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工廠狂熱背後的「斷層」

2021-01-12 手機鳳凰網

虎嗅華東報導 作者 | 範向東 頭圖 ©️視覺中國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高街高參(ID:gjgc168),來這兒,我們一起直擊當下零售、消費產業熱點事件與案例的新銳解讀。

為什麼年輕人寧願送外賣也不去工廠了?今年春節之後製造業再次出現用工荒,類似的問題引起了媒體陣陣討論。

收入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根本原因還是在人身上。做外賣騎手工作時間靈活,並且也能在城市之中感受現代社會,相對更有活力,而工廠,多半是在偏僻城郊,如果需要每天在封閉的車間固定重複一樣的操作,那才是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年輕人所不能忍受的。

勞動力從製造業流向服務業的趨勢,顯然是不可逆的,製造業必須要有所改變了。2015年,政府發布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剛剛過去的「兩會」上,製造業、工業網際網路再次成為熱議話題,減稅降費等政策出臺也表明社會和行政資源都在向實體經濟傾斜。

一批實體製造業已經開始嘗試融合信息技術,像海爾,已經成為國內智能製造的標杆企業,而本文要說的,是曾經被視為「實體經濟毒瘤」的電商。目前,阿里、網易、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巨頭都已不同程度地接入工廠的生產,以前端消費者數據為驅動,降低生產的不確定性,形成新的商品流通模式。

電商工廠,是網際網路和製造業融合的一種形式。在整體零售低迷,電商流量見頂的情況下,電商平臺向外擴張,將目光關注到產業鏈上遊。在電商平臺的教育下,直連工廠,儘可能消除中間環節,為消費者帶來實惠的商業模式正被廣泛接受,甚至成為「性價比」的另種表述。

不過,網際網路平臺與製造工廠之間的斷層,也不可避免地顯現了出來。

電商改造工廠第一階段陷入困境

談電商工廠,繞不開網易嚴選。2016年,網易嚴選誕生,號稱「國內首家ODM模式電商」,與大牌製造商直連,剔除品牌溢價和中間環節。由於跟無印良品相似的產品風格,網易嚴選一上線便爭議不斷。

很大程度上,網易嚴選的成功要歸功價值觀營銷和代工廠的「主角光環」,它把ODM貼牌和大牌代工廠這些行業信息首次帶到普通消費者眼前,借勢大牌代工廠概念來降低消費者的信任成本,也突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隨之而來的是阿里、京東,分別推出了淘寶心選(2017年5月)和京造(2018年1月),並且像亞馬遜一樣讓自有品牌寄生在平臺上。

國內產能供過於求,而代工廠通過模塊化設計和生產,完全可以滿足不同品牌產品的差異化。總之,在外貿遇阻、產能過剩以及電商平臺的倒逼下,電商工廠依託國內「強制造、弱品牌」的供應鏈,儘可能作為消除中間環節,為消費者帶來實惠的一種商業模式被廣泛接受。

(為嚴選代工襯衫的溢達,是全球最大的全棉襯衫製造及出口商)

不過同類電商越來越多,網易嚴選的問題也逐漸顯現。網易嚴選產品設計簡潔,也因此讓消費者難有重複購買的欲望,復購率下降再加上新用戶增長較慢,不可避免產生大量庫存,雖然產品生命周期長,同時會阻礙新品開發。去年,網易嚴選開始入駐天貓、京東甚至拼多多,且由於大力促銷,但網易電商毛利率持續走低。

而原因,則是網易嚴選做得太重了,甚至比傳統企業的模式還要重。

在網際網路滲透較高的服裝行業,買手制+ODM模式組貨的方式已經非常普及,尤其是在消費者價格敏感的線上渠道,不管是上市公司還是網紅品牌,基本都會通過ODM模式節約開發成本,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從虎嗅·高街高參了解的信息來看,網易嚴選的部門設置,產品開發流程,再到與供應商的合同、帳期的制定,都沒有超出市面上同模式品牌的框架。單從商業模式而言,網易嚴選的突破性有限。為了與大牌代工廠合作並保證質量,網易嚴選與供應商都是直接是籤訂三至七年的戰略合作協議,然而應對市場需求進行快速而靈活組貨,恰恰是買手+DOM模式最核心的價值。

