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發布」大蒜主要病害識別與防控

2021-01-15 農業見聞與記錄

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病害防控崗、江蘇省植物病理學會、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擊肺炎疫情期間(春季)蔬菜病害防治技術要點】

大蒜是我國重要的特色蔬菜作物,年栽種面積1200萬畝(江蘇面積150萬畝),面積、產量均位列世界第一。

近年來大蒜病害呈頻發普發態勢,給生產上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其中6種病害表現比較突出,以下分別介紹。

一、 大蒜葉枯病

危害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和花梗

葉片:多從下部老葉尖端開始發病。發病初期病斑呈水漬狀,葉色逐漸減褪,葉面出現灰白色稍凹陷的圓形斑點。病斑擴大後變為灰黃色至灰褐色,空氣溼度大時為紫黑色,病斑表面密生黑褐色黴狀物。病斑形狀不整齊,有梭形和橢圓形。病斑大小不一,小的直徑僅5-6毫米,大的可擴展到整個葉片。發病部位由下部葉片向上部葉片擴展蔓延。花梗:受害易從病部折斷,最後病部散生許多黑色小粒點。發病嚴重時,植株生長勢弱,地上部矮黃萎縮甚至提早枯死,遲抽薹或不抽薹,蒜頭和蒜薹產量降低,外觀品質大大降低。

致病病原

病原菌無性世代為匐柄黴屬(Stemphylium spp),有性世代為枯葉格孢腔菌(Pleospora herbarum sp.),屬子囊菌亞門。

發生規律

病原主要以菌絲或子囊殼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氣溫回升後引起初侵染和進行再侵染。該菌系弱寄生菌,常伴隨霜黴病或紫斑病混合發生。

防控要點

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用氮、磷、鉀肥,雨後及時排水,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

合理輪作:與非百合科蔬菜輪作2年以上;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推薦使用以下藥劑進行防治;

氟啶胺+苯醚甲環唑(有效用量10g+15g/畝)兌水25kg/畝,均勻噴霧防治,視病情間隔10~14天噴1次。

咪鮮胺(有效用量15g/畝)兌水25kg/畝,均勻噴霧防治,視病情間隔10~14天噴1次

二、 大蒜紫斑病

危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和花梗,貯藏期為害鱗莖。

田間發病:多開始於葉尖或花梗中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點,中央微紫色,擴大後病斑呈紡錘形或橢圓形,黃褐色甚至紫色,病斑多具有同心輪紋,溼度大時,病部長出黑色黴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病斑逐漸擴大,致全葉枯黃。南方苗高10-15cm開始發病,生育後期為害最甚,北方主要在生長後期發病。

貯藏期染病:鱗莖頸部變為深黃色或黃褐色軟腐。

致病病原

病原菌為香蔥鏈格孢(Alternaria porri),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1)形態:分生孢子梗淡褐色,單生或束生,大小(30~100)微米×(4~9)微米;分生孢子長棍棒狀,褐色,大小(60~130)微米×(15~20)微米。(2)特性:分生孢子發芽適溫24~27℃,病菌生育適溫6~34℃。

發生規律

病原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植株病殘體上於土壤中越冬,為翌春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藉助氣流雨水在田間傳播蔓延。

溫暖多溼、連陰雨、植株生長衰弱、連作田和低畦地易發病。

防控要點

加強田間管理:選擇地勢高、通風、排水都良好的地塊栽培;適期播種,合理密植,合理施用氮、磷、鉀肥,雨後及時排水;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

合理輪作:與非百合科蔬菜輪作2年以上。

種瓣處理:播種前用40~45℃溫水浸泡90分鐘。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推薦使用以下藥劑進行防治:

氟啶胺+苯醚甲環唑(有效用量10g+15g/畝)兌水25kg/畝,均勻噴霧防治,視病情間隔10~14天噴1次。

咪鮮胺(有效用量15g/畝)兌水25kg/畝,均勻噴霧防治,視病情間隔10~14天噴1次。

三、 大蒜根腐病

危害症狀

主要為害根莖,貯藏期為害鱗莖。

田間發病:植株矮小,葉子變黃;根系發黃腐爛,蒜頭小,嚴重時整個植株死亡。

致病病原

病原菌為尖刀鐮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和茄鐮孢菌(Fusarium solani)混合種群。

病菌以厚垣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條件適宜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等方式傳播,從傷口侵入,在病株上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

