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留給中國最後的聲音:他和TFboys聊了聊未來

2020-11-23 澎湃新聞
曾有人問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他對死亡的恐懼是什麼。

霍金回答說,過去這麼多年,他一直都在英年早逝的預期中生活著。他不怕死,但也還不急著死,在死之前他還有太多的事要做。

當地時間2018年3月14日,「宇宙之王」霍金去世,享年76歲。霍金生前特別喜歡《哈姆雷特》裡的一句話:「即使我身處果殼之中,我仍以為自己是宇宙之王。」


和中國最後的對話

2017年11月24日,霍金和TFboys成員王俊凱進行了一場「暢想未來不忘中國傳統」的對話,這是霍金留給中國最後的聲音。

王俊凱和霍金對話視頻截圖  

作為2017年Next Idea 騰訊創新大賽的「未來啟發者」,霍金一直致力於啟發中國青年的創新力,王俊凱通過視頻向霍金拋出了自己對人類未來生存與文化傳承的疑問:人類應該為移居外星做怎樣的準備,以及在探索未來和發展科技的同時該如何保護傳統文化?霍金在回應裡表示相信傳統文化擁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不會輕易消失,同時鼓勵中國青年勇於想像未來,最後還表達了對中國年輕人積極思考與探索未來的讚許。

原對話為英語,以下是中文翻譯:

王俊凱:

你好,霍金教授,我是來自中國的王俊凱,很榮幸可以向您請教一些和未來有關的問題,您一直很關心人類的未來發展,並曾在演講中您多次提出了建議人類探索移民外星以延續地球文明,我和許多中國青年人一樣,對探索宇宙和未來充滿了好奇,為此我們應該做哪些準備呢?

霍金:

謝謝這些問題。我最近說過,未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正在威脅著我們,我們應該考慮探索其他有潛力的星球,以延續人類的發展,不得不採取行動,會教我們如何更明智地實施,我不認為全人類會移到一個新的星球,只能精選一些確保能生存下去的人,但是我們應該先去哪裡?我們應該如何計劃在其他星球上生活。

我們是探險家和思想家,我們的動機是提升人性,但首先我們需要想像力,我們需要考慮未來我們將如何生活,在我們的腦海裡,看看今天能做什麼來緩解今天的問題,更好地想像未來。

王俊凱:

聽起來真有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囊括世界上的一切並推動著進步,所以我們在鑽研科技的同時,也需要打開想像力之門。

霍金:

記住,一個世紀前,愛因斯坦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空間、時間、能量和物質的認識,我們今天仍在確認他的預言,未來是屬於你們的,好好運用它。

王俊凱:

同時,我的另一個問題看起來與未來和科技相距較遠,卻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問題,也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們該如何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我們探索未來和發展科技的同時。

霍金:

我不相信傳統文化將會消失,我認為我們的藝術和音樂是面向人類的,對外來物種無任何意義,我認為我們不需要擔心。

王俊凱:

也許科學和技術,將為我們復興傳統文化提供新的可能性。我最後一個問題是,如果中國有人請您來出演一部電影,你會對什麼樣的角色感興趣呢?

霍金:

我一直說,我想扮演反派角色或者詹姆斯邦德電影中的反派類型,我覺得輪椅和機器人的聲音都適合這個角色,也許我可以把機關槍裝在椅子上,處理掉我不再需要的助手。大多數人都知道,我的一個宗旨,是鼓勵更多年輕人追求科學,所以我對新一代的目標與騰訊的目標是類似的。

因此,我很高興今天來到這裡,我很支持騰訊開展Next Idea項目的創新理念和人才計劃。去年(2016年),來自世界各地數千所大學的學生都參與了。據我了解,騰訊收到了將近十萬件創造性的作品,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我希望這個項目在未來的幾年裡能越來越好,我期待著閱讀許多有價值的獲獎者的想法和計劃。

霍金最後一條微博

霍金第一條微博


面向中國最後的演講

2017年11月5日,騰訊WE大會現場,霍金進行了視頻演講,這也是霍金在中國的最後一次演講。

想去往未來的霍金,為人類想好了各種可能出現的方案,「到2600年,世界將擁擠得 『摩肩擦踵』,電力消耗將讓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這是岌岌可危的。然而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我們可以避免這樣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移民太空——是這位以《時間簡史》啟蒙了一代人宇宙觀的智者送來的未來人類的良方。

以下為演講中文翻譯:

你好,北京!我是史蒂芬•霍金。歡迎來到騰訊WE大會。

我今天的演講,是關於在宇宙這一背景下,地球和人類所扮演的角色。為了最好地闡述,我需要從兩個維度出發,一是思考人類的未來,二是研究我們探索太空、尋求其他潛在宜居星球的選擇。我今天的目的,是問大家兩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做什麼才能夠確保,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人類的未來達到儘可能完美?其次,我們為什麼要考慮探索其他宜居星球?

