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70年代,要說我國在世界舞臺上最耀眼的科學家,必然是陳景潤。1973年,他頂著極其簡陋的研究環境,為困擾人類200多年的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提供了關鍵性證明,引發國際數學界的轟動,其證明成果後來也被數學界尊稱為陳氏定理。
陳景潤的成就無疑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人在數學領域科研能力的強大,也為我國找回了近代以來丟掉的數學大國頭銜。可惜天妒英才,由於身體原因,1996年,陳景潤於北京醫院去世,結束了短暫了一生,年僅36歲。
而命運就是這麼充滿巧合,也正是在這年,四川成都一個叫曹原的男孩降生,誰也不會想到,10多年後,他將接過陳景潤手中的大旗。
縱觀曹原的成長曆程,無疑可以用「開了掛」來形容,他從小就表現出了強大的學習能力,僅用3年時間就學完了長達12年的小學、初中、高中課程。到2010年,年僅14歲的曹原第一次參加高考,結果竟考了669分,被中科大少年班直接錄取。
當然,這些經歷只能說明曹原是個天才少年,跟陳景潤有什麼關係呢?一切故事,還得從曹原初中的一堂物理課開始說起。這堂物理課上,其物理老師黃佳堂在做超導實驗時,突然隨口說了句「要是誰能夠在常溫狀態下,發現一種超導材料,很有可能顛覆整個世界。」
雖然只是老師的無心之語,但曹原卻牢牢記在了心中,這也讓他對物理學裡的超導領域產生了濃厚興趣,既然可以顛覆世界,那為何不能是自己呢?
所以,在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後,曹原全身心地投入了超導材料石墨烯的研究當中。而且,研究和學習幾乎是兩不誤,後來他還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就讀博士。
也是在他就讀博期間發表的一篇論文,讓這個四川天才少年達到了和陳景潤同樣的高度。在一次研究中,曹原偶然發現疊在一起的2層石墨烯若是互相開始輕微偏移,材料就會發生質變,產生良好超導效果的現象。如果這個現象被證實,當年初中物理老師那句「常溫下的超導體」或許並不是夢想。
不過,當時這個理論只是停留在猜想層面,由於太過反常識,沒有科學家敢苟同曹原的想法。也是因為無人看好,曹原預感自己要實現初中老師當年那句話了。
於是,他一頭撲進了對該猜想的證明中,通過長達7個月無數重複試驗,曹原終於將自己的偶然發現證明了出來。隨後,他將這些研究成果總結出來,發表在了美國著名雜誌《自然》2019年3月刊中。
當全球物理學家看到曹原這篇研究論文後,都沸騰了,曹原的研究成果不但完全合乎科學邏輯,還解決了困擾物理學界長達107年的「常溫超導」問題。尤其是發現了石墨烯這種常溫超導材料,為全人類未來的電池能源領域提供了革命性轉變。
而這一切的開始,源於10年前曹原物理老師的那句無心之語,通過10年的艱苦奮鬥,曹原終於將這個美好的願景變為了現實。其也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人在物理學領域的實力同樣不可小覷。
無論是陳景潤,還是曹原。從他們身上不僅能看到天才般的智慧,還能看到國人千百年來在科學領域鑽研精神的星火相傳。正是因為這份精神,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不倒,不管遭受多少艱難險阻,總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