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野釣怎麼找魚群?掌握這3個原則,其實一點都不難

2021-01-10 沿途去旅行

前幾天給大家分享了冬天野釣,釣魚人最夢寐以求的3個位置,上鉤的魚太多人都不冷了,不知道大家都學會了嗎?沒看到的釣友也可以點擊關注按鈕,查看帳號的歷史文章!

冬天野釣怎麼找魚群?掌握這3個原則,其實一點都不難

冬天野釣對於很多初級釣友來說,是一件麻煩事,因為下釣下去,普遍不會出現什麼動靜,有時候一下午換了4~5個地方,都沒有魚兒咬鉤,很多釣友也是因此對冬天釣魚失去興趣,畢竟沒有人想在徹骨的寒風裡「受罪」!大家在冬天裡釣魚的時候,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要主動去找魚,而不是下了窩,在那裡等魚上鉤,不然的話和守株待兔沒有什麼區別!

像我們野釣的時候,一般都是鯽魚這些小型淡水魚類見多。這些魚在冬天的時候,一般都是群居在一起覓食、休息,如果我們在某個地方釣到一條魚,那就要注意了,這個附近很有可能就會有一群魚在覓食,我們就可以在附近打一個窩子,將魚群都吸引過來,那麼這群魚兒也夠釣友,打發一下午的時間了!但這只是偶然條件下碰到魚,冬天野釣我們還是要靠自己去主動尋找才是最佳的選擇,下面我就教大家找魚群的3個原則,釣友們可要認真記好了!

第一個原則,肥水淺釣

先跟釣友說一下肥水,我們在垂釣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看到水質渾濁的水塘,這種能見度低,看不清水下情況的就是肥水。我們在這種肥水垂釣的時候,淺釣就可以了,不用下鉤太深,取半米到兩米五的深度就好了,這種肥水地方也是魚群非常喜歡待的地方,因為看不清岸上的情況,它們會覺得非常有安全感。釣友想要知道肥水下面是不是有魚群,可以在下鉤的同時,觀察一下水面有沒有魚兒吐的泡泡,有的話就不用再多想,趕緊開窩吧!

第二個原則,中性水質下鉤深度不宜超過3米

不同的水質,我們下鉤的深度是有講究的,我們這裡的水質講的是我們肉眼所見的能見度,中性水質一般是能見度達到1米的水塘,也是我們見得最多的一種水質,在這種水質裡面垂釣,釣友要遵循一個原則,這個層級的魚兒是比較活躍的,但是他們吃的食物不多,一般有吃的,聚集的都會很快,所以我們要事先掌握魚群的動向,對它們的方位進行判斷!然後根據大概的位置進行開窩,但是中性水質的魚兒來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大家要注意時間的把握,不要太磨嘰!

第三個原則,清水水質,下鉤越深越好

清水水質一般是能見度超過1米的地方,這些地方水質清澈,陽光照射度足,魚兒一般在這種地方生長的很快,但是因為水域較深,對於魚群的尋找是比較難把握的,所以大家可以先開一個小窩試一下,然後著重的觀察水面,尋找魚群的蹤跡,一定要找遊走的魚星,因為那基本上就代表了,那裡有一群正在覓食的魚兒,然後迅速開大窩,由於水域較深,所以魚兒聚集的時間也會較久,大家下鉤的深度也是越深越好,最好是到底!

