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氣溫數據偏斜度的變化可能表徵氣候突變

2021-02-15 環境與地理交叉論壇

文獻信息

題目:Skewness of Temperature Data Implies an Abrupt Change in the Climate System Between 1985 and 1991

期刊:Geophys. Res. Lett.

連結:doi: 10.1029/2020GL089794

瑞典研究者發現歐洲地面站點氣溫在1985年到1991年之間發生非常明顯的偏斜度變化,可能是氣候突變的一個獨特表徵

 

摘要

歐洲多個地點的年平均氣溫的儀器記錄可以追溯到17世紀和18世紀。我們發現在此類長時間序列中,由於全球變暖,年平均氣溫數據的頻次圖隨著時間的推移向更高的溫度偏斜(skewed)。然而,我們也發現17各站點的氣溫頻次圖偏斜度(skewness)在1985年到1991年間(95%的置信度)突然發生了變化,並且偏度開始增加。我們認為,這一發現可能暗示著影響歐洲的氣候系統在上述時間節點發生了突變。我們調查了可能的原因,發現北極海冰的減少是可能的因素,且此海冰減少可能與硫酸鹽氣溶膠排放減少有關,並通過反照率反饋機制與溫度聯繫在一起。此一推測是基於海冰面積和硫酸鹽氣溶膠排放量與年平均溫度數據的偏斜度之間的良好相關性。

 

