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的自我保護方式:冬眠

2021-01-07 綠爾農業

#白玉蝸牛#

一、冬眠條件

在寒帶和溫帶高緯度地區,隨著冬寒的到來,蝸牛居住環境溫度的下降、植物的枯萎而引起蝸牛的冬眠。

在法國,到10月和11月惡劣的季節就要來臨,氣溫降至6~7℃,自然光照減少,伴隨而來的食物缺乏,致使蝸牛停止活動,準備進入冬眠。

在我國,到11月下旬,當氣溫降至14℃以下時,蝸牛就開始分泌乳白色黏液膜將螺口封閉進入冬眠。

對蝸牛的冬眠進行觀察,發現蓋罩大蝸牛在歐洲中部和南部大量出現,它們在樹上、水溝、坑道旁、落葉下和苔蘚中隱居起來,深度可達10~20釐米。

另一種陸生森林蝸牛,秋天躲藏在不受雨打的3~4釐米深的幹土中,有時也躲藏在稠密的樹木中、石塊下等處。

例如,灰色大蝸牛,冬眠時隱居土中深度可達3~6釐米;褐雲瑪瑙螺、白玉蝸牛深度達20~25釐米,散大蝸牛鑽入土中3~6釐米,光亮大蝸牛鑽入土中7~8釐米,雙線嗜黏液蛞蝓多潛入石塊下或土下10~15釐米深度冬眠,同型巴蝸牛多蟄伏於作物秸稈堆下或冬季作物地的土層中冬眠,幼螺亦在冬季作物根部土壤中冬眠,灰巴蝸牛多在土壤耕作層內、土縫中或較隱蔽乾燥的場所冬眠,條華蝸牛多蟄伏在丘陵山坡、田埂邊、牲畜棚圈和溫室附近的草叢、灌木叢、石塊下冬眠,鋸齒射帶蝸牛多貼在避風的巖石下冬眠。

冬天開始進入麻痺狀態時,蝸牛以堅實的石灰質厴封閉螺殼口,這種厴緊貼著它的「足」。

春天之前,口一直緊閉著。由於封口和覆蓋而受到保護的蝸牛就可維持5~6個月生命。

在說明蝸牛的休眠條件時,必須強調指出,在土表凍結層越冬的物種也經受不了嚴寒的影響。

根據蝸牛休眠條件資料,在30釐米深的地方,冬天土壤溫度不低於-3℃。

土壤傳熱性取決於許多原因,特別是取決於土壤的組成和溫度。

積雪的厚度和密度也大大地影響到土壤的溫度。

嚴寒時,雪是熱的不良導體,並且使土壤不受寒冷的影響。

由於谷地和低地雪層的厚度一般比平坦地的大,在深處地方雪更具有保護的作用。

二、冬眠時發生的變化

下面介紹一些有關蝸牛冬眠時發生變化的情況和資料。

BakOn(1846年)對蓋罩大蝸牛做了許多有意義的觀察。

當溫度降至8℃-10℃時,這種蝸牛將石灰質厴封閉螺殼口,進入休眠休眠初期,蝸牛空胃中逐漸填滿由肝臟分泌出來的赤褐色消化液。

由此可見,雖然蝸牛在休眠時不取食,消化液的分泌雖緩慢,但是不間斷。

休眠時,心臟跳動並未停止,但跳動的速度是很緩慢的。

休眠時,蝸牛的新陳代謝緩慢,體腔內的分泌物集中,因此,它們的體重不下降。

BapKOB在室內觀察7隻蓋罩大蝸牛並且定期稱它們的體重,結果表明,在3個月的麻痺期(1月6日到4月6日)中,它們的體重下降1.1%~1.4%。

根據 KOHEn(1961)的資料,蓋罩大蝸牛在休眠時體重的損失是很大的。

為了測定蝸牛在休眠時體內含水量的變化,他用天平來稱蝸牛(除去螺殼),結果表明,水分失去36%~41%。因為水分約佔蝸牛體重的89%,這一損失等於體重的32%~36%,就是說,比BakOn連同螺殼一起稱後所得的重量為大。

在休眠狀態中,厴緊閉著,此時陸生蝸牛能夠忍受0℃以下的低溫。

它們可在-10℃生活10小時。它們也和昆蟲一樣,在體內不但有「冰核蛋白」,還有一種起反作用的「抗凝蛋白」,抗凝蛋白的作用,就在於使冰晶穩定保持在細小尺度上,而不至於傷害細胞。

