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內部是否可能進化出等離子體生命?

2020-12-05 奇點使者

引言:眾所周知,地球是一顆充滿生命的地方。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甚至還有地下鑽的生物。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地方,哪怕是一個角落,都擁有頑強的生命力。一直以來人類都在尋找外太空的生命,太陽上會存在生命嗎?

所謂生命,其實到底是什麼呢?從生物學的知識來解釋,繁殖與新陳代謝就是生命的標誌。生命之所以與其他的東西不一樣,主要的原因就是生命可以通過新陳代謝來維持生命體徵,有一個生物的過程,可以通過繁殖延續生命的存在,並且會對生命體外的刺激作出反應。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熱力學認為生命是一種低熵體。這裡當然不是我打錯字了,真的不是智商的商。最早是1854年克勞修斯提出了entropie的概念,由我國物理學家胡剛復在1923年將其翻譯成「熵」,並將這一概念引進國內。熵表示的是一個系統內部的紊亂程度。紊亂程度越高,熵也就越高。生命的特徵就是會利用環境中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減小自己的熵增。生命體並沒有和熱力學第二定律有矛盾,生命在減小熵增的同時,會導致外部環境的熵增增大。

通常我們能夠接觸到的物質只有三種狀態,分別是固態,液態以及氣態。一般來說,任何物質都沒有絕對的狀態,即使熔點再高物質,也能被融化成液體,甚至是氣體。但是它們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分子和原子之間的距離增加了而已。但是如果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不存在中性的原子,電子很容易就會擺脫原子的束縛,變成自由電子。科學家們這種狀態的物質成為等離子態。太陽的內核就像是一個壓力與溫度都非常高的火爐,那麼太陽上會存在由等離子態的生命嗎?

如果你記住了剛才所說的生命的定義,這裡等離子態的生命當然不是像人類一樣的大分子生物。等離子態在目前的條件下並沒有存在有機物的可能。但是太陽上有著比地球還強烈的磁場,等離子態由於帶電的原因受到磁力作用穩定地形成一個等離子態環,構成像原子一樣的生命體。根據新陳代謝的定義,等離子態環在磁場中也會存在新陳代謝。讓人以外的是,這種等離子態的生命長度可以達到幾千米,不過針對人類與地球的比例,幾千米對於太陽來說可能還沒有人那麼高。

除了處於主序恆星的太陽之外,恆星在其他時期還會存在等離子生命嗎?弗蘭克·德雷克是一名專業的天文學家,他認為太陽上的等離子體跟氣體差不多,但是對於已經死亡的恆星,中子星將內部核心通過引力坍縮固定在表面。原子核經過中子的交換,它會由於強引力的作用下被固定成「核分子」。讓人喜悅的是,科學家通過研究已經發現了這種核分子。不過它的性質十分地不穩定。即使存在,但也猶如曇花一現,壽命並不會太長。

