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陣營中,與日本還有義大利相比,德國算是一個偏重陸權的國家。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德國海軍也有「俾斯麥」號戰列艦和U艇等海上作戰艦艇,但是這些戰艦的主要作用並不是為了和英國皇家海軍進行對決,而只是單純的為了掐斷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交通線。
當然,德國海軍並非在一開始就決定使用戰列艦和潛艇對英國施行「破交戰」。在德國海軍最初規劃的「破交戰」裝備中,還包含了另一種類型的作戰艦艇,那就是大型航空母艦。
為了讓各位讀者對二戰時德國海軍的海上航空作戰力量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本文今天就以「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的誕生始末作為主線,向各位讀者介紹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航空母艦的發展情況。
從應對法國到應對英國——德國海軍早期航空母艦的設計變革
德國海軍航空母艦計劃誕生的時間很早,在1929年時,德國海軍就已經提出了「全通甲板載機艦計劃」。當時的德國海軍希望直接通過對現有民用艦船的改裝,在短期內擁有兩艘航空母艦。之所以當時德國海軍會對航空母艦有如此迫切的需求,是因為當時的德國海軍正承受著來自法國海軍的直接壓力。
法國不同於英國,如果德國要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那麼就不可避免要和法國產生衝突,而當時的法國海軍,又是歐洲大陸上僅次於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作戰力量,當時的法國海軍,可以很容易就擊潰德國海軍的主要作戰力量。
而當時德國海軍也並不希望通過這兩艘通過民船簡單改裝而來的航空母艦,就可以和法國海軍進行正面對抗。德國海軍只是希望這兩艘航空母艦能夠擴大德國海軍的海上搜索範圍,讓德國海軍儘量避免和法國海軍的海上主力艦隊正面對決。不過後來隨著形勢的緩和,這兩艘「應急航母」並未能順利誕生。
隨著時間來到上世紀30年代,德國海軍和德國整體環境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伴隨著軍備的快速擴張和軍力的快速增長,德國海軍的建設也開始得到了重視。
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敗,上世紀30年代時的德國海軍在一開始就放棄了和英國皇家海軍爭奪制海權。此時的德國海軍整體建設方向都是如何在戰時更好、更快的掐斷英國的海上交通線。因此,此時德國海軍對航空母艦的性能要求也出現了變化。
德國海軍對新型航空母艦的定位是「載機巡洋艦」,在德國海軍的作戰設想中,「載機巡洋艦」將和德國海軍的水面破交艦艇一起對英國的海上商船隊發起突襲。在與英國皇家海軍的護航艦隊接觸前,「載機巡洋艦」可以用艦載機驅逐來襲的英軍戰機,避免德國破交艦隊提前遭受損失。
而在與英國皇家海軍的護航艦隊接觸後,「載機巡洋艦」上的艦載機還可以配合德國破交艦隊,一起對英國商船隊及其護航艦隊發動攻擊。通俗地講,德國海軍並不希望新型航空母艦能夠成為一款獨立的海上主力艦,而是希望其能夠以「載機巡洋艦」的身份,配合德國海軍主力艦艇,對英國皇家海軍形成「局部優勢」。
因此,當時德國海軍要求新型航空母艦至少應當具備輕巡洋艦的防護能力,並且應當具備一定的自衛火力,可以獨自與英國皇家海軍的中型艦艇交戰,為了達到這樣的設計指標,德國海軍甚至為此願意為此犧牲掉一部分的艦載機攜帶能力。而到了1933年3月12日,德國海軍最終終於敲定了新型航空母艦的設計指標。
新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被定為15000噸,裝甲防護等級至少應當和輕巡洋艦持平。除了防空炮火之外,新型航空母艦要求安裝6門203毫米艦炮或者9門150毫米艦炮。艦載機的數量則為60架,具體的艦載機搭配方案則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靈活調整。
這些性能指標很好的證明了當時德國海軍並未認識到航空母艦在未來海戰中將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使德國海軍為新型航空母艦上加裝了強大的自衛火力,也只是希望新型航空母艦在實際作戰中不用主力艦隊再分心來保護。
來自東方的援助——德日航空母艦技術的交流
在新型航母設計之初,德國海軍的參照對象是英國皇家海軍。為了能夠在未來的海上爭鋒中與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戰艦匹敵,當時德國海軍各型戰艦要麼針對英國戰艦的不足進行了強化設計,要麼就是儘量模仿英國戰艦的設計風格,以避免自己走彎路,新型航空母艦在沒有明確作戰對象的情況下,選擇了後一條道路。
當時德國海軍參照的對象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勇敢」號航空母艦,不過在英國皇家海軍的有意封鎖下,德國海軍並未獲得太多關於「勇敢」號航空母艦的資料。不過就在德國海軍新型航母的設計遭遇困難時,遠在東方的日本向德國海軍伸出了橄欖枝。
1935年7月份,德國海軍正式向日本派出了100多人的考察團隊。在一開始,德國海軍考察的對象是日本海軍的「龍驤」號航空母艦。雖然「龍驤」號航空母艦的排水量較小,但是日本設計師卻為其設置了雙層機庫和12門127毫米高射炮,並且其載機數量在這種設計下仍然能夠保持在40架-48架的規模,很符合德國海軍對新型航母「小而強」的要求。
不過在1935年9月底的軍事演習中,包括「龍驤」號航空母艦在內日本海軍艦隊遭到了強颱風的襲擊。因為排水量較小,且前甲板較低。「龍驤」號不僅艦身前部的飛行甲板被巨浪砸毀,甚至連機庫壁都被海浪衝破,險些沉沒,德國海軍認為「龍驤」號航空母艦防護能力過於薄弱,隨之對其失去了興趣。
很快,德國海軍就把注意力轉移到排水量更大,防禦水平也更高的「赤城」號航空母艦上。當時的「赤城」號航空母艦還處於早期的三段式飛行甲板設計,在保持艦載機釋放能力的同時還安裝了10門200毫米口徑的艦炮,十分對德國海軍的胃口。
