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魚兒活躍水層多變,如何快速定位魚層?兩個方法三個原則

2021-01-12 釣魚蓑笠哥

野釣尤其是江河野釣可以說魚兒所處的水層一天都會變化好幾次,在一些海邊的江河還因為潮汐的影響導致魚兒進退頻繁。這樣的釣況可以說對我們相當不友好:只要沒有找到活躍的水層(適用竿長)基本就走空了。

找準水層很重要

野釣尤其是江河可以說大部分時候並不遵守「一寸長一寸強」的規則,有時候4.5釣不到魚但是3.6就能狂拉,有時候5.4沒口但是8.1拉到手軟。這是因為魚兒會根據光線變化、氣溫變化、氣壓變化選擇不同的水層覓食和嬉戲,哪怕相隔50CM,漁獲都有很大區別。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一個科學的規律來計算出在某個天氣下魚兒活躍在哪個水層,就算你能計算出來也會因為地域、朝向、風向等因素影響有很大變化。可以說野釣只要找準魚兒活躍水層你大概率會釣很多,但是沒有找對水層的話也就白條三兩條了。

既然找準水層(選對竿長)既然如此重要,又沒有一個可以科學計算和尋找的規則我們如何確定魚兒在哪個水層呢?其實很簡單,下面蓑笠哥分享兩個方法三個原則,保證你每次野釣都能在短時間內找到魚兒活躍水層。

水層找對方能爆護

方法一:開多竿釣

這個方法是比較笨的方法,就是開三根杆子3.6、5.4、7.2各一根,哪一根杆子最先上三條魚就把其他兩根都收掉,然後釣上魚的哪一根。為什麼要這三個長度?因為它們跨度比較大,三種比較常見的水層我們都能照顧得到。

你也可以只開一根長竿,然後前面後面都釣十來分鐘,看看哪個地方魚兒開口,然後重新選定水層。這樣不用開那麼多竿子,方便一點,但是要擼漂也有點兒麻煩。蓑笠哥基本就用這種方法,基本會前後左右都試試,有時候前面沒有口後面一點口很好。

開多根竿找水層

方法二:看釣友

就是看看釣友們都用多長的竿子釣的,然後分別問問它們的漁獲。挑選漁獲最多的那個釣友一樣的竿長基本沒有什麼問題。如果全部都沒有釣到魚的話,那就不用下竿了,回家休息一下更好。

值得留意的是,你還要考慮目標魚,因為其他釣友不一定和你釣的是一樣的餌料同樣目標魚。問清楚之後再下竿,選擇自己的目標魚開餌才是正經。

看釣友漁獲找水層

下面介紹原則,因為弄清楚原則之後你就不太可能用到上面的方法了,畢竟開幾根杆子挺麻煩,有時候岸邊也不一定有釣友。原則並非能幫助你百分百判斷,只能說提高準確率,就蓑笠哥自己來說只要在水邊站那麼幾分鐘大概能判斷需要多長的竿,就是基於下面幾個原則。

溫度原則

低溫升高就釣淺一點、高溫突然變低就釣深一點,持續高溫釣深、持續低溫也釣深。溫度變化過程中首選4.5,溫度穩定釣5.4、6.3,極端氣溫釣深,降溫當天釣二道坎(4.5)。總之你要站在魚的角度:這個溫度下面哪裡比較穩定、比較舒服?

記得七年前降溫當天去一個小水庫釣魚,5.4桿子守了一晚上沒有釣到幾條魚。後面來了一個釣友用4.5釣三米六位置連竿,後面我就換3.6也能連竿。從這個時候起,就特別注重所釣水層,尤其是溫度變化中的時候,水層尤其重要。

根據溫度判斷水層

氣壓原則

氣壓低就釣淺一點,或者乾脆釣浮,因為低氣壓水中溶氧量不足,魚兒會到上層一點活動。氣壓高不能釣特別深,因為他在水底也會感覺不舒服。一般在當地平均氣壓的時候最好釣魚:這種時候魚兒都會在底部覓食也不會有缺氧。這裡所說的深淺就是長竿短竿的意思,氣壓太低就釣釣短竿。

根據氣壓判斷水層

光照原則

光線對水底魚兒都特別大的影響,有的魚兒趨光、有的魚兒畏光,而且這個特性根據季節有所變化。比如冬季的鯽魚和羅非鯉魚就比較喜歡光照強烈的地方,這樣比較暖和。而在夏天水溫比較高的時候它們反而喜歡待在稍微深一點的地方。

這一點給我的啟示就是:冬季出太陽照到釣點的話你可以釣釣短竿,它們會在貼著岸邊的砍下曬太陽,深處的魚反而少了。而夏天,我們可以避開高溫水層找找相對涼快點兒的地方。

有的魚兒趨光

季節原則

春釣灘,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其實說的就是釣魚的水深原則。但是在我們實際垂釣過程中貌似時靈時不靈?這主要可能因為我們沒有完全理解透徹,比如春釣灘:這個灘如何選?是早春還是晚春都有不同的選擇,早春魚兒還是在比較深的地方,晚春釣任何淺灘都是可以的,只不過淺灘分為很多種,入水口附近的淺灘表現最好。

從這一點來看,春天我們可以用短竿也可以用長竿,只要是釣的灘就行,而夏天就要用長竿釣深一點的地方了,尤其是兩廣一帶夏天釣鯽魚,沒有四五米深的地方不會有。冬釣陽很好理解,太陽曬得到的地方,岸邊太陽能曬到嗎?

