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從女焊工到清華博士,攻克世界級難題,用絕技「焊」為中國

2020-12-03 希望的燈不熄滅

這輩子最討厭非男人的人,這是封建社會許多有志女人的一聲吶喊。但是,隨著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婦女逐漸獲得了平等和自由,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地位都發生了根本變化。

女人可以頂天立地,早已不是一個口號,各行各業都有女人翹楚。《巾幗標兵》,《三八紅旗手》,都是對婦女的讚揚。

誰說女人不如男人?現在的女人更適合講這樣的話。不僅僅是女人擅長的領域,她們高人一等,就是在傳統男人佔主導地位的領域,也有優秀女人鶴立雞群。

正是這樣一位女性,她以巾幗不讓鬚眉的氣魄,在所從事的領域裡突破了國際技術壟斷,女焊工逆襲成為清華博士,攻克了世界頂級技術,德國人上門請教,她就是將核動力汽輪機轉子焊接到世界最高水平的劉霞,一個看似平凡,實則光彩奪目的女焊工!

焊工——命中注定的命運

焊工,一直以來都是被男人壟斷的行業,普通人很難將一個花季少女和焊工聯繫在一起。在外行看來,焊接就是把一堆鋼筋部件焊接在一起,而另一堆鋼筋部件則是一個簡單的機械力作,不需要任何技術。

起初,劉霞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她故意避開了這個專業。誰知道,命裡有時辰,命裡無時莫強求,劉霞因還是被調劑到焊接專業。

熱愛一行,做一行,可不是自己的本職工作怎麼辦?你想轉學嗎?還是想混日子?沒有,劉霞沒有洩氣,她選擇了做愛一行。堅持這樣的信念,只要肯努力,焊接也能出彩,劉霞在甘肅工業大學紮實紮實地學習了焊接理論知識,也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以專業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

畢業後,擇業也未能改變劉霞焊接工的命運,她被分配到上海汽輪機廠。紙上談兵,紙上談兵,紙上談兵,通過大學的學習,劉霞對焊接有了全新的認識,她對投入到正式工作中去充滿了信心。學習了以後,這是劉霞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理論知識做指導,實踐經驗做總結,在焊接工作中,劉霞用自己驕人的業績證明了自己,也向同事們證明了女性也可以成為優秀的焊工,她成了焊接工作的佼佼者。

劉霞車間內焊花四濺,完成了學生向熟練工、高級工的轉換。2000年,40歲的劉霞成為該廠的中流砥柱,劉霞也深知,士人不能不弘毅,任重道遠。

正當劉霞的焊接工作如魚得水之時,又出現了新的技術難題——焊接轉子的自主工藝。這一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成為我國自主研發的瓶頸,無法攻克這一技術難題,國人永遠被外國人扼住咽喉。

沒人想受制於人,好鑽研,不服輸的劉霞在想,難道我們打不過這一技術難題?其他人可以做的,我們也同樣可以。面對困難,劉霞挺身而出,迎難而上。

「道雖遠,不可及;事雖小,不可及」,劉霞一刻也不鬆懈,攻克了技術難題。藉助於在校期間積累的知識儲備,通過各種渠道查閱各種國外文獻,憑藉多年的焊接經驗,劉霞提出了第一個方案。

練習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了練習計劃,劉霞需要反覆練習,在車間40多度的高溫下,劉霞進入了忘我的工作狀態,汗水早已溼透了工作服。

第一種方法沒有成功!眾所周知,失敗是成功之母,在這一理念的強烈趨使下,劉霞帶領她的團隊屢敗屢戰,每次失敗她都要記錄參數,認真分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再提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孤詣,日夜兼程,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樣循環下去,經過70多次失敗,劉霞終於成功了!

劉霞的功績並不因其功績而停滯不前,她有更加遠大的追求。這次成功使她深刻地體會到了攻克技術難題、打破技術壟斷的重要性,也讓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和驕傲。以行動為祖國在焊接領域爭光,也實現了個人的人生價值。

此後,她又參與了華龍一號百萬核電汽輪機低壓焊接轉子的技術研究與開發,縱然挑戰與問題依然嚴峻複雜,劉霞面對困難與風險不放棄,不退縮,在焊接領域為中國人的精氣神而奮鬥。

堅持不懈的信念不放棄,滄海可填、山川可遷,劉霞不負眾望的成功,不僅是國內領先,而且是國際領先!劉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人的智慧,她說:「一往無前,一往無前,一往無前,一往無前!

