(Burst-PWM)的混合控制模式,以實現LLC變換器的寬電壓範圍輸出。

LLC變換器由於具有高效率、小體積以及寬範圍軟開關等優點在航空電源、直流微電網、燃料電池、船舶動力系統等方面擁有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一般情況下,LLC變換器常採用脈衝頻率調製(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 PFM)方式調節輸出電壓。然而變換器的工作頻率範圍受到器件的限制,難以實現寬範圍的輸出電壓調節。為了在有限的工作頻率下實現LLC變換器的寬範圍電壓輸出,很多學者從電路不同方面提出了各種增加輸出電壓範圍的方法。

首先在工作頻率受限的情況下可通過參數或者結構的優化增加變換器輸出電壓的範圍。有學者通過採用較大諧振電感與勵磁電感之比的參數設計原則,以得到寬輸出電壓範圍下的諧振腔參數。

而有學者通過增加諧振腔元件的方式在諧振腔中組建LC並聯諧振網絡,以改變特定頻率下的諧振腔阻抗,這種結構在特定頻率點(並聯諧振點)處的電抗值趨於無窮,若變換器工作在此頻率點附近可實現極低電壓的輸出。

有學者在諧振腔中加入了冗餘結構,增加了一個高頻變壓器,兩個變壓器採用一次側串聯二次側並聯的方式,使用開關管控制冗餘變壓器是否加入諧振腔。有學者提供了兩種高頻變壓器二次側增加有源器件的寬範圍電壓輸出結構,利用增加的開關管控制整流器結構在全橋和半橋兩者間切換,增加了變換器同樣工作頻率範圍下的輸出電壓範圍。這種全橋與半橋工作切換的方式同樣有學者用於二次側。

上述方法能夠有效拓寬LLC變換器輸出電壓範圍,但由於電路結構的改變,會額外增加系統體積,同時降低效率。

優化驅動信號調製方式同樣可以增加輸出電壓範圍。一般在PFM控制的基礎上,可加入脈衝寬度調製(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移相控制(Phase Shift Modulation, PSM)和突發控制(Burst- mode control)。這幾種控制方法已經在其他一些類型的變換器中廣泛應用,但在LLC變換器中使用時會存在一些新的問題。

有學者使用了PWM控制方式與PFM控制結合。PWM控制會使得開關管和輸出二極體可能處於發熱不均衡狀態,同時開關管的軟開關特性同樣受到影響。PSM控制已有很多在LLC變換器中的應用,但滯後橋臂在移相角較大的情況下,其軟開關會受到影響,尤其當電路工作在輕載狀態時,這種現象會影響變換器工作的可靠性。

而為了達到設計指標,需要在變換器的硬體參數以及開關頻率方面進行相關的優化。Burst控制將開關管陣列的輸出電壓由連續模式轉換為不連續模式,減少了諧振腔等效輸入電壓,從而減小了輸出電壓。但Burst控制同時會增加輸出紋波,惡化系統的EMI特性。

由上述分析可知,採用優化控制策略的方式可以在保持LLC變換器體積效率優勢的基礎上實現寬電壓範圍輸出,但在應用時均存在一些額外的問題從而限制了實際的輸出電壓下限。

強電磁工程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針對半橋LLC變換器,提出了一種Burst-PWM混合控制方法,所提方法能夠在較低電壓到額定電壓的寬輸出範圍內,同時實現開關管的ZVS,提高了變換器在寬範圍輸出條件下的可靠性,擁有較好的EMI特性。

首先分析Burst控制與PWM控制應用在LLC變換器中的特性及其不足之處。採用Burst-PWM混合控制時,PWM控制能夠減小Burst開通(Burst-on)時段內諧振腔電流峰值,而Burst控制能夠在Burst-on時段內為PWM控制下的開關管提供足夠的零電壓開通(ZVS)電流。

這種方式能夠保證變換器在寬電壓範圍內的特性和穩定性。然後採用狀態空間軌跡法給出了諧振腔參數優化設計方法以及確定PWM控制下的最小佔空比。最終實驗證明了分析的正確性以及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圖4 半橋LLC變換器控制框圖
圖7 混合控制參數設計流程

研究人員得到以下結論:

1)LLC變換器的輸出部分採用半橋結構時,使用PWM控制不會導致勵磁電流存在直流分量。因此,在進行參數優化設計時,僅需對諧振電感和電容值進行優化,而無需考慮PWM佔空比改變時會使變壓器產生偏磁。

2)PWM控制可有效降低Burst-on時段內的電流應力,而Burst控制能夠在Burst-on時段內提供足夠的電流以使開關管實現高頻軟開關。兩種方式相結合,使得變換器在寬範圍電壓輸出的基礎上仍然能夠保持變換器的可靠性。

3)Burst-on時段內的電流變化規律僅與輸入與輸出電壓差值以及諧振腔參數有關,而與負載參數無關。因此,諧振腔參數的優化過程無需考慮負載變化,減少了參數設計複雜度。

