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躍淵:送別沈浩

2020-11-23 中安在線網站

  六七十年的人生經歷中,會遇到多少送別親友的事?但是哪一次,也沒有使我像這樣悲痛。沈浩,你太年輕,你走得太早太早了!來小崗掛職村支部書記時,你才39歲;你幹了三年,幹得很是不錯。以按手印搞大包幹聞名全國的小崗村,98位村民又按下鮮紅的手印,向上級領導反映,才硬是把你給留了下來,而且讓你書記、村長一肩挑,你肩頭的擔子更重了。你幹得挺不賴。在安徽選派到農村的第一批幹部中,你是惟一留下來的一位,唯一。 6年了,你離家別子,一心扎在小崗村裡,為小崗的發展致富鞠躬盡瘁。這6年,小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裡面當然凝聚著你的心血和汗水。村民們當然還想留你。這回留你的人更多,186位村民又用他們樸實的語言給上級領導寫了信,又按下鮮紅的手印。他們知道我的字寫得不算醜,要我替他們抄寫。我說行。 9月24號,他們就到了我家裡,要我把他們挽留你的信用大紅紙抄寫幾份,要送到省裡。我都一一照辦了。你後來多次對我說,只要鄉親們還要你在這裡幹,只要上級批准,還願意在小崗幹!在小崗乾死都行!只要一說起小崗,你一身是勁。回合肥但凡有一點時間,你都要到我那裡聊一會小崗。小崗的人,小崗的事,小崗的發展,小崗的前景。是的,關於小崗,我們都有永遠聊不完的話題。

  就在11月5日那天臨近中午時,你給我打了一個電話,當然又是談小崗的事。你那天上午接待了三批想來小崗投資的客商,你的話語中透著興奮。那會兒我在福建參加中國民協的理事會。我說晚上我就回合肥了,晚上我們再好好聊聊。你說好。你說你晚上打電話給我。 5日晚飯後,我在家裡有點煩躁。你怎麼還沒打電話來呢?於是我只得給你打了過去。響了許久,你卻沒有接聽。我又撥,還是沒有接!怎麼回事呢。第二天,我還在納悶,昨晚你怎麼沒有接電話呢!

  不一會,電話來了,但卻是噩耗來了!先是農民日報夏樹的電話,說沈浩去世了!我再一看手機上的信息,小崗村的副書記張秀華早就給我發來了簡訊:「溫老:沈書記和我們永別了。他昨天夜裡去世了。」接著是單位的朱曉光,接著是省政府的一個親屬,一個一個向我報告了這個不幸的消息!我還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先打個電話給副書記趙家龍,他說真的,沈書記積勞成疾,累死了。我又打電話給大學生村官汪靜靜,她一拿起聽筒就哭開了:溫老,我們沈書記走了!

  唉,怎麼會呢!怎麼會是真的呢!昨天還是那樣一個爽朗的笑聲,怎麼能一瞬時就從這人世間突然消失了?

  我要到鳳陽去!我要到小崗去!我要去見你沈浩!

  你到小崗後,首先幫村民嚴學昌家開通了小崗村至合肥的班車。他的兒子嚴德書見我上車,便嘆息了一聲:「沈書記硬是為我們小崗人給累死了! 」

  每次到了小崗的村頭或是田頭,你都對我笑臉相迎。可是現在,沈浩你在哪裡?

  你在縣裡。你的遺體放在縣裡,你的靈堂設在縣裡。我連晚又趕到縣裡,直奔你的靈堂而去。

  天晚了,弔唁的人都走了。

  哀樂低回。沈浩,我見到你了。還是那燦爛的笑容。哀樂聲中,我緩緩地向你鞠了三個躬。

  鞠了三個躬之後呢,我們就再也無話可說了嗎?

