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晚9時30分,伴隨最後一輛編號A150的101線「典雅之星Ⅱ」型電車駛出海印橋總站,開往維修廠,結束了它10年的服役歷程,正式告別短暫的歷史段落。隨著廣州市電動公交的不斷發展,舊的公交車逐漸被淘汰已是大勢所趨。但這些曾經成為廣州人生活一部分的有特色的擬人化公共設施還是值得尊重道別。
十年,「變形金剛」期滿退役
1日下午5時,發車時間到,編號A153的101線電車準備從海印橋總站出發。司機小蔣把「故障車」標誌放在擋風玻璃前,鬆開手剎,電車緩緩駛出車站。這次的行車路線和平常的末班車不同,車子一路駛向中山八路,在市電車公輛修理廠停下,完成服役十年的使命,退出歷史舞臺。
廣州市電車公司101線、105線、114線的最後6輛廣州自產的無軌電車正式退役。該批型號為G Z5110的車輛於2007年11月投入營運,因已滿車輛正常使用期限,需全面下線完成車型置換更新。
「這個車是『典雅之星Ⅱ』型電車,樣子比較酷,我們都叫它『變形金剛』,以後路上就沒了」。小蔣去年10月換到101線上開車,經常駕駛編號A 152的同款電車,「上周就被送去報廢了,不知道怎麼自己的車提早進去了,肯定有點捨不得」。
司機小蔣介紹,同一批次生產投用的電車都有使用年限,車輛到期後即便可以維修延期,但配套的零用件已經停產,不得不報廢。
電車經過越秀南路站時,老遠有街坊招手停車,小蔣讓車輕輕駛向站臺,打開前車門,探出頭無奈地說道,「車子要退休不能載人了,換乘下一輛吧」。
末班車,駛走的是廣州符號
14年前,尚青澀的朱師傅成為一名電車司機,駕駛的第一輛電車是廣州第一代空調電車。6年後,他第一次坐上「變形金剛」的駕駛室,一開就是8年。
2月1日晚7時,像往常一樣,朱師傅駕駛編號A 150的101線電車一路開到機場路總站。乘客下車後,他拿上工具上車頂,把電桿拉下來勾好,換掉電桿凹頭處磨損的炭精後,重新掛回去。下了車頂,扶正方向盤,跨出後門,踢踢輪胎,「檢查輪胎花紋夠不夠深,確保安全性」。
轉身接過站亭同事遞來的盒飯,接上一杯熱水,朱師傅又匆匆上車,轉動方向盤,調頭開往海印橋總站,這是A 150退役前履行的最後一趟返程行車任務。
巴士迷陳先生在機場路總站上了車,幾乎每天他都要搭乘這班車回家。陳先生在第二巴士公司修車,笑稱自己是「行內人」,一個多月前在巴士迷微信群裡知道「變形金剛」退役的消息,直言「有點遺憾,捨不得」。
「『變形金剛』是廣州自己造的最後一批車,這批車報廢了,廣州自產的無軌電車也就在全國都退役了」,陳先生指著車窗右下角的標誌,上面有「駿威客車廠」的字樣,「電車公司自己的標誌,廣州本土造的很自豪」。他覺得,「變形金剛」最富魅力之處是它俊朗獨特的外形,「前車頭是一排直豎下來的行車燈,車身顏色也很漂亮,設計和其他車輛不一樣」。
陳先生說,「變形金剛」是巴士迷心中的經典車型,當晚車輛下線,在電車總站也許會有巴士愛好者前來合影留念,「都是資深巴迷,見到拿相機和單反的大多就是送行的」。電車駛進中山圖書館站,陳先生整理背包準備下車,回頭喃喃地說,「如果有時間,也還是去看看吧」。
2日凌晨,記者在市電車公司維修廠看到了陸續從總站開到這裡的「變形金剛」停靠成一排,伴著月色,靜靜站立。
「電鯊」陪伴新車跨入新年代
廣州市電車公司介紹,此次下線的「典雅之星Ⅱ」型電車由廣州市電車公司和廣州駿威客車有限公司聯合研製,是享有外形設計專利的新型無障礙空調電車。2007年,與「典雅之星Ⅱ」型同期上線營運的還有「典雅之星Ⅰ」型電車,因車身塗有貌似向日葵的花朵圖案,綽號為「春田花花」。
