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的廢墟》:現代人性困境的多樣性

2020-11-28 澎湃新聞

《哈密的廢墟》:現代人性困境的多樣性

2020-11-16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與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除同名中篇外,陳謙的新小說集《哈密的廢墟》還收入了《焱》、《蓮露》、《虎妹孟加拉》、《木棉花開》、《我是歐文太太》,這些作品集中展現了作家對自我、情慾、心理創傷和身份難題的深入思考,探討全球化時代困境的多樣性。陳謙信奉布羅代爾的「長時段」,將人生的橫截面重新置入與家庭、國族相聯繫的歷史懷抱中。小說鞭辟入裡,追根溯源,將上個世紀中葉大時代「惘惘的威脅」還原為家族的陰影和個體童年的創傷,成長讓心理創傷不斷發酵,隔空發作,就像氣球終有一爆。

《哈蜜的廢墟》在《收穫》(2019第6期)發表後被《新華文摘》(2020年第3期)轉載,敘事空間的頻密轉換,花園、廢墟、結核病醫院、廢棄的泳池等對比鮮明的空間意象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小說以第一人稱講述「我」旁述,讀大學時「我」和哈密曾情同姐妹,但畢業後彼此疏離,漫長的虛靠回憶來織補。故事從哈爸的葬禮開始,慢慢接近秘密的核心——哈媽的創傷及其反應。我願意在曹七巧的延長線上來分析哈媽的受虐和施虐。哈媽是華僑子弟,穿著洋氣,與老師哈爸奉子成婚,對此,哈媽固執地認為自己失身於誘姦,哈爸被她冠以「老色狼」的稱號,哈爸對女兒的親暱被哈媽視為性侵犯而堅持離婚,並將女兒帶到美國。哈媽的創傷來自她對情慾、身體的認知錯位,這是禁慾時代的惡果。

哈媽的施虐比曹七巧更為隱秘且高明,性感的華服、富麗的花園和香氣四溢的美食遮蓋著她頹靡、陰鬱的內心。自幼對男人是色狼的灌輸使哈蜜喪失了愛的能力。哈媽貌似不經意的控制是一種精神摧毀和情感掠奪,心靈的廢墟無法培育出健康的愛情和友誼。哈密甚至變體地希望通過延長絕症父親的受罪來為母親復仇,但也是在將泳池打造成廢墟並與老父親一起以中藥抗癌的這三年,哈蜜對荒原上度過的童年的感知漸漸復活,對異性與人生有了新的認識;在主故事推進的同時穿插著敘述人「我」的故事,曾藉助空間改變化解失戀的憂傷,「我」也在哈媽這面鏡中反省自己對女兒潛藏的控制欲望。最終,哈蜜告別過往,與父親的植物藥學事業達成和解,「我」也以一種更開放的心態接待女兒與異族的戀愛。

陳謙常會轉換語言系統,多種語言的穿插有畫龍點睛之妙,也吻合作家跨文化生活的實況。比如哈爸葬禮上對哈姆雷特經典獨白的引用,對私密關係的強調也會插入英語,偶爾還會插入粵語,以此突出文化、語言對人潛意識的支配作用。語言不僅僅是交流工具,語言有其主體性,語言塑造人,塑造認同。

哈蜜的故事上面疊加著母親的悲劇,蓮露的悲劇也逆向延伸到母親、外祖母處,延伸到大歷史的腹地,直指男權文化對女性貞操的荒誕要求。《蓮露》的講述人是蓮露的心理醫生,貞操被親舅舅酒後奪去的瘡疤會不時暴露。丈夫朱老師將蓮露帶往美國,他的知識和理性不足以抵擋「處女」二字的誘惑,處女情結掩藏在朱老師的本能之中。經過現代啟蒙的洗禮,根深蒂固的民族無意識依然會落實於「個人無意識」,產生意想不到的震懾和傷害。

《焱》和《我是歐文太太》涉及到愛的毀滅性,就像胡力說的:「你的愛,就像一把刀愛它割出的傷口。」愛本能與死本能互相糾纏。男權文化很容易培養「痴心女子負心漢」,女性將身家性命寄望於愛情,一旦被負很容易滋生自毀乃至復仇心理。

