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夢晴 通訊員 徐含笑
在鐵營鎮孟氏漁業螞蚱養殖基地,大棚裡密密麻麻落滿了螞蚱,見有人靠近,滿棚的螞蚱跳躍飛騰起來,好不熱鬧。看著眼前成片的金黃,難以想像這裡六年之前,竟還是一片鹽鹼地。
「原先這是一片非常貧瘠的鹽鹼地,到處長滿了雜草,有機質含量較低,種植農作物容易導致細胞失水,不利於作物生長。而螞蚱養殖成本低、繁殖率高,不受鹽鹼地影響,能夠實現增產增收!」孟氏漁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孟凡佳告訴記者。
近年來,鐵營鎮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鄉村振興,以鹽鹼地修複利用為核心,借「地」發力,以構建特色產業鏈為抓手,做足「螞蚱」文章,著力打造螞蚱業養殖示範產業園,創新採取「政府+企業+基地+農戶」的扶貧發展新模式,帶動村民和貧困戶參與螞蚱養殖管理,促進農戶增收,為群眾撐起了一把「致富傘」。
提起螞蚱養殖,張頂村72歲的貧困戶張東來臉上笑開了花。孩子讀大學,老伴兒患癌症不幸去世,大額的治療費用讓本就貧困的他更加踹不過氣。然而,轉機出現在2017年7月,通過鎮幫扶幹部的積極對接,幫助他聯繫到一份在孟氏漁業餵養螞蚱的工作。每天,他除除草、喂喂螞蚱,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個月都能有3000多塊錢的收入。就這樣,從生活困難得「揭不開鍋」到當上產業工人,培養出了大學生,一家人收穫的不僅是生活改善,更是對未來滿滿的希望。
據了解,項目總投資1.1億元,佔地面積3585畝,現有螞蚱養殖大棚2800餘個,總產能180萬餘斤/年。由於大棚螞蚱養殖周期短、方便管理,經濟效益可觀,逐漸成為帶動百姓致富增收的新手段。截至目前,基地螞蚱養殖已初具規模,累計改造鹽鹼地3000餘畝,每年為貧困戶分紅60餘萬元,並穩定為基地周邊群眾創造200多個就業崗位,1200餘名貧困群眾因此而受益。就這樣,昔日「一無所有」的鹽鹼荒地變成了今日「生機勃勃」的金窩窩,「鹽鹼地+特色農業」的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正逐漸形成。
如今,昔日的鹽鹼地已披上新裝、綠意盎然,鹽鹼地螞蚱長勢喜人、喜獲豐收,高端畜牧、特色養殖等農業板塊多元化發展、集約化發展,進一步釋放發展活力、激發內生動力。「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依託鹽鹼地生態修復積累效益,發揮螞蚱養殖產業的帶動作用,圍繞鹽鹼地養殖等農業板塊,通過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帶動,黨支部+合作社引領農戶參與等方式,做優做強產業鏈條,形成鹽鹼地特色產業化發展模式,帶動百姓實現致富增收!」鎮黨委書記李濤說道。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