丁磊說網易嚴選是網際網路和製造業融合的產物,但網易嚴選更像是網際網路人學習傳統行業的產物,本質上仍要遵從傳統行業的邏輯與規則。

從「去品牌」到「造品牌」

於是網易電商來到第二階段:網易考拉工廠店。

網易考拉工廠店於2017年9月啟動,定位是優質製造的品牌孵化器,以數據指導工廠設計與生產,為製造商提供保姆式服務以及品牌打造,其全球合作工廠已超過200家,主要涵蓋服裝、家居、個護、食品等9大品類。

(網易考拉在上海的一家合作工廠)

網易嚴選和網易考拉工廠店與網易嚴選定位非常類似,也是在每個類目選擇1—2家優秀工廠合作,不過相比網易嚴選,網易考拉工廠店解決了三個問題:

1.庫存問題。貨權屬於工廠而非平臺。

2.利益一致性問題。品牌和工廠之間是一定會有試探與博弈的,外行的網際網路公司也未必能發現生產存在的問題。而工廠作為商品銷售主體後,雙方的利益一致,並且那個工廠即是生產方也是品牌方,縮減了中間流通環節。

3.發展空間。網易考拉為工廠提供倉儲配送、運營、客服、IP設計及內容等平臺資源,避免了網易嚴選重資產運營及規模不經濟的問題。

同樣選擇的還有淘寶心選。去年12月,淘寶心選總經理張棣表示淘寶心選要孵化製造型零售品牌,也是在試水自營之後,進行經營能力和平臺資源的開放變現。

按製造業從單純的代加工(OEM),到自行設計產品爭取訂單(ODM),再到嘗試自有品牌(OBM)直接經營市場的轉型過程,工廠為了提高生產附加值,會做自有品牌的需求。但通過觀察,在這種合作模式往往有繞不開的兩個「雙品牌」問題。

一個「雙品牌」是在工廠裡。虎嗅·高街高參去網易考拉合作的工廠參觀時跟工廠人員交流了解到,這家給奢侈品做羊絨服飾代工的工廠與網易籤下了長期合作協議,在網易考拉上推出的自有品牌會專供考拉渠道,但這家工廠的自有品牌不止,在別的渠道還經營著其他品牌。

另一個「雙品牌」則體現在零售端。工廠品牌知名度較低,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很大程度是來自平臺品牌的背書,工廠品牌商品的設計、價格等都受平臺影響,就和渠道定製商品一樣,這些工廠品牌對電商平臺的依賴性比「淘品牌」更甚。

顯然,工廠不會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它們的核心訴求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差價以及更大的市場,驅動其合作的根本原因是電商平臺帶來的訂單。

此外,工廠願意擔風險合作,也是在賭未來的可能性。網易考拉工廠店和淘寶心選可能會越做越大,例如,網易考拉把商品賣到國外市場,淘寶心選大量開店成為線下的「新連鎖」,若是如此,那品牌也能隨之上一個臺階。不過真到了那一步,工廠多半會考慮去平臺標籤,走向更大的市場了。

電商巨頭加速布局工廠

C2M,即消費者到工廠,將客戶和製造端直接對接,儘可能砍掉中間環節,快速、低成本響應客戶的定製化需求。電商平臺手握消費者大數據,如果與製造端數據打通,能否實現C2M,解決一直以來困擾零售行業的庫存?

「拼工廠」 VS 天天特賣

庫存的產生是因為需求的不確定性。通過拼團預售延時發貨,拼多多以類似「集單」的方式鎖定一個相對確定性的商品需求,工廠再進行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以最短的路徑和時間送到消費者手中,形成新的商品流通模式,力圖趨於零庫存。

去年12月,拼多多發布「新品牌計劃」,拼多多表示會給代工廠在一定範圍內傾斜流量、推薦位資源,以增加商品曝光度,支持其品牌化建設。拼多多方面還表示,對於加入「新品牌計劃」的工廠還將引入可視化平臺,即通過直播打通生產端與需求端之間的信息流,計劃在2019年重點扶持100家「拼工廠」。

從To C端逆向整合工廠,並完成銷售,阿里的C2M項目與拼多多類似,目前來看更像是防禦體系搭建的一部分。去年11月,淘寶旗下的天天特價宣布升級為天天特賣,並對中小工廠進行IoT數位化改造,稱將工廠產能數據與網店打通,前端賣多少,後端產多少,可以基本做到零庫存,倉儲成本降到幾乎為零。