一個原因是,對我們來說,地球變得太小了。在過去二百年中,人口增長率是指數級的,即每年人口以相同比例增長。目前這一數值約為1.9%。 這聽起來可能不是很多,但它意味著,每四十年世界人口就會翻一番。 2022年,我將慶祝自己80歲的生日,而在我人生的這段歷程中,世界人口比我出生時膨脹了四倍。

霍金年輕時候

1995年9月16日,霍金與妻子的婚禮

2006年6月18日,霍金參觀天壇。 東方IC 圖

這樣的指數增長不能持續到下個千年。 到2600年,世界將擁擠得 「摩肩擦踵」,電力消耗將讓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這是岌岌可危的。然而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我們可以避免這樣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

但是理由充分嗎?難道留在地球上不是更好? 在某種程度上,今天的情況就如同1492年前的歐洲。當時的人們很可能堅信,哥倫布的探險註定是徒勞無功。 然而,新世界的發現,對舊世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對於那些被剝奪權利地位、走投無路的人來說,新世界成為了他們的烏託邦。

人類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將會產生更深遠的影響,這將徹底改變人類的未來,甚至會決定我們是否還有未來。它不會解決地球上任何迫在眉睫的問題,但它將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全新視角,讓我們著眼於更廣的空間,而不是拘泥眼下。希望這能夠讓我們團結起來,面對共同的挑戰。

當我們進入太空時,會有怎樣的發現呢?會找到外星生命,還是發現我們終將在宇宙中踽踽獨行?我們相信,生命在地球上是自然而生的,是在漫長的進化後,實現了與地球資源的高度契合。因此,在其他條件適宜的星球上,生命的存在也必定是可能的。即使這種可能性極小,但宇宙是無限的,我們還是可以假設,生命會在某處出現。不過,如果概率很低,那麼出現生命的兩個星球間的距離,可能將異常遙遠。

在太陽系中,月球和火星是太空移民地最顯而易見的選擇。水星和金星太熱,而木星和土星是巨大的氣體星球,沒有堅實的表面。火星的衛星非常小,並不比火星本身更優。木星和土星的一些衛星也存在可能。比如木星的衛星之一歐羅巴,它的表面是冰層,但其下可能會有液態水,也就可能會孕育生命。那麼我們如何確定這種可能?是否必須登陸歐羅巴,然後鑽一個洞?

星際航行必然是一個長期的目標。我所說的長期,是指未來二百到五百年。

但是,還有另一種選擇。去年,我與企業家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一起,推出了長期研發計劃——「突破攝星」,目標是讓星際旅行變成現實。如果成功,在座各位有些人的有生之年內,我們將向太陽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發送一個探測器。

「突破攝星」是人類初步邁向外太空的真正機會,為了探索和考量移居太空的可能性。 這是一項概念驗證的使命,其中涉及三個概念:迷你太空飛行器、 光動力推進和鎖相雷射器。「星晶片」是尺寸被縮小到僅幾釐米、但功能完備的太空探測器,它將附著於「光帆」上。

「光帆」由超材料製成,重量僅有幾克。我們設想,一千個由 「星晶片」和 「光帆」組成的納米飛行器將被送入軌道。 在地面上,雷射器陣列將共同形成一道超強光束,光束穿過大氣,以數十吉瓦的功率射向太空中的「光帆」。

這項創新背後的想法,是以光束來驅動納米飛行器的前進。這樣產生的速度雖然不及光速,但也能達到其五分之一,約合每小時1億英裡。這樣的系統可以在一小時內抵達火星,幾天內到達冥王星,一周內就可以追上並超過旅行者號探測器,並在僅二十年後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

重要的是,「星晶片」的軌跡可能包括「比鄰星b」,這顆位於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宜居帶的行星,與地球的大小類似。正是在今年,「突破攝星」與歐洲南方天文臺攜手合作,進一步探尋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的宜居行星。