季節不同魚兒活躍水層不同

最後願各位釣友大鯽大鯉,在造物主所賜世界裡常享爆護之樂!我是釣魚蓑笠哥,一個愛釣魚也愛分享的釣魚人,期待喜歡釣魚的你點個關注。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所幫助,可以轉發給更多釣友看看哦。

相關焦點

  • 釣魚小技巧:野釣水庫注意好這「兩點」,魚兒自然手到擒來!
    不覺間,季節已經到了初夏,通常在這時天氣多變,有時炎熱穿短袖,有時也颳風下雨穿外套,對於釣魚朋友說,絲毫不會因為天氣變化而耽誤釣魚。初夏這個時節是野釣的大好時機,初夏的水溫升高,自然水域中的大魚也都活躍了起來,這就給了我們釣友朋友很多機會!水庫是釣友們野釣最常去的水域,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初夏該如何在水庫釣魚!首先,出釣的天氣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漁獲!
  • 冬天野釣怎麼找魚群?掌握這3個原則,其實一點都不難
    掌握這3個原則,其實一點都不難冬天野釣對於很多初級釣友來說,是一件麻煩事,因為下釣下去,普遍不會出現什麼動靜,有時候一下午換了4~5個地方,都沒有魚兒咬鉤,很多釣友也是因此對冬天釣魚失去興趣,畢竟沒有人想在徹骨的寒風裡「受罪」!大家在冬天裡釣魚的時候,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要主動去找魚,而不是下了窩,在那裡等魚上鉤,不然的話和守株待兔沒有什麼區別!
  • 野釣時沒有口怎麼辦?這幾個方法值得一試!
    當然了,蓑笠哥的方法不一定好,也不一定正確,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法請在下面評論區裡面提出來一起討論。野釣時沒有口換個窩子野釣的時候常常會多做幾個我自,如果你野釣的時間比較長的話就更應該如此。如果是陌生的野釣環境,死守一個窩子最終的結果可能會很悲催。
  • 把握住這2個細節,你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
    但是鰱鱅魚的魚層會發生變化,如果找不準魚層,就等於白費功夫,要麼是有口不中魚,要麼就是錨魚。那麼,我們該釣多深呢?這還要從魚兒的習性說起,所有的魚兒都有趨溫,趨氧和趨食的特徵。雖說鰱鱅比較耐高溫,但它們也是有適宜的溫度範圍的。溫度太高了它們也會到溫度相對較低的水層去納涼,溫度低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往深水區取暖。
  • 野釣為什麼釣不到魚?可能出現了這些問題,快來學習下
    我們現在很多的釣友會外出進行野釣,那麼我們大家知道為什麼我們在野釣的時候釣不到魚嗎,因為我們在去外面野釣的時候,帶的漁具基本上就那麼多了,因為在回家拿我們也是比較不方便的。那麼小編就帶大家來分析下我們野釣釣不到魚的原因。
  • 夏末初秋,野釣翹嘴&青梢正當時!記住這幾點技巧,讓你分分鐘爆護!
    每年到了夏末秋初的時節,就是釣翹嘴的最佳時節,這段時間的翹嘴十分活躍且貪食,尤其是在多雲或陰雨天,微風,氣溫不高也不低的天氣,最適合釣翹嘴。釣翹嘴一定要選擇有微風的時候,因為有風的時候,水中含氧量會比較充足,翹嘴也就會比較活躍。當然風也不能夠太大,太大的話水面上不平靜,會使翹嘴受驚,影響翹嘴進食!
  • 夏季手竿釣鰱鱅,關鍵在於找魚層,這樣操作快準狠,狂拉到手酸!
    根據鰱鱅的濾食性特點,使用霧化好、比重輕、味道濃的餌料,通過頻繁拋竿形成大片的懸浮誘魚帶,自然就可以快速誘來成群的鰱鱅。只要保持窩點始終有食物,鰱鱅是不會輕易離窩的,所以鰱鱅幾乎是大魚中最好垂釣的魚種,進食的膽子大得要命,真的可以體驗連竿到手酸的感覺。夏季手竿釣鰱鱅,主要是釣浮居多,在釣浮中找準魚層是成敗的關鍵所在。所以聊聊手竿釣鰱鱅找魚層的常見方法,希望能幫到各位釣友。
  • 【釣魚技巧】野釣時調平水釣兩目如何調漂?調平水釣兩目的調釣技巧
    近幾年,喜歡上戶外釣魚的人日漸增多,臺釣的調漂隨之運用到野釣中來,對於自然水域作釣,如何調漂提高魚獲,受到大多數釣友們的關注,野釣老釣友都知道,野釣調漂以調平水釣兩三目的方式最多,這樣的調釣捕捉的魚口更加準確真實,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又該如何調平水釣兩目或者三目呢?
  • 野釣遇到白條鬧窩這樣做很有效果!