釣友在野釣的時候,就一定要遵循這3個原則,能讓我們去判斷魚群的細節不多,尤其是冬天天氣太冷,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耗,大多數釣友釣魚是為了沉靜自己的內心,讓自己在生活中更沉穩一點,但是如果長時間沒有收穫,那麼只會讓我們變得更加急躁,所以這個時候就更要掌握好,尋找魚群的方法了!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搞明白魚群上浮的誘因,上浮的魚群,其實也不難釣
    原因只有一個,魚群上浮,不在水底,鉤餌從水皮到落底,行程、時間都很短,魚群吞食鉤餌的概率很低。魚群一旦上浮,除非導致其上浮的誘因消除,否則魚群是不會輕易落底,這也是浮頭魚難釣的根本原因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魚群上浮的呢?
  • 冬天釣魚要有魚獲,就得靠這幾個技巧了
    在喜歡冬釣的老釣友看來,冬釣想要爆護,確實很難,但是想要釣到魚,卻是一點不難,因為冬天釣魚的技巧就那麼幾個,既適合的天氣、熟悉的釣點、適宜的釣深、目標魚精準,只要照做,就一定能釣到魚。
  • 野釣魚兒活躍水層多變,如何快速定位魚層?兩個方法三個原則
    其實很簡單,下面蓑笠哥分享兩個方法三個原則,保證你每次野釣都能在短時間內找到魚兒活躍水層。看釣友漁獲找水層下面介紹原則,因為弄清楚原則之後你就不太可能用到上面的方法了,畢竟開幾根杆子挺麻煩,有時候岸邊也不一定有釣友。
  • 怎麼在家自製「松針土」?學會這方法,一點都不難
    導語:入冬了,很多花卉都開始休眠了,這個時候給它們加肥料是大忌,這是很多花友都知道的問題,但是有一部分花卉如果在冬季不跟一些肥料,到了春天會生長的特別不好,所以這個時候選擇花肥就至關重要了。
  • 識魚懂魚,要了解魚群的這些習性,找魚道魚窩才有把握
    不管什麼水域,野釣也好,坑釣也好,能不能釣上魚的第一個前提是得有魚,第二魚的密度還不能太過稀少,第三得能找到魚窩或者魚道;比如水太瘦水太清,根本沒有魚那就沒辦法釣;有魚,但是魚的密度非常稀疏,比方說平均100平米就1~3條魚,但是水域面積至少幾萬平米,而且都是小魚,那也沒啥好辦法釣;再者就算魚的密度不錯
  • 【釣魚技巧】冬天釣魚選這三個位置,十之八九會打龜
    有經驗的釣魚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叫做屁股比釣技更重要,用圈裡的話來解釋,就是坐在哪裡,比好餌料、好釣技,都要重要的多。 所以,對釣魚人來說,釣位的重要性,遠勝釣餌、釣技、釣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釣友總會憤懣的說,有魚,用什麼釣都能爆護。
  • 分享幾種快速找到魚群的辦法!新手垂釣也能爆護
    找到魚群,在垂釣時才能事半功倍。今天分享這幾種快速找到魚群的方法也是為了幫助各位釣友在垂釣的過程中提升收貨。山澗水庫1、在冬季進行野釣,魚群是很難找到的,這個季節的氣溫水溫低,魚的活性差,這時候的魚基本都是在水底深處,一般找魚群的方法也很難行得通,這時候我們可以觀察一下作釣的環境,找一些水底有暗溝的釣位來進行作釣,在冬季魚群都會棲息在水底有暗溝的地方
  • 低溫天氣路亞野釣沒口,照著這5點來調整,不怕釣不到鱸魚
    低溫天氣野釣鱸魚沒口,照著這5個套路去調整,漁獲猛增!很多初學路亞釣魚的釣友認為冬季不能釣魚,尤其是溫度低至了0度。其實只要水面不凍冰,一年四季皆可路亞。雖說溫度低了,水溫也會降低,鱸魚的活性也會有所減弱,但不代表釣不到。
  • 冬天養三角梅,掌握4個原則,順利過冬、明年滿樹開花
    冬天養三角梅,掌握4個原則,順利過冬、明年滿樹開花 在每年冬季養花的時候,大家最害怕的,就是植物出現爛根或者凍傷的情況,尤其是對於一些熱帶植物,在北方養護。
  • 冬天想釣魚釣的多,找到魚群最重要,按我的方法幾分鐘就能找到!
    鯽魚是一種比較聚群的魚類,到了冬季以後一般都是一小群一小群的群體覓食,有時候這一群可能十幾條,有時候可能2,3條,如果氣溫逐漸的下降更多的話,這個魚群就會慢慢的合在一起,因為大家能找到的適合過冬的地方都差不多,如果你也能和這些鯽魚想到一起去,那你就使勁的連竿上魚就行了,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這樣的位置都不好找,我們大部分情況下還是要在魚的密度較低的地方尋找出來覓食的小魚群!
  • 初冬野釣,這幾種情況,釣淺比釣深的魚口更多
    那麼初冬野釣,釣深的選擇,其實可以遵循四淺二深的原則,雖然並不一定精準,但是卻有很強的參考價值。初冬的氣候特徵,就是日間似晚秋,夜間凜如寒冬,所以北方的初冬是沒有夜釣的,南方即使有釣友依然夜間出釣,人數也不算很多,而日間出釣,遇見這四種情況,都是以釣淺水為主的:
