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絕對想像不到,一位來自中國的22歲少年,憑藉著自己的科研發現,一舉解決了坤然世界107年的難題,榮登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年度10大科學家之首。而他雜誌該雜誌創辦149年來,獲此殊榮年齡最小的科學家,是中國最小在該雜誌以第一作者刊登學術論文的科研工作者。
《自然》雜誌在年度文章中介紹他為:「開創了一個全新研究領域的傑出科學家,他的科研成果震驚了全世界。」如今,數百位世界級學者正在試圖複製、拓展他的科研成果,一旦成果落地,將為世界能源行業節省數千億美元的資金。而他,不過是一位來自中國深圳,今年剛剛22歲的青蔥少年。
曹原,就像大多數天才一樣,人生開掛,智商爆表,2007年11歲的曹原還在上小學,但在之後的三年時間裡,他已經讀完了包括小學六年級、初中以及高中的所有課程,這樣的學習能力,老師都驚嘆不已。2010年年僅14歲的草原以理科699分的成績,被中科大少年班正式錄取,成為了一名大學生。2014年,18歲的曹原被中科大推薦到麻省理工學院深造,在此期間,他開始了石墨烯研究項目,並在這個領域獲得了重大突破。
曹原在實驗室發現了能讓石墨烯實現超導的方法,這是物理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其成果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傳輸效率。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是用銅線導電,但銅線中有一定的電阻,這白白消耗了很多的電能,可能這點損耗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微不足道,但放眼至全世界,每年的電能損耗是巨大的。如果使用石墨烯進行導電,那麼它的電阻是零,電能將不會有損失,在生活中,我們已經處處離不開電,電能的節省對於世界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如果此項目一旦落地,將為世界能源公司節省數千億美元的花費。
但是要將這種材料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傳輸的溫度必須控制在零下273度,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實現,所以這一科研結果無法落地生產。在物理學界,這個問題猶如一道難以攻克的壁壘,令人想像不到的是,一位來自中國的22歲青年才俊,使用新型的石墨烯做材料,取代了原本價格高昂的傳統「超導體」,一招解決了困擾科學界107年的「世界難題」。
曹原在美國留學期間的2篇論文,還被刊登在《自然》雜誌上,一時間,這個來自東方的20出頭的小夥子,成為了不少物理學家眼中的「絕頂天才」。畢業後,美國為了留住曹原,拿出美國國籍以及豐厚的報酬做「誘餌」,不過曹原毅然決定回國,他表示:我是中國人,畢業後也一定要回到祖國,為祖國報效。回國後的曹原繼續在石墨烯超導體領域搞科研,而他的加入,必然會推動中國在超導體領域的地位,也會促進中國石墨烯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