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 文/圖)1月21日上午,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河南社會藍皮書(2020)》出版暨「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研討會在鄭州舉行。會上,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發布了2019年河南十大社會熱點問題。
2019年的網絡空間依然展現出信息繁雜、社會情緒快速流動、輿論焦點不斷更迭等特徵,但各式各樣社會輿論事件湧動之後留下的熱點事件,依然集中在社會治理和民生建設發展問題上。聚焦社會輿情,分析民生熱點案例,越來越成為政府正確把握民情、疏導輿論、防控社會風險的重要途徑,亦是引導社會力量針砭時弊、勸善黜惡、助推社會治理的有效方式。經過認真篩選,課題組整理出了2019年河南十大社會熱點問題。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奏響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黃河樂章
2019年9月16 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強調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推出了「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發展戰略」。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鄭州舉辦,中原大地綻放民族團結之花
「民族的大團結,你我的運動會」。2019年9月8日至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河南鄭州舉行,這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一次在中部地區舉辦。藉助於成功舉辦此次盛會,提升了河南在全國範圍內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有助於改善河南人形象,充分展示新時代中原形象。
南陽「水氫汽車」事件
2019年5月,《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的稿子在《南陽日報》頭版突出位置刊發,迅即引發了民眾和媒體的大量質疑。此事件折射了不當政績觀下的決策慌亂,這也是近年來多地政府屢次陷入「大項目上馬而後悄然爛尾」騙局的一個縮影。一方面,地方政府特別是主政官員要切實轉變思維方式和工作理念,摒棄急功近利的政績觀,築牢務實重幹的為民謀利意識。另一方面,行政決策必須要有法可依、規範運行。
「辱罵驅趕群眾」頻發責問幹部工作作風轉變
2019年發生了兩起公職人員「辱罵驅趕群眾」事件:一個是項城市的一個鎮黨委書記張德志酒後在辦公室辱罵群眾的視頻,「你為啥進我辦公室」「敢進我辦公室,作死你個鱉孫!」;一個是唐河縣群工部(信訪局),一名接訪公職人員同來訪群眾發生了激烈言語衝突,期間接訪幹部多次對群眾叫囂稱「你給我滾,滾出去」。兩起事件的起因、發生地雖不同,但都暴露出了同一個問題即對待群眾的「工作作風問題」,糾正「四風」永遠在路上。
「北京大學退檔貧困生」呼喚教育公平
北京大學對河南兩名貧困考生進行退檔處理確實有違教育公平原則。但北大行為是否也有合理之處?如果「撿漏」上北大可以被操作,那麼國家專項計劃是否還能作為保障教育公平的渠道,是不是還有完善空間。只有社會各界都能夠嚴肅遵守高考規則,我們才可能享受到真正機會均等的教育公平。
壯麗70年「中原糧倉」再創歷史新高
作為「中原糧倉」,河南始終堅持抓好糧食生產工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的諄諄叮囑,鞏固糧食生產核心區的國家戰略,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為國家糧食安全擔當作為。
「小麥須手割」「花生剝殼禁止露天」「噴綠山體」揭露以形式主義應付形式主義的亂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強調要解決一些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然而,形式主義仍然像割韭菜似的,一茬接著一茬的冒。整治形式主義問題,一方面要理順體制機制和強化監督,另一方面更加要注重解決思想根源問題,讓作風建設的警鐘長鳴。
問題樓盤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社會風險
2019年6月,新京報以《河南南陽大面積樓盤爛尾 久拖未決難題扎堆》為題報導了南陽爛尾樓盤問題,引發各大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河南省問題樓盤主要有延期交房、產權證無法辦理、矛盾糾紛、基礎設施不健全、物業管理5大類型,顯現出總量較大、涉及人數多,問題成因複雜、化解難度大,引發的社會矛盾突出,歷史遺留問題眾多等基本特徵。近年來因問題樓盤引發的信訪、法律訴訟和群體性事件等社會矛盾的不斷增多,問題樓盤已然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隱患因素,這也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政府需要高度應對的一項重要任務。
「瑪莎拉蒂撞寶馬事件」引發法制觀念與家風教育思考
此次重大安全事故,酒駕並且肇事逃逸,可謂是雙重犯罪,從側面映射出法治社會建設的任重道遠,必須進一步強化全社會的法治教育、深化法治宣傳,真正將法律條文內化為人心規則,使法律成為社會行動不可碰的「高壓線」。另一方面,事件中所暴露的家風教育缺失也值得反思。
「致命隔離樁」事件顯露城市精細化治理仍需提質
僅2019年7月,鄭州市區內被報導的就有2起因隔離樁而發生的嚴重事故,本是交通輔助設施的常見隔離樁卻因設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轉變為了「傷人樁」「致命隔離樁」,引發了媒體和社會大眾對城市管理的關注和議論。城市管理就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一流的治理才能撐起一流的城市,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治理上下力氣。不管城市管理再怎麼紛繁複雜,都要始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主線,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以人民滿意度來衡量城市治理效果,這應該是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立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