  • 都說秋季好釣魚,為什麼你釣不到魚呢?這多是天氣影響了野釣
    眾所周知,天氣對釣魚有很明顯的影響,而一年四季都著不同的天氣變化,每個地區的季節都有不同的氣候特點,釣魚人要想野釣有所收穫,必須充分地了解天氣變化帶來的魚情影響,不然秋季很難有好的收穫!野釣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秋季特有的氣候變化,不管是溫度和氣壓,還是風向都對釣魚有影響,當然這都取決於天氣的變化。
  • 因為你還沒有掌握這三個交往原則
    人際關係是非常複雜的,很多人都處理不好,掌握這三個交往原則,你的人際關係會越來越好!除了你的家人,關係好的朋友,同事,其他的可能就是關係一般,但是互相看重彼此身上價值的人,比如他確定你能幫得上他的忙,他遲早會找你幫忙,所以他願意幫你,或者你很有潛力,現在幫你是在賭你以後能成功。所以我們大家對於自己肯定要有一個清楚地認知,問自己這兩個問題,第一:自己現在已經具備的價值有什麼?第二,這些價值應該怎樣才能讓別人知道?
  • 魚群的協同性以及攝食習性,大家都了解多少,乾貨分享
    以前小編也聽到過不少根據這種情況來分析的例子,不過大部分都是從釣魚人本身來找原因,技術不夠好或者是搭配的線組不夠合理。不知道釣友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這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也有可能是魚類本身的習性問題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說一說魚類的自身原因,會幫釣友們更好的解決問題的。
  • 野釣時沒有口怎麼辦?這幾個方法值得一試!
    野釣的魅力最主要的可能就是不確定性因素太多,這也是很多釣魚人喜歡野釣的原因。比起黑坑和練竿塘來,野釣的挑戰比要更大,野釣的環境要更好,野釣的魚兒更好吃……。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野釣空軍的概率要遠高於黑坑,野釣空軍是常有的事情,雖然我們很多人釣的是意境並非是為了釣魚,但是只要有魚上鉤還是很樂意的。
  • 那是你不曉得魚群所在,知道的人下竿就上魚
    釣魚人都清楚,在寒冷冬天裡釣魚的技巧肯定會與其他季節不同,通常我們在冬季釣魚會遵循兩個原則,第一個是遊釣,顧名思義就是打「遊擊戰」,邊走邊釣,主動去找魚而不是死守在一個沒魚的窩子裡;第二個是逗釣,發現窩子裡有魚但是不吃鉤,通過提竿「挑逗」的方法,使餌料在水裡「跳動」起來以引誘魚兒吃餌。
  • 野釣浮漂調平水,其實掌握這幾點也就行了!
    調漂一、什麼是調平水在野釣中浮漂調整為平水狀態,即把浮漂調整到與水持平的遲鈍狀態,這種情況下可以避免小魚鬧漂和一些試漂的漂相這種方法尤其適合使用到釣魚比賽中,養殖塘的魚情變化比較快,在一般情況下需要通過加減鉛皮或者換浮漂甚至釣鉤來更換底釣與浮釣,在調平水的情況下,不管是從底釣到浮釣,還是從浮釣到底釣都將更為容易,只要用拉餌,調整浮漂,或選擇壓不壓風線,就可以直接成功.3、在調平水的狀態下,找底變的更為容易。只要用比重較大的釣餌掛鈎,浮漂露出一目,然後在進行微小的調整就可以了。
  • 釣魚:了解魚趨溫的特點,加以利用,尋個好魚情不難!
    ▲趨於最適宜水體溫度的水域每個魚種都有其最適宜的水體溫度,比如鯽魚在16-25℃最活躍,而鯉魚在20-30℃範圍內覓食最積極,一旦水溫過高或過低,偏離最適宜水溫,魚的活性、覓食積極性都會受到抑制,嚴重時直接停止攝食。像冬季許多淡水魚當水溫過低時,停止攝食,即使鯽魚、鯉魚等在冬季依然覓食的魚,與夏季相比,攝食量大減,魚口也輕。
  • 冬季該如何快速尋找魚群的位置呢?老釣友教你怎麼快速找到魚窩
    老釣友教你怎麼快速找到魚窩現在大多數的釣友也都知道隨著天氣氣溫的變化,也導致現在很多的魚並不是很活躍,所以這個時候你就不能再按照之前的釣法再去釣魚,因為這個時候的魚類都選擇去溫暖一些的地方,當然還有一部分的大型的魚類則是在冬季幾乎處於休眠的狀態,所以這個時候就得需要你去尋找魚群存在的位置。
  • 教你如何釣好黑坑鯉魚:觀察魚情水情、尋找魚群、餌料味型選擇
    在黑坑釣魚和野釣的區別很大,黑坑所放的鯉魚都是養殖的,養殖的鯉魚在食性和體力上與野生鯉魚有很多的差別,野生的鯉魚喜歡清淡的餌料,養殖的鯉魚喜歡味道較重一些的飼料類餌料。要想釣好黑坑鯉魚,釣技不錯的釣手們需要從觀察魚情水情、尋找魚群位置、餌料味型選擇等幾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