繼承——責任的延續

優秀的人才永不止步,劉霞不僅攻克了焊接領域的技術難題,還獲得了上海交大、清華大學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劉霞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業績,如果說她還有什麼追求的話,那就是培養下一代焊工。古老的語言有雲彩,教徒弟,餓死師傅,在技藝的傳承上,有心者永遠留一手。

但劉霞卻是一個「缺心眼」的人,她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核心焊接技術傳授給徒弟們。「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劉霞明白了這一點,也明白了焊接技術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領域,未來的很多挑戰都需要培養更多的年輕人。

劉霞所能做的,就是將她所掌握的技藝和工匠精神傳承下去。中國的焊接技術不可能一成不變,在未來技術強國的道路上,仍有許多難題有待解決。

對劉霞來說,她不僅教徒弟焊接技術,更教中國焊接領域的未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偉大的工程,偉大的工程也要靠一代代工匠的努力。繼承焊接技術,是一種義務,也是一種責任。「師之道,故道之業也。」劉霞有意識地承擔起教師的責任,可她善良的人品,耐心的態度,讓他在徒弟的口中成了「師姐」。

劉霞不僅注重技術的傳承,更注重工匠精神的傳承,焊工們同樣肩負著建設一項偉大工程的責任和使命,只要不放棄對自己的要求,就可以在世界焊接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蹟。

