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探測雷達在害蟲防治中可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

2020-11-25 和訊科技

近期,源於非洲的「沙漠蝗蟲」肆虐了西非、東非和西亞、南亞等20多個國家,對多國的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的破壞,其影響大有繼續蔓延之勢。我國專家組日前也已趕往巴基斯坦協助抗災。3月2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布《關於切實做好2020年沙漠蝗相關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通知指出,經專家研判,如果氣候條件適宜,此次發生的沙漠蝗災存在從巴基斯坦和印度直接侵入西藏,或者經緬甸侵入雲南,或者經哈薩克斯坦侵入新疆的風險,一旦防控不當,會給我國農作物產量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要高度關注、密切監測沙漠蝗蟲的變化動態,在可能遷飛路徑上布置監測點,切實做好邊境地區的沙漠蝗蟲監控工作。

圖片來自網絡

長期來看,蝗蟲在我國草原地區分布也十分廣泛,我國平均每年發生草原蝗災面積1.5億畝,最高年份達到3億畝,因此必須建立蝗災防控機制,建立完善有效的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全面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決策基礎。如何有效地監測害蟲遷飛路徑,並提前做好害蟲防範預警,是我國農業長期以來不斷探索研究的課題之一。多年的實踐和科學研究表明,昆蟲探測雷達已經成為探測空中害蟲種群的重要手段,可以觀測害蟲遷飛路徑,進而指導害蟲防治,在農業生產中起到重要的保駕護航作用。

由北京理工大學牽頭,北京理工雷科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等單位於2017申報成功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設備項目「面向動物遷飛機理分析的高分辨多維協同雷達測量儀」。在此項目基礎上研製成功的「Ku波段高分辨全極化昆蟲探測雷達」是一種專門用於昆蟲觀測的雷達系統。該系統能夠測量遷飛昆蟲的數量、高度、方向、速度等參數,可實現掃描空域內昆蟲分布統計和生物類型識別,具有取樣範圍大、測量精度高、掃描速度快、不受白天黑夜影響等諸多優勢。

後期該雷達系統,在河北、內蒙古等地外場昆蟲監測實驗中成功實現了空中蟲情信息的實時監測,進而準確估測了遷飛性害蟲在特定季節、特定時間的發生情況。目前該雷達系統在雲南省中緬邊境進行了部署,進行日常的連續監測,獲取了大量的重要昆蟲的遷飛數據,為農業蟲害預防預報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撐。

Ku波段高分辨全極化昆蟲雷達

圖片來自網絡

面對蝗蟲這樣的昆蟲災害,我國積累了眾多經驗,從病蟲害防治專家到飛機播撒、再通過天敵消滅,如:雞、鴨上陣,我國在手段上經驗豐富。如今再結合上昆蟲探測雷達這樣的黑科技就是如虎添翼,精準定位蟲災動向讓蝗蟲無所遁形。

未來,理工雷科的母公司雷科防務(002413,股吧),作為一家上市的高科技集團公司,將發揮旗下各個子公司的技術優勢,通過整合衛星、雷達、定位等科學技術大力參與農業行業信息化建設,為我國農業行業穩定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