目前看來,這些都可能成為現實。但我們也看到重大的挑戰。1吉瓦功率的雷射器僅能提供幾牛頓的推力,不過因為納米飛行器因為只有幾克重量,恰恰可以克服這個問題。但是工程方面的挑戰是巨大的。納米飛行器必須經受極限加速、極寒、真空和質子,以及與太空粉塵等垃圾的碰撞。另外,由於大氣湍流,將一套總量100吉瓦功率的雷射組瞄準太陽帆,也是很困難的事情。

還有一些嚴峻的問題。如何讓數百道雷射穿過大氣波動時聚合,如何推動納米飛行器又不燒毀它們,如何讓它們瞄準正確的方向?此外,我們還需要讓納米飛行器在冰冷的真空環境中工作二十年,這樣它們才能將信號傳回到四光年外的地球。

然而這些都是工程設計要解決的問題,而工程挑戰往往最終都會被解決。隨著技術進步日趨成熟,我們可以展望更多令人興奮的使命。如果「突破攝星」計劃能傳回毗鄰星系中宜居星球的圖像,這對人類的未來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希望我已經解答了我演講一開始所提出的問題。人類作為獨立的物種,已經存在了大約二百萬年。我們的文明始於約一萬年前,其發展一直在穩步加速。

如果人類想要延續下一個一百萬年,我們就必須大膽前行,涉足無前人所及之處!

感謝大家的聆聽。


和中國網友最後的互動

2017年11月5日騰訊WE大會之前,騰訊組織了一次網友提問霍金的活動,網友拋給霍金很多問題,霍金選擇部分做了解答,這是霍金和中國網友最後的互動:

問:

如果可以穿越,選擇回到過去還是去向未來?

霍金:

我想去往未來。因為從歷史中,我們已經了解了過去。

問:

有什麼問題是您到現在還沒有想明白的?

霍金:

我想引用愛因斯坦的名言,這個世界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在於它是可以被理解的。我們所在的宇宙廣袤而複雜,但它遵循著我們能夠去發現並了解的定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問:

宇宙一切事物的發展是從大爆炸開始就註定了的嗎?如果是,是不是我們怎樣折騰結果都一樣?

霍金:

我們是科學決定論的擁護者,我相信科學定律決定了宇宙的演變。但是涉及的公式可能非常複雜。以至於我們無法預測會發生什麼。我不相信有上帝這樣的智慧設計師存在。

問:

(自2015年以來)已觀測到來自三次雙黑洞系統合併事件的引力波信號,您最希望未來的LIGO解答哪些關於黑洞的重大問題?

霍金: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觀測到雙黑洞併合有兩大重要意義。首先,這是第一次對廣義相對論重要預測的直接確認,即引力波存在且傳遞能量。其次我的面積定理可以得到測試,即黑洞最終的面積要大於其原始總面積,這是將視界面積闡釋為黑洞熵的基礎。

結語:

