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技術防治害蟲方法多 轉基因技術大盤點

2020-12-06 化工儀器網

害蟲是人類對一些昆蟲的定義,這些昆蟲往往會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產生負面影響。它們不僅會對農作物造成很大程度的危害,並且是瘧疾和登革熱等多種疾病的傳播媒介,害蟲防治不僅提高了農作物的生產效率還有效地降低了許多傳染病的發病率。

目前,害蟲的防治主要依賴於化學殺蟲劑,但殺蟲劑大量和不合理的使用,不僅汙染環境而且使害蟲普遍產生了的抗藥性。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技術的快速發展與不斷完善,使得既安全環保又高效的蚊蟲防治措施的開發成為可能。

利用轉基因技術防治害蟲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方法,包括昆蟲不育技術、RNA幹擾技術、攜帶顯性致死基因昆蟲的釋放技術和基因改造技術,通過降低野外蚊蟲種群數量或傳播疾病的能力,達到控制蚊蟲及蚊媒傳染病的目的。

昆蟲不育技術

昆蟲不育法(SIT)也叫昆蟲絕育法,是一種應用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遺傳技術,處理害蟲的雄蟲,使其失去繁衍後代能力,以防治害蟲的技術方法。該技術需要人工大量培育釋放無生育能力的昆蟲個體,並進入自然界有生育能力的害蟲群體內,由於雄蟲不育而使其後代種群數量減少,連續處理數代後,害蟲自然種群則被控制在極低密度,甚至全部殲滅或更替。

這種方法在防治蚊蟲、採蠅、刺舌蠅、實蠅及一些倉蟲上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近年來,昆蟲不育技術的運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它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害蟲防治新方法。

RNA幹擾技術

RNA幹擾(RNAi)技術作為基因沉默的工具,已被廣泛應用於農作物害蟲防治研究。準確選擇靶基因、將dsRNA或siRNA導入昆蟲體內、siRNA在昆蟲體內的擴增和擴散是RNAi技術應用於農作物害蟲防治的基礎。應用RNAi技術能有效地保護農作物抵抗害蟲危害,在農作物遺傳改良進行精準抗蟲方面具有重大的應用前景。

2017年,第一個以RNA幹擾技術為基礎的殺蟲劑正式被美環保署批准通過,這標誌著一種新的殺蟲劑創製技術的出現,無疑會對未來殺蟲劑市場帶來巨大的影響。

攜帶顯性致死基因昆蟲的釋放技術

釋放攜帶顯性致死基因昆蟲的技術(RIDL)是改進傳統昆蟲不育法(SIT)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四環素調控系統、特異性啟動子、性別特異剪接系統和特異性致死基因等重要元件,其中根據不同昆蟲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特異性致死基因對於構建遺傳不育品系至關重要。這些致死基因或受到阻遏調控系統的控制、或特異的在雌蟲中表達、亦或直接作用於X染色體,導致後代在特定發育階段或特定性別中條件致死。

該技術最早在果蠅中實驗成功,目前已經推廣應用到其他昆蟲中,如地中海實蠅、埃及伊蚊、致倦庫蚊和棉紅鈴蟲等。

 基因改造技術

通過基因改造工具,可以製造出一種被稱為「基因驅動」的疫苗,該疫苗能夠在蚊子的 DNA 中不斷自我注射,將經過基因改造過後的雄蚊子重新放回大自然,經過它與雌蚊子的交配,把人類製造的基因疫苗再次植入雌蚊子體內,從而達到以毒攻毒的效果讓雌蚊子喪失傳播病毒的能力。這種疫苗在幾代以內幾乎就能傳遍每一隻蚊子。

2014年廣東登革熱爆發,為防止第二年再次出現此情況,廣州試點投放"基因被改造後的蚊子",也稱「益蚊」,因此,這一技術也得以成功應用。

雖然利用各種轉基因技術防治害蟲的方法對於農業、生態環境、臨床醫學等領域都有不少幫助,不過在生物學界也有人擔心,這些改造後的蚊子,以及這種基因改造的防治方式,可能會給地球生物圈的生態系統造成危害。目前,這一說法還沒有得以驗證,不過總體來說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人投身到該領域,為人類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相關焦點