  僅僅相隔兩天,難道我們就是這樣地默默地見面、默默地分別了嗎?我不服氣。我不肯承認這個現實。我的雙腿一軟,不由自主地匍匐在地,淚如雨下,老淚縱橫!我呼喊著:沈浩!我們真的這樣從此就陰陽兩界了嗎?你的猝死,打了我們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啊!沈浩!想想那天我是多麼糊塗啊!我怎麼會那樣就匆匆地掛了電話呢!現在,千金也換不來你的一個笑聲,萬金也買不來你的一句話語了啊!

  見我哭得這樣傷心,同行的朋友把我攙扶了起來,一個個也哭得像淚人似的。弔唁大廳裡哭聲一片。

  大廳裡更哭聲一片的,是在第二天的上午。鳳陽縣舉行了自改革開放以來最為隆重的、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追悼大會,沉痛地悼念你。小崗人來送他們的好書記了!男人們還能自制一些,老太太們一個個捶胸頓足,呼天號地:「沈書記呀我們的好書記你不能走!我們小崗老百姓離不開你!」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呼號,更是令人揪心!

  古老的鳳陽縣城,萬人空巷。在蕭瑟的寒風中,民眾肅立在街道兩旁,他們手拿著白色的緞帶,上書著一句句祝你一路走好的祈願。懸掛著你遺像的靈車緩緩駛過街頭,鳳陽古城一片肅穆的景象,人人臉上,呈現一片悲戚的神情。淮水嗚咽,鐘樓含悲,鳳陽古城為你的離去而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在和你最後告別的那一刻,我理該站在小崗村村民的隊伍中。但是我沒有。我站在你的親屬的隊伍裡。你我雖然是忘年交,難道我們不是兄弟?我見過你的愛人王曉勤、你的女兒沈王一了,還有你的三哥、四哥。曉勤和女兒悲痛欲絕。當然我站在親屬隊伍的最後面。我要和向你告別過的小崗的大包幹帶頭人一一握手。在這莊重、肅穆的時刻,我們默默無聲。我們只能默默無聲。我們只能用互相緊緊地握手來表達內心對你離去的悲痛之情。

  我們繼續送你。我們送你回小崗。長長的靈車隊在水泥路上緩緩駛過。這是你來小崗後為小崗人修的路。路兩邊,都是你為小崗人創建的工業、農業項目。你再最後看一眼吧,沈浩!村北邊,那新闢的大片農田,是2000多畝的廣州「從玉菜業」,左側的白色塑料大棚,是甜葉菊種苗繁育基地;再往南,是4300畝的深圳「普朗特」現代農業示範園。靠村頭正在建的,是你為小崗人磨破嘴皮跑斷腿建起的敬老院,南邊是早已建成的衛生院,那天晚上,你怎不到這衛生院去吊吊水呢?衛生院就和你門對門啊。你去吊個水,說不定你現在依然是一個活蹦亂跳的人啊!平時,鄉親們病了,你都為他們奔波,去醫院看望他們,給他們送醫送藥送溫暖。可是你自己,怎麼就不知道愛惜一點呢?不是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嗎。前一程,你查出了心臟有點毛病,同事們都勸你好好去看看,你卻說抽不出時間。你呀你呀,你心裡只裝著整個小崗村,唯獨沒有你自己!

  一拐彎,就是文化廣場和檔案館及村部辦公大樓了。這都是這兩年你為小崗人操辦的。

  沈浩你快看!小崗村的牌樓下,鄉親們都在等你!鄉親們都早早地簇擁在村頭兩旁,放著炮竹,燃放煙花,在接迎你回家了!在人群中,我看到了嚴俊昌和他的兒子嚴德友,看到了嚴宏昌和他的兒子嚴餘山。我只能和他們再度默默地緊緊地握手。嚴餘山只輕輕地對我說了一句,我清晨剛從北京趕回來送沈書記。嚴宏昌的妻子段永霞淚流滿面,按照當地的習俗,在家門口燃起一堆火,為你送行。

  小崗公墓的西邊,是江南園林式建築「大包幹紀念館」和巍峨高大的歐式建築美國GLG集團大樓及廠房。這都是這6年裡你為小崗辦的實事。這兩處亮麗的建築,將為小崗村的4A景區打下堅實的基礎。

