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述」無限風光在險峰——水稻的白葉枯病害難題被攻克

2021-01-11 BioArt生物藝術

#BioArt植物#

編者按

白葉枯病是我國水稻生產上的「三大病害」之一,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和稻米品質。分離鑑定廣譜且持久抗病特性的基因,並利用其培育抗病品種是防控白葉枯病的重要手段。2020年1月9日,浙江師範大學馬伯軍教授團隊和中國農科院水稻研究所錢前院士團隊合作在Plant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Xa7, a New Executor R Gene that Confers Durable and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to Bacteria-Blight Disease in Ric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成功分離鑑定到水稻白葉枯病的「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為水稻白葉枯病的長效防控鋪平了道路。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xplc.2021.100143

專家評述

水稻(Oryza sativa L.)是全球超過半數人口的主糧。然而,水稻在生產中常常遭受各種病原物的侵害,嚴重影響其高產穩產以及稻米的品質,危害到全球與我國的糧食安全。由革蘭氏陰性黃單胞菌水稻致病變種(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引起的白葉枯病(bacterial blight)是我國水稻生產上最嚴重的細菌性病害之一,與稻瘟病、紋枯病並稱為水稻的「三大病害」。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白葉枯病常爆發成災,通常導致水稻減產20~30%,嚴重時可達50%,甚至絕收。

利用水稻自身的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種是防控白葉枯的最佳手段,這對減少農藥施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植物抗病基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通過識別病原菌所攜帶的效應因子,監控病菌的入侵並啟動防衛反應。但隨著抗病品種的大面積種植,狡猾的病原菌會通過突變,丟掉那些被抗病基因識別的效應因子,逃避宿主的監控,使得抗病品種「喪失」抗病性,因此絕大多數高抗基因持久性都比較差。比如,由於我國主栽水稻品種中引入了Xa4、Xa21等抗性基因,白葉枯病曾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是,隨著白葉枯病菌的不斷變異,陸續出現了新型致病菌,導致主栽水稻品種逐漸失去抗病性(章琦, 2009)。近些年,水稻白葉枯病又呈逐年加重的趨勢,「老病新發」問題日益嚴重,據統計2017年以來我國水稻白葉枯病發生面積超過1000萬畝次(陳功友 等, 2019),產量損失巨大,嚴重威脅到糧食安全。因此,從植物中鑑定克隆具有廣譜且持久抗病特性的新基因,解析其抗病分子機制,並服務於育種實踐,是目前植物免疫領域的研究熱點與全球作物育種的重要目標。

Xa7是目前國際公認對白葉枯病菌抗性最持久的「明星基因」(Vera-Cruz et al. 2000; White et al, 2009),具有重大育種價值和應用前景。但由於該抗病位點的序列與參考基因組完全不同,Xa7基因的分離鑑定一直未獲成功。近日,浙江師範大學的馬伯軍團隊和中國農科院水稻研究所錢前院士團隊攜手攻關,在精細定位的基礎上,通過輻射誘變和抗病抑制子篩選,終於將Xa7這一持久抗病基因鎖定在了一個28kb的範圍,並通過轉基因功能回補實驗,獲得了Xa7基因,為長效防控水稻白葉枯鋪平了道路。

Xa7抗性之所以持久,在於它識別監控機制上的獨特性。白葉枯病菌經常利用一些致病蛋白,「誘騙」水稻表達糖轉運蛋白基因,為其提供侵染定殖所需的營養,其中AvrXa7騙術最為「高明」,對白葉枯細菌在水稻中的生存最為關鍵。因此,田間群體中,缺失avrXa7基因的白葉枯菌株適應性差,難以流行(Vera-Cruz et al. 2000)。水稻Xa7基因正是通過識別AvrXa7發揮作用的,可謂找到了白葉枯細菌的命門,堪稱白葉枯剋星。Xa7的成功分離鑑定,為發現其它持久抗病基因提供了一個範例。不同於以往鑑定到的其它抗病基因,Xa7編碼一個全新的未知功能小蛋白,它激活水稻防衛反應的獨特機制值得期待。未來的深入研究將揭示新的抗病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感白葉枯品種( 「成恢448」,左);抗白葉枯品種(轉育Xa7基因的「成恢448」 ,右)(馬伯軍供圖)

在已知的46個抗白葉枯病基因中,Xa7最為重要,其分離鑑定之路也最為艱辛。從最初發現Xa7具有持久抗病性到現在已整整二十年,國際上許多實驗室在Xa7的分離鑑定中做了不懈努力。馬伯軍和錢前團隊的突破,為這一項重要的工作完美地畫上了句號。

馬伯軍教授(左二)、錢前院士(左三)

參考文獻:

Vera-Cruz CMV, Bai JF, Ona I, Leung H, Nelson RJ, Mew TW, Leach JE. Predicting durability of a disease resistance gene based on an assessment of the fitness loss and epidemi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avirulence gene mut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2000, 97(25): 13500-13505.

White FF, Yang B. Host and pathoge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rice-Xanthomonas oryzaeinteraction. Plant Physiology, 2009, 150(4): 1677-1686.