施肥不當或氮肥過多、土壤過溼及生長後期遇高溫多雨易發病,大水漫灌、田間積水或低洼地塊發病重。

藥劑防治:根腐病為土傳病害,發病後用藥效果差。故推薦種子處理防治。使用嘧菌酯有效用量2.4克/100千克種子,每畝按以上製劑量兌水15千克種子均勻拌種,進行種子處理防治。

四、 大蒜白腐病

病原菌為Sclerotium cepivorum(白腐小核菌),屬半知菌類真菌。

病菌在寄主地下或地面處的小菌核,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直接從根部或近地面處侵入,引起蔥、蒜、韭菜等百合科蔬菜發病,病部又產生菌絲,菌絲糾集在一起形成褐色組織緊密的小菌核。

環境:在高溫季節溼度不大的條件下,擴展緩慢。當氣溫低於20℃,溼度大持續時間長,易流行。

栽培:早春生長瘦弱的蒜苗田易發病,進入雨季後病勢擴展迅速。

農業防治:實行輪作3~4年以上,或與水田輪作,切忌連作;早春追肥提苗,以增強蒜株抗病力;發現病株及時挖除,最好掌握在形成菌核前進行。

藥劑防治:

播種前用蒜重的0.5%~1%的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處理,給蒜拌種時應嚴格控制藥量,藥量過大會抑制大蒜根的萌發和生長。

發病初期用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灌淋根莖。或噴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每隔10天灌1次,連續1~2次。

五、 大蒜銹病

主要為害葉片和假莖。病部初為橢圓形褪綠斑,後在表皮下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後散出橙黃色粉狀物,即夏孢子;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發病嚴重時,病斑連片致全葉黃枯,植株提前枯死。後期在未破裂的夏孢子堆上產出表皮不破裂的黑色冬孢子堆。

病原菌為Puccinia allii,屬擔子菌亞門真菌。

大蒜鏽菌不但侵染大蒜, 還可侵染大蔥和洋蔥等蔥屬植物。當大蒜收穫後,病菌在大蔥上危害並越夏, 秋季蒜苗出土後, 又繼續侵染危害蒜苗。入冬後, 病菌以夏孢子或菌絲體在留種大蔥和蒜苗上越冬, 翌年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開始再次侵染, 構成周年循環。

農業措施:栽培抗病品種;實行輪作;選擇地勢高、通風、排水都良好的地塊栽培;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用氮、磷、鉀肥,雨後及時排水,增加植株長勢;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

藥劑防治:在春秋季,特別是在遇到連續陰雨2~3天,就要及時檢查銹病的發生情況,如果發現葉上有褐綠斑點就要立即打藥,推薦:30%苯醚甲·丙環乳油3000倍液,或10%多抗黴素B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0%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

六、 大蒜病毒病

大蒜上病毒病導致的症狀比較多樣,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葉片上沿著葉脈方向形成褪綠的條斑或者斑塊,導致葉片失綠、變黃;一類主要表現為畸形和矮縮,病株葉片生長異常,表現扭曲或增生等症狀,植株矮小。發病重的植株常伴隨植株明顯矮化,不能抽薹或者蒜薹上具有明顯的褪綠斑塊;鱗莖球較小、蒜瓣及鬚根減少,嚴重時蒜瓣僵硬。

目前有報導可以侵染危害大蒜的病毒至少有36種,主要分布在馬鈴薯Y病毒屬(如洋蔥黃矮病毒、韭蔥黃條病毒等)、蔥屬X病毒屬(如大蒜A病毒、大蒜X病毒等)、香石竹病毒屬(如大蒜普通潛隱病毒等)等幾個屬。

初侵染源:主要來自蒜種,播種帶毒鱗莖,出苗後即發病。

傳播擴散:田間主要通過介體(蚜蟲、薊馬等)進行傳播,有些病毒亦可通過汁液摩擦傳播。

發病因素:管理條件差,介體昆蟲發生量大,與其他蔥屬植物連作或鄰作發病重,易發病。

選用無毒種苗:嚴格選種,選不帶毒的蒜種,不在發病地留種,最好採用脫毒大蒜生產種;

加強田間管理:加強水肥管理,防治早衰,提高大蒜的抗病能力;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以減少病害傳播。

合理輪作:實行輪作換茬,避免與大蒜及其他蔥類作物連作;