  6年,你為小崗人做了這麼多的事。你說這才剛剛開始。小崗開始步入快車道了。 5號那天,你接待了三批要來投資的客商。你很高興。或許是太興奮了,你的心臟也許這時出了毛病。可惜的是,你離家6年,你就孤零零地一個人呆在那間小房子裡。你病了,沒有人能給你端茶倒水,噓寒問暖。 6年來,來小崗採訪的記者、作家不下千萬人次,但是唯有我去小崗了,你才在你那間逼仄的小房間裡塞了一張小床,我倆同居一室,同榻而眠,徹夜長談。而小崗,則是我倆怎麼也談不完的永恆的話題!

  小崗村當年鬧大包幹的十八位村民,如今已走了6位。你要為他們建一座公墓,安葬他們。你還說,將來死了,也和他們在一起。

  你說的是將來。但我們誰也不會想到,這個「將來」竟一下子就突然來了!

  鳳陽城裡的靈車隊回去了,小崗村的村民們一撥又一撥地圍攏到你的身邊。他們給你燒紙,和你敘話。關友江一邊燒紙,一邊流著淚,念叨著你。關友申是18位農民中惟一目不識丁的,他當然更不善言辭。但他對你沈浩感情最深。他圍著墓地,不說話,就是看著你,看著你,久久不肯離去;另一個大包幹帶頭人嚴金昌對我說:「老溫,你親眼所見,沈書記來小崗這6年,是我們小崗發展最好的6年;沈書記走了,是我們小崗最大的損失!你老溫要用你的筆,把我們沈書記寫好。 」

  我說好,我一定寫。

  我和你的另一位老友夏樹,共同站在你的墓前,再次向你深深地行禮、鞠躬、道別。

  我說我改天再來看你。你去年代表村委會授給我小崗村第一位榮譽村民證書,並且在證書上還說:常回家看看。作為榮譽村民,小崗也是我的家了,我會來的。我會來看你的。

  按照我們小崗村的習俗,頭三天晚上要給你「送火」。這個習俗說,頭三天裡你睡在這裡還不一定習慣,想到我們各家去轉悠時,還不一定看得清路,所以要給你送火,給你點路。

  9號,是你安葬的第二個晚上,我們又來給你送火了。我和關友江、張秀華、張玉奇一起來了。張玉奇的「小崗面業」是你引進小崗的第一家企業。

  這天晚上天降溫了,劈風劈雨,我們打著傘,頂著風,來到你的墓前。沈浩,我們除去給你送火外,還給你送來一個消息:胡錦濤總書記知道你去世的消息,也很悲痛。昨天下午,曉勤和你女兒回到合肥後,省裡的領導都去看望她們了。並且帶去了胡總書記對她們以及對我們小崗村全體村民親切的問候。你的墓碑,我已寫了「沈浩同志之墓」6個隸書,「龍興寺」一位七十多歲的老石匠王師傅連夜就給你刻好了;悼念你的碑文,縣裡要我撰寫,我寫不好,我也責無旁貸地接受下來,我要和我的幾個老兄弟們好好琢磨琢磨。

  沈浩,你為小崗人民累了6年累死了,在下派農村的幹部中,你是惟一的一個;死後把自己埋葬在他工作的鄉村,你也是惟一的一個;生前能得到百姓的擁護,死後又能受到群眾的愛戴,你是惟一的一個;生前向總書記匯報小崗的發展,死後又受到總書記的悼念,在中國,你也是惟一的一個……

  沈浩,黃泉路上無老少,人總有一死。你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沈浩,你太累了,你靜靜地安息吧。

  2009年11月9日,風雨之夜於小崗。(溫躍淵)

