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悖論,正是霍金留給世人的遺產——而他將把公式刻在墓碑上

2020-12-06 大狗說

今天,史蒂芬·霍金去世,76歲。

由此而來的悼念與歌頌,鋪天蓋地。恐怕連他老人家都想像不到,自己在中國竟有如此高的點擊率。而這早已是國內媒體資訊行業的一種常態。

當然,對於一位科學工作者的緬懷致敬是毋庸置疑的。畢竟,他為科研和科普作出了卓越貢獻,激發了無數人的科學思維。他對廣大民眾的意義,也遠不止一本《時間簡史》。但是,雖然偉大,但霍金並沒有給世人以答案。我們不做臆想,不做揣測,只來說說那些關於霍金的,實實在在的悖論和爭議。

史蒂芬·霍金

霍金悖論

2012年,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四位物理學家提出了震驚整個物理界的思想實驗。他們分別叫艾爾米裡、馬羅夫、波爾欽斯基和蘇利,被同行們戲稱為AMPS四人組。

這個問題涉及到霍金輻射。當成對的正反虛粒子在黑洞的事件視界附近產生時,每一對粒子都以所謂的「糾纏」彼此聯繫。但是如果當這對粒子中的一個落入黑洞,而另一個逃逸離去,成為霍金輻射的粒子,那麼它們彼此之間的聯繫與所包含的信息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一派思想認為,信息會在黑洞消散時被保留下來,並且被置入到那些霍金輻射粒子的微妙聯繫之中。

黑洞火牆悖論

但是,AMPS四人組發出疑問,對於黑洞內外的觀察者來說,這會是什麼樣的?這裡讓我們引入甲乙兩個人。

就身在黑洞之外的甲來看,外部的粒子已經在視界處和其反粒子夥伴相分離。為了保留信息,它必須和另一個霍金輻射粒子發生糾纏。

而掉入黑洞的乙並不是這個視角。根據廣義相對論,對於自由下落的觀察者,引力會消失,所以乙看不到事件視界。對他來說,那個粒子依然和它的夥伴糾纏著,因為並沒有視界將它們分開。於是,悖論形成。

如果甲的說法正確,那麼根據廣義相對論,乙就不會在視界處遇到虛無空間,而是會被霍金輻射壁壘,也就是所謂的「黑洞火牆」燒焦;如果乙的說法正確,那麼信息就會丟失,這違背了量子力學的基本定律。

難以驗證的霍金輻射

說到這裡,我們就必須回過頭來看一看霍金輻射。

多年前,霍金推翻了自己曾經的觀點,認為熱力學在黑洞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他指出,任何擁有熵的事物都具有溫度,而任何具有溫度的物質都能夠散發輻射。

霍金意識到,他曾經的想法只考慮到了廣義相對論,也就是說,無論粒子還是熱量,任何東西都無法從黑洞逃脫。但是當量子力學介入的時候,故事就不一樣了。

根據量子力學,短暫的正反粒子對會不斷地出現在虛無的空間中,只在轉瞬之間就會泯滅。當這樣的情況發生在事件視界附近時,正反粒子對會被分離,一個粒子落入到視界之後,另一個則會逃逸。這使得它們永遠無法再次相會,也不能毀滅。孤獨的粒子從黑洞的邊緣以輻射的形式流出。於是這種量子的隨機性也就成為了熱量的隨機性。

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家肖恩·卡羅爾曾說:「大多數物理學家都認同霍金最偉大的貢獻在於對黑洞散發輻射的預言。儘管人們仍然無法通過實驗來確認霍金預言的真實性,但大家基本都認為這是正確的。」

驗證霍金理論的實驗的確非常困難。因為黑洞的質量越大,溫度也就越低。對於一個大型黑洞來說,即那些天文學家可以通過望遠鏡探測到的黑洞,輻射的溫度太微不足道,以至於難以測量。正如霍金本人常常指出的那樣,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他沒法獲得諾貝爾獎。儘管如此,這一預言足以讓他在科學史上佔據重要位置。而從黑洞邊緣流出的量子粒子也將永遠被稱作霍金輻射。

霍金和女兒露西

萬物理論

霍金曾要求將Bekenstein-Hawking熵方程式(黑洞熱力學)刻在他的墓碑上。如今這件事可能真的要兌現了。它代表了物理學科的終極大融合,因為其中包含了和引力有關的牛頓常數,在量子力學方面發揮作用的普朗克常數,堪稱愛因斯坦相對論護身符的光速,以及作為熱力學先驅的玻爾茲曼常數。