4)開關管的軟開關可通過限制最小PWM佔空比的方式實現。最小PWM佔空比僅與變換器輸入和輸出電壓之差有關,可將此關係直接存儲在軟體系統中。在控制時根據所測輸出電壓直接確定佔空比大小,控制複雜度不會受到較大影響。

以上研究成果已發表在2019年第22期《電工技術學報》,論文標題為「一種基於Burst-PWM混合控制的LLC諧振變換器寬電壓範圍輸出策略」,作者為石林、劉邦銀、段善旭。

相關焦點

  • 基於三電平LLC諧振型變換器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機的設計研究*
    為了提高整機的效率和大功率的設計要求,本設計研究在文獻[1-2]中提出前級採用三相六開關的PFC拓撲電路,以提高功率因數,為後級的DC/DC變換器提供穩定在700 V的輸入電壓,半橋三電平LLC諧振變換器實現輸出280~400 V的寬範圍電壓,是本充電機的核心部位。
  • LLC型串並聯諧振變換器的設計與實現
    L6599是意法半導體(ST)於2006年推出的專為串聯諧振半橋拓撲設計的雙終端控制器晶片[5],可直接連接功率因數校正器的專門輸出,輕載時能讓電路工作於突發模式,提高輕載時變換器的轉換效率。晶片外圍主要引腳設置見圖7。
  • 基於Buck-Boost電路的寬輸出電壓AC-DC電源設計
    實驗表明,設計的電源能較好地實現了輸出電壓的寬範圍調節。關鍵詞:Buck-Boost電路;寬輸出電壓;AC-DC電源;反激變換0 引言 電源裝置是電力電子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被供電設備性能的發揮。高頻開關電源由於具有效率高、體積小和重量輕等特點,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 一種PFC變換器輸入電壓前饋控制方法
    通過一種輸入電壓前饋控制算法,簡化了控制算法並提高了DSP的工作效率,改善了PFC變換器輸入電流畸變現象。仿真結果證明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特別是提高了PFC變換器對輸入電壓的響應速度。與模擬控制相比,數字控制不僅具有控制簡單,性能穩定,成本低廉等優點,而且通過軟體編程,可以實現不同的控制功能,具有很大的靈活性,DSP也因此在功率因數校正電路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1-3]。平均電流控制是目前廣泛應用的PFC控制方法[4],它通過控制Boost PFC開關變換器的平均輸入電流,使其為與輸入電壓同相位的正弦波,從而實現單位功率因數。
  • LLC型串並聯諧振變換器參數分析與應用
    提高開關頻率能減小體積,提高功率密度及可靠性,平滑變化的波形和較小的電壓/電流變化率也有利於改善系統的電磁兼容性,降低開關噪聲。功率諧振變換器以諧振電路為基本的變換單元,利用諧振時電流或電壓周期性的過零,從而使開關器件在零電壓或零電流條件下開通或關斷,以實現軟開關,達到降低開關損耗的目的,進一步提高頻率,因此得到了重視和研究。
  • 採用真有效值變換器AD736實現軌道感應電壓智能監測系統的設計
    打開APP 採用真有效值變換器AD736實現軌道感應電壓智能監測系統的設計 馮雲梅,蔣秋華, 發表於 2020-11-12 10:01:52
  • 基於MC33067的LLC諧振全橋變換器的應用設計
    在此提出了一種基於高性能諧振控制器MC33067的LLC諧振全橋變換器設計方案,該拓撲採用了固定死區的互補調頻控制方式,巧妙利用了變壓器的勵磁電感和外置諧振電感與諧振電容發生諧振,實現了初級零電壓(ZVS)開通以及次級零電流(ZCS)關斷,並給出了輸出直流電壓
  • 為何要運用LLC諧振電源以及如何實現零電壓開關
    第一,電路結構相對簡單,有較高的效率。第二,它可以在整個運行範圍內,實現零電壓切換(ZVS)。所有寄生元件,包括所有半導體器件的結電容和變壓器的漏磁電感和激磁電感,都是用來實現ZVS 的,ZVS的實現具備的參數特性如何分解;首先看看電路的工作機理:LLC架構的穩壓原理;將上述電路架構進行參數等效分析:
  • LLC諧振變換器原理與設計
    直到經歷了移相全橋,雙管正激,有源鉗位正激,不對稱半橋的不斷變更,大量的控制ic橫空出世,到現在llc的廣泛產品應用已經十年之久。快速入門:基於LLC諧振變換器的高壓母線變換器的研究_冒小晶(南航2012碩士論文,阮新波老師指導)LLC串聯諧振全橋DC/DC變換器的研究_宮力
  • 單級BUCK-BOOST變換器實現APFC的原理及分析
    APFC的原理BUCK-BOOST變換器是升降壓型電路,它使得輸入端電壓不必低於Vc,同時易於實現反激變換(flyback converter)。PFC級工作於DCM模式,調節器可以工作於DCM或CCM模式,文獻2已指出如果PFC工作於DCM而調節器工作於CCM模式,則可以獲得較低的傳導損耗,但dc端電壓依賴於負載電流,這使得難以在不改變dc端電壓的情況下控制輸出來滿足寬帶範圍要求。當兩級都工作在DCM模式下,兩級被dc端穩壓電容分開,因而可實現高功率因數、寬負載和快速調節。適合應用於低功率電源。
