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塑料無法相融,隨便從《太平洋垃圾帶》(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上找出一兩篇文章看看,就知道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全球各國通力合作。要知道,我們的海洋中大約漂浮著10億噸塑料垃圾,每年還會新增將近3億噸,它們都在不停地汙染我們的海洋。
潛在解決方案多種多樣,既有宏觀層面的,也有微觀層面的。在巴爾的摩的Inner Harbor,有一臺名叫「垃圾輪子」(Trash Wheel)的太陽能設備,它可以在漂浮物湧入切薩皮克灣之前將其「吞食」。它像極了特裡·吉列姆(Terry Gilliam)電影裡的東西,自從5月啟用以來,這個奇妙的裝置每天最多能用篩網和傳送帶收集25噸垃圾,並將其放入漂浮在海面上的垃圾箱內。這臺設備迄今為止已經俘獲了4萬個雜貨袋、8.4萬個塑料瓶和420萬個菸頭。
你可以到YouTube上觀看「垃圾輪子」的實際效果,還能在Twitter上關注它。它既實用,又可以發揮一定的公關作用,所以很適合應用到其他地形相似的地方,從而引發人們對海洋汙染問題的重視。
荷蘭也在設計一套類似的方案,他們甚至希望將收集到的垃圾回收利用,做成建築材料,既可以在公園裡建設城市農場,也可以建造水下庇護所,供魚類、貝類和其他海洋生物棲息。
在公海,塑料汙染問題的嚴重程度更是令人震驚。塑料要實現 生物 降解需要好幾個世紀,但卻會因為光降解而變脆,分解成小顆粒,變得像是美味的浮遊生物,最終被魚類和鯨類吞食。在南太平洋的復活節島沿岸,來自智利大學的建築師克裡斯蒂安·埃曼特勞特(Cristian Ehrmantraut)計劃建造一個巨大的漂浮平臺,主要由巨大的金字塔形結構組成,在水下吸入海水,通過類似於「透析」的方式過濾塑料微粒(但同時也會保護海洋生物),並為進一步的塑料回收做好準備。
埃曼特勞特的野心很大,按照他的設想,最多將有65人在這個太陽能漂浮平臺上工作,他們還會自己種植糧食。他認為,地球最終需要無數個這樣的平臺才能逐漸消化我們一手造成的汙染問題。目前大約有5至8個巨大的海洋垃圾帶隨同洋流一起漂浮,綠色和平組織估計,如果派68艘船不停地清理,一年也只能清理1%的太平洋水域。更何況,這一過程還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
多數專家似乎都已經達成共識:清理塑料垃圾的難度遠高於停止生產和消費塑料製品的難度。換句話說,解決海洋塑料垃圾的最佳地點反而是陸地。
海洋塑料垃圾是「XPRIZE海洋項目」希望解決的眾多問題之一,這個項目的規劃期長達10年,總共計劃在2020年前推出5個獎金總額達到數百萬美元的XPRIZE海洋競賽(包括獎金總額200萬美元的「溫迪·施密特海洋健康XPRIZE競賽」)。XPRIZE擁有獨特的優勢,可以激勵世界各地的創新者、科學家、政府官員、商界領袖、慈善家和海洋保護主義者,共同幫助我們的海洋擺脫目前的危機,通過真正的突破來確保海洋的健康,使之更有價值,更被人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威爾莫特(Don Willmott)是一名紐約記者,曾在各大科技、旅遊、環保出版物和網站上發表文章。
http://news.zol.com.cn/516/5166488.html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516/5166488.html report 2533 水和塑料無法相融,隨便從《太平洋垃圾帶》(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上找出一兩篇文章看看,就知道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全球各國通力合作。要知道,我們的海洋中大約漂浮著10億噸塑料垃圾,每年還會新增將近3億噸,它們都在不停地汙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