相關焦點

  • 溫躍淵書畫展9月26日在合肥舉辦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今日獲悉,9月26日上午,由省美協、省書協指導,合肥市包河區文化和旅遊局、魯彥周研究會、省報告文學學會主辦,包河區文化館、圖書館承辦的「溫躍淵書畫展」將在包河區文化藝術中心開幕。展覽將持續一個月,至10月26日結束。溫躍淵先生是我省知名作家,有小說、散文、報告文學20餘部問世。
  • 溫躍淵:我寫日記
    8年前,他們出過我的《沈浩故事》,知道我對小崗熟悉。兩年前,他們就為改革開放40周年謀劃出版題材了。編輯孫振波先生就詢問我手頭有沒有關於小崗的題材,我就說了小崗的三四十年日記,他們一聽,立即拍板。於是,我從2017年元月就開始整理。到了4月間,整理出12萬多字了,由於年老愚鈍,突然按錯了一個鍵,12萬多字瞬間消失得乾乾淨淨!我立即大叫:兒子兒子,快來!兒子來了也不行。
  • 溫躍淵:關於季宇
    事後,擔任大會組織組副組長的祝興義到了我家裡,說,躍淵,我把整個選舉內幕告訴你,你可以寫一部精彩的報告文學。我當然也知道寫出來很「得味」,但是我沒有寫。然而,到了省文聯近些年的換屆,則是比較風平浪靜,這也是季宇的時來運轉,兩個文聯重要刊物的主編,加之已有省作協主席的頭銜,按合肥話說,是「順湯順水」地做了安徽文聯的主席。背下我對季宇說,你這是真不得了了,你這是「四個『主』」啊!
  • 《愛在零緯度》北京首映 沈浩自曝為角色一度自閉
    該片製片人、表是文化董事長劉青錄,導演王益民、主演沈浩、編劇章元、作曲葉敏等主創人員悉數亮相,與觀眾分享了這部影片臺前幕後的故事。影片由硬漢小生」沈浩攜手印尼之花卜提·阿尤蒂雅,以及實力派明星王姬、雷·薩黑塔比共同主演。沈浩此次擔當男主角,完美塑造一個內向、深情、有責任感的人物形象。映後見面會上,沈浩自曝因為出演劇中的角色一度很自閉,「拍攝的過程很艱苦,片中有個不到一分鐘的水下鏡頭,前前後後折騰14個小時,拍完這個鏡頭兩眼通紅,但看完成片後,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千人冒雨送別「兩彈元勳」王大珩
    7月29日,老校友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王大珩。當日,「兩彈一星」元勳、著名光學科學家王大珩院士的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社會各界千餘群眾前來送別。本報訊(記者劉歡 實習生熊蕙)昨日上午9時,我國兩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王大珩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包括數十名院士在內的近千名社會各界人士從四面八方趕來,送別老科學家。昨天清晨,突降大雨。儘管如此,不到8時,通往八寶山殯儀館公墓禮堂的迴廊裡,就已站滿了王老生前的友人、同事,人們胸戴白花,依次肅立。大風卷著雨水淋溼了衣衫,卻始終沒人撐傘。
  • 轉發,送別!一生盡瘁!2020我們已送別35位院士
    他們獻身科研,嘔心瀝血,這些「國之脊梁」,值得我們銘記↓↓轉發,送別! ​​​
  • 《送別》歌詞完整版由李叔同創作 樸樹唱到泣不成聲
    網友們紛紛留言,有人盤點了樸樹過往曾經「送別」的友情、愛情甚至相伴幾十年的金毛犬,他曾經經歷的各種離別。網友們在全球各個角落,陪著樸樹一起流淚。記者 張娜 《送別》在杭州寫下李叔同含淚而作  樸樹喜歡《送別》不是秘密。他曾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說過: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 前方特寫:送別馬拉度納
    11月26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名女子含淚送別馬拉度納。新華社發(馬丁·薩巴拉攝)南半球夏日的烈日格外毒辣,卻無法驅散從全國各地趕來的阿根廷人。11月26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名男子舉著畫有馬拉度納頭像的T恤衫含淚送別馬拉度納。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為送別而作,卻極為與眾不同