    本文作者:齊魯漁夫外出野釣時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困擾著釣魚愛好者,浮漂和跳舞一樣,魚餌無法到位,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目標魚,總是被上層魚小白條、翹嘴截殺,有時甚至被搞得空軍!接下來咱們先來認識一下白條魚,白條是雜食性魚,生性好動、速度快、愛搶食、喜腥味!
  • 去野釣,水裡有魚可就是不吃餌料,這3個小竅門能讓魚立馬吃食!
    很多釣友反映,有時候野釣時明明看到水裡有魚,拋餌後,魚就是不咬鉤!簡直氣死個人!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怎麼解決這些魚不開口吃餌料的問題快速上魚呢?今天講講3個有魚,但是魚不咬鉤的解決方法! 這種一般都是打窩子打得太重口味了的原因,不外乎2個原因: 1)窩料的味道做得味道太濃了,能把魚從遠處誘過來,但是誘過來後又被燻到不想吃你得窩料了。
  • 冬季釣鯽魚,找準魚窩更要找準魚層,氣溫低也不要只盯著釣底!
    魚的逐溫特點非常明顯,所以在冬季某些天氣影響下不但要找準魚窩,也要選對水層,這樣才會有比較好的收穫。一、飛鉛釣行程冬季總體來說氣溫低,但是也會有持續的晴好天氣,在向陽避風的位置,持續晴好天氣就容易出現中上層水溫遠高於底層水溫的情況,鯽魚自然會上浮取暖,這時候就不能釣底了,可以嘗試釣浮。
  • 這多是天氣影響了野釣
    到了秋季在自然水域釣魚,釣魚人都知道沒有夏季的高溫,魚兒會更加活躍起來,同時有又要臨近寒冷的冬季,很多魚類會大量覓食,為抵抗寒冬存儲能量,秋季這時魚兒最為肥美,也是野釣的好時機,那為什麼秋季好釣魚的季節你釣不到魚呢?
  • 根據雨水特點,運用4個方法,才能有好的收穫
    雨後釣獲的大鯽魚一、是不是大雨過後,漲水、水渾魚不開口?二、大雨過後大雨過後,水位肯定會上漲,此時在水裡的魚,通常有兩個習性。1)、水渾鯽魚會靠邊。雨後,水質變渾後,渾濁的雨水,也會將一些食物,衝刷到水裡來。此時,無論是河道、還是池塘,水裡的魚都會靠近岸邊活動。2)、漲水鯽魚兒會上浮。大雨過後,導致水位上漲,由於剛下完雨,水底的溶氧量較低,新水注入,也會導致魚兒上浮。
  • 野釣別再被「重鉛找底」誤導了?教你如何平水調漂精準調釣
    教你如何平水調漂精準調釣調漂是釣魚人的基本功,浮漂調得好不好直接影響魚口的好壞和釣獲量。所以如何調漂始終是釣魚界的熱門話題。但絕大多數人講調漂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重鉛找底」,那麼這麼做真的合適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這是魚層變化了
    ,就能發現,食物再好,找不到對應的魚層,發窩極慢,魚口很慢,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如何處理呢?一般到了5月下旬6月上旬開始,釣魚就變得困難了許多,前篇我們分析了原因,主要原因就在於水溫、水壓、溶氧發生變化,導致了魚層錯亂,作為變溫動物的典型,並不會像哺乳動物一樣,以食物來改變生理習性,因為變溫動物普遍特點,就是餓不死,能熱死,那麼我們在施釣的時候,就需要更主動一些,常見的方法,有一下這麼幾種:
  • 野釣環境下遇到這種情況,果斷採用無鉤調平水
    野釣環境下遇到這種情況,果斷採用無鉤調平水 原標題:野釣環境下遇到這種情況,果斷採用無鉤調平水
  • 【釣魚技巧】野釣環境下遇到這種情況,果斷採用無鉤調平水
    對於喜歡野釣的釣友來說,正常情況下基本都是以釣底為主,很少有人會採用打浮的方式。一是因為野釣主攻魚種基本都是底層魚,只有在特定的季節作釣中上層魚類,或者受溫度氣壓影響魚兒起浮也會採用釣離底打浮方式。二是野釣江河等流域,基本都會有大風大浪,走水現象,也不適合釣浮。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往往該如何選擇一個更加合適的調漂方法呢?
  • 野釣:水庫釣大羅非都有哪些方法?分享一下吧
    選擇釣位有三個原則:一是面向大水面。大羅非需要大的活動空間,選擇寬闊水域有微流水域最佳。當然在溫度較低時,可選擇洄彎避風處,因為洄彎溫差不大,大羅非喜歡這樣的水域。二是障礙物邊。如水下大石頭、樹樁等,都是藏魚的好地方。當然還有草邊,釣魚不釣草等於瞎白跑,草叢水域魚群多聚。三是樺尖處。由於魚是逆時針巡食,樺尖左部優於右部,按左中右順序選位。鈞位水深約2-3米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