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街頭|城市廢墟:歷史與現實的滲透及轉換

2021-01-19 市政廳

就像蛇會蛻皮,對城市而言,建築更替是不可避免的。老建築一旦被拆除,原地就會形成廢墟。


廢墟是歷史和現實互相滲透並悄然轉換的一種形式。對城市居民來說,遇見這種景觀也是不可避免的。它們的命運也會影響人對城市的理解。


不會有什麼比歐洲,特別是德國那些曾被摧毀的城市更能說明什麼是廢墟。很多德國城市在二戰中被盟軍炸過一次,位於東部的城市又在戰後按照蘇聯口味重建過一次,不可抗拒的外力兩次在城市格局中留下了強烈的印記,也體現在建築樣式上。


1990年代兩德統一後,這些東部城市開始以城市更新的名義進行第二次重建,儘管是局部重建,但整個城市的風貌仍然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就被炸毀的歷史建築而言,這次局部重建不限於修舊如舊,而是遵循原西德城市重建時的做法,大量從廢墟中取出老建材,與新材料混合使用,有時候還直接把廢墟的殘部鑲嵌在新建築裡。


德國人故意把毀滅和重建的過程呈現在建築外觀上,這種想法和做法大概是別處極少見的。


以東部城市德勒斯登為例,1945年2月這裡被英美盟軍炸成一片廢墟,城市中心著名的聖母大教堂在東德時期並沒有修復,17米高的建築殘骸一直矗立在原地,周圍散落著無數瓦礫。


兩德統一之前,聖母大教堂的廢墟周圍有一片停車場,不遠處是蘇聯風格的宿舍大樓,就像巨大的長方形水泥盒子,點綴著抽屜一樣的陽臺,陽臺和陽臺之間用水泥板隔開。


這些蘇聯風格的建築與德勒斯登歷史上的城市風貌形成了尖銳的對比,因為那些被摧毀的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這座城市曾被稱作是易北河畔的佛羅倫斯。


聖母大教堂之於德勒斯登,就如花之聖母大教堂之於佛羅倫斯,不同的是,後者從13世紀屹立至今,而前者的廢墟1966年被正式宣布為紀念碑。這處別出心裁的廢墟紀念碑有一種可怕的歷史感。


對德勒斯登居民來說,它有三重意義。廢墟的首要價值是提醒東德人記住美國帶給他們的痛苦。通過離間東德和英美(也就是西德)的關係,蘇聯可以對東德進行統戰。它也是一種公開的恐嚇,其目的是將蘇聯對東德的軍事佔領合法化,同時洩露了執政者對基督教持久的敵意。


因為這座路德宗教堂在德國基督教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德國政治統一之後,重建德勒斯登聖母大教堂就變得非常迫切。


東德的計劃經濟體制在統一後迅速崩潰,幾乎所有東部城市財政都很緊張,德勒斯登也不例外,但在德國聯邦政府和自願捐獻的支持下,重建工程於1993年順利啟動。


和大城市中見縫插針的開發方式不同,小城的開發有時候是席捲式的。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


清除地基之前,廢墟上的每一塊瓦礫都被編了號,其中將近一半後來被用於新教堂的建設,而且還是在它們原來的位置上。復建完成後,教堂的灰色花崗石外立面上隨處可以看到斑駁的黑色石塊,甚至還有一堵完整的舊牆。


它們的存在保證新教堂仍然是一座紀念碑建築,一方面保留了戰爭的痕跡,一方面象徵著兩個德國在相同文化和宗教背景下的統一。唯一被排除在外的,只有1945年至1990年那段被蘇聯佔領的歷史,而恰恰只有在這段歷史中,聖母大教堂是作為廢墟存在的。


像雅典衛城這樣的廢墟並不是真正的廢墟,從性質上來講,它們是歷史遺址。發掘和清理之後,整個遺址不再修復,留下殘存的實物,為了展示古代城市的格局和建築特點。


只有那些即將被新建築覆蓋的遺蹟才能稱作是廢墟。真正的廢墟是一種過渡狀態。等待廢墟的命運是清理,而不是作為室外展品或室內的永久陳列出現。廢墟是確定要被埋沒的過去。


隨著新生活在原地展開,與廢墟相伴的記憶隨之消失。這大概是中國人最熟悉的經驗。留意建築史的人都會注意到中國和歐洲的鮮明對比,後者保存了大量古老的城市,數百年甚至更久的建築比比皆是,而在中國,幾乎無法找到一個完整保留至今的古代城區。