  • LLC諧振電源怎樣實現ZVS
    今天在進行《磁性元件與開關電源設計技術》企業內訓時;在開關電源設計技術-LLC設計調試技巧中對LLC的關鍵技術及易發生故障的狀況進行了分析; LLC諧振電源如何實現ZVS應用及設計技巧提供參考! LLC諧振變換器的優勢!
  • 學術簡報︱開關磁阻電機共上管功率變換器的寬轉速安全退磁策略
    有學者分析了去除傳統裂相式功率變換器中點電容後的控制策略,在任意時刻必須保證上、下橋臂同時有一相開通,依賴繞組自身的儲能實現換相,在半周期導通控制模式下相間耦合嚴重,使得系統效率整體偏低。有學者提出了N+2型功率變換器拓撲,通過在無中點電容裂相式拓撲中點引入兩個開關管,可以實現中點電壓的有源調節,提高了輸出轉矩和故障運行能力。
  • 新型雙向直流變換器,增益特性好,運行高效,適用於家庭儲能
    基於傳統LLC諧振拓撲,通過引入輔助變壓器構建新的諧振結構,不僅保留了軟開關高效運行的優點,同時收穫了更好的電壓增益特性,實現在較寬電壓增益範圍仍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此外,對拓撲的工作模態以及增益特性進行詳細分析,為變換器工作模式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在此基礎上,計算分析變換器損耗的損耗分布並採用合理的優化方法提高效率。
  • 一種移相全橋變換器拓撲,分析變換器工作於電流斷續模式原理
    論文針對改進的移相全橋DC/DC變換器拓撲結構,該變換器為高階系統且工作於DCM,目前尚無文獻給出其建模方法及具體的建模過程,為此,論文首先分析其工作原理,然後研究基於開關元件平均模型法的變換器小信號模型的建立,推導DCM變換器功率級輸出傳遞函數,且通過掃頻方法分別獲得其幅頻特性,證實改進移相全橋拓撲結構DC/DC變換器建模方法及所建模型的合理有效性。
  • 不對稱半橋諧振反激變換器的實現原理和控制模型
    原標題:不對稱半橋諧振反激變換器的實現原理和控制模型   小功率反激變換器目前主要是 ACF 應用的多,但是最近又有一種新穎的拓撲不對稱半橋諧振反激開始展現出優勢
  • 基於DSP控制的數字式雙向DC/DC變換器的實現
    基於對全橋隔離型的雙向DC/DC變換器工作原理的分析,從簡化硬體電路的角度出發,設計了數字控制的雙向DC/DC變換器。試驗控制功能全部由軟體實現,電壓可調性和穩壓輸出都得到滿足。同時也由軟體實現電路的雙向運行,對蓄電池可以進行恆流充電。
  • DC-DC變換器原理解析
    系統採用電壓閉環控制方式,調節器採用變參數數字PI算法,實現了模擬系統難以實現的複雜算法和方便靈活的移相控制方案。通過一臺2 kW樣機進行了實驗,實驗系統的開關頻率為2 kHz。由圖2可見,在一個開關周期中,移相全橋ZVS PWM DCDC變換器有12種開關模態,通過控制4個開關管 Q1~Q4,在A、B兩點得到一個幅值為Vin的交流方波電壓;經過高頻變壓器的隔離變壓後,在變壓器副方得到一個幅值為Vin/K的交流方波電壓,然後通過由DR1和DR2構成的輸出整流橋,得到幅值為Vin/K的直流方波電壓。
  • LLC串聯諧振DC-DC變換器小信號模型穩定性分析
    在進行DC-DC轉換器的小信號模型穩定性分析之前,我們需要首先對實驗條件進行設定,在這裡我們假設其輸入電壓Vg和負載電流Io的擾動為零,僅研究ws小信號攝動對輸出電壓的影響。此時,LLC串聯諧振變換器的控制框圖可以通過圖1來進行展示。
  • 基於動態同步信號定向的併網變換器暫態控制方法
    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動態同步信號定向的併網變換器暫態控制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⑴採集三相電網電壓信號、電流信號;⑵得到正序電壓和負序電壓;⑶得到正序和負序電壓相位信號;⑷得到正序和負序鎖相環輸出同步信號的誤差:⑸得到精確同步電網電壓正負序分量相位信號的動態正序、負序同步信號:⑹得到正反轉坐標系中包含直流量與兩倍電網頻率的電流
  • 白話LLC基本原理
    諧振變換器由於能實現軟開關,有效地減小開關損耗和容許高頻運行,所以在高頻功率變換領域得到廣泛的重視和研究。「諧振變換器與LLC」諧振變換器分類諧振變換器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根據負載與諧振電路的連接關係,諧振變換器可以分為串聯諧振變換器、並聯諧振變換器、以及串並聯諧振變換器。LLC就屬於串並聯諧振變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