即使蝸牛被冰結後,不吃不喝,也不會很快死掉,在一定條件下解凍後,仍能活躍如初。

根據 bonenxeHxep(1934)的資料,蝸牛的過冷卻可能在-8℃時發生,但它們也和昆蟲一樣,由於有機體內發生變化,過冷卻的能力也隨季節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許多人的觀察指出,當在0℃以下冷卻時,石灰質厴受到破壞的蝸牛,要比有完整厴的死亡得快。

在養殖褐雲瑪瑙螺時觀察到,隨著冬天的來臨,氣溫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16℃時,褐雲瑪瑙螺的食量減少,呼吸減弱,體內的能量逐漸增加,脂肪含量達到全年最高峰,其他組織內的碳水化合物也有所增加。

隨著氣溫的進一步下降,蝸牛體內的能量和營養物質達到一定程度時,便停止取食,轉入冬眠。

這時體內的水分從消化道排出體外,一部分藉助呼吸時的蒸發作用排出,餘下的游離水隨著體內的生物化學變化,又變成結合水。這段時間的失水量為20%左右。

儘管如此,蝸牛的體內還保留少量的水分,以維持冬眠中十分微弱的生命活動。

當氣溫下降到14℃時,它就會分泌出一種白色黏液膜,封閉殼口,進入冬眠,只留下一微小的小孔,供微弱的呼吸作用,以維持冬眠期間的生命活動。

也有個別的大蝸牛,氣溫下降到14℃時仍不冬眠,而且足體還露出殼口,頭足伸出活動,但無力爬行。

也有極個別能緩緩爬行的,但完全停止攝食。這種情況可隨著能量和營養物質的不斷消耗和代謝功能日趨減弱,以後就完全沒有能力分泌出黏液來封閉殼口,這種蝸牛會在越冬過程中死去。

這種現象,與其發育狀態及病態有關,大都是由發育不良引起的。

DapKoB指出,蝸牛解除休眠的時間是不相同的:雖然在試驗時蝸牛都處在相同的條件下,但是其中一部分解除休眠較早,另一些則較晚,這種時間上的差異有時達8-10天。

不但氣溫的升高會影響到休眠的解除,而且溼度的升高也對休眠的解除產生影響。

假如將蓋罩大蝸牛放入15~20℃的水中,它們在水中就迅速解除休眠;如將它們安置在陸地上且在上述相同的氣溫下,它們仍然沒有解除體眠經飼養觀察,褐雲瑪瑙螺在春天氣溫回升時,就會自然解除休眠。

當平均氣溫升到12~14℃時,就達到了褐雲瑪璃螺開始活動的低溫範圍。但褐雲瑪瑙螺仍然不會開始出來活動,一般要到16℃方開始出來活動。

在越冬過程中氣溫較長時間回升,褐雲瑪瑙螺會出來活動,氣溫下降又進入休眠,但打破休眠突然降溫會使大批蝸牛死亡。

晝夜溫差超過5~8℃會影響蝸牛的生長發育,一般氣溫突然下降至10℃以下,解眠後的褐雲瑪瑙螺因不適應會大量死亡春天氣溫升至褐雲瑪瑙螺活動的低溫範圍時,可以用人工方法打破休眠。

方法:

