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多,不知道「大蒜冬前鋪塘泥,來年蒜頭大如梨」的說法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聽說過也好,沒有聽說過也罷,反正農諺俗語都是農民對自己長期生產和生活實踐進行的經驗式凝練和總結,因此也自有其道理。
也許會有人疑問,「大蒜冬前鋪塘泥,來年蒜頭大如梨」,這說法是不是有些太過於誇張了?誇張也許有點,但「大蒜冬前鋪塘泥,來年蒜頭大如梨」也正是在試圖運用這種誇張式的說法而引人注意。不用懷疑,也不用疑問,塘泥在科學施肥上也是作為一種有機肥料有過相關介紹的。因為塘泥本身在沉積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的腐爛的水草,死亡的魚蝦屍體,以及其它一些植物的枯枝和落葉,甚至是動物的糞便等混入並腐爛沉積到一起,再加上池塘一般都是處在比較低洼的地方,四周的營養物質也會隨著雨水流入到池塘之中,所以塘泥中的腐殖質也是相當豐富的。
塘泥本身是以鉀為主要養分的有機肥料,據測定,塘泥中氧化鉀的含量為1.6%,這一含量是高於所有的農家糞肥的。不僅如此,塘泥中還含有0.3%的純氮和0.3%的五氧化二磷。而大蒜作為喜肥的蔬菜,在生長中不僅是對氮肥的需求量很高,對鉀肥的需求量也差不多是近乎與對氮的需求相當。如果是把大蒜對氮肥的需求量作為100%的話,那大蒜的需鉀量就是95%。蒜農每生產1000公斤大蒜,大蒜植株需要從蒜田的土壤中吸收純氮4.5——5公斤,五氧化二磷1.1——1.3公斤,氧化鉀4.1——4.7公斤。塘泥中豐富的鉀元素,在大蒜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能夠參與60種以上酶系統的活化、光合作用、同化產物的運輸以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和蛋白質的合成等過程。不僅能促使大蒜植株對氮肥的吸收和利用,促進大蒜等塊莖類作物膨大生長,改善品質、色澤和形狀的良好作用。
蒜農的秋播大蒜,在越冬時如果能夠覆蓋麥草或稻草,將乾燥壓碎的塘泥與土雜肥混合後,每畝施用5000——7000公斤的話,不僅能夠為大蒜安全越冬提供保障,還可使第二年返青後的大蒜植株早抽薹,蒜瓣大,蒜頭重。因為塘泥中的養分正好適合大蒜抽薹和鱗芽迅速分化膨大時的需要,所以才有了蒜農「大蒜冬前鋪塘泥,來年蒜頭大如梨」的俗語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