《虎妹孟加拉》以知青老一代留學生的眼睛來呈現改革開放後代際疏離給低齡女留學生帶來的孤絕心理。少女玉葉自小寄宿,長期與家庭分離,就讀於名校伯克利,幽人獨往,卻馴養孟加拉虎。古人說苛政猛於虎,對現代人而言,孤獨亦如虎,足以吞噬人。《木棉花開》寫中國棄嬰戴安被接養到美國後,反覆出現心理迷亂,在韓戰遺孤的心理輔導師辛迪的幫助下終於敞開心扉。心理醫生也是陳謙常常寫到的角色,他們能夠幫助病人調整出適當的心情,「只有打破創傷沉默並暴露被埋葬的秘密這一過程才有助於從內心世界驅除其可怕、異己的存在。這一過程意味著人們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癒合罪惡和恥辱的創傷,悲悼無法忍受的損失。」在戴安修復障礙、重建自我認同的過程中也逐步理解自己生母的處境以及時代背景,同時辛迪的生命故事連接著美朝戰爭史。

陳謙身跨中西文化,生活在美國卻以中文寫作。她以一隻眼睛盯著中國,不時回望歷史;而以另一隻眼睛放眼世界,發現不同境遇不同文化的人可能有共同的傷痛。全球化的流動背後湮沒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傷口,個體偶然性的悲劇得以匯入到必然性的命運熔爐。在某種程度上看,哈密、蓮露、丹文等從中國到西方生活空間的轉換也對應著時間從前現代到現代/後現代過渡。

陳謙的小說講究敘事空間的中西捭闔,輻射範圍廣,像一段兩端連著虛線的實線,兩頭往歷史和未來延長,過去與今天、未來強烈撞擊,陌生的自我疆域通向歷史的毛細血管。小說中不同的人生模式互為鏡像,敘事人都從他人的傷口裡窺見人類共同的傷口,主人公的命運往往包含著祖祖輩輩共同的命運。