不過,但凡拼團等營銷手段,基本都是用低價商品來突破低線市場,低價、拼團可以把一件商品快速打造成爆款,迅速消化工廠的產能/庫存。從積極的方面看,拼多多給無處安放的低端供應鏈一條產能釋放通道,消極來看,低價是一條死胡同,這些低價工廠成為了平臺的燃料。

拼多多與阿里都強調工廠產能在線可視,並與平臺銷售數據實時打通。不過道理都明白,如何改造工廠就是另一回事了。

(拼多多工廠直播)

拼多多目前的「改造」方式,是在工廠的拼多多生產線上放手機進行直播,消費者可以通過直播來看工廠的生產情況。手機直播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不過用如此低成本的方式建立工廠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也算是成功的工廠改造。畢竟工廠需要的是訂單,改造應該為盈利目的去服務。

相比拼多多,阿里的改造方案更成熟一些:通過視覺識別來實現工廠生產透明化和產能數位化。阿里給工廠提供攝像頭、交換機、邊緣伺服器和網關等配套硬體,搭載多種算法的攝像頭會持續掃描生產線,視頻數據在本地和雲上協同計算,然後把結構化的核心數據上傳到雲端,進一步跟消費平臺進行實時打通。

淘工廠 To B, 小步慢跑

因為平臺賣家對OEM、ODM代工的需求,阿里較早地接觸了代工廠。「淘工廠」誕生於2013年,是阿里1688事業部在賣家與工廠之間搭建的撮合型B2B平臺,快速匹配賣家訂單和工廠產能,進而幫助賣家快速響應消費者需求。目前「淘工廠」上的工廠數量在3萬家左右,阿里希望藉助平臺上商家生態的天然優勢,打造全中國最大的服裝類供應鏈服務平臺。而阿里的新製造探索,也正是從「淘工廠」上的優質合作工廠開始。

改造項目由阿里雲、天天特賣合作,阿里雲IoT方案的負責人鄭旭此前曾在「全球最大代工企業」工作十餘年。鄭旭對虎嗅·高街高參表示,其團隊依主要聚焦紡織服裝、機械加工等製造行業的改造。目標是提供低成本,快部署和易運維的輕量工廠數位化解決方案,從0到1建立平臺,跟合作夥伴一起服務中國80%的中小企業,實現更多的工廠的接入。

(工廠裡的攝像頭)

鄭旭表示,「國內有大量中小工廠,只有數量上來了,平臺的價值才能體現,當然,相對而言中小工廠更有意願接入平臺,並接受非定製化的應用。」 他說,「傳統做法來做流程追溯,一般都是用條碼或RFID,攝像頭改造是一個輕量級非侵入的解決方案,可以讓工廠達到一定程度的產能數位化,進行實時信息可視及互動。」

「改造一家100人左右的工廠的硬體成本在5萬左右。」鄭旭認為這個價格能被大部分工廠都能接受,並且還可以搭載多種算法進行拓展。在接受改造之後,工廠排產效率提升6%,由於鏈路透明並且按需生產發貨及時,整個供應鏈上的庫存可以降低10%。

目前鄭旭團隊已完成100家「淘工廠」的部署,他認為改造的最大價值,是工廠生產的透明化帶來管理效率、協作價值的提升。

電商工廠背後的「斷層」

相比製造業,網際網路公司更懂如何與消費者交易/交互,電商工廠是從消費端拉動製造端的嘗試。換而言之,電商工廠應該是電商服務工廠,網際網路服務製造業,但在每個案例中,我們都看到了網際網路與製造業之間還存在天然「斷層」。

1.供應鏈斷層

電商平臺與代工廠的合作並沒有想像中的緊密。工廠的核心訴求是訂單和生產利潤(更低的生產成本,更高的出貨價格),但在生存壓力下,代工廠不可能放棄品牌方的大訂單,這是他們的主要訂單來源,會優先考慮這部分訂單的穩定性。

除非電商平臺能給代工廠足夠的訂單,不然雙方的合作是缺少保障的。這也是目前跟電商平臺合作密切的多少中小工廠,大一些的代工廠仍選擇訂單形式的合作,即使改造也是單獨分出一條生產線做嘗試。