在充滿未知數的太空裡,除了太陽高溫高壓的環境,還存在許多其他的環境,例如中微子輻射,光輻射或者其他能量的輻射。這其中是否也會出現類似的生命體呢?我們不得而知。

相關焦點

  • 太陽上會進化出等離子體生命嗎?
    地球上存在千姿百態的生命,但放眼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時,那些星球上似乎沒有生機。正因為如此,在搜尋外星生命時,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總是受到天文學家的青睞。但在浩瀚的宇宙中,不同於地球的星球上會進化出生命嗎?例如,太陽上會存在生命嗎?什麼是生命?
  • 宇宙中可能存在著一種等離子體生命,它們與碳基生命完全不同
    我們不難推測出,除了地球上的碳基生命以外,宇宙中還應該存在很多種生命形式,它們各自生存於某種特殊的環境,廣泛地存在宇宙之中。那麼問題就來了,按照這種思路,難道太陽上也可以存在生命?理論上來講,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因為宇宙中可能存在著一種等離子體生命,它們與碳基生命完全不同。
  • 太陽內部可能存在生命,衛星傳回奇怪現象,或早已存在
    太陽內部可能存在生命,衛星傳回奇怪現象,或早已存在!光球層之下稱為太陽內部;光球層之上稱為太陽大氣。我們在初中地理上曾學習過太陽活動,它每11年為一個周期,其中包括我們熟知的發生在太陽表面的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以及可以穿越整個地球大氣層的太陽風、等離子體等,強烈的太陽活動可導致全球電網的癱瘓。
  • 太陽等離子體中的電磁波可能是太陽之謎的來源
    天文學家們很快就開始從天空的光源中收集光譜細節,揭示出在太陽和恆星中發現了哪些化學物質。事實上,這就是宇宙中第二豐富的物質——氦——最初的證據是如何通過自然界最壯觀的景象——日全食——被發現的。氦最初是在1868年被發現的,當時天文學家分析了幽靈般的日冕的光線,只有當月球完全擋住太陽時,等離子體的電流才可見。
  • 恆星的十大奇趣冷知識,太陽表面生存著等離子體生命嗎?
    一,恆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等離子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太陽也是人類社會最著名的恆星。距離地球大約600光年左右,位於銀河系內部。五,恆星是巨大的熱氣體球,其中物質的存在形態是等離子態氣體。 在主序星的組成元素中,大部分是氫,約佔70%-75%,其次是氦,約佔20%-23%。六,恆星的一生。
  • 太陽內部有生命?物質的第4種形態,等離子生命能在超高溫下存活
    ,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只有碳基生命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形式。事實上,答案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在科學家不斷尋找外星生命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全新的理論被提出,其中就涉及到了不同的生命存在形式。前段時間有關金星可能存在生命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科學家認為這裡存在與地球生命類似的生物,金星和火星等星球上也許存在其他形式的生命,比如等離子生命體。
  • 關於太陽黑子的認知被推翻 等離子體的流動成就了神奇的太陽黑子
    太陽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宇宙中的天體,而對於發生在太陽的各種奇特現象,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太陽黑子想必就是其中一個。科學家用聚變反應堆作為太陽研究模型聚變反應堆利用與太陽內部相似的高溫將氫原子核與其電子分離。在太陽內部和核聚變反應堆模型中,兩個氫原子的核聚變,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 等離子體與靈魂精神
    當我們觀察銀河系和夜空中的群星中一顆顆明亮的恆星時,看到的是等離子發光球體由各自的內部磁場聚集在一起的景象。離地球最近的可見等離子光球是太陽。等離子體是由粒子群組成的電磁系統,在其集體結果中顯示出一個整體的零淨電荷。等離子體也可以被描述為一種中性電介質中存在的電離氣體,或者是一組游離的正粒子和負粒子。等離子體具有極高的導電性,它們攜帶電流並產生磁場。
  • 太陽上的「終結者」引發等離子體海嘯,並將開始新的太陽周期!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在發表在《科學報告》和《太陽物理學》兩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描繪了一幅太陽周期如何突然死亡的圖景,這可能導致等離子體的海嘯穿過太陽內部,並在短短幾周後引發下一個太陽黑子周期的誕生。
  • 溫和的紅矮星的環境是否比太陽更適合高級生命進化?