     作   者   簡   介

申霞豔:文學博士,暨南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特聘研究員。

★以上文字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號立場。

       編輯:凌嵐

       編發:凌嵐

關鍵詞 >>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囚徒困境——這才是人性!
    今天分享心理學裡經典的:「囚徒困境」遊戲,也被稱為「囚徒二難」或者「囚徒博弈」。這是一個鬥智的遊戲,往往做到最後,卻是一個兩敗俱傷;或者一方大勝,另一方全輸的結局。這就是人類內心最深處的自私。「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提出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故事加以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 哈密翼龍—雅丹地質公園獲批「國家級」
    好消息3月25日,記者從哈密市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網站發布確定,新疆哈密翼龍—雅丹地質公園,被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資格」。點擊播放 GIF 0.3M新疆哈密翼龍公園地貌地質公園位於吐哈盆地的哈密坳陷內,大地構造處於準噶爾板塊南緣和塔裡木板塊北緣碰撞對接部位。其所處的獨特區域在漫長的地史演化和長期的地質作用下,特別是受地區氣候、水文等條件因素影響,發育有大量形態怪異、外形獨特的石景,如城堡、寶塔、聖殿、巖柱和高低錯落的宮殿、墩臺等,造型生動、千姿百態、形態逼真,充分表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成都至新疆哈密復航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8月17日,由成都至新疆哈密的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執飛的CA4257航班安全降落哈密機場,標誌著該航線恢復通航,哈密機場即日起將陸續恢復各航線。圖為飛往成都的航班從哈密機場起飛。普拉提·尼亞孜攝(人民視覺)
  • 國航恢復北京—哈密—石河子往返航班
    國航恢復北京—哈密—石河子往返航班9月8日14時05分,國航CA1299航班搭載著91名旅客,平穩降落在石河子機場,標誌著北京—哈密北京—哈密—石河子CA1299/1300往返航班,由波音B737機型於每周二、四、七執飛。航班於北京時間07:50從北京起飛,11:20到達哈密,12:40從哈密起飛,14:05到達石河子花園機場;並於當日16:00從石河子起飛,17:25到達哈密,18:25從哈密起飛,21:25到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 中國最大翼龍專題展亮相新疆哈密
    新華網烏魯木齊11月5日電(徐麗、羅潔)3日以來,隨著世界上首次發現的三維立體翼龍蛋等90件翼龍化石標本在新疆哈密地區博物館開展,新疆哈密這樣一個世界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龍化石產地也迷霧漸曉。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周忠和介紹,此次名為「飛向白堊紀—中國翼龍化石展」展覽為期90天,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哈密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全國最大翼龍專題展覽,重點展出的為2006年以來在哈密魔鬼城區域發現的天山哈密翼龍重大研究成果。90件翼龍化石標本中30件為天山哈密翼龍標本和世界上首次發現的三維立體翼龍蛋。
  • 弗蘭肯斯坦|科學怪人—對人性和科技的反思碰撞出真正的現代組合
    一反電影改編中一路奔著科幻電影、黑色電影或是邪典電影的路數去,對於《弗蘭肯斯坦》來說,造人想像架構了「幻」的部分,試驗情節確立了「科」的形式,而對人性和科技的反思則讓「科」與「幻」碰撞出真正的現代組合。一百多年過去了,導演們仍然能被這個故事吸引,不僅是因為他們病態的好奇心,更多的是人類幹涉自然、把知識用於作善或作惡這個故事精髓令人痴迷。
  • 來哈密 體驗大海道「火星之旅」吧
    哈密雅丹大海道水源地距哈密市區西南150公裡的茫茫戈壁上,有一個神秘的地方。哈密雅丹地處絲綢古道,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規模最大、地質形態發育最成熟、最具觀賞價值、唯一發現人類居住遺址的雅丹地貌群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翼龍化石埋藏地,而大海道是近期發現的哈密雅丹地貌中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12月11-13日,哈密市聯合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快手),推出冬春季體驗遊活動。
  • 哈密23座光伏發電站成功併入電網
    【電纜網訊】近日,哈密有23座光伏發電站成功併入哈密電網,新增裝機容量930兆瓦,併網以後,光伏在哈密電網新能源的裝機佔比達到了18%。 在哈密石城子光伏產業園,中電投哈密鹼業20兆瓦光電站項目是這次併網的企業之一,項目佔地規模50萬平方米,今年 3月5號正式動工建設,歷時兩個月於 5月25號開始進入設備的總裝和調試。 針對6月25日之後到來的併網高峰期,為做好新能源併網服務工作,哈密供電公司統籌安排,做好各項服務工作,確保新建的光伏企業能及時、規範、有序併網。