Bekenstein-Hawking Formula

這些不同常數的存在暗示了終極的萬物理論,所有的物理學都能夠統一起來。而這也印證了霍金最初的預感,即理解黑洞將是解開這一更深層理論的關鍵。

霍金的突破可能解決了關於熵的問題,但它也引出了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如果黑洞能夠釋放輻射,那麼它們最終將會消散殆盡。那些墜入黑洞的信息會怎麼樣呢?它們也會消失嗎?如果是這樣,這將違反量子力學的核心原則。另一方面,如果它們從黑洞中逃脫出來,又會違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隨著黑洞輻射的發現,霍金已經讓物理學兩大終極定律相互衝突對抗,黑洞信息損失悖論也由此誕生。

1976年,霍金在《Physical Review D》上發表了另一篇極具突破性和爭議性的論文,題為 「Breakdown of predictability in gravitational collapse(引力坍縮的可預測性分解)」 。他認為,當黑洞最終耗盡質量時,它確實會將其所有信息帶走。這種說法顯然與嚴禁信息損失的量子力學產生了巨大的衝突。此後,物理學家們紛紛站隊,展開了持續至今的大爭論。確實,很多人都承認,信息損失是理解量子引力的最主要障礙。

用卡羅爾的話說,霍金1976年提出的關於黑洞信息丟失的觀點無疑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甚至說是該課題出現以來理論研究方面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霍金的妥協

20世紀90年代後期,弦理論的產生讓大多數理論物理學家相信,霍金的黑洞信息損失理論是錯誤的。但霍金固執己見,繼續深入研究。直到2004年,他才終於改變了主意。

在都柏林的一次會議上,他戲劇性地宣布了最新觀點:黑洞不能丟失信息。

然而今天,一種被稱為「黑洞火牆」的新悖論又引發了疑問(如前所述)。無論問題的答案如何,我們都能夠看到,霍金提出的內容正是解決量子引力問題的核心。

「黑洞輻射引發了嚴重的困惑,我們仍然難以理解,」卡羅爾表示, 「可以這麼說,霍金輻射是我們對量子力學和引力最終調和所了解的最大線索,也是現今理論物理學領域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隨後的人生中,霍金始終活躍在理論物理學的前沿。他在將量子力學應用到宇宙範疇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可以說是引領了量子宇宙學領域。由於疾病的限制,霍金無法書寫出複雜的方程式。不過這促使他以更新穎的方式在腦海中思考問題——常常以幾何形式對問題進行重構。然而,像愛因斯坦一樣,霍金沒能再產出早年那樣革命性的工作。

超級明星

不得不提的是,很多人對圍繞霍金的種種問題都存在疑問。關於他的病情,關於他的理論,關於他的語音合成器……一切似乎都存在著令人費解的地方。

《時間簡史》的出版無疑讓霍金走上了文化旋渦的中心。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人類學家Hélène Mialet的話說,霍金在鏡頭前扮演著大眾眼中的「霍金角色」,他似乎是在玩弄他的文化地位。Mialet在2012年出版書籍《Hawking incorporated》時引發了相當的爭議。她曾調查過霍金身邊的人如何幫助霍金打造並維持其公眾形象。確實,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在霍金的背後,可能存在著所謂的「霍金團隊」。

鮮明的公眾形象使霍金的生活容易了很多。儘管病情惡化,但霍金的語音設備也在不斷更新,使其更容易和大眾交流對話。換個角度去想,能夠專心思考自己的科學,不必擔心周圍的瑣碎,對霍金來說確實是件好事。

用卡羅爾的話講,自愛因斯坦以來,史蒂芬·霍金對於理解引力所作出的貢獻,無人能及。他是引領世界的理論物理學家,在同領域研究中,無疑是頂尖的學者。況且,他在面對可怕疾病的同時做到了這一切。這更讓霍金成為一個鼓舞人心的勵志人物,歷史必將會銘記住他。

