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正在控制老鼠欲望,已經可以讓老鼠覺得是自己想要做一件事

2020-12-03 指尖科技說

欲望是什麼?

不是所有想要的,都是欲望,欲望是那種發自本性想要的東西。

難過的時候想靜靜,不是欲望,更多是保護自己的本能;

想要洗碗扔垃圾,本身不是欲望,是理性告知我們想要生活的更好而需要做的事。

食色就是欲望,我們每天不自覺在做,而且當我們做了很多事情,回頭看,會發現自己身體最終在追求的東西。

只要是動物,就無法抗拒欲望,而且會一輩子生活在欲望中。

所以如果真的可以控制動物的欲望,就等於控制了動物,甚至等於控制了所有動物。

科學家就正在嘗試控制欲望,而且已經取得相當重要的進展,可以控制老鼠的欲望,老鼠只會覺得是它自己想要做一件事。

控制老鼠欲望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機器生化鼠研究先驅桑吉夫·塔瓦爾(Sanjiv Talwar)教授的研究團隊,進行了控制老鼠欲望的實驗。

研究團隊讓老鼠攜帶一個電極背包,背包上的電極直接穿過老鼠的頭骨和老鼠大腦相連,可以直接電擊老鼠大腦的感覺和獎勵中樞。

然後研究人員在老鼠的500米外,遙控電極電擊老鼠;

研究人員先是通過極底的電流,對小鼠大腦進行刺激,發出一個左轉的神經信號;

然後老鼠就會自行運動,如果老鼠確實向左轉了,研究人員就會對老鼠的獎勵中樞進行電擊,這時候老鼠就會有欲望得到滿足的感覺。

如此往復,研究人員成功的控制老鼠的很多基本動作,包括左轉右轉、跑步、向上爬,向下跳。

這些動作,玩遊戲的人,估計都很熟悉。

沒錯!就是像打遊戲一樣控制一隻老鼠。

研究人員還特地製作了一個老鼠訓練運動的平臺,老鼠可以熟練的按照研究人員的「遙控」在平臺上「自由」運動。

研究發現,除了某些特別困難的動作之外,老鼠基本都會按照研究人員的「遙控」進行運動。

這些特別困難的動作,包括在很高的地方跳下來;往撞牆的方向跑等。

可能的原因是,老鼠能判斷這些動作相當危險,而任何這些欲望都沒有生存欲望那麼迫切,所以老鼠不會隨便放棄自己的生命,去做這些危險的動作。

這其實就好像有很多人站在高處,都會有想要跳下去的感覺,但是不會跳,因為這會危及生命。

老鼠會不會覺得受人控制?

動物保護主義者質疑該實驗,認為這個實驗剝脫了動物的自由意志,極為不人道。

然而桑吉夫·塔瓦爾教授認為,實驗並沒有打斷和控制老鼠的自由意志。

實驗只是通過電擊刺激了大腦欲望的發生和滿足的中樞。

在老鼠看來它能感受到自我想要做一件事並做成了的愉悅,而不是痛苦和被控制。

既然老鼠發自內心的欲望想做一件事,做成了就很滿足,這能算沒有自由意志嗎?

可能你會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我們不是老鼠,怎麼知道老鼠不痛苦呢?