  • 縮小版的新疆:哈密也是三山夾兩盆
    走了一圈哈密巴裡坤才猛然悟到,哈密天山以南部分不說那風蝕地貌雅丹魔鬼城和大戈壁沙漠,天山和以北部分也是三山夾兩盆:天山,巴裡坤伊吾盆地,莫欽烏拉山,三塘湖盆地,中蒙界山。 沒時間體驗新疆的,不妨走一趟哈密的天山南北,一個縮小版的新疆。自駕車很方便跨越天山。
  • 世界最大翼龍化石5月18日在哈密展出
    原標題:世界最大翼龍化石5月18日在哈密展出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世界最大翼龍化石標本聚合體——「翼之巢」於當天在哈密博物館廣場前永久展出。 據介紹,這塊化石長6米、寬4米、厚1米,面積20多平方米,重達16噸,保存了超過200件翼龍骨骼化石。
  • 工業遺蹟重生,從廢墟變為樂園
    看到它們潛力的人,投入大量時間、金錢與智慧,一點一點地讓廢墟變為樂園。  這兩個工業遺蹟重生的案例,特別之處在哪裡?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啟示?  「脫胎換骨」的工廠  至今「未完成」  一個破舊的水泥廠,值得投入40多年時間進行持續不斷地改造嗎?  在常人看來,答案大概率是「不」,但在一個人看來,「廢墟」只是還沒有被開發出潛力。
  • 羅伯斯山洞實驗:召集22個孩子,用挑戰人性的方式檢測人性
    謝裡夫採用了斷掉孩子們水和食物的方法,製造了相同的困境,起始,兩個小組成員並沒有放下彼此之間的憎恨之情,可隨著生存條件的緊迫性,他們開始認識到個人力量是完不成任務的,兩個小組的孩子們不得不開始合作,解決生存必須的問題。而這樣以生存為前提的活動是十分有用的,在生存的考驗之下,兩個小組迅速得到了和解,隔閡消弭於無形。
  • 新疆哈密發現世界最大翼龍化石群
    央廣網烏魯木齊11月5日消息(記者張孝成 哈密臺記者李瀚麒)新疆哈密地區發現世界迄今為止最大翼龍化石群。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新疆哈密科考隊日前宣布,新發現的哈密翼龍化石分布區不但是世界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龍化石產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處三維保存的翼龍蛋和雌、雄個體共生的翼龍化石遺址。
  • 世界已知最大翼龍化石標本將永久矗立哈密博物館
    厲害了 word 大哈密世界上已知
  • 中外科學家揭示玉米遺傳多樣性 有助現代育種
    中外科學家揭示玉米遺傳多樣性 有助現代育種 遺傳多樣性研究對玉米種質資源的收集、評價、保存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對玉米育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由冷泉港實驗室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主導完成的玉米遺傳變異研究中,科研人員對105個野生和栽培玉米品種進行了測序和分析,成功構建了第二代玉米單體型圖譜(簡稱,Maize HapMap 2),並對玉米的遺傳多樣性進行了全面分析。
  • 什麼是「廢墟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不敢玩過山車,卻喜歡上了逛廢墟。人生就像過山車,高低起跌,然而起落之間,那種跌落前的焦慮最為致命。」據說,廢墟是治療焦慮的一記良藥。spRachel 嘗試把廢墟分成三類,一起看看是不是?
  • 新疆哈密暴雪天氣 致託木爾提山區百餘車輛滯留
    央視網消息:昨天下午(10月22日),新疆哈密再次迎來暴雪天氣,哈密託木爾提山區的省道303線白石頭路段100多輛車滯留當地啟動緊急預案,對道路實行交通管制,及時疏導滯留車輛。從22日上午開始,新疆哈密下起了雪。當地氣象部門發布暴雪藍色預警。
  • 哈密萬米高空可見戈壁灘巨幅地標 每個字半個足球場大
    萬米高空清晰可見戈壁灘巨幅地標 在新疆哈密,每個字佔近半個足球場大 乘坐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你能看到什麼?可以看到新疆哈密戈壁灘上40多年前留下的地標大字。 季臣業告訴記者,他畢業並留校任教於長春航空預備學校,1966年為了組建解放軍第八航空學校,他作為第一批人員來到哈密柳樹泉,第二年八航正式組建後,他所在的二團駐地在駱駝圈,地處茫茫戈壁。 1967年7月1日,經總參謀部批准,解放軍第八航空學校在新疆柳樹泉組建。
  • 囚徒困境的困境究竟在哪?
    不知道手機前面的各位有沒有聽說過囚徒困境,這是一個很經典很有代表性的博弈論模型,甚至由此能產生很多關於生活中事例的思考,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囚徒困境。這樣一種結果顯然不如互相沉默各蹲一年,可是由於人總是走不過人性這個困境所以最終只會落得各判八年,但其實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真是這樣嗎?
  • 天山哈密發現世界最大最富集翼龍化石遺址
    天山哈密發現世界最大最富集翼龍化石遺址 2014-06-06 10:06:28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等人,詳細研究了新發現的約40個同一屬種的雌雄翼龍個體,以及它們的5枚蛋化石,將這一新的翼龍命名為:天山哈密翼龍(Hamipterustianshanensis)。它們屬於大型翼龍類,其成年個體翼展可達3.5米。國際古生物學界對這一發現和研究給予高度評價,其中兩位匿名評審專家一致認為:這是翼龍研究200年來最令人激動的發現之一,具有巨大的潛在和直接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