也許直到今天,都很少有人真正能夠理解霍金的理論精華。

但至少,那些充斥網絡,諸如「霍金警告不要登月」,「霍金預言地球毀滅,人類儘快移民火星」之類的字眼,可以不再出現了。

感謝,致敬,安息。

= 百家號獨家約稿 =

相關焦點

  • 數學家墓碑獨具特色?他的墓碑上刻數學公式,他卻出了道數學題
    墓碑,是象徵逝者的名片,也是生者對故人的追思和緬懷。通過墓碑上的雕刻和文字,可以了解逝者的生平和喜好。這是墓碑獨特的藝術符號和紀念文化。在一些從事數學工作的科學人士生命中,數學是其最重要的象徵符號。因而,在這些數學家逝世後,生者將這些代表逝世數學家一生成就的數學符號鑲刻在其墓碑上,使墓碑具有獨特的文化意義和藝術氣息。陳省身在墓碑上刻數學公式陳省身是著名的美籍華裔數學家。他1911年出生於浙江嘉興,少時便很喜歡數學。
  •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去世,霍金教授留給世人什麼樣的遺產?
    現在霍金走了,本來還很期待他的量子物理研究能夠進一步取得突破性成就,現在估計又要再等等了。未來人類將何去何從?茫茫浩瀚的宇宙之謎誰人能解?眾所周知,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到了後期控制身體的運動變得越來越難,甚至動一根手指都很艱難。雖然不能說話、不能寫字,連看一頁書都需要幫助才能完成,但這並不能阻止他的學習和研究。正是在這樣的艱難條件下,霍金教授克服自身缺陷,在輪椅上實現了繼牛頓、愛因斯坦等偉大科學家之後的嶄新成就。
  • 偉大的科學家霍金走了,他留給世人哪些名言金句?
    作為偉大的科學巨星,霍金先生不僅留給人類探究宇宙科學的奧秘、留給世人不朽的著作《時間簡史》,也給世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言金句。他的名言金句有哪些呢?他的名言金句非常多,飽含哲理,富有智慧,啟迪人生。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海明威舉槍自殺,墓碑空了40年
    他的死留給世人一個不解之謎。他的墓碑早先是塊無字碑,似乎在等待著人們給這個謎一個答案。  40年後的一天,有27家網站同時發表一份公告:「有個人,擁有巨大的名和利。可是,在他獲得諾貝爾獎後,卻舉槍自盡,如果你知道為什麼,請發給我們,我們會將最準確的答案刻在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墓碑上,因為他的墓碑至今還空著。」  於是,各種各樣的答案紛至沓來。
  • 您的墓碑上沒留下一條公式,卻留下了一張藍圖
    張首晟學習的專業是理論物理,他崇拜楊振寧,這位與愛因斯坦其名的科學巨匠將理論物理的研究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20世紀的歐洲是物理學研究的核心,張首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如饑似渴,三年時間就完成了規定需要五年完成的課程。然而很快,張首晟就迎來了繼高考之後人生的第二次重大抉擇。
  • 霍金生前最後一篇科學論文發表:黑洞中存在無窮盡的「柔軟的頭髮」
    這一發現,將讓很多已經被證明的物理定律徹底崩潰。據英國《衛報》消息,霍金生前最後一篇科學論文《黑洞的熵與柔軟的頭髮》已被其合作者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馬爾科姆·佩裡編寫完成並發表。該論文闡述了「當物體落入黑洞時信息會發生什麼」的問題,霍金認為,黑洞中存在無窮盡的「柔軟的頭髮」而非「無跡可尋」,並闡述了計算黑洞熵的方法,這也是其過去40多年一直的工作重點。眾所周知,43年前(1975年),霍金創立了「霍金悖論」體系,主張黑洞不可能透露出東西,所有那些被它吞噬的東西將永遠置身於我們的宇宙之外。這也是當前物理學中最令人困惑的問題。
  • 霍金走了,留下了哪些遺產
    霍金走了,留下了哪些遺產陽春三月,生機勃勃,然而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的生命卻走向盡頭,留給世人無數的嘆息,無論是他和病魔抗爭的一生,還是他對宇宙天空的探索,都將如流星一般,絢爛人類的天空,那麼,他給我們留下那些著作呢?
  • 楊衢雲怎麼死的 楊衢雲墓碑上為何刻6348
    楊衢雲墓碑上為何刻6348關於楊衢雲,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唐德剛這樣說過「一部中國近代革命史,是應該從楊衢雲開始寫的」。由此可見楊衢雲對於中國的革命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去過楊衢雲墓地的人都知道,他的墓碑沒有名字,但是楊衢雲墓碑上為什麼刻6348。
  • 推翻「外祖母悖論」,霍金曾說十年後找到平行時空,遇見另一個他
    對於霍金,相信大家也是非常熟悉了,很多人從小就被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的勵志故事激勵著。我們都知道,霍金是著名的科學家、物理學家、更是位偉大的宇宙學家,他的一生留給我們無數的秘密,也將宇宙的另一面帶給我們,在這其中,最讓大家在意的就是平行時空。
  • 霍金的勵志小故事,他對世人的貢獻不只是科學研究
    據媒體報導,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教授於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霍金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的主要貢獻是奇點定理和霍金輻射,這是對學術界影響最大的兩個學術貢獻。他還著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科普著作,均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出版,是全球最暢銷的科普著作之一。