控制傳播介體,切斷傳播途徑:消滅傳毒媒介昆蟲,防治病毒的重複感染。

藥劑防治:蚜蟲可選用吡蚜酮、啶蟲脒、吡蟲啉等藥劑;薊馬可選用多殺黴素、吡蟲啉、噻蟲嗪、蟲蟎腈、唑蟲醯胺等藥劑。

其它措施參照具體介體的特性進行選擇。

相關焦點

  • 「專家評述」無限風光在險峰——水稻的白葉枯病害難題被攻克
    分離鑑定廣譜且持久抗病特性的基因,並利用其培育抗病品種是防控白葉枯病的重要手段。該研究成功分離鑑定到水稻白葉枯病的「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為水稻白葉枯病的長效防控鋪平了道路。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xplc.2021.100143專家評述水稻(Oryza sativa L.)是全球超過半數人口的主糧。
  • 同是大蒜提取物,大蒜素為何優於乙蒜素?其對細菌病害效果如何?
    目前對於作物細菌性病害的防治,如果樹上的潰瘍病、茄科類作物的青枯病、瓜類上的細菌性葉斑病等,目前還是以化學農藥防治為主,如銅製劑類、抗生素類、消毒劑類等,但是使用多了之後也已經產生了嚴重抗性,而且很多都沒有達到綠色防控標準。
  • 防控房企銷售飛單,雲徙「天眼AI」發布
    防控房企銷售飛單,雲徙「天眼AI」發布 2020年03月26日 17:2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3月24日,雲徙科技召開線上發布會,發布地產事業部的第二款產品
  • 埃洛克防務發布「守望者」、「觀測者」
    AIRLOOK子公司埃洛克防務正式發布定點巡航系統——「守望者」、偵查系統——「觀測者」,兩款防務無人機系統將提供全天候視頻監測,二、三維地圖數據獲取
  • 多重耐藥菌防控的「術、法、道」
    本次會議邀請了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孫運波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吳大瑋教授、解放軍第 309 醫院 SICU 科主任馬朋林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朱雪鳳教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神經重症醫學科主任方巍等全國及山東省重症醫學和感染領域的知名專家進行專題講座,並通過「術、法、道」三個層次來介紹多重耐藥菌感染診治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成果以及面臨的新挑戰等,為臨床感染性疾病的診治策略提供更有力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 一眼掌握態勢、用數據指導防控,以下33個疫情監測、分析與發布方案...
    類型 3:疫情區域網格化管控系統這類產品將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對接到社區/園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主要由社區網格管理人員使用,結合數據挖掘、GPS 等技術,方便社區/園區工作人員對所在區域人員進行高效管理,識別風險因素,落實防疫措施。
  • 家蠶主要病害早期預警與防控措施
    但是,高效益也伴隨高風險,其中家蠶病害是影響蠶繭產量和質量的最大風險。沒有養不死的蠶,也沒有養不好的蠶,充分做好早期病害診斷和防控,將家蠶病害消滅在萌芽期,才有可能收穫優質高產的蠶繭。家蠶質型多角體病毒主要通過食下傳染,在鹼性消化液作用下使多角體溶解,釋放出病毒粒子,通過病毒突起附著在圍食膜上將病毒核酸注入宿主細胞中複製增殖,感染中腸後端的圓筒形細胞質,在細胞質中形成大量的多角體,然後細胞破裂、脫落,多角體、病毒粒子、及細胞碎片散落在腸腔中隨糞便排出,成為蠶座感染的重要來源。
  • 病害研究專家潘良坤教你鯽魚病害防治方法
    病害研究專家潘良坤教你鯽魚病害防治方法出處:科學養魚 作者:趙永鋒 水產養殖網 2016-06-30 17:18:00 今年鯽魚價格高漲,這對於鯽魚養殖戶來說,應該會是豐收的一年,養殖戶目前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怕在養殖過程中發生病害,導致養殖功虧一簣。為此,我們邀請了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飼料營養與病害研究室潘良坤老師為我們講述鯽魚病害防治措施。
  • vivo 發布 TOF 3D 超感應技術:更安全的「刷臉支付」來了
    就在剛過不久的 6 月 12 日,vivo 正式發布了「未來」旗艦 ——vivo NEX,並公布了「零界全面屏」和「第三代屏幕指紋識別」等幾項新技術,成功吸引到了不少人的眼球。時隔兩周後的今天,vivo 除了在本屆 MWCS 2018 大會上展出了 vivo X21 FIFA 世界盃非凡版和 NEX 兩款新機以外,還在現場首次發布了「TOF 3D 超感應技術」。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智慧型手機廠商,這項新技術的發布也自然成為了大會首日開展的焦點之一。