霍金在劍橋大學辦公室牆上的一段話  圖片來源:騰訊官方微信號

現在,霍金真的去向他理想的未來。

8個月前,騰訊WE大會工作人員在英國劍橋大學拜訪了霍金,3月14日騰訊官方微信號推文致敬霍金時,再次告訴世界,霍金的辦公室裡留下的這段話——

不管在什麼時候,

我們都不能忘記頭頂的星空,

要永保好奇,

永遠前進——

這是霍金留給這個世界的一句話。

(慕立瓊對此文亦有貢獻,部分內容綜合自騰訊官方微信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霍金與中國網友:曾談星星談月亮聊高考和中秋,調侃客串演出
    致敬偉大的霍金先生」……事實上,作為一位理論物理學的科學家,霍金卻並沒有因為其深奧的理論讓中國網友望而卻步,他來自英國式的幽默不僅讓晦澀難懂的物理學變得有趣,也讓中國網友感受到了難得的親近。而霍金對科普科學孜孜不倦的精神,更是讓不少網友感動。「我的中國朋友們,你們好嗎?好久不見了!
  • 霍金的聲音將永遠留給黑洞和外星人,骨灰則埋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有人認為他是個天才,但有人更認為他是個風趣的人才。就算是這樣的一個人也有他離世的一天。2018年3月14日,史蒂芬·霍金拋棄家人,拋棄朋友,拋棄他的學術,永遠地離開了人世。今天6月15日霍金的骨灰將埋葬在神聖的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內,一個專屬於偉人的地方,將牛頓,達爾文,法拉第等人為伴。不過霍金的聲音將永遠留給黑洞和外星人。
  • 霍金,留給世界最後的話!
    拍攝結束前,攝影師依然問了霍金一個問題,「您能不能再給我一個詞,表明一下您想對這個世界說的話?」護士出於對霍金的保護,說:「對不起,攝影師先生,霍金先生已經很累了,他恐怕完成不了。另外,他眼睛下面的肌肉也在萎縮,最近經常出錯,可能他也做不到。」但正當攝影師準備離開時,突然聽見屏幕上光標的聲音,他和護士都停下來看。
  • 史蒂芬霍金留給世界的最後一份禮物
    上周六,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私人葬禮在劍橋大聖瑪麗教堂舉行舉行。其家人及親朋好友同事等500人應邀出席了儀式,葬禮不對外界開放。教堂外圍,數千人一道見證並共同追思。曾經在電影《萬物理論》中扮演霍金的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在葬禮上朗讀聖經經文,以「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收割也有時」悼念霍金。他的悼詞感動了在場的很多人。
  • 霍金飛走了,但他把這些音樂和影視劇留給了我們-虎嗅網
    霍金將因其對科學無與倫比的貢獻而被人們記住,它使複雜的理論和概念更容易被大眾接受。他從沒有停止追求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他的理論揭示了我們和世界正在探索的宇宙的可能性。願你在微重力環境下可以像超人那樣自由飛翔!」美國知名太空人斯考特·凱利也在個人推特上說,霍金的逝世是全人類的損失。
  • 霍金去世,最後一條微博留給了王俊凱
    就在今天(3月14日上午)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著名的黑洞理論專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霍金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無論是他出生當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這樣的巧合,還是他在患漸凍人病症後遠遠活過醫生推斷的只能最多活兩年預言的奇蹟,都給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去世,霍金教授留給世人什麼樣的遺產?
    我至今還不能相信,明明昨晚還在拜讀他的《時間簡史》裡提到的大爆炸理論,明明感覺隔著書本都能跟他學習交流。霍金教授的去世無疑是全人類的重大損失,目前為止霍金教授是研究宇宙誕生科學的前沿。不迷信權威,只相信數據和理論推導,在數十年如一日的研究裡,他在不斷的質疑、猜想、求證過程中不知不覺自己已經成為研究量子物理和宇宙學理論的權威。
  • 從霍金離世,聊幾句天才之殤/王 加
    霍金誕生的一九四二年一月八日,恰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的忌辰。巧合也好註定也罷,他的命運冥冥之中便和物理和宇宙綁定在了一起。無獨有偶,最早對「天才」一詞加以具體論述並納入哲學體系中的大咖也和天文有關──身為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和星雲說創立者之一的伊曼紐爾.康德在他的《判斷力批判》中詳盡闡述了天才的諸多特徵。他認為天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是與生俱來而不是後天學習或模仿所得。
  • 這是霍金最後一次在中國演講,他思考了人類的未來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代表作品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21歲時,霍金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
  • 男人聊八卦的時候在聊什麼?
