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少年現英才,出生於四川成都的曹原完美的詮釋了這點。接下來讓我們翻開他讓所有人都驚掉大牙的硬核履歷。
出生於天府之國的他,可能吸收了四川地區的所有「靈氣」,用一個月時間讀完了初一的所有課程,用三個月時間讀完了初二的所有課程,用不到半年的時間讀完了初三的所有課程,年僅13歲就考上了高中。接著只用一年時間就全部讀完了高中所有課程。2010年,年僅14歲的他坐在了高考的考場上。
之後,他考取了理科669的高分。在眾多的競爭者中,中國科大首先搶到了他,並把他安排進了我國專門培養科研領域領軍人才的「物理英才班」中。 來到這個精英扎堆的地方,曹原不僅沒有被比下去,反而更被凸顯出來了。班中的少年英才們誰都不服誰,但唯獨非常佩服曹原。在他們眼中曹原就是一個極為聰明的「怪物」。
2014年,學習成績優異的曹原獲得了中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獎學金。之後,他被導師推薦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計算機科學系博士學位。接下來我們回顧下上個世紀荷蘭物理學家昂內斯的一個偉大物理學發現。1911年,他在實驗室中發現當汞被冷卻到接近0K(-273℃)時,電子就可以暢通無阻的運行。
無疑,這可以將能源損耗降到最低,這種「零電阻狀態」被昂內斯命名為「超導電性」。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超導體的存在,昂內斯因此獲得了當年的物理學諾貝爾獎。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超導體要在接近絕對0K(-273℃)的環境下,才能顯現出其幾近零損耗輸電的作用。這背後高昂的冷卻成本,讓人根本無法接受。
此後,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一直致力於尋找低冷卻成本的超導材料。2017年8月8日,曹原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理論上發現了:只要將兩層石墨烯旋轉到特定的1.1°疊加時,它們就能夠在零電阻的情況下傳導電子,立刻顯現出超導電性。可要真正實現1.1°疊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18年3月5日,曹原在實驗室中完成了精準的1.1°疊加操作。
這意味著年僅21歲的他破解了困擾全球物理學界107年的世界難題。這個消息一經公布,立刻轟動了世界,曹原更是開掛的在同一天內向全球頂尖科技雜誌《Nature》上,連發了兩篇關於石墨烯超導問題的研究論文。此時,他不僅是一個博士生,而被西方贊稱是中國最年輕的全球頂級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