  • 歐盟「史上最嚴」數據保護法 GDPR 生效;騰訊上線「下飯視頻」;中...
    Facebook 政策委員會主任 Clair Deevy 在媒體發布會上稱,該線下社群活動空間主要為線上社群的線下聚會提供免費場地,服務社群包括但不限於 Facebook。需要集會的社群通過網上登記預約的方式提出申請,審核通過後即可獲得場地的免費使用權。Clair 還表示,Facebook 推出這一線下機會空間正是為了讓更多線上好友獲得線下見面溝通的機會。
  • 「UFO」的科學研究報告
    有些人將「UFO」直接等同於外星人的飛船或者飛碟,「UFO」是英文簡稱,全稱是「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意思「不明飛行物」,指的是那些身份無法識別、來源不明確的空中飛行物。
  • 「HAY!17」語音識別PK賽 英語流利說完勝科大訊飛
    「HAY!17」語音識別PK賽 英語流利說完勝科大訊飛 12 月 16 日,由著名科技媒體PingWest品玩主辦的「HAY!17·無限奇境」嘉年華在北京炸裂開場。
  • 農作物病害發生與蔓延的三大主要因素
    病害是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和產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農業生產中做好病害防治工作至關重要。那麼,病害發生、流行與蔓延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下面,主要介紹病害發生與蔓延的三大主要因素。 一、品種的抗性。
  • 小麥主要病害的診斷與防治
    小麥的主要病害有:條銹病、白粉病、紋枯病、赤黴病、全蝕病、黃萎病。病害流行年份,由於來勢兇猛,危害大,常可在短期內引起較大的損失,造成小麥減產74%-84% 。    症狀:稈銹病主要發生在小麥葉鞘、莖稈和葉鞘基部,嚴重時在麥穗的穎片和芒上也有發生,產生很多的深紅褐色、長橢圓形夏孢子堆。小麥發育後期,在夏孢子堆或其附近產生黑色的冬孢子堆。稈銹病夏孢子堆散生,長橢圓形,表皮破裂而外翻。
  • 葉蟬在南高叢藍莓上的田間危害症狀識別及綠色防控技術
    葉蟬在南高叢藍莓上的田間危害症狀識別及綠色防控技術董克鋒,姜惠鐵南高叢藍莓是我國常綠與落葉果樹混作區(主要在雲貴川地區)栽植藍莓的首選品種,其多具有生長旺盛、葉片肥大、果大適宜做鮮果等優勢。為此,現將葉蟬田間危害症狀識別和綠色防控方法介紹如下:1危害症狀識別葉蟬屬同翅目葉蟬科害蟲,體多小型,似蟬。
  • 一個照片「隱身衣」,讓微軟曠視人臉識別系統100%失靈|開源
    這就是來自芝加哥大學的最新研究:給照片加上一點肉眼看不出來的修改,就能讓你的臉成功「隱形」。如此一來,即使你在網絡上的照片被非法抓取,用這些數據訓練出來的人臉模型,也無法真正成功識別你的臉。/protection -d 文件路徑(文件路徑是圖片文件夾所在的位置,這裡輸入~/Desktop/test_person),運行生成圖片的「隱身衣」。嗯?不錯,看起來竟然能識別一張圖中的2個人臉。
  • 史丹佛大學「智慧馬桶」,掃描「肛紋」識別使用
    對此,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研發了一款「智能馬桶」,能偵測到使用者如廁的排洩變化。這項研究近日刊登於《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Engineering),研究團隊提到, 開發新系統的「智能馬桶」,同時具有感應器和檢測器,藉由檢測尿液中的成分變化及影片記錄,能及早發現使用者可能出現的疾病。
  • 變了色的大蒜和洋蔥,還能吃嗎?
    臘八蒜 是大蒜變綠的傑作 其實大蒜變綠的現象,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被我們的祖先發現了。山西一帶的傳統小吃「臘八蒜」,就是利用這個現象的傑作。
  • 秋季加州鱸魚幾種常見病害的防控攻略
    秋季加州鱸魚幾種常見病害的防控攻略2016-10-04 07:4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廣州容川        瀏覽量: 7495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今年5月-9月初,市場上普遍反映,加州鱸病害較往年少了很多,大部分養殖戶的加州鱸魚塘基本沒什麼病害發生
  • ...阿里成立羅漢堂;人民網評「頭騰大戰」;騰訊發布微積分遊戲 |...
    (來源:澎湃新聞)「二更食堂」低俗炒作空姐遇害案被嚴懲6 月 26 日,浙江網信辦發布消息稱,對近期浙江省內部分自媒體違反網際網路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 5 起案例作出處理。其中包括微信公眾號「二更食堂」低俗炒作空姐順風車遇害案。通報稱,相關部門要求對涉事人員進行嚴肅處理,嚴禁開設「二更食堂」的轉世帳號和返聘違規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