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辛納甘於19世紀末在俄羅斯開發,是20世紀中期之前發生的大多數戰爭或衝突中無一例外登場的步槍
發展歷史
1877年,希望以巴爾幹半島擴張勢力的俄羅斯對長期統治一帶的奧斯曼發動了戰爭。這次戰爭是自16世紀以來的第12次戰爭,兩國簡直是「死對頭」。經過約10個月的激戰,獲勝的俄羅斯將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黑山等國從奧斯曼手中獨立為衛星國,成功鞏固了斯拉夫人的盟主地位。
但是俄羅斯軍方卻對巨大的損失感到困惑。例如,在戰爭走向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弗萊布攻城戰中,雖然投入了兩倍多的兵力取得了勝利,但陣亡數卻多出三倍。因為此戰中土軍除了仍然使用英制的馬蒂尼-亨利MK1式單發步槍外,還使用了另一種名為溫徹斯特M1866式的步槍,就是這種步槍多次挫敗俄軍屢試不爽的白刃衝鋒。
立於聖彼得堡附近的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莫辛的半身像, 他研製的步槍在俄羅斯現代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到了1880年代,步槍的大勢正轉向伏擊戰。得知周邊國家的最新動向後,俄羅斯認為情況危重,並於1889年開始研製新銳步槍。在高額獎金的國際公開招募中,最終由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莫辛(Sergei Ivanovich Mosin)和比利時的工程師艾米爾·納甘和李昂·納甘兩兄弟(Emil Nagant和Leon Nagant)的提案展開競爭。
莫辛提交了參照法國的勒貝爾M1886步槍和正在研製的奧地利的原型。雖然設計時使用了正在研製的7.62毫米子彈,但當時被認為難以製作和維護。納甘的提案使用9mm的子彈,因此要求追加改造,而在之前進行的本國軍步槍比賽中,由於被德國毛瑟的M1889步槍趕超,質量也受到質疑。
1891年制式化的各類7.62×54mmR彈,如莫辛納甘。這是120年後仍在大量使用的傑作子彈
雖然進行了追加公開招募,但最後也沒有出現領先於這兩支步槍的候選者。最終要求開發者改善性能,用改良的模型進行試驗的結果,納甘的提交案得到了更好的評價。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將最基礎的武器步槍繼續使用為外國產槍枝是自尊心問題。實際上,在20世紀前半期,所有列強無一例外地都使用了本國產步槍。
經過深思熟慮,軍方決定對莫辛的提交案進行改造,將納甘設計的彈匣結合起來。因此,從1891年開始投入批量生產的新制式步槍被授予了「三排步槍」M1891(3-line rifle M1891)的制式名稱。納甘以自己是開發者為由提起訴訟,要求賠償。由於這個原因,後來三排步槍M1891被人們稱為莫辛納甘(Mosin-Nagant)。
莫辛納甘出現在2015年發行的紀念郵票上,在俄羅斯被稱為莫辛步槍
蘇聯有為表彰功勞而將武器命名為開發者的傳統。從這一點看,雖然是在沙皇俄時期開發的,但三排步槍「M1891」的名字與蘇軍的武器體系格格不入。革命混亂時期被清理之後,1924年被命名為莫辛,除了這些原因之外,還僅僅因為彈夾,甚至加上納甘的名字是牽強的,現在俄羅斯稱其為莫辛納甘。
雖然經歷了這樣的曲折,但得益於莫辛納甘,俄羅斯得以與競爭國家在同一時期正式進入伏擊步槍時代。只是20世紀初期為止,俄羅斯工業水平下降,生產的大部分依賴於外包。因此在法國的、美國等地也進行製作。據說,由於設計圖是以俄羅斯度量衡的「阿爾辛」方式標註,所以生產企業們在重新計算數值上吃盡了苦頭。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用莫辛納甘武裝的俄羅斯軍隊。如果刺刀都算上的話,槍的長度相當於士兵的身高
或許是因為對這樣的開發過程和本國工業水平的不信任,一線部隊對莫辛納甘的最初評價並不好。特別是新標準的7.62×54mmR彈的初始不良率很高,這也幫助製造了壞名聲。不過這只是因為成見才覺得如此而已,與競爭步槍相比,性能並沒有太大的差距。另外,成為問題的7.62×54mmR彈道實際上是在120年後的今天仍在使用的非常出色的子彈。