實際上,科學家也在人類身上做了一些實驗。

人類大腦電擊治療

涉及到尊重人類意志的倫理問題,對人類大腦的實驗不太可能像老鼠那樣精確的控制某個動作。

但是電擊對大腦的控制效果,可以通過躁鬱症或抑鬱症的電擊療法進行觀察。

躁鬱症和抑鬱症是嚴重的心理學疾病,會進行嚴重自我傷害,甚至傷害其他人。

而抑鬱症的本質,就是大腦在生理上產生了抑鬱的傾向或欲望。

耶路撒冷的哈達薩醫院(Hadassah Hospital),美國軍方的醫生就為急性抑鬱期的患者使用了類似老鼠實驗的電擊療法。

他們將電極植入患者大腦,並連接到患者身上的一個微型計算機。

這個微型計算機控制可以電極對大腦進行穩定的電擊,使大腦造成抑鬱症的區域麻痺。

患者並不會感覺到痛苦,而是抑鬱症消失,且可以正常生活了。

曾經有一個病例治療幾個月後,重新發生抑鬱症,經過檢查後發現原來是患者身上的微型計算機電池沒電了,更換電池就好了。

但這個治療方法目前還沒法推廣到所有抑鬱症或躁鬱症患者,因為治療發現仍有部分人不受控制,該療法仍然需要更多的實驗和驗證。

欲望控制的作用

無論是老鼠大腦控制實驗,還是人類大腦電擊治療法,都說明大腦的欲望可以通過電擊進行控制的。

而且控制的時候,人會覺得是自己想要做一件事,或者沒有想要做一件事。

欲望本身,可能就是大腦自身的一種電信號。

控制欲望,用在動物身上,是相當有價值的。

通過電擊控制大腦的方法,控制的老鼠,可以實現很多人類很難做的事。

例如可以控制老鼠用於地震時搜索生還者;可以用於排查和觸發炸彈;還可以用於戰爭時偵查等等。

但是類似的方法,如果用到人類身上,就相當危險。

老鼠欲望控制的實驗,在外國也引發了人們對自由主義的質疑。

如果人的欲望都可以控制,那人還有真正的自由意志嗎?

參考文獻:

