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最討厭非男人的人,這是封建社會許多有志女人的一聲吶喊。但是,隨著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婦女逐漸獲得了平等和自由,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地位都發生了根本變化。
女人可以頂天立地,早已不是一個口號,各行各業都有女人翹楚。《巾幗標兵》,《三八紅旗手》,都是對婦女的讚揚。
誰說女人不如男人?現在的女人更適合講這樣的話。不僅僅是女人擅長的領域,她們高人一等,就是在傳統男人佔主導地位的領域,也有優秀女人鶴立雞群。
正是這樣一位女性,她以巾幗不讓鬚眉的氣魄,在所從事的領域裡突破了國際技術壟斷,女焊工逆襲成為清華博士,攻克了世界頂級技術,德國人上門請教,她就是將核動力汽輪機轉子焊接到世界最高水平的劉霞,一個看似平凡,實則光彩奪目的女焊工!
焊工——命中注定的命運
焊工,一直以來都是被男人壟斷的行業,普通人很難將一個花季少女和焊工聯繫在一起。在外行看來,焊接就是把一堆鋼筋部件焊接在一起,而另一堆鋼筋部件則是一個簡單的機械力作,不需要任何技術。
起初,劉霞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她故意避開了這個專業。誰知道,命裡有時辰,命裡無時莫強求,劉霞因還是被調劑到焊接專業。
熱愛一行,做一行,可不是自己的本職工作怎麼辦?你想轉學嗎?還是想混日子?沒有,劉霞沒有洩氣,她選擇了做愛一行。堅持這樣的信念,只要肯努力,焊接也能出彩,劉霞在甘肅工業大學紮實紮實地學習了焊接理論知識,也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以專業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
畢業後,擇業也未能改變劉霞焊接工的命運,她被分配到上海汽輪機廠。紙上談兵,紙上談兵,紙上談兵,通過大學的學習,劉霞對焊接有了全新的認識,她對投入到正式工作中去充滿了信心。學習了以後,這是劉霞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理論知識做指導,實踐經驗做總結,在焊接工作中,劉霞用自己驕人的業績證明了自己,也向同事們證明了女性也可以成為優秀的焊工,她成了焊接工作的佼佼者。
劉霞車間內焊花四濺,完成了學生向熟練工、高級工的轉換。2000年,40歲的劉霞成為該廠的中流砥柱,劉霞也深知,士人不能不弘毅,任重道遠。
正當劉霞的焊接工作如魚得水之時,又出現了新的技術難題——焊接轉子的自主工藝。這一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成為我國自主研發的瓶頸,無法攻克這一技術難題,國人永遠被外國人扼住咽喉。
沒人想受制於人,好鑽研,不服輸的劉霞在想,難道我們打不過這一技術難題?其他人可以做的,我們也同樣可以。面對困難,劉霞挺身而出,迎難而上。
「道雖遠,不可及;事雖小,不可及」,劉霞一刻也不鬆懈,攻克了技術難題。藉助於在校期間積累的知識儲備,通過各種渠道查閱各種國外文獻,憑藉多年的焊接經驗,劉霞提出了第一個方案。
練習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了練習計劃,劉霞需要反覆練習,在車間40多度的高溫下,劉霞進入了忘我的工作狀態,汗水早已溼透了工作服。
第一種方法沒有成功!眾所周知,失敗是成功之母,在這一理念的強烈趨使下,劉霞帶領她的團隊屢敗屢戰,每次失敗她都要記錄參數,認真分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再提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孤詣,日夜兼程,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樣循環下去,經過70多次失敗,劉霞終於成功了!
劉霞的功績並不因其功績而停滯不前,她有更加遠大的追求。這次成功使她深刻地體會到了攻克技術難題、打破技術壟斷的重要性,也讓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和驕傲。以行動為祖國在焊接領域爭光,也實現了個人的人生價值。
此後,她又參與了華龍一號百萬核電汽輪機低壓焊接轉子的技術研究與開發,縱然挑戰與問題依然嚴峻複雜,劉霞面對困難與風險不放棄,不退縮,在焊接領域為中國人的精氣神而奮鬥。
堅持不懈的信念不放棄,滄海可填、山川可遷,劉霞不負眾望的成功,不僅是國內領先,而且是國際領先!劉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人的智慧,她說:「一往無前,一往無前,一往無前,一往無前!
繼承——責任的延續
優秀的人才永不止步,劉霞不僅攻克了焊接領域的技術難題,還獲得了上海交大、清華大學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劉霞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業績,如果說她還有什麼追求的話,那就是培養下一代焊工。古老的語言有雲彩,教徒弟,餓死師傅,在技藝的傳承上,有心者永遠留一手。
但劉霞卻是一個「缺心眼」的人,她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核心焊接技術傳授給徒弟們。「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劉霞明白了這一點,也明白了焊接技術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領域,未來的很多挑戰都需要培養更多的年輕人。
劉霞所能做的,就是將她所掌握的技藝和工匠精神傳承下去。中國的焊接技術不可能一成不變,在未來技術強國的道路上,仍有許多難題有待解決。
對劉霞來說,她不僅教徒弟焊接技術,更教中國焊接領域的未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偉大的工程,偉大的工程也要靠一代代工匠的努力。繼承焊接技術,是一種義務,也是一種責任。「師之道,故道之業也。」劉霞有意識地承擔起教師的責任,可她善良的人品,耐心的態度,讓他在徒弟的口中成了「師姐」。
劉霞不僅注重技術的傳承,更注重工匠精神的傳承,焊工們同樣肩負著建設一項偉大工程的責任和使命,只要不放棄對自己的要求,就可以在世界焊接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