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日交替之時,
伴隨著月光下翻湧的海浪聲,
縱橫大鵬CW-30LiDAR無人機在黑夜中起飛。
這是做什麼任務?
近日,廣東省國土資源測繪院航測遙感站和海洋測繪隊,在臺山市某海灣,使用縱橫大鵬CW-30LiDAR無人機獲取雷射點雲,測量該地海岸帶近陸部分(一般指水深小於1米)水底高程,用來對比傳統作業方式獲取的數據精度和作業效率,尋求更優化的模式,更高效率完成海岸帶測量任務。
海岸帶測量關乎近岸海域生態環境及其資源的監測、評價與管理,運用新型測繪手段,建設海岸帶地理信息,將為海岸帶生態環境系統以及經濟系統可持續運轉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支撐。
傳統的測量方式效率較低,靠近陸地的高程,需要採用小船裝載單波束測深儀對岸邊地形進行實測,或工作人員攜帶設備實地測量。
小船在岸邊行駛時由於水深較淺,船速一般不會超過2節,且由於海岸線的曲折性,船隻航行難度更大,一般每天的測量範圍小於2平方公裡。若是人工實地測量,看不見的淤泥和潮水的漲落等情況,會對人員安全造成威脅。
隨著科技的發展,廣東省國土資源測繪院也在不斷嘗試,首次將無人機搭載雷射雷達航測技術引入海岸線測量任務中。
此次作業區域沿岸潮汐類型屬於半日潮,最低潮時間為凌晨四點半和下午六點,此時大片潮退,沙灘裸露最多,能最大程度獲取到準確的水下高程,因此測量時間選在後半夜。
為保證任務的順利,工作人員們當天凌晨兩點多便要起床,前往作業區域,做航飛前準備,以便測得更多的數據。
任務中,CW-30LiDAR共作業兩個架次,完成該區域海岸線測量工作。
「使用CW-30LiDAR作業可代替外業人員大部分工作,充分保障人員安全。且一個架次就能獲取約20平方公裡的數據,作業模式的轉變讓效率提升了10倍,生產效益大大提升。」負責本次任務的技術人員談到。
「同時,後期技術人員把外業實測的坐標點與此次CW-30LiDAR夜航所獲取的數據作了比對,結果表明:精度相差不大,認證了CW-30LiDAR在海岸線測量上的可行性。」
「有了縱橫大鵬無人機這麼好的設備,我們也在不斷嘗試。通過科技,更好的服務於更多樣的測繪需求。」
踏著星月出發,迎著朝陽起航。
聽著海浪翻湧,看著霞光彩雲。
這是屬於測繪人的熱愛與浪漫,為測繪人過硬的專業素質、能吃苦的戰鬥精神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