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
我是樂樂老師
我會陪你一起
帶孩子從字源認識漢字
看傳統文化故事,把漢字玩起來
最近身邊不少家長
被娃的網課折磨得面目全非
而且他們還成功地將焦慮傳遞給我
我跟小小布商量,要利用好
還沒上小學的這段時間做些準備
他問我:「終於可以出去玩了是嘛?」
。。。。
我跟他講道理:
早起的鳥兒可以吃到蟲子
那些來得晚的鳥兒就找不到蟲子了
小小布又問:「不能叫外賣嗎?」
娃不著急,老母親著急呀!
我翻了一些小學語文課本
想摸索摸索小學語文教學的套路
發現二十四節氣屬於課外拓展版塊
不作硬性教學要求
孩子們最多背一背、寫一寫
小學課本課外拓展部分截圖
小學生節氣漢字書寫作業
但是中考卻出現了節氣內容的考題
某年中考試題
教娃知節氣的事情
最終還是落在了老母親孱弱的肩膀上
我問他知不知道穀雨節氣
他說穀雨就是天上下穀子雨
這個解釋對嗎?
那得從這個神話故事說起
女媧造人之後
人們在華夏大地上生活
生活越久,事情就越多
伏羲教人們
用繩子打結的方法
記錄發生的事情
不同的結代表不同的意思

慢慢地人們發現
打結能表達的意思太少了
後來伏羲又教會了大家新方法
在龜甲和獸骨上用刻刀刻上各種花紋

到了黃帝時期,出現了一個叫倉頡的人
他仔細觀察鳥獸蟲魚、草木器具的模樣
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
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漢字就這樣誕生了
因為倉頡造字有功,感動了天帝
因為當時正遭受災荒
天帝下令打開天宮的糧倉
下了一場穀子雨,天下萬民得救了
他們就把這天叫做穀雨節
「穀雨」這兩個字是怎麼來的呢?
那要先從這個「穀」字開始講起!
「穀雨」的「谷」以前寫作「穀」
「穀」這個字看著有些複雜
拆開來看,由「殼、禾、殳」組成
「禾」是指長著飽滿穀粒的植物
後來泛指一切糧食作物

「殳(shū)」是古代的一種器具
用竹木做成,可以用來取物
「穀」就是帶殼的糧食
需要人們用手和工具將外殼去除
為什麼「穀」後面簡化成「谷」字呢?
那要先了解「谷」字的字源意思
谷字上面的兩道斜線表示的是
兩邊高聳的山
下面的「口」不是人的「嘴」
而是兩座山中間的通道

兩山相夾的地方,就是「谷」
谷還可以做偏旁
表示跟山谷、空曠等有關的意思
如「浴」「裕」

那為什麼「穀」簡寫成「谷」呢?
因為河谷地區地帶平坦、土壤肥沃
非常適合種植「穀」
後來便假借同音的「谷」代替「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雨」字
例如,雨水、雨季、雷陣雨、雨天……
那這個「雨」字有什麼來頭呢?
「雨」是一個生動的象形文字
它就是雨水從天上緩緩落下的樣子
「雨」字上方的一條斜橫
代表天空中的雲朵
下面的六個點,代表雨滴從空中落下

後來「雨」的字形發生了些許變化
在水滴的外面加上了一個外框
像是雨水沿著屋頂上的瓦礫順流而下
慢慢演變成我們現在所認識的「雨」字
小小布問,為什麼很多表示天氣的
字裡都有個「雨」字頭
卻不一定都要下雨呢?
比如雪、霜、霧、雷……
這是因為下雨是人們獲得水的
一個重要的途徑
而「下雨」對於中國人來說
是非常重要的天氣現象
因此當「雨」在漢字中出現時
可以用來表示一切天氣現象
從氣象上來說
「穀雨」節氣之所以叫穀雨
一是因為這個節氣前後雨水明顯增多
二是因為這個節氣特別適合播種
有俗語說:「穀雨有雨,缸中有米。」
一年豐收與否跟穀雨下不下雨有直接關係
由此可見,穀雨下雨是農民伯伯最期盼的事
最後,我再問小小布
你知道什麼是穀雨了嗎?
他不僅複述了一遍
「倉頡造字」的神話故事
講了「穀雨」天氣特徵以及農事安排
還給我畫了一幅畫
天空、雨水、禾苗、鋤頭
包括勞動者的表情都拿捏得很到位!
二十四節氣作為孩子傳統文化啟蒙內容
不管是文化傳承,還是應試基礎來說
都是最好的選擇
樂樂老師會帶大家一起學習
以24節氣的節氣特點
融合布布識字APP中的漢字動畫
讓孩子一次性識節氣
學漢字、知地理
實現傳統文化和自然科學的雙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