2.人才斷層

即懂網際網路又懂傳統製造業的人才太少。就比如說阿里,據了解阿里雖從自身組織管理中沉澱出中臺系統,但能懂行業、懂業務,去給企業做業務拆解和中臺搭建的人才也是非常少的。而網際網路離製造業的距離更遠,以至於兩個行業「語言」都不同,大家都說 「產品」,但指的卻不是同一個概念。

網際網路與製造業之間應該會有一段時間的人才交換期,就如代工廠吸納原本在品牌方的設計師群體後,從OEM轉型ODM,與品牌方合作形式才發生了改變,行業的變化將從人才交換開始。

而新生產要素的加入必然會產生新的生產關係,這將涉及到員工的薪酬分配,以及組織管理的變革。就目前來看,新生產線的設立,工廠和網際網路的磨合,已經對員工的能力和生產積極性帶來影響。適應新的生產關係需要新的組織架構,這對家族式民營企業會是巨大的挑戰。

3.行業屬性斷層

去年9月,馬雲在雲棲大會上闡述了「新製造」概念,一石激起千層浪。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篇評論認為,馬雲所提出的「新製造」並沒有多少新的內容。

就「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來看:製造業服務化進程已經進行多時了,信息化還在加速這個過程;一些大型製造業企業,很久以前就開始了其製造業服務化過程。就「按需定製、個性化、智能化」來看,近年來「規模化定製」和「無人工廠」在一些先進位造業企業已經日益普遍了,我國的海爾公司多年前就首創「互聯工廠」,探索規模化定製。就「用好網際網路、IoT、雲計算、大數據」來看,在國內外工業界,智能製造、工業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工業大數據等相關概念已經熱炒多年,在北京每個月甚至都能碰到多場與工業網際網路相關的論壇或研討會,這些概念都被炒得有點兒泛濫了。

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信息化人才和資源主要集中在BAT等網際網路企業中,在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的思路上,網際網路行業與製造業是截然不同的。

富士康、紅領、海爾這些在智能製造上頗有建樹的企業,都是在自身有足夠的工業基礎和製造經驗後,才能在某一領域進行突破,將能力向外開放延伸。而BAT,則想先尋找行業70%的共性問題,想拿出行業通用的解決方案來大規模推廣。

海爾COSMOPlat業務全景圖

在國際上,誰主導製造業變革也是有差異的。美國從信息端通過大數據分析等工具「自上而下」的重塑製造業,德國則是從製造業出發,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改造製造業的「自下而上」的思路,更看重實體經濟對國家的重要性。

電商工廠,是網際網路服務製造業「自上而下」的試水,而在當下,網際網路公司沒有必要去糾結行業能力,我國的製造業的特徵是「大而不強」,大量中小企業,需要的是用得起、能真正帶來效益的的技術。

不過,往往行業共性之外的30%,才是決定企業能否脫穎而出的部分。因此,網際網路公司未來必然會在行業知識上遇到阻礙,如果連理解問題都做不到,更何談解決問題,以及教AI解決問題。到那時候,網際網路公司就需要真正去做一做製造業了。

