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62中學生跳樓事件之感想和反思
4月1日,河南省鄭州市第六十二中學門口,一對夫妻在校門攜兒子遺像討說法。兩人稱,15歲的兒子因未向老師打小報告被責令多次寫檢討,孩子壓力大跳樓輕生。
小編對鄭州62中學生跳樓事件的感想
又一消息,2019年4月4日11時12分,南安市延平中學初中部一學生突然從教學樓墜樓,學校第一時間撥打120,並送往醫院搶救。12時27分,該生經搶救無效死亡。
又失去了一個鮮活的生命,痛惜、惋惜!一個學生,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做錯了事被家長和老師批評或者責罵,應該是很普通也很正常的事。我想這件事不僅僅關乎教師與家長,更關乎學校與各方。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的家長是否真正履行了職責,孩子的良好健全的心理品質來源於父母耳濡目染的點滴教化,更有父母的典範效應,而不是一曝十寒的說教或辱罵,更不是以一貫之的寵愛;
其次在學校教育中,要過多關注孩子的異常舉動,包括孩子的細微心理變化,不能僅僅定位於學習成績。誠然,現在老師的任務太重了,責任太大了,壓力太大了,來自上級無休止的檢查、來自某些家長的憤青、來自社會的不良道德綁架、更來自生活壓力的無奈,真心希望人們更多善待老師,讓他們淨心、安心、順心、熱心育。
最後,我們的孩子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學會自我反思,學會感恩,努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孩子,看看被無情烈火吞噬的英烈,他們有的比你大不了幾歲,而你且選擇了無為的隕落,可悲,可嘆。
4月3日下午,記者就此事致電鄭州市第六十二中學求證,校方回應稱正在與家長協商處理此事,至於學生跳樓的原因是否如家長所述,「細節的問題只有經辦人知道,目前我們都還不清楚」。
4月4日,該校發布聲明通報情況調查,向社會公眾通報如下:
2019年3月6日中午,我校九年級二班學生谷某在教室為平板電腦充電被發現。
經班主任調查,平板電腦為另一名學生攜帶,包括谷某在內三名學生在自習課及午飯後利用平板電腦玩與學習無關的內容,時間已持續三周。
其餘兩名學生均已承認三人玩電腦,班主任當場對其進行了口頭批評教育,谷某始終未承認。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班主任向谷某家長求助,希望家長做好教育引導工作。
3月8日早晨8:20左右,谷某母親到校把孩子帶回家進行教育溝通,其餘兩名學生也分別在當天被家長帶回家教育。
3月9日0:28,班主任接到谷某家長電話,反映該生在家墜樓身亡。班主任第一時間向學校領導進行了匯報。學校也積極與家長聯繫,協助家長做好善後工作。
3月9日凌晨,家長將學生屍體放置於學校門口。
早上6時許,在警方的主導下,谷某屍體送往鄭州市殯儀館。隨後,家長向學校提出巨額經濟賠償。目前學校與家長正在積極溝通,善後事宜尚未完全達成一致。
我們將認真反思教育工作中的不足,積極與家長溝通協商,撫慰學生家長情緒,妥善處理善後工作。
下一步,我校將進一步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加強珍愛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健康、向上、快樂成長。
鄭州市第六十二中學 2019年4月4日
4月4日,鄭州市教育局通過官方微博回應此事稱,學校與家長正在積極溝通,善後事宜尚未完全達成一致。
其實,青春年少的學生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個男孩兒絕不是個案。這一系列案件的發生,無不意味著素質教育刻不容緩。有人曾如此調侃:兒時,父母拼了命的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班,美其名曰拓展技能;大學畢業,幫孩子報公務員;工作了,幫孩子報非誠勿擾。這一過程中,最為關注的是外在的,比如成績、名次、榮譽之類等等,而很少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而且極少讚美,總以為自己的孩子可以做的更好,久而久之,壓力呈現負荷增長,心理素質稍微弱些的就崩潰了,甚至選擇了輕生。
生命誠可貴,關注孩子成績的同時,更應關注他的內心,成績可以慢慢提升,內心一旦失去了求生的意願,那可不是三兩下就可以調整過來的。
高中生跳樓身亡誰之過?家庭?學校?。。。仁智見仁智者見智,希望父母、學校、社會能多些人文關懷,少些程序、少些表面文章,讓悲劇不再重演。
青少年心理專家張先生認為,沒有注意到個體差異的教育不能說沒有問題,這件事情也給老師提了一個醒。每個孩子的家庭環境不一樣,所以帶來的那種心理上也是不一樣的,孩子對於受到批評的敏感度也是不一樣的。張先生認為,時代變了,加強學生心理建設必須與時俱進。老師如果能了解孩子在什麼家庭背景下成長,這樣的話就能更好的幫助他。否則的話,就可能導致老師的好心幫助,變成了對他的另一種傷害,心是好心,但方法可能就錯了。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孩子漠視生命的珍貴,心理素質差,抗錯能力低下。據北京大學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發布的《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顯示,中學生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佔6.5?