  • 防治害蟲有妙招,轉基因技術讓害蟲死光光
    蚊子物種的進化通常都是漫長的,但根據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科學學院(CBS)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一種新方法在這項工作中,科學家們研究了果蠅的物種形成過程,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改造果蠅,得到的工程果蠅相互交配可以正常繁殖,但與野生型果蠅交配卻無法產生存活的後代。這項研究為防止轉基因生物與野生生物的雜交奠定了基礎,也有望幫助科學家們開發具有高度針對性的新型工具用於控制攜帶疾病的昆蟲和入侵物種的數量。「物種形成是驅動地球上生命進化的一個基本過程。
  • 基因與轉基因技術是什麼?
    有關DNA基因與轉基因的詞我們能經常聽得到,但是我們對一些具體意思涵蓋的技術卻不太了解,我們可以通過這些來做些什麼呢?有一所涉及生物相關的名詞比較繁瑣,我就以最通俗的方式給大家講一下。 說到基因與基因就離不開染色體,染色體是顛於基因的載體。
  • 轉基因生物技術育種: 機遇還是挑戰?
    至2011年, 全國累計種植抗蟲棉約2 500萬公頃, 14年的應用, 減少農藥用量80多萬噸, 新增產值440億元, 農民增收250億元。僅因種植抗蟲棉一項, 每年減少的化學農藥使用量, 相當於我國化學殺蟲劑年生產總量的7.5%左右; 棉農的勞動強度和防治成本顯著下降, 棉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 世界10大轉基因食品,你轉基因吃多了嗎?
    轉基因之爭時至今日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問題了,甚至上升成了一種「信仰」的程度,比如現在流行的懟人金句「你轉基因吃多了嗎」。轉基因食品,也稱為生物工程食品,是指使用基因工程方法將改變的DNA引入生物體產生的食品。與以前的選擇性育種和誘變育種方法相比,基因工程技術可以引入新的形狀和更好地控制性狀。
  • 轉基因棉田裡的新麻煩:棉鈴蟲走了盲蝽象上位
    對於這一最新研究成果,不論是轉基因技術的堅決反對者,還是轉基因技術的擁躉們,都給予了認可和高度評價,認為這是全球首個涉及多種農作物、大時間尺度的有關轉基因商業化種植的生態影響評價研究。  棉鈴蟲走了  吳孔明研究棉花害蟲已經20多年了,在轉基因抗蟲棉廣泛種植之前,他們的工作主要針對的是紅蜘蛛和棉鈴蟲等的防治。
  • 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技術分享
    三、PCR技術與轉基因食品的檢測 1、PCR技術對轉基因食品的定性檢測(1)PCR基本原理 PCR技術由美國Centus公司Kary Mullis發明,20世紀(2)PCR技術檢測轉基因食品的技術關鍵和理論依據(3)PCR檢測轉基因食品的基本步驟 ①待檢材料DNA提取:通常利用CTAB法從食品材料中提取核酸;②PCR反應:設計合適引物。
  • 什麼是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
    這些是比較野生的例子,但轉基因生物在農業中已經非常普遍。最常見的遺傳修飾旨在創造更高產量的作物,更一致的產品,並抵抗害蟲,殺蟲劑和肥料。轉基因食品根據國家醫學圖書館(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或NCBI的一部分),基因工程或轉基因食品是那些將其他植物或動物的外源基因插入其遺傳密碼的食品。這導致食物一直被調味,並且耐受疾病和乾旱。
  • 吃了轉基因食物,會被「轉基因」嗎?
    編者按:轉基因技術安不安全?轉基因食品能不能吃……在日常生活中,公眾常常被轉基因問題困擾,甚至被轉基因謠言蠱惑。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期間,光明網基因科普團隊針對相關問題邀請專家進行權威解答,推出系列作品《轉基因你問我答》,為公眾答疑解惑。
  • 轉基因食物
    我們生活中的轉基因食物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可避免。市面上百分95的大豆油是轉基因大豆油,還有菜油多數也是轉基因。很多人會說每次去超市買油都特別注意選擇非轉基因的油。DNA雙螺旋結構說起,當他們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開始,人類從改造世界到創造世界的大門就此打開,慢慢的發現了DNA就像彩帶一樣的雙螺旋結構可以通過像「剪刀」和「膠水」任意的剪掉和拼接從而創造不同的基因和有差異的物種,從此轉基因技術在我們的農業和工業開啟了大規模的應用,以前的雜交育種那種又慢又見不到邊的傳統育種被轉基因工程技術打的找不到邊。
  • 轉基因玉米的氣象奧秘 你知道嗎?
    農業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以及供需矛盾越來越明顯,傳統的農業技術已經很難滿足社會需求。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有效增強作物抵抗不利環境的能力,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達到優質高產、環保高效的目的呢?答案是——有那就是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是一種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它利用工程手段,把某些生物體的部分基因轉移到另一種生物體中,使後者獲得新的性狀。在農業上,把抗旱、抗蟲害、抗凍的基因複製到目標植物體中,就能使其獲得耐旱、耐寒、抗蟲的性能。