陳功友, 徐正銀, 楊陽陽, 鄒麗芳, 朱勃. 我國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型劃分和水稻抗病育種中應注意的問題.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 2019, 37(1): 71-77.

章琦. 中國雜交水稻白葉枯病抗性的遺傳改良. 中國水稻科學, 2009, 23(2): 111-119.

評述專家簡介

周儉民,男,博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 Cell Host Microbe、EMBO J、eLife、Mol Plant、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等多個期刊的編委和國際植物微生物分子互作學會的執委。長期從事植物與病原微生物互作機理研究,揭示了植物細胞表面免疫受體識別病原信號的分子機理和病原細菌致病蛋白攻擊植物免疫識別信號途徑的生化機理,提出了植物胞內免疫受體識別病原的誘餌模型並提供了分子證據。以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 Host Microbe、PNAS、Plant Cell等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2017-2020連續4年入選科睿維安全球高被引學者,多項成果得到了Curr Biol、PNAS、Cell Host Microbe、Science Signaling等期刊的專文評述,並多次應邀為Cell、Annu Rev Plant Biol、Cell Host Microbe、Curr Opin Plant Biol等期刊撰寫綜述。

通訊作者簡介

馬伯軍,浙江師範大學二級教授、「雙龍學者」特聘教授,博導,生物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命學部會議評審專家,浙江省遺傳學會常務理事兼植物遺傳學專業委員會主任,浙江省高校創新團隊(植物分子生物學)負責人。馬伯軍教授長期從事植物遺傳學方面的工作,主要圍繞水稻抗病基因的克隆與分子機理研究。主持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子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以通訊作者或共同作者身份在Plant Cell、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Rice、Molecular Breeding、Plant breeding等期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授權國際、國家發明專利6件。