學生受點批評而輕生的為例不少,令人痛心
2018年12月,江蘇某中學高二男生,因抄襲被班主任口頭教育,並要求他次日向全班做檢討。沒想到幾個小時之後,這個十六歲男孩從在家小區跳樓身亡,男孩父親悲痛萬分,還指責學校教育不當。而當地教育局認為,班主任採取的是正當的教育手段,沒有責任。
2018年12月,陝西漢中名僅僅十歲的女孩輕生跳樓不幸身亡了,引發廣大網友關注。
經過警方的調查和走訪,墜亡的女孩為當地某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該女生從某地三樓墜下,搶救無效不幸身亡,經過調查已經排除他殺的可能。
該女生的母親稱事發當日女兒因為以前吃過其他同學的糖果,所以就將自己的糖果帶去與同學分享,但是沒有被給到的一個小男生就去告訴老師了,老師就對該女學生在班群裡面進行了批評,並且要求其請家長,該女生就特別的傷心,就想不開就跳樓了。
2018年5月4日,正在學校補課的武陟中學初三學生王一山的媽媽被班主任老師約到學校辦公室,老師向其講述了王一山在校表現,「學習不好,常常遲到」等,要求家長將王一山領回家。後在家長的一再懇求下,班主任老師要求王一山寫一份保證書,由家長籤字,方可留在學校繼續讀書。保證書寫好後,王一山去5樓找班主任老師交保證書,可老師認為保證書不合格,讓他回家去。因為以前學校曾讓王一山退學,感覺「沒法活了」的王一山從教學樓4樓跳下。
小編認為,對於學生的種種因壓力形成自閉、偏執、遇事不冷靜、做事極端等不正常心理,應該從小做起、多方面進行疏導,齊抓共管,讓學生心理走到正常軌道上來。
心理疏導要有目的、有實效、有情感、有針對性,最主要還是多方面相互配合:
一、主力在學校。教師不只是班主任,也應該是學生的心理醫生,從了解學生的心理出發,放下自己的主觀看法,設身處地去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在相互理解、信任、認同的前提下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實現師生間的情感溝通,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善意,並且給學生創造表達自己的機會,從而使學生樂於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礙;
二、家長要配合。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是在家庭中形成的,這就更加需要家長的幫助。學校可以開展家長培訓會、見面會,家長和老師間、家長和家長間進行交流,取長補短,增強家長對子女進行心理教育的能力。老師也可以針對學生家庭出現的問題進行心理疏導,讓學生放下思想包袱。教師要和家長相互通氣、相互提醒,讓家長了解子女在學校的狀況,讓老師了解學生在家裡的情況。只有家長和學校緊密配合,雙管齊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三、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家長以身作則。家長的所有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當家長遭遇挫折時,應該不退縮、不氣餒,自立自強,積極應對,才有可能給孩子培養出這方面的優秀品質,使孩子有可能有良好的應對挫折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2、抓住生活中一些小挫折,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教會他們正確應對困難、挫折。很多人認為挫折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多經歷挫折,特地製造一些困難,讓孩子去經歷。但我覺得這個其實沒必要。因為孩子從小到大總是會經歷各種大大小小的挫折的,只要在這個過程中抓住機會讓她們明白正確的處理方式即可。
3、及時疏導,從心理上學會正確應對挫折,從事實上解決難題。
4、教給孩子應對挫折中不良情緒的方法。比如自我鼓勵法:這次沒考好沒關係,但比上一次有進步啦;補償法:我跳舞不行,但我畫畫不錯啊。
四、家庭教育不可少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過度嬌慣、保護孩子,是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依賴慣性的主要根源。家庭對孩子的溺愛,使孩子們情感很脆弱,自身承受能力太差,很難接受壓力。
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如果錯了應該如何應對,該成熟什麼樣的結果。
我們也應該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是小,不 值得我們去過多自責、甚至付出生命;也應該讓他們明白什麼事是大,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謹慎對
希望老師、家長在關心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微妙變化,及時、正確的疏導,緩解緊張的情緒、釋放壓力,將學生心理障礙消除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