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10月2日,英國皇家工程院宣布,將通過其最大的研究資助計劃資助8名英國新興技術首席研究員,總計投入2200萬英鎊支持研究人員在其領域開展長期研究。新興技術首席研究員的資助經費來自英國商業、能源與產業戰略部(BEIS),該計劃旨在遴選富有卓越遠見的研究人員,並向他們提供長期支持,以引導開發有潛力的新興技術領域。
今年獲得資助的研究包括電子紡織品開發、多功能複合材料、機器學習化學、半導體新型材料、核廢料處理新方法、單晶片冷原子系統、農村社區清潔飲用水和廢水處理服務、新的生物傳感技術平臺開發等。
獲得資助的8位首席研究員及其研究項目分別是:
1.南安普敦大學Stephen Beeby教授,電子紡織品工程——無所不在的可穿戴技術。Beeby教授將把電子紡織品發展成為可穿戴應用及其他領域的實用平臺技術。他的研究將利用印刷活性材料、柔性電路技術和紡織品工程技術,把傳感、電子和能量收集/存儲功能集成到單個紡織品中,創建用戶看不見的可靠的電子紡織系統。
2.倫敦帝國理工學院Emile Greenhalgh教授,結構動力和多功能結構材料。Emile Greenhalgh教授將開發結構動力複合材料,該材料是機械承載材料,也可以存儲和輸送電能。這是一種使用結構性材料的全新方法,預示著可能會變革航空航天、汽車、可攜式電子和基礎設施等行業的新興技術。未來,這種「無質量的能量」可能將使傳統電池成為歷史。
3.諾丁漢大學Jonathan Hirst教授,機器學習化學。Jonathan Hirst教授開發的機器學習技術,將幫助化學工程師和化學家使其製造過程更具可持續性。Jonathan Hirst教授與諾丁漢大學可持續化學中心的科學家合作,致力於建立交互式的可持續性機器學習模型。
4.布裡斯託大學Martin Kuball教授,用於低碳經濟的超寬帶隙新興電力電子產品。Kuball教授希望使用超寬帶隙材料(例如氧化鎵、氮化硼和氮化鋁)開發新型的半導體功率電子設備。得益於這些材料的卓越性能,新設備將變得緊湊,用途廣泛且節能。新一代電力電子技術是將各種實際應用從數據中心和電動機驅動器轉換為電動汽車充電器再到智能電網的關鍵。
5.利物浦大學Bruno Merk教授,iMAGINE(一項可利用乏核燃料製造更多燃料的突破性技術)。Merk教授的目標是開發一種先進的核技術,以將目前被宣布為核廢料的乏燃料轉變為可以用作未來核反應堆燃料資產的後處理技術。他的創新方法可以顯著降低核能成本,減少可處置的核廢料量,並為子孫後代創造寶貴的淨零能源。他將與主要的行業利益相關者和政府機構合作開發該技術。
6.格拉斯哥大學道Douglas Paul教授,單晶片冷原子系統——手機中的量子導航儀。Paul教授的目標是開發冷原子原子鐘、加速度計和旋轉傳感器,它們可以在單個矽晶片上製造,並且可以在不依賴衛星的情況下用於導航。雷射已經用於通過量子過程來減慢原子的速度,並將其溫度降低到接近絕對零度,從而實現精確的原子鐘和量子傳感器。但是,目前的系統龐大、笨重且昂貴,他的研究目標是開發晶片尺寸的量子導航儀,該導航儀可以安裝在手機內部,並可以為任意形式的運輸提供靈活的定位、導航和計時系統。
7.格拉斯哥大學William Sloan教授,離網水生物技術。Sloan教授將開發解決最緊迫的全球水資源問題,並提供使水行業脫碳的新技術。世界上約35%的人口(大多數生活在農村社區)無法獲得衛生條件安全的飲用水。西方的集中式供水和處理模式過於耗能,無法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Sloan教授將利用微生物的生物處理能力,利用低能耗、可持續發展的離網技術為農村社區提供潔淨的飲用水。
8.倫敦帝國大學Molly Stevens教授,多維目標不可知傳感(MTAS):下一代生物傳感器。Stevens教授旨在開發下一代生物傳感技術平臺,包括新的MTAS平臺。她與臨床和工業合作夥伴緊密合作,研究將可應用於即時診斷、疾病分析和生物技術過程監測。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