    更何況,聊天、聊八卦是「自古有之」的。美國諾克斯學院教授弗蘭克認為,聊八卦是非流行社會文化產物的一種。八卦和小道消息是維繫群體關係的重要工具,這不僅有利於群體之間的相互合作、共同禦敵,還能夠掌握同伴和競爭者信息。並且有研究者發現,早期的人們會通過「八卦」判斷誰是生育能力最強的配偶,並利用這些「八卦」信息來繁育子孫。
  • 伴隨群聊的「小窗口私聊」英文怎麼說?
    QQ群、微信群讓我們可以同時跟很多人進行即時通訊,但是因為群聊的信息是群內所有人都可見的,所以有時候有些不方便讓大家看到的話,我們都會跟特定的人小窗口私聊。Side-text指你在跟一群人發簡訊或者在線群聊的同時,跟群裡的某個人私聊的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窗口私聊」。For example:I side-texted Vin to give me an excuse to get out of Jay's group message to hangout.
  • 聊一聊肝炎的「甲乙丙丁戊」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肝炎的「甲乙丙丁戊」。崔醫生,肝炎是不是和肺炎、腸胃炎一樣,有細菌啊、病毒啊感染了之後才有的炎症啊?其實只要肝臟的炎症就叫肝炎,不管是有無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還是脂肪浸潤、脂肪肝引起的脂肪性肝炎,還是自身免疫性肝炎,還是酒精引發的酒精性肝炎,都是肝炎。
  • 霍金留給我們什麼?——霍金一生重要理論貢獻簡介
    霍金科普之王對於普羅大眾,霍金留給我們最有價值的就是他寫的幾本暢銷科普書在他所著的眾多科普書中,稱為霍金三部曲的《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和《大設計》最為知名,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寫的《時間簡史》可謂人盡皆知,全球銷量數千萬冊。
  • 霍金去世,留給世界最後的話,激發了每個人心中的「小宇宙」
    據多家媒體確認,21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走在宇宙和黑洞最前沿的物理學家——霍金,於2018年3月14日逝世,享年76歲,留給世人無盡的遺憾。他生於伽利略忌日,死於愛因斯坦的誕辰。他全身癱瘓的霍金,一輩子困於輪椅,卻從來沒有放棄對物理的鐘情。他對於科學界是神一般的存在。
  • 「人工智慧可能毀滅人類」 霍金留給人類最後的警告 丨尋找中國創客
    「人工智慧威脅論」在生命的最後幾年,霍金則頻繁發出對人工智慧的警告:「人工智慧可能毀滅人類。」他與埃隆·馬斯克、比爾·蓋茨大概是最著名的三個「人工智慧威脅論」支持者。霍金在多個場合,表達了對人工智慧將會全面取代人類的擔憂。2014年霍金接受BBC採訪時說:「人工智慧的全面發展將宣告人類的滅亡。」
  • 將人工智慧進行到底,百度AI聊的未來是什麼?
    可以說,在AI助聊開啟之下,不僅僅會有實時匹配的文案,還會從各個角度來提醒用戶,聊天的維度和觀點的變化,堪稱是超級智能提詞器,有意思的是,AI助聊功能會在和用戶的深度了解過程之中,匹配最佳的文字,會越來越懂用戶的聊天口味。
  • 和女生交往,多聊這些話題,你們之間感情才會升溫
    和女生交往,多聊下面的話題,你們之間感情才會升溫。男人想要女生喜歡這幾就一定要會說畫這樣,你們的感情才會生我很快不要總是說,女生討厭的話一定要多和女生說情話。這樣你才會追求到自己喜歡的女生。第一個:曖昧的話題有的男生就不知道怎麼樣和女生聊天,他們在自己喜歡的女生面前就會說話磕磕巴巴總是想把自己優秀的一面展示給女人,但最後都是把自己最難看的一面展示給女人,男人要知道和女生聊天就一定要多聊一些曖昧的話題,讓女生知道你是喜歡他的多,二是女生,你喜歡他這樣女生才會慢慢地了解你。
  • 聊一聊魯迅先生和他的小說集《吶喊》
    有感於昨天看的一篇關於中年男人的文章,就摘抄引用了一大段,和廣大中年男同胞們共勉感懷一下吧。好了,下面切入我們今天主題,我就先給大家聊一聊魯迅先生和他的小說集《吶喊》。1909年,他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他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1912年,他隨教育部遷往北平,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兼職授課。1918年5月,他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 霍金逝世一周年留給世界最後一本書
    國內統一刊號:CN43-0057 2019年3月16日 星期六 霍金逝世一周年留給世界最後一本書
  • 和女生聊天聊什麼?聊這些話題,讓感情迅速升溫
    1、和女生聊天聊什麼:聊你們共同熟悉的朋友剛開始面對喜歡的女生,可能因為過於興奮而腦袋裡不知道要聊些什麼好,所以很多時候的尷尬是因為突如其來的興奮而造成的,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其實和女生聊天的話題有很多,比如聊一聊你們共同熟悉的朋友,對於這樣的話題,既能夠給女生帶來熟悉感,也能夠通過聊這個朋友,而拉近你們彼此的距離,所以說,聊熟悉的朋友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你可以跟她分享一下你們之間的趣事,或者聊聊這個朋友最近的日常等等。以前追女生時候,只要感覺喜歡就會直接挑明去跟人去表白,結果可想而知了,後來基本都是連話都沒怎麼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