日本海軍不僅讓德國海軍考察團隊對「赤城」號航空母艦裡裡外外的艙室詳細參觀,還為其提供了接近1噸中的設計圖紙。不過,當時日本海軍並未告知德國海軍考察團隊「赤城」號航空母艦即將進行升級,自然也沒有提供任何相應的升級材料給德國海軍。
除了相關的設計圖紙之外,德國海軍考察團隊還對「赤城」號航空母艦的航空作業流程進行了詳細的記錄,這些資料也為後來「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航空作業操作規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難產的「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在停建與續建中不斷切換的半成品
德國海軍的行動非常快,在1935年10月底,德國海軍考察團隊才剛剛回國,在1935年11月16日,德國海軍就根據日本「赤城」號航空母艦的相關設計對原本的設計圖紙進行了調整,並與基爾德意志造船廠籤訂了A號艦和B號艦的建造工作。
雖然A號艦和B號艦名義上屬於同一級艦,但是為了保證兩艦的建造工作保持一致,德國海軍要求B號艦的建造工作不能快於A號艦,以便B號艦能夠根據A號艦的實際建造情況及時進行調整。這也導致了雖然B號艦比A號艦更早開工,但是建造進度卻一直落後於A號艦。
在1938年的12月8號宣告下水,當時A號艦已經被正式命名為「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因此A號艦的受洗命名儀式由費迪南·馮·齊柏林伯爵的大女兒來主持。在下水之後,「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開始進行了舾裝工作,在1929年9月1號德國閃擊波蘭前,「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整體建造完成度已經達到了80%。
不過,隨著戰事的發展,德國統帥部開始認為U艇的整體效費比比「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更高,「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的建造優先度開始被德國海軍調低,而還在建造中的B號艦則直接被要求停止繼續建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展開後,德國海軍各大造船廠的產能幾乎被利用到了極致。特別是在控制挪威等國家之後,為了能夠在近海海域進行巡邏和運送物資,德國海軍對驅逐艦和大型魚雷艇的需求開始猛增,基爾海軍造船廠忙於其中,根本無法按照原定計劃完成「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的建造,1945年5月份,完工率達到85%的「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不得不暫停建造。
在1941年,「不列顛空戰」的失敗證明了僅憑德國空軍自己解決不了英國皇家空軍的抵抗,而隨後日本航母機動部隊在太平洋戰場的出色表現又進一步證明了現代航空母艦在海戰中的巨大價值。因此,在1942年,德國海軍又重新開始了「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
但是在1942年,「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原來的設計已經過時。如果要達到德國海軍對其的新要求,「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需要從結構上進行重新改造。這次續建更像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改造。這次改造速度很快,到1942年年底,「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就已經能夠依靠自身動力以27節左右的航速進行航行了。
不過此時,隨著德國海軍水面艦隊的幾艘大型水面戰艦的陸續損失,德國統帥部認為再讓德國海軍維繫大型水面戰艦的意義已經不大,還不如將產能讓給U艇,以增強對盟軍商船隊的打擊力度。此時改造工作已經大體上完成的「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再度被放棄,只能靜靜地停留在奧得河口的一處錨地裡生鏽。
昂貴的靶艦——以被擊沉收尾的「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
1945年4月,當蘇聯紅軍逐漸接近斯坦丁時,德國海軍最終下令引爆安置在「齊柏林伯爵」號內部的炸藥,並打開了通海閥。在經過10次大規模的爆破後,「齊柏林伯爵」號最終緩緩坐沉於7米深的海水中,等待蘇聯紅軍的到來。
蘇聯波羅的海艦隊的相關人員對「齊柏林伯爵」號進行大致檢查後發現,雖然艦體遭到了多處破壞,但是「齊柏林伯爵」號並非沒有修復的可能。在得到這個消息後,蘇聯方面馬上下令在7天內完成對「齊柏林伯爵」號的修復工作,並將其拖回蘇聯。
蘇聯之所以對打撈「齊柏林伯爵」號如此上心,是因為當時同盟國已經開始商議在戰後如何劃分德國海軍剩餘的戰艦。蘇聯擔心「齊柏林伯爵」號最終會被其他國家分走,於是決定將其提前打撈並帶回國內,以便作為參照,研製自己的航空母艦。
雖然蘇聯在戰後剩餘艦隻的俘獲會議上,成功將「齊柏林伯爵」號定為沒有修復價值的C類艦艇。但是根據同盟國的相關規定,這類艦艇必須進行拆除銷毀。為了充分利用「齊柏林伯爵」號的最後價值,最終蘇聯決定將其作為靶艦擊沉,以獲得航空母艦的抗打擊數據,為未來的反航母作戰積累經驗。
在1947年的8月16日和8月17日,蘇聯方面在經過1次大規模靜態爆破、5次空襲測試和4條533毫米重型魚雷的打擊後,「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最終沉沒,這艘傳奇巨艦的歷史到此結束。
翻開人類航空母艦發展史,「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是唯一一艘以「破交艦」標準建造的航空母艦。厚實的防護裝甲、強大的自衛火力和美日太平洋戰區的主力航空母艦相比顯得格格不入。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齊柏林伯爵」號在德國海軍內部,都算不上是一艘主力艦。追根究底,還是德國領導層的短視,斷送了「齊柏林伯爵」號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