相關焦點

  • 中國「女焊工」劉霞:攻克世界頂尖技術,德國專家都親自上門拜訪
    比如焊工是一種特殊作業工種,工作量較為繁重,並且長期與金屬錳接觸很容易造成慢性錳中毒,即使男人從事這方面工作的都較少,但中國女焊工劉霞作為一名女性能夠攻克世界頂尖技術,甚至德國專家都親自上門拜訪,這是怎樣的一位傳奇女性呢
  • 焊工劉霞:獨門技術折服德國專家,70次試驗攻克世界難題
    「牛人」焊工劉霞::70次試驗攻克世界難題,折服德國專家現如今的社會女性比男性更願意去嘗試、去成長、去拼搏。當代女性不僅擅長做母親、做家務,她們在貨車司機、飛行員、焊接工等被男性壟斷的行業裡,優秀的女性也分了一杯羹。
  • 攻克多個世界級難題,4年8篇高水平論文,90後清華女博士太傳奇
    ——白蕊我國有這樣一位90後的女科學家白蕊,她的簡歷甩出去那是相當傳奇,絕對的前程似錦。她是武漢大學這個985高校的本科生,又保送到清華直博,讀博期間發表8篇高水平研究論文,5篇發在《科學》期刊,3篇發在《細胞》期刊。
  • 90後清華女博士白蕊:攻克世界級生物難題,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這位九零後清華女博士就是傑出青年的代表,她曾經攻克了多個世界性的生物難題,成為了我國科學界的傳奇,她就是白蕊。從小就成績優異,並且對生物科學十分感興趣1992年白蕊出生在內蒙古的一個普通家庭,與其他少年天才跳級學習不同的是,白蕊和我們普通孩子一樣經歷了九年的義務教育和令人頭疼的高考。
  • 女焊工朱瑞霞為「雪龍2」立下功勳
    自1998年進江南造船廠以來,她從一名普通農民工成長為氬弧焊技師、班組技術骨幹、技術創新的帶頭人,先後攻克了鎳銅管焊接變形、HDR不鏽鋼焊接、鈦合金焊接等一系列高難度問題。可以說,朱瑞霞把青春獻給了她所熱愛的造船事業。
  • 「棄國回美」清華女教授,攻克世界性難題,為美國添磚加瓦
    顏寧,清華最年輕的女教授,也可以說是中國最年輕的女教授在這座中國最高的學府之一,顏寧完全釋放了研究的本性,大三期間便成功獲得了出國訪學機會,此後更是繼續在普林斯頓大學深造,拿下博士學位後成功歸國。回國十年間,顏寧致力於研究與教學,在清華獲得了自己的實驗室,為中國成功培養了數名頂尖科研人才,更是獲得了中國2017年年度科技人物獎,可見其對中國生物學界的貢獻。要知道,生物學作為近幾年來發展的重點項目,與生命休戚相關,被譽為是21世紀最為重要的學科。但我國在此有著明顯的不足,顏寧十年的耕耘,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這一差距。
  • 從普通農民工變身氬弧焊技師 女焊工朱瑞霞為「雪龍2」立下功勳
    自1998年進江南造船廠以來,她從一名普通農民工成長為氬弧焊技師、班組技術骨幹、技術創新的帶頭人,先後攻克了鎳銅管焊接變形、HDR不鏽鋼焊接、鈦合金焊接等一系列高難度問題。可以說,朱瑞霞把青春獻給了她所熱愛的造船事業。
  • 中國又火了,連續攻克2項世界頂尖技術,德國教授都來學習
    焊工這個工作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是個既危險又耗費體力的工作,不過,在我國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身為女性,不僅在焊工的工作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還連續攻克了世界頂尖技術,更是吸引了德國專家前來拜訪學習,她就是我國的女焊工——劉霞。
  • 清華女教授再次取得突破,攻克困擾國際50年難題
    2017年,清華女教授顏寧出走美國,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這位才華橫溢的美女科學家離開時曾說:換一種環境,希望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突破。那麼這3年來,她突破了嗎?顏寧,從小就表現出聰明的才智和過人的天賦,先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本科畢業後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學習,師從著名生物學家施一公先生,獲得博士學位
  • 攻克世界級難題!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為3nm晶片製造助力
    8月28號訊,本月24號,一支隸屬於北京大學的一隻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攻克了碳基半導體如何抗輻射這一世界級難題。該團隊順利研究出世界首個能"抗輻射"的碳基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並且發表於全世界最權威的《自然·電子學》期刊。
  • 攻克世界級難題!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為3nm晶片製造助力
    8月28號訊,本月24號,一支隸屬於北京大學的一隻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攻克了碳基半導體如何抗輻射這一世界級難題。該團隊順利研究出世界首個能&34;的碳基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並且發表於全世界最權威的《自然·電子學》期刊。
  • 清華女教授攻克世界性難題,落選院士後放棄工作,選擇去美國任教
    ,高科技人才短缺已成為世界性難題。她選擇回國是在13年前,年僅30歲的她成了清華大學最年輕的女教授,解決了許多難題。可惜,3年前,顏寧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並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1977年11月,顏寧生於山東萊蕪,章丘。顏寧是生活中被稱為別人家的孩子。
  • 內蒙古女孩4年發表8篇論文,破解世界級難題,現在又有新突破
    年時間,便完成了人家用5年才能完成的學業,取得了博士學位。她還入選由中國科協評選的2018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全國5人名單,並獲得國家獎學金、「未來學者」獎學金等殊榮。白蕊志向遠大,潛心鑽研生物界,雖從未出國留學,卻攻克了各種世界級難題。
  • 90後女科學家,四年完成清華大學碩博連讀,解決多個世界級難題
    國產科學家破解世界級難題從武漢大學到清華大學碩博連讀,白蕊在自己的求學過程中沒有任何出國留學的經歷,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國產科學家。她僅用四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清華大學的碩博連讀,從清華大學畢業後白蕊有了自己的科研團隊,開始專心做科研創作。
  • 中國真的做到了,再次攻克一項世界級難題,網友:厲害了我的國
    事實上,在航天航空領域,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神舟」、北鬥等以外,我國還攻克了很多世界頂尖技術,其中一項就是泵後擺技術。,再次攻克一項世界級難題多年以前,泵後擺火箭發動機還是俄羅斯的專屬,當時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對這項技術垂涎三尺,簡單介紹一下,泵後擺技術主要作用於重型運載火箭,當航天航空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研發更大推力的液體運載火箭就成為了必修課,這時候如果不能攻克泵後擺技術,各項工作都將停滯不前。
  • 清華特獎,3年發7篇頂級論文,施一公學生白蕊專訪:就是要攻克難題
    隨後,白蕊在施老師指導下帶領團隊首次解析了目前被認為是分子量最大的剪接體pre-B complex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而這一過程中,從複合物的提純、樣品的製備到結構的解析,每一步都十分具有挑戰。「清華人要做就一定要做世界級難題」——她有她的倔強。
  • 用6個月時間攻克50年未解科學難題的博士:請別叫我女科學家
    ​她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的博導,31歲又被直接特聘為清華大學的正教授,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42歲時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很厲害,也足夠優秀。但是和她一起出現的詞卻是:「網紅」「女科學家」「女博士」「大齡未婚女性」。
  • 清華女教授「棄國歸美」,為美立新功,困擾國際50年難題被攻克
    如今中國的發展勁頭很猛,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和世界其他強國較量,很多在外留學的人才爭先恐後希望回歸祖國,但其中也不乏例外,2017年,全球學術界一度因為清華美女教授顏寧「棄國歸美」的消息引發轟動。顏寧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19歲那年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就讀於生物學專業,她在生物學研究領域有極高的天賦,在清華畢業後,她又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獲得了生物學博士學位。當時的她在結束學業後第一時間就回到了祖國,懷抱滿身的熱情希望能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 國產女科學家4年發表8篇論文,破解了世界級難題,現在又有新突破
    她僅用4年時間,便完成了人家用5年才能完成的學業,取得了博士學位。讀博期間,她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8篇,還獲得了2017和2018年度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博士生獎學金。據了解,白蕊師從施一公教授,博士期間的課題是利用結構生物學的手段來探究RNA剪接的分子機理,發表的高水平研究論文8篇,被引用次數600餘次。
  • 清華美女教授功成名就時歸美,為美立下奇功,助其攻克50年難題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作為清華最年輕的美女博士生導師,在國內功成名就之後,因為一次科學院院士的甄選未能選上,選擇了遠走他鄉,為美國立下奇功,攻克了困擾全球50年的難題,她這樣做真的對嗎?憑藉著從小就展現出來的過人天賦,清華畢業之後她並沒有直接投入到工作中去,最終被普林斯頓大學選中,並且獲得了該大學的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