相關焦點

  • 北京「以蟲治蟲」防控害蟲 可年產天敵昆蟲3000億頭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 通訊員 侯崢嶸 謝愛婷)今年5月1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正式施行,記者從北京市植物保護站了解到,北京市利用天敵昆蟲,通過「以蟲治蟲」的方式來防控害蟲,效果良好。如果這時釋放卵寄生蜂,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利用螟黃赤眼蜂,可以同時防治草地貪夜蛾和玉米螟,起到「一箭雙鵰」的效果。目前,北京市擁有成熟的螟黃赤眼蜂生產線,可年產1億頭,主要應用於蔬菜上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多種鱗翅目害蟲的防治。針對草地貪夜蛾幼蟲,市植保站應用東亞小花蝽進行防治。
  • 2020年保護地蔬菜重要害蟲生物防治技術方案
    保護地蔬菜害蟲種類多,常年發生的主要有粉蝨、薊馬、害蟎和蚜蟲等重要刺吸式害蟲,世代重疊、蟲量大、抗性高、危害重,不採取防控措施可導致嚴重損失,甚至絕產;偶發的有小菜蛾、棉鈴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鱗翅目害蟲。保護地栽培環境封閉,化學農藥降解難度大,汙染嚴重。利用生物防治技術是替代化學農藥使用、保障蔬菜質量安全、推進綠色植保的有效途徑。
  • 中國寄生蜂研究及其在害蟲生物防治中的應用
    摘 要:寄生蜂是一類重要的寄生性天敵昆蟲,種類繁多、習性複雜,在害蟲生物防治和綜合治理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產卵時,寄生蜂攜帶的毒液、多DNA病毒等寄生因子就會隨之進入寄主體內,發揮調控寄主生長、發育、免疫、代謝、行為的作用,從而保障了寄生蜂后代的發育。
  • 植食性昆蟲是什麼?速看農業害蟲知識
    某些昆蟲的成蟲有取食補充營養的習性,但並不都構成危害,如鱗翅目成蟲蛾、蝶等其口器是虹吸式口器,只吸食花蜜,不但對植物無害,還可起到傳粉的作用;但有些種類特別是鞘翅目昆蟲的成蟲,如金龜甲、二十八星瓢蟲等,其口器為咀嚼式口器,直接取食植物葉片,造成為害。根據昆蟲的為害蟲態和為害特點、規律,制訂相應的化學防治策略,是成功防治害蟲的關鍵。
  • 蟲口奪糧,昆蟲雷達助力戰「妖蛾」
    草地貪夜蛾大齡幼蟲具有捕食習性,可攻擊取食其他害蟲和部分天敵,在生態位競爭中佔據較大優勢。草地貪夜蛾對中國危害性的特點還體現在輸入種類上。經過鑑定,入侵中國各地的草地貪夜蛾種群已證實為玉米型,不是水稻型,這就意味著其危害主要集中在玉米、高粱、甘蔗 、小麥 、大麥 、大豆 、花生 、油菜 、向日葵 、香蕉、蔬菜等類農作物,對水稻構成危害的風險較小。
  • 讓雷達看清千米外小蟲!北理工雷達研究所研製Ku波段全極化昆蟲探測...
    一臺空中昆蟲生物遷飛探測雷達正在監測從緬甸方向飛來的草地貪夜蛾。這是北京理工大學雷達技術研究所研製的Ku波段高分辨全極化昆蟲探測雷達的第一代樣機。它能在數公裡之外,測出單只昆蟲的體長、體重、飛行角度和振翅幅度。「全世界的雷達都做不了這個。」6月4日,龍騰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提起這臺雷達,自信且興奮。
  • 水稻害蟲褐飛蝨防治難? 共生菌讓其後代不育
    褐飛蝨,亞洲最主要的水稻害蟲,常年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頻繁肆虐。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洪曉月教授團隊及其合作者多年研究發現,通過昆蟲胚胎顯微注射技術,向褐飛蝨卵內注入一種共生菌的特殊株系,可以導致褐飛蝨的後代不育。這項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雜誌。
  •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
    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根據發展戰略與重大需求,擇優確定並重點建設的培養創新人才、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學科體系中居於骨幹和引領地位,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支撐,充分體現全國各高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實力和水平。
  • 這個新藥最厲害,防治抗性白粉蝨、蚜蟲,只需幾秒鐘就可擊倒害蟲
    雙丙環蟲酯是由日本明治製藥和日本北裡研究所共同研究開發的一種全新結構和具有全新作用機制的殺蟲劑,2019年1月,巴斯夫歐洲公司在我國首獲原藥和製劑登記,商品名「英威」。以觸殺和胃毒作用為主,主要用於防治抗性蚜蟲、飛蝨、煙粉蝨、白粉蝨、薊馬、葉蟬、木蝨等多種害蟲,具有殺蟲譜廣,見效快、活性高、無抗藥性、毒性低等特點。為防治抗性刺吸式害蟲又多一個新選擇。
  • 季榮教授團隊:運用昆蟲雷達技術監測邊境害蟲遷飛,為我國生態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希望季榮教授繼續加強與中亞國家的專家合作,聯合攻關,共同研究和治理蝗蟲跨境危害這一國際難題,發揮科學技術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進程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為我國西北邊境及周邊國際區域的生態安全做出更大貢獻。王憲輝 2019年11月26日於北京《新疆蝗蟲暴發機理及昆蟲雷達監測技術應用》(季榮等著.
  • 這些便宜又生態的害蟲防治辦法,不看後悔