    紅矮星是數量最多的恆星,它們的質量都很小,通常都比太陽的質量小得多,最大的也不過太陽質量的一半,也是由於它們的質量都很小,所以內部聚變反應不劇烈,這也導致紅矮星的表面溫度很低,通常在2000到5000攝氏度之間,也由於其表面溫度太低
  • 等離子體被太陽磁場塑造成有形狀的狀態
    太陽,圓潤而平靜,然而它也會突然朝隨機方向射出輻射和粒子,這些物質擊中地球後會對地球上的生命造成嚴重的影響,這種危害是如何產生的?危害又會有多嚴重?我們如何能做到未雨綢繆!等離子體被太陽磁場塑造成有形狀的狀態即使太陽看起來非常結實,但它實際上更像一片滾燙的海洋,溫度高到可將原子分解,釋放出的電子和原子核相互環繞流動形成等離子體,等離子體被太陽磁場推動並塑造成一定的形狀,就像太陽的重力場延伸向各行星並將它們束縛在公轉軌道上一樣,但是磁力和重力有很大的區別。
  • 2億攝氏度的中國人造太陽是否真的安全?美國科學家給出答案
    2020年,中國人造太陽將實現2億攝氏度的高溫,距離投入使用又邁進了一大步。然而,這種如此高溫的核聚變設施,是否真的安全?這是許多人在關心的問題。 不過,美國科學家似乎已經找到了「人造太陽」的缺陷,並提出了讓人造太陽更加安全的方法。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
  • 科學家預言:太陽內部可演化出生命,由尚未證實的兩種物質組成
    如果你看到一篇新聞,說有人在太陽內部發現了疑似外星人的生命形式,或太陽表面出現了巨大的疑似外星飛船的結構,因為8月29日發表在《高能物理快報》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恆星內部真的可能誕生某種神秘的生命形式,甚至可能發展出智慧,只是構成它們生命的基礎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DNA和RNA,而是兩種宇宙中尚未被證實存在的物質。
  • 太陽出現怪異現象,科學家猜測有生命跡象,疑是恆星文明在採礦
    太陽有多重要,毫不誇張的說一句,假如有一天太陽突然間從地球消失了,那麼人類離滅絕的時間不遠了。至於今年春節電影檔黑馬《流浪地球》的劇情那般,太陽死亡後,地球的熱量就會慢慢的消散,溫度逐漸下降。最後地球會變成一個冰球。
  • 太陽對於人類極其重要,那太陽上有生命跡象嗎?
    太陽上沒有發現有生命跡象,太陽表面溫度約六千度,內部溫度越來越高,中心溫度可達到一千五百萬度,目前地球上已知的生命,最高也只能承受百度左右的高溫。當然在很多科幻小說裡,很多恆星上也存在著生命,這就不是我們所討論的了。
  • 揭示太陽大氣中的等離子體的無線電光
    太陽大氣是太陽外面的大氣。太陽由內到外分為光球層,塞球層和日冕,每隔11年的周期我們都會看到太陽的塞球層上有耀斑的爆發,我們稱之為太陽黑子活動。我們熟悉的太陽,可以說是一個天然的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在太陽的內部也時刻都在發生著劇烈的核聚變,並源源不斷的釋放能量,等離子體的研究十分的複雜。近日就有最新的研究成果公布,並且人類已經同此這次研究了解到了等離子體在太陽大氣中如何變得不穩定。
  • 地球外十種在科學上可能存活的生命形式
    儘管人們可能認為這樣的溫度太冷而無法維持生命,但生命所需的反應和過程可能仍然存在,儘管速度較慢。因此,使用氨而不是水作為化學溶劑的生物可能會比水基生命更長壽,但代謝和進化速度較慢。通過進化,通過適應環境,地球外的碳基生命有可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形式。只要看看地球上存在的大量生命形式。它們生活在從嚴寒海洋到活火山和斷層口的各處。在這種極端環境下地球上存在生物,這證明這種生命完全有可能存在於各種各樣的其他星球上,其中包括一些我們認為人類不宜居住的星球。
  • 火星大小的太陽黑子「看向」地球?朝向或決定其是否「有害」?
    太陽帶給人類光和熱量,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在人們的印象中,太陽往往代表著生命、活力等。然而,太陽上時而出現的「黑痣」卻被古人認為是災禍的徵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太陽黑子與其自身活動、地球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監測太陽黑子便成為了天文學家的「日常」。
  • 在地球上「重現」太陽:太陽風和等離子體「打嗝」
    太陽風幾乎影響著太陽系的一切,強大的太陽風和劇烈的等離子體都是異常危險的,太陽風可以破壞地球人造衛星的功能,還能產生極光極光等等。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物理學家的一項新研究在實驗室裡模擬了太陽風,證實了太陽風是如何發展的,並為未來太陽物理學研究提供了一個地球範圍內的模型。
  • 科研人員在太陽上觀測到運動等離子體放大磁場現象
    太陽上,熾熱的等離子體流動會驅動起發電機過程,產生各種尺度的太陽磁場。大尺度的磁特徵(如太陽黑子)被認為是起源於太陽內部、浮現至太陽表面的產物;小尺度的磁特徵(如網絡內磁場)被認為由近太陽表面的湍流引起,亦被稱為局地發電機過程。局地發電機時刻在發生,但很難區分該過程和浮現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