把冬眠的蝸牛揀來,在高於室溫(約16℃)的溫水中浸泡3~5分鐘,然後把螺殼洗乾淨,這樣稍過一段時間後,一部分褐雲瑪瑙螺會伸出頭頸和腹足,慢慢開始活動。

在褐雲瑪瑙螺解眠初期,氣候的變化對其生存影響很大。此時的褐雲瑪瑙螺活動能力弱,進食少,溫度常不穩定,特別是春寒對褐雲瑪瑙螺威脅最大。

褐雲瑪瑙螺生長蝸牛和成蝸牛以冬眠方式越冬,卵在土層、石縫下越冬,幼蝸牛越冬能力差,大部分在冬季會被凍死。

相關焦點

  • 冬眠動物小百科
    其種類分為三種,第一種為蛇及蛙等兩棲爬蟲類的冬眠,其體溫與周圍環境配合,如環境溫度下降則體溫跟著下降而進入冬眠狀態,己無法進行調節;第二種為松鼠等動物其體溫於平時保持恆溫性,在進行冬眠時,可將自己體溫下降到接近環境周圍之溫度,但為了避免體液在0℃以下結凍,其體溫維持在5℃之間;第三種為熊類,熊在冬眠時其體溫只下降幾度,但能長時間不進食而呈睡眠狀態,在嚴謹的分類下應該是近於睡眠和冬眠之間。
  • 冬眠的動物都有哪些?這文章必看
    蝸牛蝸牛於太冷、太熱、太乾燥環境都能適應,所冬眠、夏眠旱眠(太乾燥情形),每秋,便找尋樹根洞穴作休眠場所用層混石灰黏膜貝殼口封起,膜硬化便形道保護身體軀體膜,防止外物侵入層硬膜泛稱隔膜,具輕微透氣性,使蝸牛能夠呼吸存同,任何水都難經散失蝸牛說非重要,假使蝸牛身體冬眠幹掉,久便死亡等冬季,所蝸牛便都已酣暢熟睡。
  • 烏龜怎麼冬眠比較好?淺水冬眠、椰土冬眠,哪種方式更好?
    有粉絲私信我,勝哥你養的烏龜,怎麼讓它冬眠?有沒有安全讓烏龜度過冬眠的方式,哪種方法比較好?我記得去年是在網上買了椰土回來,鋪在烏龜缸裡面讓烏龜自己挖土爬進去冬眠。當時,我養著鱷龜和巴西龜,用這種方式順利的讓烏龜度過冬眠。如果你也打算用椰土的方法,讓烏龜冬眠。
  • 動物的冬眠
    動物的冬眠 哪些動物會冬眠呢,它們為什麼要冬眠呢?
  • 【不冬眠的熊】
    冬眠是指某些哺乳動物、部分鳥類在寒冷的季節, 通過降低體溫的方式進入類似昏睡的生理狀態。而動物冬眠的目的是為了度過寒冷的食物匱乏期而做出降低能量消耗的自我保護狀態。 野生冬眠的熊                                                                    雖然熊是雜食動物
  • 美術教案|冬眠
    並不是所有的小動物都需要冬眠,你們知道有哪些動物會冬眠嗎? 這節課我們來簡單的認識幾種冬眠的小動物,看看它們冬眠的方式都有哪些特點?
  • 看看這些奇怪的動物睡覺的方式
    鯨魚蝙蝠睡覺是把白天與黑夜睡顛倒了,它每天可以睡20小時,以倒掛的方式睡覺。蝙蝠鯊魚睡覺的方式靠水流來波動自己的腮幫呼吸,自己懶的動都不想動。鯊魚蝸牛睡覺是躲在殼裡,而且有一個沙漠蝸牛可以睡很多年,曾經一個埃及蝸牛以為它死亡了,放在博物館裡結果4年過後突然爬起來了
  • 一小學生將蝸牛養到四代同堂 送蝸牛就像嫁「女兒」
    鄭老師向記者透露,蝸牛們的主人是四年級學生孫悠翔,「他從去年開始養蝸牛,已經一年了,現在變成了一位蝸牛小專家。」  孫悠翔的媽媽說:「為了送給大家,我們特地新買了個盒子裝著,還有兩袋沙土,一起配上。蝸牛要養好,孫悠翔的秘訣是:勤清理糞便,至少兩周換一次沙土,盒子裡可以放點乾淨的水,蝸牛愛吃小白菜和甜水果。」
  • 小朋友百科|動物的冬眠
    哪些動物會冬眠呢,它們為什麼要冬眠呢?冬眠呀,也叫「冬蟄」。是一些動物在冬季的時候,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也是這些動物適應冬季不好的環境條件的一種方式。比如到了冬天的時候,食物就會變的很少,天氣也會非常寒冷,為了適應這樣的惡劣環境,像熊啦、蝙蝠啦,還有刺蝟、極地松鼠、青蛙、蛇等等動物,就會開始進入冬眠狀態了,甚至有些魚類,以及軟體動物和相當一部分的多年生昆蟲類動物也有冬眠的習性。動物的冬眠呀,是一種奇妙的現象。生物學家們觀察了很多種動物的冬眠,發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現象。
  • 這些動物會冬眠,一覺醒來,這個冬天就過去了
    這樣定義冬眠,不免有失準確嚴謹。事實上,冬眠指的是變溫動物、某些哺乳類動物和少部分的鳥類在寒冷的季節,會通過降低體溫的方式而進入的類似昏睡的生理狀態。 :黑熊、蛇、松鼠、烏龜要冬眠。