01.《未來簡史》尤瓦爾·赫拉利 2017-01

02.《Here come the ratbots》Dr David Whitehouse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用8隻老鼠做實驗,600天之後,似乎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現在地球上的人口是非常眾多的,所以整個地球也開始不堪重負,尤其是人類過度的開採行,毫無節制的對地球進行損害,曾經早在50年前就有一位生物學家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也很好的反映了我們現在社會上的一些現狀。
  • 《貓和老鼠》藏得最隱蔽的老鼠夾,老鼠被夾才知道!
    老鼠被夾後才知道它的存在;有玩家要挑戰通行證最高等級,123級真的是第一嗎?金洞已經打開,最後一鼠卻跑不了,隊友:自作自受!在一局金鑰匙賽中,金洞已經打開,3隻老鼠已經成功逃跑,然而最後一隻老鼠,卻被一排叉子擋在洞外,隊友卻說它是自作自受,這是怎麼回事呢?圖片中的老鼠正在拔叉子,但是從頭頂的惡魔圖標可以看出,這是一隻惡魔泰菲,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叉子呢?
  • 什麼樣的人適合老鼠?
    更重要的是在相處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對方的想法,雖然感情剛開始是很多爭吵,但你會逐漸平靜下來,明白愛情有很多地方是兩個人努力想要得到的。猴子屬於陽津和陽水,兩者相輔相成,你的感覺就像天註定和美麗愛。屬於龍的人和屬於老鼠的人在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上有著相似的想法。尤其是對龍來說,控制金錢的欲望會讓叔叔一直感到溫暖。屬於老鼠的人不想管理自己的錢,所以麻煩事通常都交給別人去做。能與齧齒動物合作的十二生肖1、老鼠人可以和龍人合作在十二生肖,申子辰是水務局,所以鼠龍合作非常愉快。雙方都擅長增加收入和減少開支。
  • 老鼠會不會跑進汽車裡?如果會,需要怎麼預防老鼠鑽進汽車?
    今天應邀跟朋友去一家有點像農家樂的地方吃飯,自己沒開車,做他的車出去的。停車時,到目的地時,剛好就近有個車位,但朋友死活不停,非要繞兩圈重新找了個老遠的車位停車,原來是較近的車位旁邊放著兩個垃圾桶,朋友怕有老鼠,順勢鑽進他的車底。
  • 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實現腦電波控制老鼠運動
    實驗人員頭戴腦電波接收器,當把注意力集中到老鼠上的時候,就會觸發老鼠尾巴的運動。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展示了一種非常有趣的裝置,人們可以利用腦電波控制老鼠。  這個實驗是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進行的,為什麼哈佛醫學院設計這種能夠允許人類思維控制老鼠的實驗?根本目的是為了能夠利用這種原理使癱瘓的病人恢復運動機能,使截肢的人能夠更好地控制假肢。
  • 哈佛大學實現生物間精神控制 用腦電波控制老鼠擺尾
    遊戲《紅色警戒》中,「精神控制」是尤裡的絕技。現在,科學家正努力讓「精神控制」從科幻走向現實。前天,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在PLOS One網站上發表文章,宣布成功地進行了人對動物的「精神控制」實驗,志願者以腦電波控制老鼠,使其擺動尾巴。這意味著「精神控制」的研究又進了一步,科學家希望將來能用「精神控制」系統幫助癱瘓患者重新學會活動四肢。
  • 人類消失後老鼠還在嗎?科學家將老鼠扔到太空,9個月後變化驚人
    那麼科學家想要探究外太空依靠的是什麼呢?其一,可以發射探測器。科研人員不斷研發新的更為先進的探測器,然之後發射到想要探測的行星附近,獲取相關的需要的數據。其二,可以發射載人航天飛船,通過太空人來進一步近距離的接觸想要探究的行星。那麼除了這兩個方式,還會其他更為省力效益也不錯的方式嗎?
  • 老鼠也要打疫苗了!科學家發明控制萊姆病的新方法
    從理論上講,給足夠的老鼠接種疫苗應該會從源頭上降低攜帶伯氏疏螺旋體的蜱蟲數量,受感染的蜱蟲數量減少意味著受叮咬感染的人類數量也會減少。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U.S.她說:「因為我有獸醫背景,所以我開始想,『如果我們不能在人類身上使用(疫苗),或許我們可以針對導致這種疾病的動物使用疫苗。』」她的這個想法在2004年得到了第一次真正的測試,當時耶魯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瑪利亞不在其中)在齧齒動物身上測試了一種專為老鼠設計的OspA疫苗。事實證明,這種疫苗對疏螺旋體屬感染和清除咬過免疫小鼠的蜱蟲上的細菌是有效的,但是,這是不切實際的。
  • 細思恐極的科學實驗:烏託邦式的老鼠城市,人類的未來也會這樣?
    兩年時間過去了,老鼠的數量依然沒有突破150隻。約翰將他的發現告訴了其他科學家,他們認為這或許就是人類未來的樣子。未來的人類都生活在都市裡,人口密度是不斷增加的,和「老鼠城市」有異曲同工之妙。約翰的實驗引起了眾多科學家的關注,當時的社會正處於城市化的初級階段,這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什麼衝擊,科學家們也無法預測。