文/傅宗玫,編輯/李靜

相關焦點

  • 氣候突變可能存在的威脅
    氣候突變也稱為快速氣候變化。由於變化速度快,對人類文明、社會發展、農牧業生產的影響較大。因為,與緩慢的氣候變化不同,對於氣候突變,人類往往沒有時間來做出反應。因為,就在人類文明蓬勃發展的全新世(11.5kaBP,即距今11.5千年)以來,就發生過8—9次氣候突變,其時間間隔約1.0—1.5ka。距我們最近的1次就是小冰期(LIA),其結束時間在100—150年前。報告的論點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暖可能改變海洋環流的格局,從而觸發氣候突變。從理論上講,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研究氣候突變,特別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暖背景下的氣候突變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 歐洲多國六月氣溫創新高 再次敲響氣候變化警鐘
    歐洲各國科學家在分析全球環境與安全監測計劃(又稱「哥白尼計劃」)的相關數據後認為,席捲歐洲大陸的熱浪導致6月氣溫比歷史同期平均值高出2攝氏度,比2016年6月的最高溫度記錄還高出0.1攝氏度。針對此次熱浪,義大利衛生部每日發布各主要城市0至3級四個級別的高溫預警。以6月28日為例,都靈、米蘭、佛羅倫斯、羅馬、那不勒斯等16個主要城市均為最高的3級紅色預警。
  • 氣候變化升級!歐洲極端性乾旱或增加7倍,人類何去何從?
    根據《自然》雜誌《科學報告》一項新的研究數據表明,新一輪的氣候變化將可能導致全球氣候的大變,如果未來溫室氣體排放未得到遏制,那麼歐洲地區將會更強的面臨極端性乾旱天氣,同時還會觸發更多的連鎖效應問題。其實我們從2020年以來歐洲地區的氣溫也可以看到,極端性的高溫影響在歐洲地區非常明顯,其中前幾天歐洲還出現了創紀錄的40多度高溫。
  • 2020極端氣候頻發:歐洲世紀暴風雨,南極洲氣溫首破20度
    全球生態新聞網站EcoWatch聲稱,幫助撲滅大火的大雨也有可能是氣候變化加劇的結果。因為澳大利亞氣象局(BOM) 2017年發布的一項研究發現,氣候危機已經使太平洋地區更有可能發生乾旱和洪水。連續降雨後,澳洲氣象局於2月13日發出了洪水預警。
  • 氣象專家:無法完全排除未來20年內氣候突變可能
    ,氣溫驟降,地球陷入第二次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和暴風雪接踵而至,人類陷入了一場空前的末日浩劫。目前廣為接受的是溫鹽環流減弱甚至關閉,造成了那次的氣候突然變冷,即:北大西洋北部勞倫泰冰蓋及斯堪的那維亞冰蓋消融,融冰造成的淡水浮在北大西洋北部,減弱了北大西洋北部深水底水的形成,減少了暖水自南向北的輸送,因此使歐洲及北美東部氣候變冷。雖然歷史上確曾發生過由於海洋溫鹽環流的減弱而導致了寒冷的氣候,但這一過程相當漫長。
  • 45.9度極端高溫"炙烤"歐洲 多地氣溫破紀錄
    綜合報導,歐洲這幾天遭罕見熱浪侵襲,法國出現45.9度的歷史新高氣溫,西班牙部分地區溫度超40攝氏度。高溫引發各種事故,歐洲各地發生多起森林火災,許多地方飛機停飛、鐵軌變形、學校停課……為什麼歐洲會熱成這樣?
  • 外媒:平均氣溫上升1度 全球氣候踏入"未知領域"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喬安娜•黑格教授表示,2009年在丹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是失敗的,這就讓此次巴黎峰會在防止危害方面顯得尤為重要;哥本哈根會議被公認為是一次大災難,因此更加彰顯了各國齊聚巴黎的重要意義。英國氣象局1月至9月的數據表明,由於受到碳排放量增長和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2015年全球平均氣溫較之工業化以前首次升高了1度。
  • 北冰洋淡水增多或導致洋流變化 使歐洲氣溫下降
    新華社今晨專電 英國研究人員22日發布的研究報告說,北冰洋一處大型淡水水體水量正在增多,可能導致洋流變化,使歐洲氣溫下降。  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國家海洋學中心的研究人員使用衛星觀測全球海平面變化。
  • 45.9度!極端高溫「炙烤」歐洲 多地氣溫破紀錄
    中新網7月1日電 綜合報導,歐洲這幾天遭罕見熱浪侵襲,法國出現45.9度的歷史新高氣溫,西班牙部分地區溫度超40攝氏度。高溫引發各種事故,歐洲各地發生多起森林火災,許多地方飛機停飛、鐵軌變形、學校停課……為什麼歐洲會熱成這樣?
  • 尼安德特人滅絕可能與氣候變化無關
    氣候變化導致尼安德特人滅絕的假設,已經得到大多數科學家的認可。根據這一理論,在上一個冰河時期,氣候急劇變化導致天氣越來越寒冷和乾燥,成為尼安德特人滅絕的決定性因素。但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科學家通過分析義大利普利亞一些洞穴中的石筍樣本,對上一個冰期進行了詳細的古氣候重建,得出結論認為:尼安德特人可能並不是因為氣候變化而滅絕。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生態學與進化》雜誌上。在大約4.5萬年前到4.2萬年前的普利亞穆爾奇喀斯特高原上,尼安德特人和智人至少共存了3000年。
  • 10月中旬,歐洲各地氣溫將驟降至冰點,氣候極端反常
    未來兩周,歐洲西北部將遭遇雷暴和持續降雨,氣溫將驟降至冰點。氣象圖顯示,來自大西洋的風暴將橫掃英國、斯堪地那維亞和德國,進入東歐。德國氣象局已經發布了惡劣天氣預警,因為暴雨將帶來風速在85公裡/小時到100公裡/小時的陣風。
  • 氣候變化九問
    美國一家致力於研究應付氣候變暖對策的非營利機構PewCenter主管艾琳·克勞森就氣候變暖的一些常識和問題回答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提問。   問:什麼是氣候突變?   答:科學家們所說的氣候變化,通常指的是"氣候漸變"。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地球在逐漸變暖",或者是"氣候在慢慢變暖"。
  • 氣候如何影響近代歐洲歷史
    此後,其追隨者勒華拉杜裡相繼出版了《公元1000年以來的氣候史》和《氣候的人文史和比較史》三部曲,在詳細分析氣候波動數據後,深入探討饑荒、傳染病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不同學科的學者都參與探討,勒華拉杜裡也因此被稱為「氣候史學之父」。
  • 氣候變化九問-環流 溫鹽 氣候變化 PewCenter 科學家 氣候變暖...
    美國一家致力於研究應付氣候變暖對策的非營利機構PewCenter主管艾琳·克勞森就氣候變暖的一些常識和問題回答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提問。   問:什麼是氣候突變?   答:科學家們所說的氣候變化,通常指的是"氣候漸變"。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地球在逐漸變暖",或者是"氣候在慢慢變暖"。
  • 極端高溫炙烤歐洲什麼情況 法國出現45.9度的歷史新高氣溫_國際...
    中新網7月1日電 綜合報導,歐洲這幾天遭罕見熱浪侵襲,法國出現45.9度的歷史新高氣溫,西班牙部分地區溫度超40攝氏度。高溫引發各種事故,歐洲各地發生多起森林火災,許多地方飛機停飛、鐵軌變形、學校停課……為什麼歐洲會熱成這樣?
  • 編輯推薦|區域氣候模式對中國的極端氣溫的模擬
    圖1 全球模式和區域模式之間關係簡介示意圖,本文關注不同區域氣候模式在中國地區對極端氣溫的模擬性能。顏色表示地形高度。  針對不同的區域氣候模式,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孔祥慧、王愛慧研究員、畢訓強研究員及博士研究生王丹選用兩個最廣泛使用的區域氣候模式—RegCM4.5和WRF3.6—對東亞地區的氣候進行了水平解析度為50km的動力降尺度模擬。試驗以歐洲中心的二十世紀再分析資料為初始場和側邊界場,評估了兩個模式在中國的極端氣溫模擬性能。
  • ...變化——海螺溝冰川消退、阿拉斯加冰川倒塌,北極氣溫達38度……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圈內氣溫飆至38度,阿拉斯加冰川融化倒塌,「窗含西嶺千秋雪」——杜甫描述的成都平原西部高山積雪終年不化的壯美景象也正逐漸消失……四 川四川省氣候中心的分析表明,20世紀90
  • 氣候變化對南極的真實影響 有關氣溫、企鵝和冰架的傳言
    從國際南極旅遊經營者協會1990年建立遊客數據統計到2013年,全世界只有43萬遊客到訪過南極,年均人數約1.8萬人次。可見印證上述傳聞的門檻很高。  2013年9月,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發布了《氣候變化2013: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稱,人類對氣候的影響是確鑿無疑的。
  • 溫鹽環流與氣候突變
    影片中描述了一場空前的氣候災難。由於人類不顧大自然的警告,超負荷地開發地球資源,加劇了全球變暖,最終導致氣候的突變,地球在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紀,整個北半球陷入了龍捲風、暴雨、暴風雪、海嘯等各種災難之中。  影片中描述的情景雖然駭人聽聞,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這些情景是有相當科學根據的,也是可能出現的。
  • 西伯利亞小鎮的氣溫達到100度,創新高
    根據面向公眾的天氣數據,西伯利亞小鎮韋爾霍揚斯克的氣溫在周六達到100.4華氏度。這是世界上升溫最快的地方之一的最高氣溫。根據歐洲委員會下屬的Copernicus氣候變化服務(C3S),西伯利亞的氣溫在逐月和一年之間都會出現較大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