  • 熊冬眠嗎 熊在冬季會不會冬眠
    導語:我們知道,很多動物在冬天到來之際都會進行冬眠,常見的有青蛙、烏龜、蛇、蝸牛等等。那麼,那麼熊冬眠嗎?到底熊在冬季會不會冬眠呢?動物之所以冬眠,是因為食物匱乏,體能沒法支撐正常活動。由此,我們來看看熊需不需要冬眠。
  • 泥水冬眠,烏龜冬眠的最佳方式,養龜老手們也在用
    烏龜在冬眠過程中,時常會被腐皮問題所困擾,今天就和大家來介紹一種能夠有效預防烏龜在冬眠過程中腐皮的冬眠方法——泥水冬眠,這種方法也是我最喜歡使用的。泥水冬眠的好處有哪些呢?泥水冬眠相較於淺水冬眠還能夠給龜提供更加的冬眠環境,減少光線等外界因素的刺激,還能避免換水的麻煩,平時只要注意加水就可以了。泥水冬眠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 最強蝸牛藍蝸牛殼獲取方式一覽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最強蝸牛的藍色蝸牛殼獲取方式,藍色品級的蝸牛殼稀有度並不是很高,作為低級素材而言作用卻是非常大的
  • 蝸牛生活環境的溫度和溼度
    適宜溫度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蝸牛的新陳代謝的快慢。在氣溫20~25℃下,蝸牛心臟跳動次數每分鐘30~40次,在休眠狀態中;當溫度為3.75℃時,心臟每分鐘跳動6次,在0℃時每分鐘2次。在冬眠期間,蝸牛不再攝食,消化液的分泌極為緩慢,處於停止生長的狀態,體重損失大大減少溫度的高低還影響蝸牛的生長和繁殖。
  • 雲耕時代白玉蝸牛養殖的基本知識,值得一看!
    在養殖蝸牛前,要對蝸牛養殖的知識有一定的掌握,比如了解蝸牛的基本習性,做好蝸牛養殖的前期準備工作、飼養管理等,才能養好蝸牛,產生效益:
  • 養殖蝸牛時,多注意哪些方面可以提高成活率
    本期主題:養殖蝸牛時,多注意哪些方面可以提高成活率三農導語:蝸牛是我們常見的一種小動物,記得小時候上學,走在田地旁會看到不少蝸牛,學校院落中的草叢內也有蝸牛,便與朋友們捉來玩耍,有時也會帶回家養殖,餵養最多的就是白菜葉。
  • 蝸牛養到四代同堂這才是科學課最有意義的地方
    可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申花校區的科學老師鄭維慶卻一點都不擔心這個問題,因為他前兩天收到了一位學生送來的20多隻蝸牛,還有一批蝸牛卵,「我會選擇一個班級,讓學生抽籤決定,誰能擁有這些蝸牛。」鄭老師向記者透露,蝸牛們的主人是四年級學生孫悠翔,「他從去年開始養蝸牛,已經一年了,現在變成了一位蝸牛小專家。」
  • 蝸牛間的記憶傳遞方式,挑戰大腦如何記憶的傳統理論
    蝸牛間的記憶傳遞方式,挑戰大腦如何記憶的傳統理論  研究發現一種可能恢復丟失記憶的新療法  UCLA(University  Glanzman給予海蝸牛輕微的電衝擊。被電擊的蝸牛在隨後受到微弱的觸碰時,收回了它們的脆弱的觸角將近一分鐘的時間以保護自己;未被電擊過得蝸牛隻有一個短暫的撤退。Glanzman的這一實驗被國家健康協會和國家科學基金會所贊助。  研究人員從被接受電擊的蝸牛的神經系統中提取的RNA,注射到了未接受電擊的蝸牛中。
  • 都說蝸牛是房二代,但你知道蝸牛有多努力嗎?
    蝸牛是陸地上常見的無脊椎軟體動物,也是農業生產的害蟲之一。小朋友認識蝸牛是因為那首「蝸牛與黃鸝鳥」的兒歌。成年人熟知蝸牛主要是因為他天天背著「房子」行動,而形容房子很小也有一個很有名的詞彙「蝸居」!美女們了解蝸牛是因為泰國「蝸牛霜」和「蝸牛」面膜的美容功效。美食家們則是喜歡吃法國大餐中「蝸牛」。很多人覺得蝸牛很可愛,還有人把蝸牛當成寵物來飼養,據說蝸牛的最高壽命可以達到15年呢!
  • 養殖蝸牛時一定要注意這些,尤其要注意蝸牛的天敵!
    蝸牛一般住的盒子是玻璃樣式或者是塑料樣式的,注意盒子最好用透明的,這樣可以無時無刻的觀察著蝸牛的一舉一動,盒子不能用太大或者太小的,要根據蝸牛的實際情況來做決定,一般都是用比較大或者中等的盒子,這樣讓蝸牛有充足活動的空間,再就是一定不要密封,留著通風口,不然會把它們憋死的,讓盒子裡的空氣散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