幾乎所有的城鎮都被舊日生活的廢墟包圍,平房的椽子和舊家具堆積如山,還有老人坐在其中。馬鞍山,安徽,2018年。

幾乎所有即將改建的老城廢墟中都有人們在繼續生活。這既反映出生活的連續性,也反映出選擇的匱乏和由此導致的接近冷漠的無奈。馬鞍山,安徽,2018年。


有人將這種區別歸之於建築材料的差異,但無法解釋同樣以木建築為主的日本,在京都和奈良也保留了大量古代建築和傳統的城市格局,足以與歐洲古城相媲美。


這種令人費解的差異困擾著中國第一代接受西方學術訓練的規劃師和建築師。像梁思成和林徽因,幾乎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古代建築調查和搜集、整理、複製和辨析古代文獻上。他們孜孜不倦地嘗試寫作中國建築史,就其理想而言,是想構建一個源流清晰和連續不斷的歷史敘事,以填補中國缺乏古代城市和建築實物的缺憾。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做法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史學是中國傳統精英文化的核心,歷史的連續性被賦予了神話般的地位,而在接受這種觀念和訓練的最後一代中國人中,他們因為家世、天資、努力和機遇而成為出類拔萃的代表。


冬天的早上,老人走過接近尾聲的拆遷現場。這裡本來是上海最大的紡織工人社區,經過將盡20年的開發,街道格局即將發生最後的變化。


但普通中國人並沒有這種對遺址和歷史敘事的執著。即使有著種種感傷,他們已經習慣了昨日的世界淪為廢墟,然後在廢墟上重建生活的艱難歷程。和德國的城市更新不同,中國的城市建設是碾壓性的,唯一的區別是:是否能從中獲利,或者儘可能保證自己不會損失太多,以至於成為廢墟的一部分。

(作者系攝影師,現居上海)