  • 《貓和老鼠》是真科學神作:貓才沒那麼愛抓老鼠呢!
    而根據AntoineFardin介紹,想要判斷貓是固體還液體,需要抓住兩個時間,一個是弛豫時間,另一個是實驗時間。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紐約的老鼠太大了,貓擔心自己搞不定它。這是因為鳥類對於貓的捕殺毫無反抗能力,反觀部分老鼠,不僅個頭大、力量強,甚至還有可能會給貓造成傷害:該選什麼做食物,貓已經給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
  • 看看生態學家約翰卡爾霍恩做的「老鼠烏託邦」實驗
    科學家把4對老鼠放進「鼠城」裡,提供無限量的水和食物。老鼠的繁殖能力非常強,每55天,數量就翻一倍。到了第315天時,老鼠達到了620隻。此後,老鼠增長的速度顯著下降,變成每145天增加一倍。此時,鼠群內部的秩序開始崩塌。最初,母鼠在4個區域的分布比較平均,但強勢的公鼠慢慢霸佔了更多的母鼠。
  • 你想要的,不一定是你喜歡的:多巴胺和成癮的秘密
    作者 | 王大牙  人們普遍認為,如果我們想要某樣東西,是出於喜歡。  但一些科學研究的成果正在質疑這種「常識」,並給治療成癮提供了相當大的啟示。  「喜歡」和「想要」到底區別在哪裡?一切要從一個代號為B-19的病人說起。
  • 「低欲望」是否將成人類社會威脅?
    最後當所有老鼠都是「新生代」的時候,繁衍一詞便在鼠群中失去了意義,不難得知,實驗的結果是老鼠在這個空間裡滅絕了。(這個實驗在網絡上可以找到更詳細的視頻,我也是從視頻裡知道的)相信各位看完這個實驗後,會很自然地將其帶入人類社會,尤其是在看到現在部分年輕人的狀態後。其實我也不禁有點害怕,擔心自己是否也成為了一隻「低欲望」的老鼠,因為很多時候我也是不願意去爭,喜歡保持目前現狀就好的。
  • 科學家利用電子晶片技術遙控癱瘓老鼠行走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已經製造出一種「遠程遙控」的老鼠,使用電子植入技術賦予了癱瘓動物行走的能力。科學家聲稱,「這項研究或許能夠幫助部分因脊椎損傷而癱瘓的人士進行康復治療,使他們行走的更加自然。」  進行試驗的老鼠背部中間脊髓已經被切斷,大腦信號傳不到下部脊髓,但是卻能通過神經外科植入物傳送電流至脊髓神經,使它們能夠在跑步機上行走。
  • 25號宇宙:老鼠烏託邦
    1947年,一位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設計了一個「老鼠都市」,由此來研究人口密度不斷增加後人類的生活會發生什麼改變,這個老鼠城市可以容納最多5000隻老鼠,因為食物充足,沒有天敵,這位科學家認為,老鼠應該很快就會達到這個老鼠都市的容納上限。
  • 籠中的老鼠、老虎機成癮與北大女生包麗自殺事件
    1938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做了一個實驗:在箱子裡放一隻老鼠和一個可按壓的槓桿,老鼠可以在箱子裡自由活動,但當它按壓槓桿時,就會有食物掉落。
  • 老鼠入侵戈夫島,島上的鳥類已經瀕臨滅絕
    老鼠入侵戈夫島,島上的鳥類已經瀕臨滅絕 戈夫島是英國的海外領地,位於南美和南非之間,是英國的「寶地」之一。這裡四面環海,有著高聳的懸崖,因為植被豐富,生活著許許多多的鳥類。據不完全統計,島上至少有1000萬種鳥類,20多種稀有鳥類以及瀕臨物種,因此,戈夫島也被稱為「鳥類的天堂」。
  • 飛機竟遭老鼠逼停!飛機緊急停飛,乘客空乘機艙抓老鼠!航空公司回應
    ▲完整視頻▲正在尋找老鼠張女士:我覺得比中五百萬的機率還要低,飛機上竟然有老鼠。飛機上出現活體老鼠張女士是第一次遇見這樣的稀罕事其他乘客也十分驚奇畢竟這事關飛行安全為了消除隱患空乘人員只好先將機上乘客請下飛機
  • 老鼠比貓還要大?湯姆本想配置毒藥,沒想到意外得到神奇藥水
    在小時候,老師經常會問我們有什麼願望,或者會問我們長大後想要做些什麼。相信有不少人都想要做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年少的我們總覺得科學家是那麼神秘,知識淵博,似乎什麼都會,什麼都能做到。但其實科學家根本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無所無能,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人,只不過比我們更加的知識量儲備更加的豐富而已。和我們想像中的科學家簡直就是天差地別,說白了我們想要的其實只是超能力而已。雖然不知道未來人類會不會有超能力,但是現在的我們還是別想了,踏踏實實的學習工作才是最實在的。可是在動漫世界裡,就是不一樣,什麼都可以擁有。
  • 放了個捕鼠器,以為能抓到大老鼠,第二天見到獵物後,濫殺無辜
    近年來,貓已經成為寵物圈的新奢侈品,除了在網絡上可以看到各種與貓相關的視頻,線下的貓咪咖啡館也是一種流行的娛樂方式。貓的流行與寵物群體的轉移有很大關係。年輕人是寵物飼養的主流,他們的生活比較忙碌,既要忙於工作,又要忙於社交,在這種環境下,貓咪獨立的生活習慣非常適合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