    在農作物害蟲綜合治理技術體系中,誘殺技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已在生產上發揮重要作用。不僅經濟、安全、簡單,而且無農藥殘留,不汙染環境,有效地控制害蟲的發生與為害。現介紹幾種常用的誘殺方法。1、燈光誘殺適合於棉田、稻田和果園害蟲的防治,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成為防治中的一個熱點。
  • 利用物聯網防治害蟲
    我們也可以更廣泛地應用這種思維來防治農場裡的所有害蟲。  傳統害蟲防治辦法  ▲化學農藥是大多數農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農藥確實減少了老鼠、昆蟲和其他害蟲的損失,但是使用農藥並不是沒有代價的。消費者越來越擔心這些化學農藥對自身健康的影響。此外,隨著時間推移,害蟲會產生抗藥性,需要採用使用更多新的、更昂貴的農藥。
  • 天敵昆蟲的規模化繁育是生物防治的關鍵
    原標題:天敵昆蟲的規模化繁育是生物防治的關鍵   在農作物害蟲管理上,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是兩種既對立又統一的防治方式化學防治,即用噴灑農藥的方式殺死害蟲,仍是目前我國農作物害蟲防治的主要方式;生物防治,即利用大自然的生物鏈系統,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操縱另一種或另一類生物的方法,主要指的是用各種寄生性蜂或捕食性蜂操縱害蟲。   化防治標生防治本   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的統一在於:都是為了操縱害蟲。
  • 轉基因技術防治害蟲方法多 轉基因技術大盤點
    昆蟲不育技術昆蟲不育法(SIT)也叫昆蟲絕育法,是一種應用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遺傳技術,處理害蟲的雄蟲,使其失去繁衍後代能力,以防治害蟲的技術方法。該技術需要人工大量培育釋放無生育能力的昆蟲個體,並進入自然界有生育能力的害蟲群體內,由於雄蟲不育而使其後代種群數量減少,連續處理數代後,害蟲自然種群則被控制在極低密度,甚至全部殲滅或更替。這種方法在防治蚊蟲、採蠅、刺舌蠅、實蠅及一些倉蟲上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近年來,昆蟲不育技術的運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它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害蟲防治新方法。
  • 京年產「天敵昆蟲」3000億頭,專門捕獲危害作物的害蟲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幾年,人們對食物的健康和安全問題格外在意,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不少人希望「復興」傳統耕作方式,不用化肥和農藥,保證送入口中的食物更加安全,而「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方法正是安全消滅蟲害的一種重要方式。
  • 10大絕招,防治這10種地下害蟲!
    種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莖的雜食性昆蟲。 隨著種植業不斷的發展,地下害蟲對作物的危害也不斷在增加,哪些是比較常見的地下害蟲?有什麼好的綜合防治方法? 為了保證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防除地下害蟲的工作必不可少。本文介紹了10大絕招防治地下害蟲,供大家參考。
  • 高效氯氰菊酯防治什麼害蟲?
    高效氯氰菊酯已被我國在農業生產上應用多年,曾經也是在農業害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即便是現在,仍然通過不同方式在農業生產中被廣泛應用。可是你對高效氯氰菊酯又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進行匯總一下,以供參考。
  • 介殼蟲現在都用什麼藥來防治?|燕化永樂|介殼蟲|柑橘|害蟲|陶氏益|...
    作為曾經的介殼蟲特效藥殺撲磷,其兼具觸殺和胃毒作用,並能滲入植物組織中,不僅可以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還對咀嚼式口器害蟲持有特效。但由於毒性高和殘留大的原因,殺撲磷已被全面禁用。對害蟲具有觸殺、胃毒和燻蒸作用,尤其對褐飛蝨的防治有非常好的效果。具有胃毒、觸殺、燻蒸三重作用,對水稻、小麥、棉花、果樹、蔬菜、茶樹上多種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蟲均具有較好防效,但持效期較短。可與多種殺蟲劑混用且增效作用明顯(如毒死蜱與三唑磷混用)。與常規農藥相比毒性低,對天敵安全。殺蟲譜廣,易於土壤中的有機質結合,對地下害蟲特效,持效期長達30天以上,但無內吸作用。
  • 印楝素——防治410餘種害蟲、殺蟲比例高達90%的蔬菜常用殺蟲劑
    作用機制化學結構與昆蟲內源的蛻皮激素相似,高劑量的印楝素可直接殺死昆蟲,低劑量則使昆蟲停止發育。主要作用於昆蟲的內分泌系統,降低蛻皮激素的釋放量,幹擾正常的生命周期,從而影響昆蟲的蛻皮以及變態的完成;也可直接破壞表皮結構或阻止表皮幾丁質的形成,或幹擾呼吸代謝,影響生殖系統發育等。
  • 高效新型害蟲引誘劑,觀察昆蟲的信息素特徵,保持引誘劑的高效性
    害蟲引誘劑是模擬自然界中昆蟲的性信息素,通過釋放器釋放到田間,進而誘殺異性害蟲的一種高科技產品。這種技術在誘殺害蟲的過程中並不會波及植物和農產品,所以廣大消費者無須擔心農藥殘留等問題,這種農業技術也是現代生態農業防治害蟲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