    古人送別,往往設宴餞別,三五好友杯酒惜別,更兼詩詞文賦,寫滿別情。唐詩宋詞中,送別題材的詩詞就佔很大比例。而送別詩詞中名作也極多,「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等等數不勝數。今天再向大家介紹兩首冷門的送別詞,這兩首詞都是詞中之龍辛棄疾所作,奇的是兩篇俱是為送別同一個人接連而作。
  • 送別巨星!
    至此,2020年我國已送別29位院士。劉若莊院士,一路走好!
  • 今日送別北大老校長吳樹青
    今日送別北大老校長吳樹青 1月14日上午,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北京大學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趕來為他送上最後一程。
  • 2020我們已送別35位院士
    2020我們已送別35位院士】11月27日,著名相圖與熱力學專家金展鵬院士逝世,享年82歲,他已是今年逝世的第35位院士。2020年以來,我國已痛失35位兩院院士。他們獻身科研,嘔心瀝血,這些「國之脊梁」,值得我們銘記轉發,送別!
  • 著名的《西廂記 長亭送別》,只一句話就把鶯鶯的另一面暴露無遺
    《西廂記》作者是元代文學家王實甫,其中的「長亭送別」情節,尤其動人,它寫的是女主人公崔鶯鶯於十裡長亭送心上人張生進京趕考的場景。張生和崔鶯鶯,是一對衝破封建世俗婚戀觀而自由相愛的戀人,二人短暫歡愉之後,即將飽嘗長久的離別,面臨兩地相思。
  • 送別「60分貝暖醫」
    送別「60分貝暖醫」 2020-03-01 2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靈寶可夢》都市傳說(十三):送別之泉的秘密,雪女的傳說
    NO.1 送別之泉的秘密送別之泉我們在上一篇的都市傳說裡面也有提到,但是關於送別之泉還有屬於它的一個都市傳說,送別之泉又被成為神奧地區的第四個湖泊,據說這個地方可以讓靈魂通往靈界,因此送別之泉也被稱為「送泉」,而這裡也是眾所周知的連接反轉世界和寶可夢世界的一個連接點,非常具有神秘感
  • 送別,火神山28位大體老師
    送別,火神山28位大體老師 2020-04-20 2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王勃的《秋江送別》,只有短短四句,但感情層層遞進
    一首送別詩,只有四句,感情卻非常深。王勃的這首《秋江送別》,感情層層遞進,我們來讀一讀,看看詩人有什麼妙筆。這是詩人客居蜀地送別友人所作。很明顯,我們能知道送別的季節,是早秋。那麼,這一句是否有隱含含義呢?答案是有的!
  • 千人送別胡亞美院士
    胡亞美院士(資料圖)本報訊(記者 蔣若靜)昨天清晨,上千人來到八寶山殯儀館,送別中國工程院院士胡亞美。胡亞美是新中國兒科醫學事業奠基人之一,是我國兒童血液腫瘤學開創者,白血病患兒親切地稱呼她為胡奶奶。「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送別》是胡亞美院士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歌曲,旋律悠遠,意蘊悠長。胡亞美生前曾說,「如果有來世,我還要當醫生。」在音樂聲中,那位曾經總是笑著面對孩子們的奶奶,就像睡著了一樣安詳。胡亞美的博士研究生、北京兒童醫院血液腫瘤中心主任鄭胡鏞說,胡亞美院士對所有人都特別平易近人,和藹親切。「醫院裡,無論老少,都稱呼她為胡大夫,這是她最喜歡的稱呼。」
  • 送別!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送別!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2020年12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因病在京逝世。李冠興院士長期從事核燃料與工藝技術的研究,在生產堆燃料元件,研究堆燃料元件,靶件和鈾材料的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經常告訴身邊人,「有些東西不是金錢能買到的,人總要有點精神。」一路走好!
  • 2020我們已送別35位院士
    他們獻身科研,嘔心瀝血,這些「國之脊梁」,值得我們銘記,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