據了解,上周五已有5輛「典雅之星Ⅱ」型電車下線,加上1日下線的6輛電車,11輛電車統一報停。而在去年,「春田花花」電車也已全部下線。伴隨最後一輛「變形金剛」駛進電車修理廠,廣州自產無軌電車正式退役告別。
廣州電車公司表示,目前,廣州市共有270多輛電車,未來營運的電車主要集中於「典雅之星Ⅲ」型增程式(電鯊)和福田牌的一個車型。此次「典雅之星Ⅱ」型電車退役前,廣州電車公司於去年5月底投產了一批新型低地臺無障礙增程式無軌電車(北京福田在佛山南海工廠生產),在108線營運,用於補充下線車輛。新增車型配有俗稱「一機通」的「乘客便捷服務系統」,可為市民乘客提供更便捷、更多元化及個性化的公交服務。同時,配備了新型安全逃生系統的電車樣目前也研發成功,未來電車將朝著更安全環保、便捷舒適的方向繼續發展。
特寫
辮子電車的最後一夜
2月1日晚上8時,A150號101線電車回到海印橋總站。抬頭盯著後視鏡,確定乘客都下車後,關上車門,拿起擱在一邊的盒飯,朱師傅快步下車,揭開凝著水珠的盒蓋,大口扒飯吃了起來。
「今晚是最後一晚,也是最後一輛,開過這麼多車,但是像這樣開過去報停是第一次」,半晌,朱師傅抬起頭,冒出一句,「就當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晚9時30分,A150提前收班駛出車站,它的目的地是中山八路尾電車修理廠。今年36歲的湯先生專程趕來送行,「但是車子不載人了,就目送它離站」。湯先生是廣州一所中學的英語老師,平時也給學生開「廣州電車廣州情」班級興趣課,有時還會帶學生到廣州博物館參觀存放在那裡的最後一輛廣州產通車電車,「我常跟學生講,老師喜歡電車是因為電車一直走一條線路,但是線上的人事一直在變,車子也在不停地換,就像歷史更迭的見證者」。
20年前,也是廣州自產無軌電車退役,彼時還是學生的湯先生拉著媽媽一起從東山口坐車到中山八路,在電車修理廠門前默默看著安靜停放在裡面的電車,拿著膠片相機不停拍照。
「電車退役了,服務了這麼多年,就像是功成身退」,上周五,湯先生趕上了前一批「變形金剛」退役,「我們三四個巴士愛好者,在車上自拍留念」,車子駛進修理廠,卸下錢箱和羊城通讀卡器,整齊列成一排,湯先生靜靜望著,那是他每次送別的非標準儀式。
「廣州電車從有軌電車到無軌的辮子車,再到現在比亞迪純電動汽車,發展了很多」,湯先生說,即便廣州電車技術一直在不斷更新,但是作為電車愛好者,最懷念的還是小時候的電車,不願看見無軌辮子車有一天越來越少,直至消失。
故事
電車接新娘,廣州人的「變形金剛」
2008年9月,曾經有一對新人用「變形金剛」做結婚花車,很拉風地走在電車路線最集中的中山路上,更免費讓市民乘坐,成就了一段有趣小故事。南都記者找到了當年的主角高先生,對於「變形金剛」的退役,他也唏噓時光流逝。
「當年那輛『變形金剛』是跑在108路線上的新車,車牌號是『76840』,它是我們廣州自己設計的電車,外表硬朗,很能代表一個男孩子,與『春田花花(典雅之星I型)』偏像女孩子的憨態剛好一對。所以選擇了用『變形金剛』去接新娘。」
高先生表示,時光很快就過去近10年,廣州的電動力汽車又踏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但更希望:像剛退役的兩款「典雅之星」電車,充滿了廣州人自主設計和創造的公共運輸工具能夠多一些,或者說能夠存留著獨特而充滿人性,充滿愛的事物。
本版採寫:南都記者張林菲 任磊斌
本版攝影:南都記者 張志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