莫辛納甘是一支比想像中更好的步槍,在很久後的第二次大戰中才得到印證。開發過程中,在軍部的要求下,最大限度地簡化了結構,因此,莫辛納甘在相當惡劣的條件下也能正常使用。在1941年毒氣戰爭初期的冬天,由於潤滑油結冰,德軍的武器經常無法使用,但莫辛納甘在同樣情況下射擊沒有任何問題。一言以蔽之,這是一支忠於基本的步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部分兵力用衝鋒鎗武裝,但莫辛納甘是蘇軍的主力制式步槍
特點
雖然也有在操作槍栓上惡名遠揚的卡爾卡諾步槍等事例,但事實上螺栓步槍在機械上差別不大,連射力是由射手熟練程度決定的。莫辛納甘是如此。而且經過無數次實戰,瞄準器、槍栓、扳機等改良,性能不斷提高。
莫辛納甘的隔發裝置和槳鎖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莫辛納甘的槍身相當長,再加上俄羅斯式尖刺刀,其長度達到與士兵身高相抵的173釐米,所以攜帶起來很不方便。在像俄羅斯平原一樣的開闊地展開白刃戰時效果顯著,但並不適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日常化的塹壕戰。因此,隨著改良的進行,槍身逐漸變短,特別是1907年登場的騎兵隊用M1907卡賓槍身縮短了28.9釐米。
螺栓步槍射擊精度高。再加上莫辛納甘槍身長,射程遠,殺傷力也強。 因此戰爭史上有許多閃耀的狙擊手都愛用。1939年爆發的冬季戰爭當時,在3個月內擊斃542名敵軍的歷史上的最佳狙擊手西蒙·海耶(Simo Haihar)也使用了芬蘭產莫辛納甘7.62*53mmR。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蘇軍是被他們研發的莫辛納甘所羞辱。
傳奇狙擊手海維赫使用了芬蘭產莫辛納甘
經營狀況
從1891年到1973年,莫辛納甘共生產了3700萬餘支,除俄羅斯(蘇聯)以外,在60多個國家使用,目前仍在10多個國家使用。1899年鎮壓義和團運動首次投入實戰,之後在包括日俄戰爭、巴爾幹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赤白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抗美援朝在內的諸多戰爭、紛爭中亮相。總而言之,這是出現在現代史重要場面的步槍。
日俄戰爭時期日軍繳獲的俄軍莫辛納甘
當然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表現最為活躍。當時作為蘇軍基本武裝的M1891/30生產於戰爭前的1930年至1945年,現存的大部分莫辛納甘就是這一型號。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裝甲部隊為先導的機動戰成為大勢,但東部陣線從德國進攻頓挫的1941年冬天開始,幾乎兩年間沒有一方佔據戰略優勢。列寧格勒,勒傑夫一帶尤其如此。
雖然沒有達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西部戰線程度,但雙方深入戰壕對峙。因此,莫辛納甘充分發揮了威力。然而,戰後新出現的AK-47一舉取代了現有的步槍和機關短槍,迅速退出。雖然退出主力,但只要維修得當,使用就沒有太大問題,曾在2000年後爆發的伊拉克戰爭中出現過,在民間也一直保持著人氣。
雖然二戰結束後,他作為主力退位,但仍被用作民用
變形及衍生型
M1891:首次量產型
M1891 DRAZUN:M1891 卡賓突擊步槍
M1891/30:把標尺改為米制方式的改良型
M1938卡賓:改良型,移除M1891/30的穿檢裝置
M/91:芬蘭生產型
M/24: 7.62mmx53R 芬蘭改造型
M/27: 芬蘭自產設計型
M/27rv: M27基礎 卡賓
M/28: M/27 改良型
M/28-30: M28 改良型
Wz.1891/30:wz.1891現代化改型
wz. 91/98/25: wz. 91/98/23 改良型
53式:中國複製型
M/52:匈牙利複製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