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作物害蟲綜合治理技術體系中,誘殺技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已在生產上發揮重要作用。不僅經濟、安全、簡單,而且無農藥殘留,不汙染環境,有效地控制害蟲的發生與為害。現介紹幾種常用的誘殺方法。
1、燈光誘殺
適合於棉田、稻田和果園害蟲的防治,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成為防治中的一個熱點。它是利用害蟲對燈光的趨性,人為設置和選擇燈光誘殺害蟲。黑光燈和雙波燈是利用人眼不可見的短光波,而某些對象害蟲都對這段光波敏感,如大多數害蟲的視覺神經對波長330納米至400納米的紫外線特別敏感,具有較強的趨光性,誘殺效果好,可誘殺多種害蟲。如棉鈴蟲、稻葉蟬、稻飛蝨、金龜子、夜蛾類的害蟲等。如黑光燈誘殺時間一般在5~9月,在害蟲盛發期每50畝棉田安裝一盞黑光燈經濟適宜,安裝高度1.5米左右,誘集器以口徑較大的缸盆、鐵鍋為好,容器中盛水,加入廢機油或化學農藥,燈旁有玻璃檔板,經誘殺蟲蛾後,棉鈴蟲田間卵量可減少40%~60%。高壓汞燈在誘殺害蟲中更具威力,450瓦、波長範圍3330埃到5800埃,該燈誘蛾量大,二代棉鈴蟲期間,單燈最高誘蛾量為1.2萬頭,據觀察2、3、4代棉鈴蟲燈區落卵量比非燈區分別降低34.7%、29.1%和23.2%,每代棉鈴蟲平均減少一次用藥,防治效果顯著。
2、植物誘殺
利用害蟲對某些植物有特別的嗜食習性,人為地利用這些植物扎把插在田間,或種植這些植物在田間周圍,讓其誘殺害蟲,如棉鈴蟲和造橋蟲的成蟲具有趨植性,產卵前白天喜歡在新鮮綠色樹叢中棲息,夜晚出來活動覓食交尾。因此利用楊樹或柳樹枝扎把,用長1米左右的小木棍串住,插於麥田或棉田(每畝10把左右),誘蛾集中藏身。清晨日出前(蛾子不易飛跑),用塑膠袋輕輕把枝把套好,再拔起,在地上摔打幾下,取下塑膠袋,拾蛾處死。新放置的枝把當天誘不到成蟲,經過一天,楊樹或柳樹枝葉萎蔫後發出一種氣味即可誘到大量蟲蛾。另外,如在玉米田種蓖麻,可誘殺金龜子,棉田內種植玉米可誘殺棉鈴蟲等。
3、糖醋液誘殺
地老虎和斜紋夜盜蛾等害蟲的成蟲具有極強的趨酸甜味特性。可配製糖漿毒液(按水500毫升、米醋250毫升、酒50毫升、敵敵畏農藥40毫升的比例配製)用3根長約1米的小木棍紮成三角架架在田裡,將一小盆放在三角架上,然後將配好的糖漿毒液倒入盆中,農田附近的多種蟲蛾,聞到糖漿味後即紛紛飛來吸食,隨即中毒落水死亡。每畝放盆3~5個,每天傍晚換藥1次,連續進行3~5天。
4、性誘劑誘殺
昆蟲之所以能在複雜的,包括許多不利於本身,甚至有敵意的環境下生存下來,是因為它們具有驚人的適應能力,其中之一是對有氣味高度特化的感覺。利用昆蟲的這種特化的感覺,人們發展了氣味誘劑,引誘劑可分為性引誘劑、食物引誘劑或產卵引誘劑。昆蟲表現出交配的姿勢或者試圖與化學物質或放上化學物制質的物體交配,這種化學物質可能是一種性誘劑。目前性誘劑引誘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中國已能人工合成100多種害蟲的性誘劑,廣泛應用於棉花、水稻、甘蔗、玉米和果園等多種作物的害蟲防治,大大地降低了害蟲的發生基數和危害程度,減少了化學農藥的用量。
5、草把誘殺
小麥粘蟲是小麥生長中後期最主要的害蟲,其成蟲具有趨黃性,喜歡在黃色枯草上產卵。可將稻穀草或粟穀草等紮成碗口粗的草把,用一小木棍(長70~80釐米)串住,一頭插於麥田裡(每畝插10~20把),誘蛾集中到草把上產卵,5~7天換新草把,並將舊草把收回燒掉。連續插把2~3次。
6、毒餌誘殺
將麥麩、棉籽、豆餅粉碎做成餌料炒香,每5公斤餌料加入90%晶體敵百蟲30倍液0.15公斤,並加適量水拌勻。每畝施用1.5~2.5公斤,可誘殺螻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蟲。用香蕉皮或菠蘿皮40份、90%敵百蟲晶體0.5份加水調成糊狀,每畝設20個點,每點放25克,可誘殺果實蠅等害蟲。地老虎幼蟲發生期,採集新鮮嫩草,把90%晶體敵百蟲50克溶解在1公斤溫水中,然後均勻噴在嫩草上,於傍晚放置於被害株旁和撒於作物行間,進行毒餌誘殺。在田頭挖30~60釐米見方地土坑,內放馬糞,糞下撒少許敵百蟲粉,可誘殺螻蛄。也可在田間設水罐,罐內滴少量香油和殺蟲劑,也有一定的誘殺作用。
7、黃板、滅蠅紙誘殺
利用成蟲的趨黃性,在田間設置黃板誘殺。將50×20釐米正反面黃色硬板塗上凡士林或機油,每畝掛30~50塊,掛在與植株高度相同處,可誘殺到大量的蚜蟲和其他的粉蝨等害蟲。滅蠅紙誘殺。在害蟲發生始盛期至盛末期,每畝設置15~20個誘殺點,每點放置1張誘蠅紙,3~4天更換1次,對蔬菜美洲斑潛蠅的誘殺效果十分明顯。(文章來源:農資導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