  • 專家詳解轉基因水稻玉米安全性及應用前景
    轉基因技術能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禎: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有兩點不同:第一,傳統技術一般只能在生物種內個體上實現基因轉移,而轉基因技術所轉移的基因則不受生物體間親緣關係的限制;第二,傳統的雜交和選擇技術一般是在生物個體水平上進行,操作對象是整個基因組,所轉移的大量基因,不可能準確地對某個基因進行操作和選擇
  • 堅定不移推進我國轉基因技術研究應用
    農業是現代生物科學發展前沿和生物技術應用最重要的領域之一。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科技創新、確保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也是目前國際科學技術競爭的焦點。一、全球轉基因作物發展勢頭強勁,不可阻擋最近,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布了全球轉基因作物育種產業發展的最新統計資料。
  • 【轉基因的另一面】轉基因技術,值得你摘下「有色眼鏡」
    你能想像得到,自己一出生打的疫苗就是利用轉基因技術研發生產的嗎?一名新生兒出生兩天內就需要接種第一針B肝疫苗,而目前使用最多的B肝疫苗就是利用轉基因技術製成的基因工程疫苗,此種疫苗可以預防所有已知亞型B肝病毒的感染。
  • 私募高毅鄰山加倉隆平高科 或下注轉基因技術成果應用
    對於上述現象,湖南一家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高毅鄰山1號的基金經理草根出身,偏好逆向抄底,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以轉基因為代表的生物技術和成果應用逐漸掀開『面紗』,新一輪生物技術周期機遇正在開啟,這可能是其大手筆持續加倉的邏輯之一」。
  • 農業掀起「基因」浪潮,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技術商業化提速
    廣義基因工程技術中的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備受關注。說到基因編輯,其近年來的發展可謂是叱吒風雲,在醫學領域大放異彩不說,又屢次角逐諾獎。當走在科技前沿的基因編輯遇上正在追趕科技的農業,它們之間所發生的奇妙化學反應將為農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機會。
  • 轉基因水稻技術解密:原理清晰 操作嚴謹繁瑣
    61名院士聯名上書請求儘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上千噸轉基因菜籽油流入國儲庫風波乍起;崔永元稱年內計劃再赴美國拍攝轉基因紀錄片;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區九成豆企虧損停產;張掖一紙禁令喊停種植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猶如待嫁新娘,或許是由於打扮得與眾不同,大家都在猜測她蓋頭下的模樣。轉基因實驗究竟如何操作?轉基因工程的原理是什麼?我國目前的轉基因水稻技術達到什麼程度?
  • 被「妖魔」的轉基因|為什麼要研究轉基因?
    【編者按】自從1983年第一株轉基因植物問世以來,轉基因技術的前行就伴隨著巨大的爭議。如今已有數十種乃至上百種轉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誕生,涉及作物種類包括木瓜、大豆、玉米、茄子等。然而在全球範圍內,公眾對轉基因技術的概念認識卻廣泛受到陰謀論和政治群體的影響。
  • 剖析國際十大「轉基因安全事例」
    在生物技術育種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其中有10個「轉基因安全事例」常常被人當作反對轉基因的佐證。但事實表明,這些事例均缺乏科學依據。為了讓更多的公眾了解事情的真相,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所依據發生的先後順序,將這10個事例一一列出,並儘可能找全這些事件的原始出處和權威機構的最終論斷。
  • 美國人眼中的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
    最常見的基因改造是為了創造更高產量的作物,更穩定的產品,以及更有效的抵禦害蟲、殺蟲劑和化肥的影響。01 轉基因食品現狀根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的定義,轉基因(基因工程)食品那些將來自其他植物或動物的外來基因插入到其遺傳密碼中的食品。這可以使該食品風味保持始終統一,以及能增強對疾病和乾旱的抵抗力。
  • 從轉基因食品到轉基因蚊子,生物技術是福是禍?|亮點研討
    當地民眾認為,投放這麼多的蚊子會對人類產生極大傷害,他們不希望自己成為小白鼠。為此,當地公眾在反對這項計劃的相關請願書上簽字,籤字人數已24.2萬多人。目前,利用轉基因技術製造的藥物已經遍布醫學的各個領域,包括腫瘤、心腦血管病以及免疫系統疾病等。此外,轉基因技術在工業、環境保護和能源領域中也早已被廣泛應用,如食品用酶製劑、添加劑和洗滌酶製劑等都是利用轉基因工程菌生產的,汙染物的生物降解以及生物發酵燃料酒精等也是利用轉基因技術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