相關焦點

  • 《崩壞3》:在「狂熱藍調」誕生的背後或許隱藏著一把「刀」
    以這一點為行事準則的米哈遊,在理論上自然是可以讓【狂熱藍調】像它的主人一樣,通過「無中生友」來到休伯利安。比如羅薩莉亞做了一個夢或者「伏特加女孩兒」跑去演了一部電影,但是當在下仔細研究【狂熱藍調】的角色介紹後,發現事情可能並沒有這麼簡單。
  • 《果哥聊跨境》- 工廠型賣家和中小貿易型賣家如何做跨境電商?
    最近接觸的新賣家越來越多;發現部分工廠型賣家挺有實力但是,真正能不能轉型做好跨境電商;其實還有待時間考驗;跟一些做傳統外貿7.8年的一個老同學聊天;發現近一兩年身邊傳統工廠訂單;不停向跨境電商客戶渠道傾斜;
  • 跨境電商賣家如何打破與工廠和市場之間實質性的隔閡
    近日,深圳市樂易購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Tom向雨果網分享了海量的行業實操,有效解決賣家與工廠、市場之間的實質性隔閡。 眾所周知,產品、運營、銷售渠道之間往往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頑疾,樂易購齊聚大賣思維,發散性地從選品、市場拓展和品牌化打造各個方面提供了疑難解答和行業解析,助力賣家跨境思維的構建和企業的升級轉型。
  • 農村俗語「落屋不看斷層,生意不走親戚」,背後的道理你知道嗎?
    這些都是人們常常可見並且熟知的,還有一些人們不常聽到但是也有很深的教育意義的說法,就比如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這一句話,「落屋不看斷層,生意不走親戚」,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農村有很多的俗語和俏皮話,正是因為語言的形象描述和韻律,才成為了有教育意義和生活經驗繼續流傳下去的承載體。就像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一句話,涉及到了房屋、親戚等詞語。
  • 亞特蘭蒂斯之謎:神秘傳說背後,是否暗示著人類技術文明的斷層?
    亞特蘭蒂斯之謎:神秘傳說背後,是否暗示著人類技術文明的斷層?在上世紀的科幻小說中,我們曾經描繪過各種傳說,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亞特蘭蒂斯,一個迷失的上古文明,蘊含著無限的科技可能性,但卻被一場大洪水所摧毀。
  • 五大全球跨境電商新風向
    作為跨境電商領域的風向標,本次峰會再次讓全國跨境電商從業者視野聚焦杭州,超過1000家跨境電商企業代表、品牌商、大賣家及來自北京、鄭州、成都等1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的60餘位代表出席本屆峰會,全面交流探討了跨境電商五大新風向。
  • 羅永浩帶貨「花點時間」翻車,鮮花電商背後的坑有多大?
    這些痛點的背後,是鮮花電商低效率的物流配送。而物流配送不及時,又將進一步擴大產品損耗,增加品牌運營成本,對用戶體驗造成不利影響。換言之,鮮花電商真正的痛點,集中在供應鏈端。但從消費區位來看,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長三角、珠三角的用戶使用鮮花電商的頻率較高,通過鮮花電商進行消費的次數接近總數的50%。主產地過度集中,消費區位卻比較分散,如何保證運輸效率是擺在鮮花電商面前的一大難題,但鮮花的損耗,從採摘下來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 電商巨頭攜手NVDIA打造配送機器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電商巨頭攜手NVDIA打造配送機器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佔據了全球40%以上的電商交易——每年約為千億美元。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數據,這一數字已經高於法國、德國、日本、英國和美國的總和。
  • 電商下一個十年-虎嗅網
    我們預計經濟穩中回暖,消費將緩慢復甦,然而歷年來電商催化下的過度透支消費行為也逐漸催生理性消費的興起,2019年雙十一全網交易額同比增速30.5%高於去年。2020年後,618、雙十一等節日將更適於作為透視消費趨勢邊際變化的窗口——越來越拼的營銷背後體現電商對流量與規模的焦慮感;在此背景下大牌與白牌分別憑藉全渠道、短鏈化等優勢嶄露頭角。
  • 小商品背後的驚人利潤:成本不到1分錢,工廠一年做到一億!
    而且更重要的是,義烏當地雲集了一大批工廠和手工作坊,你隨便說出一個點子,這些工廠都可以將這個點子通過作品高度還原出來。於是,姚先生就選了一批義烏出產的有特點的商品送到廣交會上展覽,有了訂單後,再把訂單交給義烏工廠來做,就這樣,姚先生的生意慢慢做大了。因為李重慶對義烏的當地市場比較熟悉,姚先生每次到義烏時,就會把李重慶帶在一起,兩人一起去看商品,了解商品的流行趨勢。
