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屆坎城電影節依舊強手如雲,最終《冬眠》獲得金棕櫚大獎,其導演努裡·比格·錫蘭也終於登上職業生涯頂峰。其實,這位土耳其導演從1995年的短片作品《繭》起,就開始與坎城電影節牽手,繼《遠方》《適合分手的季節》《三隻猴子》《小亞細亞往事》四部電影都入圍坎城主競賽後,《冬眠》總算修成正果。從這點來看,《冬眠》在坎城登頂,更像是對錫蘭的一次總結性補償。
你可能對好萊塢商業片了如指掌,對歐洲藝術片如數家珍,對拉美電影、日韓電影、東南亞電影都有所涉獵。唯獨提起土耳其電影,多數影迷都會感到茫然——我們對它的了解,就像對那個並不遙遠的國度的了解一樣少。而今錫蘭作為新土耳其電影的代表人物,無可爭議地捧回了土耳其的第二座金棕櫚獎盃。要知道,中國目前獲得過金棕櫚的,依舊只有《霸王別姬》一部。
【這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大雪山裡的話嘮片,196分鐘挑戰觀眾定力
《冬眠》講述一個退休演員艾登回到小山村,經營父親留下的小旅館。同在這裡生活的還有他離婚不久的妹妹,以及年輕美貌的妻子。閒來無事的時候,他會與租客聊聊天。山村下起了雪,白茫茫一片,安寧得似乎與外界隔絕了。艾登與妻子、妹妹在情感觀念上的分歧越來越大,不斷爆發爭吵。他心煩意亂,原本打算離開一段時間,但很快就回心轉意,又回到了妻子身邊。
《冬眠》依舊延續了錫蘭的個人標識:粘滯遲緩的鏡頭,非真實音響處理,如詩如畫的意境,深沉隱晦的家國愁思,以及簡單而令人回味的小故事。整部電影主要就發生在一間洞穴一樣的小屋裡,僅以微弱的燈光和燭火照亮。據錫蘭自己透露,《冬眠》的靈感來源於契訶夫的5篇短篇小說。
要說有什麼新鮮點,第一是《冬眠》裡的臺詞量要成倍多於他的以往作品,光是男主角和妹妹、妻子的爭辯就能佔去一小時時間。鏡頭也不變,單調的正反打很容易令人昏昏欲睡;第二是片長更加驚人,從《小亞細亞往事》的150分鐘徒增到196分鐘,是今年競賽片之最,比去年《阿黛爾的生活》還長。
從深層主題上說,《冬眠》揭示了貧富階層之間的矛盾。《冬眠》裡的村子雖小,卻也是一個微縮的階級社會,男主角艾登擁有一個小旅館,就擁有了這片領域的話語權。而其他租客為了求得一塊棲身之所,不得不低聲下氣。
【導演是個什麼樣的人?】
攝影師出身視覺無敵,坎城柏林百發百中
努裡·比格·錫蘭是個全才,編劇、攝影、剪輯樣樣精通,但最令他受益的還是攝影師出身的經歷。打開他的個人官網可以看到他十年前的攝影作品,無論是人物肖像還是故鄉風景,在他的鏡頭裡都被呈現得深幽、冷峻。錫蘭舉辦過多次攝影展,他把自己的視覺審美體系搬到電影領域裡,幾乎沒有任何隔閡。因此姜文評價錫蘭說,他的優點太過明顯。任何人看到他的電影,都很難不被唯美的畫面衝擊到。
錫蘭被稱為土耳其電影界的「孤狼」,獨來獨往,無拘無束。他是在服兵役期間讀到羅曼·波蘭斯基自傳後,才被激發當電影導演的念頭的。他本來想去倫敦學電影,無奈學費太貴,只能留在伊斯坦堡攻讀電影美術。讀到二年級,他便離開校園開始實踐。他的妻子Ebru Ceylan也是個多面手,常年與錫蘭合作編寫劇本。沒去成倫敦的錫蘭,在土耳其本土頑強地汲取養分、成長成熟。
翻開錫蘭的履歷表,他的作品不多,但部部都能得到坎城或柏林的垂青:1995年的《繭》入圍坎城短片競賽單元,1998年的《小鎮》獲得柏林電影節青年導演論壇最佳影片獎,2000年的《五月碧雲天》入圍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2002年的《遠方》獲得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和最佳男演員獎,2006年的《適合分手的天氣》獲得坎城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2008年的《三隻猴子》獲得坎城最佳導演獎,2011年的《小亞細亞往事》與坎城金棕櫚擦肩而過。《冬眠》的成功,很難說不是因為有這麼豐富的鋪墊。
所以,錫蘭獲得金棕櫚幾乎沒什麼爭議。在獎項揭曉之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各國記者們把疑問都拋向了其他獎項結果,唯獨最大的獎項得主問不出什麼。金棕櫚改變不了孤狼的命運,只有影迷親身坐到電影院裡,才能做他三個多小時的知音。
【這部電影的評價怎樣?】
臺詞太多惹爭議,坎城場刊卻得高分
據Indiewire評論,影片有幾處動人的地方,比如醉醺醺的男人念著莎士比亞的臺詞,比如艾登與野馬的關係等。並且,錫蘭還突顯出主角的行為與承諾之間的差距:「你應該成為國家的楷模」,但在影片的最後卻可以發現,他太富有了,所以他對窮人的憐憫並不能稱得上是關心。
《好萊塢報導》也提到了影片臺詞過多的問題,不過他們認為男主角與妹妹之間的爭吵恰恰深入揭示了影片的主題。「一切都很分明,影片把角色拋向空中,然後讓它們自由落向各個不同的地方。影片最後的半小時很好看,因為有連續的情節轉折,甚至還有一些幽默的瞬間。」
總體來看,大部分人對《冬眠》的改變還是欣然接受的。坎城《Screen》場刊最終給出3.4分的場刊評分,僅次於《透納先生》的3.6分(同時也是該評分史上最高)。而據錫蘭自己回憶,他本以為196分鐘長的電影會讓很多觀眾中途退場,沒想到大部分觀眾都安安靜靜看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