十字街頭|紀念碑式雕塑:從凸顯到消散

十字街頭|江南運河:與城市的古老關聯

十字街頭|通道:邀請與噩夢

十字街頭|等待城市輪迴的樹

十字街頭|靜安寺的老人,被河水繞開的石頭



相關焦點

  • 與時間賽跑:香港城市廢墟探險隊記錄不斷消失的歷史建築
    據衛報網日前報導,香港城市廢墟探險隊正在記錄香港這座迅速變化城市不斷消失的文物遺產,從李小龍的故居到鮑豪斯建築風格的中環街市,為記錄和保護即將消失的歷史建築遺產,他們在與時間賽跑。香港市中心鮑豪斯建築風格的中環街市因要重新開發而被廢棄。
  • 金星上的城市廢墟
    當人們帶著好奇心觀察圖片時候,發現了圖片中的金星表面竟然存在著大量的城市廢墟。這一消息不僅將視線投向這顆野空中極其明亮的「啟明星」。科學家們經過大量的統計,金星上的城市多達兩萬多座。這些城市廢墟呈三角形金字塔狀。
  • 城市廢墟(一):往事與部落
    宛如畫家在年邁的軀體間勾勒出藝術的靈韻,廢墟存在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建築物的殘留或者是對舊物臆想的還原,更昭示著一種文化的斷層、記憶的破裂與時光的流轉,但皆保持藕斷絲連的狀態,連綴歷史的片段,散射美的光暈。
  • 城市廢墟 | 探秘毀滅與重生
    #城市廢墟#在「逃離北上廣」被炒得火熱的今天人們對於大城市的生活已經形成了固有印象鋼筋混凝土構築的摩天大樓匆忙的路人、密集的車流以及無處不在的攝像頭城市生活對於我們來說似乎已經毫無秘密可言一切都水到渠成又略顯無趣
  • 「重生」後的城市廢墟有多驚豔?
    在城市發展和社會變化的齒輪下,有很多建築被時代拋下,它們或許是曾經風光,現今破敗的商業空間;亦或是曾經繁忙,現今無人問津的廢棄鐵路;又或是曾經重要,如今無人記起的廢棄廠房……然而,城市中各種各樣的廢墟不應是無藥可救、無法挽回。它們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記憶,其所蘊含的文化與自然力量就像是個寶藏,只要加入了創新的力量,就能變廢為寶。
  • 城市廢墟探索 UrbEx
    城市廢墟探索實錄 | 豆瓣話題3399195人瀏覽 · 10918人關注 停業的遊樂園,廢棄的工廠,無人居住的老樓……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廢墟正在
  • 憑什麼相信「月球上發現城市廢墟」
    消息稱,在有關照片上,月球表面的城市廢墟綿延長達幾公裡,大面積地基上顯示巨大圓穹形建築遺蹟、數不清的地穴遺蹟,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建築。到現在,在月球的44個區域發現了不同的「人」造物體。因為無法估計這個驚人的發現會對人類現存的社會法則造成怎樣的衝擊和影響,該消息被當作絕對機密封存。
  • 城市廢墟改造,把那些衰敗的面貌活成了富有敘事性的美
    然而,當代的廢墟不只是意味著一點鄉愁、沉思和想像,城市發展和社會變化的齒輪下總有事物被拋下,卻也不是無藥可救、無法挽回。帶著一點幽怨的印記,廢墟改造而成的景觀和建築別有韻味,不僅是對材料的回收利用,也不僅是對場地文脈的保留,仿佛是帶著過去時光的氣場,把那些衰敗的面貌活成了富有敘事性的美。
  • 什麼是「廢墟控」?
    第一類廢墟生活,或最近的歷史這種廢墟,是我們或許經歷過、或許聽長輩說過、至少從新聞中看到過,最為「現實」。此類廢墟中較為著名的包括現已消失的昌平沃德蘭遊樂園——曾被英國《每日郵報》評為世界七大爛尾工程之一。
  • 月球發現城市廢墟 疑是外星人的太空宇航站(圖文)
    進入公眾號可查看全部歷史消息!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體,也是地球的唯一自然衛星,人類對欲求的探索從未停止。最早是美國的阿波羅11號第一次登上月球,進行月球試驗。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去往月球越來越頻繁。最近,NASA公布的照片竟然還有城市廢墟!我們一起來看看。
  • 重生後的城市廢墟有多驚豔?看完這些經典案例就知道了!
    在城市發展和社會變化的齒輪下,有很多建築被時代拋下,它們或許是曾經風光,現今破敗的商業空間;亦或是曾經繁忙,現今無人問津的廢棄鐵路;又或是曾經重要,如今無人記起的廢棄廠房…… 然而,城市中各種各樣的廢墟不應是無藥可救、無法挽回。
  • 所謂人類歷史,不過是一處又一處廢墟
    所謂人類歷史,不過是一處又一處廢墟 2020-12-01 1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月球發現城市廢墟疑是外星人基地 月球背面謎團揭開(圖文)
    最新消息顯示,一名曾經在NASA工作的離職人員曝光了月球發現城市廢墟疑是外星人基地,這個驚天消息NASA目前還沒有回應。月球背面的城市廢墟絕不可能是人類所造,那麼只有一種可能,月球上生活著外星人。NASA早就在月球上發現城市廢墟外星球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
  • 世界工業城市的廢墟漫遊,科幻電影裡的城市末日,衰敗的見證者
    一個不為人知的城市陰暗面。廢棄的建築物林立其中,爬滿了青苔和草叢的室內,早已看不出有人生活的痕跡。從工業重鎮到衰敗城市,克利夫蘭的發展起伏跌宕得令人唏噓。建於1836年的它,坐落在美麗的伊利湖南岸,佔地面積有著214平方公裡的它和人口只有40萬的它成為了當時許多重工業的目標。當時的克利夫蘭駐紮著美國的五大財團,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洛克菲勒和摩根財團。
  • 關於城市廢墟,你可能不知道的
    有一位水彩畫家,把廢墟變成了畫作。
  • 2021國考申論熱點:拒絕重建圓明園,背後是歷史敬畏與現實考量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華圖在線公眾號發布:2021國考申論熱點:拒絕重建圓明園,背後是歷史敬畏與現實考量,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國家文物局的回覆,雖然有「慎重論證」的含蓄措辭,但意思已經非常明顯。這項建議本身的訴求點其實是不太立得住的。   論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建設,圓明園斷壁殘垣的遺址,便是最現實的教材。雖然恥辱,但令人反思。它用殘酷的現實告訴所有中國人,落後就要挨打,強大才能興邦。
  • 《哈密的廢墟》:現代人性困境的多樣性
    ——歌德除同名中篇外,陳謙的新小說集《哈密的廢墟》還收入了《焱》、《蓮露》、《虎妹孟加拉》、《木棉花開》、《我是歐文太太》,這些作品集中展現了作家對自我、情慾、心理創傷和身份難題的深入思考,探討全球化時代困境的多樣性。陳謙信奉布羅代爾的「長時段」,將人生的橫截面重新置入與家庭、國族相聯繫的歷史懷抱中。
  • 金星發現兩萬座城市廢墟,地球生命來源於八百萬年前的金星嗎?
    其中每座城市都是一座巨型金字塔,全部沒有門窗,估計出入口開設在地下。科學家認為,這種金字塔式的城市可避高溫、防嚴寒,風暴也奈何不了它。金星廢墟起先,科學家們見到這些傳回地球的照片,以為金星上面出現的城市廢墟可能是大氣層幹擾造成的幻象,或是飛船儀器有問題
  • 這才是探測器拍到的最真實的金星,所謂的「城市廢墟」並未被證實
    然而不知道從何時起,有關於前蘇聯在金星發現到城市廢墟的消息愈演愈烈。似乎逐漸的就演變成了金星如今雖然沒有生命文明,但是數10億年之前的金星的生態環境是絲毫不輸給地球的,那時的金星文明高度也不曾輸給地球文明。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衛星拍下神秘區域,意思20000座城市廢墟
    衛星拍下神秘區域,意思20000座城市廢墟目前,人類可以觀察到的宇宙大小為930億光年,並且該行星包含許多行星,有望完成未來的星際遷移。科學家偏愛的「備胎」星球計劃仍在進行,首先尋找太陽系,好在太陽系並沒有使科學家絕望,火星和金星是天文學家重點考慮的兩個「傢伙」,金星與地球最為相似。所以都稱他為「地球的雙胞胎兄弟」,並在金星上發現了許多城市遺址和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