  • 疫情導致「斷層」現象,「斷層」是什麼?
    我在公園扎了張吊床,躺在上面發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條抖音短視頻,在60秒的時間裡,我說,疫情發生後,經濟、市場、企業出現了斷層,不管你是誰,都要關注這一點,要小心這一點,這裡面充滿了機會,也充滿了風險。今天,我們接著「斷層」這個話題。 斷層,地質專有名詞,地殼受力發生斷裂,兩邊破裂面的巖塊發生相對位移,從而形成斷層。
  • A股電商龍頭連續大跌,南極電商怎麼了?
    進入2021年以來A股走勢長虹,但另人費解的是電商龍頭南極電商股價幾度遭遇閃崩,走勢異常奇怪。 股價持續的走低,讓此前傳過的南極電商業績造假的質疑,再次被市場關注。 最近,又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貼出了興業證券的研報《盈餘管理和盈餘操縱的界定和識別》,雖然沒有明說是南極電商,但其中一段關於「體外循環造假的識別」段落,被市場普遍解讀為針對的就是南極電商。
  • 粒子狂熱走獨立小眾路線融資超2億
    據了解, Particle Fever 粒子狂熱 (以下簡稱PF)在成立之初就定位於運動科技品牌,目前已與3M、國際羊毛局等世界頂級功能材料廠牌合作進行工藝創新,其產品設計前衛且滿足多功能多場景的消費者需求。企查查數據顯示,成立5年的PF已經歷5輪融資,總的融資規模超2億元。
  • 一個家具小鎮的電商十年-虎嗅網
    ,而廣東又佔到全國工廠的一半。雙11的量是平時的100倍,家具品類生產周期長,傳統模式是客戶訂一套,林氏木業就下單一套給工廠。很多創業公司根本就不留庫存。訂單暴漲,對於沒有做太多預案、不重庫存的家具行業來講,是雪崩式的後果。不僅工廠跟不上,包括整個物流和社會的供應鏈,每一環的節奏都跟不上。
  • 優衣庫母公司迅銷公開代工廠名單的背後
    此前,由於擔心信息洩露給競爭對手等原因,一直未公開代工廠的名單,不過越來越多歐美品牌向消費者透明公布他們的供應生產鏈,迅銷也將轉變了方針。 現在,不為外界所見的發展中國家工廠的工人被迫在惡劣環境中工作的情況時有發生,迅銷此舉也意在提升生產第一線的透明度以獲得消費者的信任。
  • 店寶寶:透視雙十一 中國電商十二年
    雙十一成交額的增長是中國電商產業鏈的數位化變革的縮影。「這個數字不單單是中國網購人群增長那麼簡單,背後是圍繞電商構建起來的產業鏈的整體升級。特別是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之下,就更能說明國內消費動能的龐大和經濟的韌性。」店寶寶電商研究院張斌說,店寶寶是國內電商軟體服務行業的老牌企業,至今已經服務過上千萬淘寶店主,其主要通過提供電商運營工具、貨源、培訓等服務,幫助想在電商領域創業的人開網店。
  • 「192」淺談社會斷層及其負面影響
    【192】淺談社會斷層及其負面影響什麼是社會斷層?通俗的說吧,例子一:一個學校只有一、二、三、五、六年級的學生,沒有四年級的學生。這是一種社會斷層。例子二:你認識的人群中,年薪6萬、7萬、8萬、9萬、10萬、11萬、12萬的人都有,再往上就是年薪30萬的,從12萬至30萬人卻沒有。這是一種社會斷層。
  • 煙臺服裝業邁入「電商時代」
    由傳統銷售到全面營銷,煙臺服裝業已經邁入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電商時代」,在煙臺服裝業的電商發展浪潮中,小王正是其中的一個縮影。8天賣出8000多元 民間爆發力不容小覷  在網際網路的浪潮下,電商成為一種不可忽略的商業模式,對服裝行業而言,更是如此。「無論在哪個城市,服裝業的電商數量總是排在前列。」
  • 「網絡工廠店」受歡迎 消費者可在外貿工廠「直接...
    最近,一些電商平臺上的網絡工廠店裡,有很多產品讓王小姐眼前一亮。杭州市民王小姐:我們有在工廠店上買過比如說牙刷、紙巾,包括美妝類的口紅和眼影都有買過,包括我們還去買過漢服。記者了解到,外貿工廠在多年的出口過程中,整個產品的質量是比較紮實和可控的,由於外貿訂單的價格由海外客戶和經銷商控制,外貿工廠的利潤往往很低。現在轉向國內市場,一方面可以給消費者提供性價比更優的產品,另一方面外貿工廠的利潤也可以提高。
  • 南極電商,為何外資越跌越買,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究其原因,可能與南極電商的業務模式有關。南極電商的代工模式,也就是通過授權品牌給工廠生產,收品牌授權費這個模式,被市場解讀為沒有核心競爭力。因為菜頭之前服務過南極電商這家公司,對於這家公司的團隊執行力還是比較了解的,菜頭的認知與市場剛剛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