  • 霍金的最後一戰——費米悖論從一開始就錯了?
    位於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霍金墓碑 霍金生前最後進入大眾視線是在2015 計劃一經公布便引來非議,有人說技術上不切實際,有人說霍金譁眾取寵。流言蜚語沒有阻擋住老爺子大聲疾呼的決心。只是沒有想到,那竟成了絕唱。 了解霍金的人應該知道,以老爺子在科學界和科普界的地位,不知道有多少項目想要得到他公開支持。可為什麼他偏偏選擇了突破計劃呢?
  • 【物理悖論】關於黑洞信息悖論——霍金的最後一篇論文
    牛油果按:不久前在arXiv雜誌預印本上,發表了一篇「身份特殊」的文章,這是一個系列的第三篇,圍繞黑洞儲存的信息展開。文章充斥著一條條貼著醒目的霍金標籤的詞彙:黑洞、霍金輻射、霍金等式、信息悖論。是的,它在霍金去世之前的幾天才剛剛完成。牛油果在我們能看見蟲洞嗎?
  • 霍金:我到過銀河系最遠處,旅行進入過黑洞,還返回過時間的奇點
    我們要如何塑造未來……這些問題都留給了我們,當我們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獲得這些問題的突破時,或許也應感恩於我們站在了霍金的肩膀上。G霍金是個名副其實的「科學賭徒」,他的勝率非常穩定——在所有公開的科學賭局中,勝率為零。經常參與霍金賭局的就有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
  • 霍金走了!不要忘了,他始終笑對生活
    是的,霍金的傳奇色彩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因為他出生的日子1942年1月8日是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誕辰300周年;從1979年到2009年,霍金又擔任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數學教授,這個職位的第二任職者就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  霍金的研究課題也跟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有直接的繼承關係——現代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
  • 霍金「時間簡史」拉上帷幕 留下哪些理論遺產?
    自成名時,霍金就幾乎全身癱瘓,患上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也就是「漸凍人」)的他只能終身依賴輪椅,在病情後期,他更是連說話這樣的基本活動都無法實現。  其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 霍金的平行宇宙理論,如果是真的,那外祖母悖論會被推翻嗎?
    霍金,這個著名的科學家,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就聽過這個名字,甚至我們的師長們,也用他的例子來激勵著我們。因此,我們都有直接或者間接的了解過霍金,我們知道他在科學界,不僅是著名的科學家,還是物理學家,甚至對於研究宇宙這一方面也是無人能及的。
  • 霍金留給中國最後的聲音:他和TFboys聊了聊未來
    曾有人問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他對死亡的恐懼是什麼。霍金回答說,過去這麼多年,他一直都在英年早逝的預期中生活著。他不怕死,但也還不急著死,在死之前他還有太多的事要做。
  • 霍金留給我們什麼?——霍金一生重要理論貢獻簡介
    ,對於上了年紀(30歲以上…)的科學愛好者,相信沒幾個人沒看過霍金的書。那麼他又留給科學界些什麼呢?霍金在科學上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宇宙學方面,而且跟很多著名科學家一樣,他的主要貢獻基本上都是年輕時做出的。很多人說霍金晚年碌碌無為,我只想說,這不正常嗎?有多少個理論物理學家在晚年還碌碌有為的?好了廢話太多,現在聊正題。在科學上,霍金又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嗯?我們?
  • 又一個公式誕生,能夠計算出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霍金又對了!
    物理學家開發出了一個公式來計算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這使得物理學家可以確定:通過對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進行量子修正,這種輻射將如何改變。這個公式將能讓物理學家通過觀察黑洞來測試不同版本量子引力理論的準確性,並包括朝著長期尋求將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聯繫起來的「大統一理論」邁出了一步,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D》期刊上,雖然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與引力波相對應。
  • 霍金的最後一篇科學論文發表:黑洞和柔軟的毛髮
    如果你去看醫生,很可能通過設備來測量你的體溫,這是一個紅外傳感器,它通過檢測你產生的熱輻射來測量你的溫度,一塊在火中加熱的金屬會發光,因為它會產生熱輻射。黑洞也不例外,它們具有溫度並產生熱輻射,這個溫度的公式,也就是眾所周知的霍金溫度,被刻在紀念霍金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生平紀念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