相關焦點

  • 我省科學家成功克隆 水稻白葉枯病「剋星」基因
    我省科學家近日讓水稻配上了克隆技術的「探測儀」,由此分離鑑定出一種水稻白葉枯病的「剋星」基因——Xa7,成功破解了生物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難題,有望突破水稻白葉枯病長效防控的瓶頸。白葉枯病是我國水稻生產上的三大病害之一,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和稻米品質,已成為威脅糧食安全的重要問題。尤其在江浙沿海地區,每年颱風過後,水稻葉片破損以及溫度的升高,都成為白葉枯病滋生的「溫床」。利用水稻自身的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種是防控白葉枯病的最佳手段。
  • 上海交大陳功友團隊開闢水稻廣譜抗病育種新途徑—新聞—科學網
    陳功友教授(右)在田間查看白葉枯病病情 廣譜持久抗病水稻新品系與對照水稻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陳功友領銜的植物與病原菌分子互作研究團隊通過近20年研究,揭示了病原菌效應蛋白這個「間諜」與植物感病基因「接頭人」之間的協同進化關係,提出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阻斷兩者之間的協同進化進程,從而使植物獲得廣譜抗病(RLS)的育種新途徑,為解決作物抗病性喪失問題
  • 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剋星」基因
    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剋星」基因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消息,近日,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的「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
  • 任天堂的「無限遊戲」
    而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在定義邊界上的區別是:有限遊戲參與者在界限內遊戲,無限遊戲參與者與界限遊戲。有限遊戲由其邊界來定義,而無限遊戲則由其視界(horizon)來定義。在巖田聰時期,他用「視界」重塑了任天堂的「邊界」,開啟了任天堂的無限遊戲。還是用 Wii 來舉例。
  • 香港中文大學破解水稻基因G蛋白 提升水稻抗病害能力
    圖自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3月23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稻米也要提升抗逆力,香港中文大學的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首次破解水稻基因中「YchF類G蛋白」結構及功能,揭破水稻其中一項抗病害及對抗不良生長環境的能力。領導研究團隊的教授林漢明表示,團隊將會進一步研究G蛋白的運作機制,希望將有關發現實用化。
  • 水稻各種病害怎麼辨別?
    一、根部黑根、死亡、腐爛,造成青枯和黃枯1、水稻綿腐病。苗期基部出現白色綿毛狀物,真菌性病害,水稻爛秧。2,水稻細菌性基腐病。插後1周至乳熟期,根基部黃褐色至黑色死亡、腐爛、無蟲傷(飛蝨、螟蟲)和病害(紋枯病、菌核稈腐病)危害症狀,聞有腐爛臭味。3,水稻根結線蟲病。危害鬚根根尖,形成根結,嚴重時地上部矮化,發黃。
  • 專家發現數學史上的「最大質數」
    有專家發現數學史上的「最大質數」,答案是「2的7420萬7281次方減1」(2^74207281 - 1),總共有2233萬8618個位數。據ETtoday:不少人在求學過程中,最討厭的科目就是數學,許多人都學過「質數」,但你知道「最大質數」的數字是多少嗎?最近美國密蘇裡州一所大學的電腦,發現了「最大質數」,答案是「2的7420萬7281次方減1」(2^74207281 - 1),總共有2233萬8618個位數。
  • 「最難靶點」有望被攻克!好醫友專家解讀 KRAS G12C 肺癌靶向治療
    KRAS 基因突變:「最難攻克的靶點」好醫友醫療網腫瘤精準醫療專家、美國比華利山莊癌症中心腫瘤學家麥可·卡斯楚博士(Michael Castro, MD,曾多年獲評「美國頂級醫生」)介紹,RAS 是一種常見的致癌基因,其異常激活能導致癌細胞生長、細胞凋亡阻斷、免疫逃逸、代謝改變
  • 清華特獎,3年發7篇頂級論文,施一公學生白蕊專訪:就是要攻克難題
    「清華人要做就一定要做世界級難題」——她有她的倔強。關於方向:「我就是要選擇生物,就是要攻克難題」「這真的是太有趣了!」白蕊在高中課堂上聽完生物老師講解了母代基因和子代基因後,不禁感慨。這樣一來,白蕊不僅在課題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了優勢,同時也給自己爭取到了「更多睡覺的時間」,為「爭分奪秒地攻克領域難題」積蓄能量,讓自己能繼續為自己所熱愛的事「這麼拼」。
  • 從「失控」走向「必然」,Facebook 們要學會玩一場「無限遊戲」
    美國時間 4 月 9 日,扎克伯格放棄了他的 T 恤加牛仔褲,穿上了西裝,步入美國國會,向眾議院能源及商業委員會提交「8700 萬 Facebook 用戶數據是如何被不當分享給政治諮詢公司劍橋分析」的書面證詞。
  • 瑞士目的地夥伴培訓課程第六期,感受蘇黎世與日內瓦無限風光!
    瑞士目的地夥伴培訓課程第六期,感受蘇黎世與日內瓦無限風光!另外,還有「瑞士國家旅遊局在線培訓」瑞士旅遊專家課程(點擊跳轉)等你來學。中文版由【必修課程】、【主題選修課程】以及【瑞士的地區和旅遊目的地課程】三部分組成,專業講師為你全方面解讀瑞士,並分享瑞士的最新消息。學習在線課程,成為瑞士旅遊專家!
  • 從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搞科研「八字」經驗,談人生的成功與失敗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了研究雜交水稻,歷經39年時間,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是的,人世間事情就像是登山一樣,只要不怕挫折,克難攻堅,就一定能夠登上最高的峰頂,領略到「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壯麗美景。
  • 劉霞:從女焊工到清華博士,攻克世界級難題,用絕技「焊」為中國
    正當劉霞的焊接工作如魚得水之時,又出現了新的技術難題——焊接轉子的自主工藝。這一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成為我國自主研發的瓶頸,無法攻克這一技術難題,國人永遠被外國人扼住咽喉。沒人想受制於人,好鑽研,不服輸的劉霞在想,難道我們打不過這一技術難題?其他人可以做的,我們也同樣可以。面對困難,劉霞挺身而出,迎難而上。
  • 無限風光在險峰 ——磁性及石墨烯材料扛起「金華製造」脊梁
    人們看到的,只是登頂那一刻的風光。富仕特磁業董事長卻道出了風光背後的決絕:為了研發,孤注一擲,當時幾乎把所有賺來的錢都投了進去,萬一不成功,企業便有可能垮了。  現代製造業的發展背後是新材料、新工藝等「高精尖」巨手在推動。
  • 北航材料學院最新成果,攻克國際性難題!《Nature》刊發!
    《Conversion of non-van der Waals solids to 2D transition-metal chalcogenides》發現並提出一種合成單層二維材料的新方法──拓撲轉化法,通過轉化非範德華固體(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物(MAX相)等)直接大量製備出具有超穩定和超高單層率的單原子層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攻克了單層二維材料難以製備和不穩定的國際性難題
  • 陶哲軒「他的證明比我強」,這個天才青年解決了最簡單的數學難題
    魚羊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傳奇數學家張益唐之後,又有一位跟「孿生素數猜想」有關的數學家,摘下了「數論界最高獎」柯爾獎。作為一名數論學家,他最新的「戰績」,是解決了一個曾困擾數學家們近80年的難題:Duffin-Schaeffer猜想。
  • 陶哲軒「他的證明比我強」,這個天才青年解決了最簡單的數學難題
    魚羊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傳奇數學家張益唐之後,又有一位跟「孿生素數猜想」有關的數學家,摘下了「數論界最高獎」柯爾獎。作為一名數論學家,他最新的「戰績」,是解決了一個曾困擾數學家們近80年的難題:Duffin-Schaeffer猜想。
  • 頂尖女專家婉拒美國,堅持回國攻克世界難題,讓中國技術領先世界
    如今我國又出現一位頂尖女專家,不斷婉拒美國的請求,堅持回國後攻克了世界性難題,讓中國技術再次領先了全世界!美國為了留住這位博學多識的女專家,不斷開出十分優厚的條件,不過最終都被範景蓮給委婉拒絕了,毫不猶豫的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堅持要為祖國的這項領域做出貢獻!
  • 變廢為寶 中國專家攻克角膜病治療難題
    原標題:中國專家變廢為寶攻克原發性圓錐角膜病治療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