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操縱子

2021-01-21 囡波灣生物

摘要:介紹了乳糖操縱子的基本結構、結構基因群、啟動子、操縱基因、調控基因和終止子的結構和基本功能;並介紹了乳糖操縱子通過阻逼蛋白的負性調控和通過CAP的正性調控的過程和機理。

關鍵詞:乳糖操縱子、結構、調控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微生物代謝的調節,以大腸桿菌米乳糖苷酶的誘導合成過程為例,簡單介紹了酶合成的調節機理,其內容就是法國分子生物學家雅各布和莫諾於1961年提出的「乳糖操縱子」學說,其本質屬於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調控。但因篇幅所限,教材對此介紹過於簡單,使得不少學生和教師對此存在較多疑問,下面對此做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生物體內每個體細胞都含有該物種的一整套基因,但是,這些基因並不是同時都在表達。比如單細胞的細菌,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開啟或關閉某些基因,以便迅速合成它所需要的蛋白質,停止合成它不需要的蛋白質。生物體內的基因之所以能夠有序地表達,是因為細胞內存在著對基因表達的調控機制,這種調控機制是生物體所不可缺少的。

大腸桿菌一般是將葡萄糖作為碳元素的來源。但是,雅各布和莫諾發現,當大腸桿菌生活的環境中沒有葡萄糖而有乳糖時,大腸桿菌就會迅速合戲與乳糖代謝有關的3種酶:一種是β-半乳糖苷透性酶,它促使乳糖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另一種是β-半乳糖苷酶,催化乳糖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第三種是β-半乳糖苷轉乙醯基酶(也稱硫代半乳糖苷轉乙醯基酶)。在這3種酶的作用下,大腸桿菌就能夠將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並加以利用。當從大腸桿菌生活的環境中去除乳糖後,這3種酶的合成就會停止。

從上面的現象可以看出,大腸桿菌能夠根據周圍環境中有沒有乳糖,來決定是否合成半乳糖苷酶。我們知道,酶的合成是受特定的基因控制的,半乳糖苷酶的合成是半乳糖苷酶基因表達的結果。由此可見,乳糖對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達起到了誘導作用。那麼,這種誘導作用是如何進行的呢?雅各布和莫諾提出了操縱子和操縱基因的概念,很好的解釋了這種誘導和調控過程,他們的操縱子學說使得以從分子水平認識基因表達的調控,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因此他們2人於1965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乳糖操縱子的基本組成

1.1 結構基因群

操縱子中被調控的編碼蛋白質的基因稱為結構基因。一個操縱子中含有2個以上的結構基因,多的可達十幾個,各結構基因頭尾銜接、串連排列,組成結構基因群。

如圖1所示乳糖操縱子含有Z、Y和A共3個結構基因。乙基因長3510bp,編碼含1170個胺基酸、分子量為135 000的多肽,以四聚體形式組成有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催化乳糖轉變為別乳糖(也稱異乳糖),再分解為半乳糖和葡萄糖;Y基因長780 bp,編碼有260個胺基酸、分子量為30000的半乳糖透過酶,促使環境中的乳糖進入細菌;A基因長825 bp,編碼275個胺基酸、分子量為32000的轉乙醯基酶,以二聚體活性形式催化半乳糖的乙醯化。Z基因5"側具有大腸桿菌核糖體識別結合位點特徵的Shan-Dagano(SD)序列,因而當乳糖操縱子開放時,核糖體能結合在轉錄產生的mRNA上。由於乙、Y和A3個基因頭尾相接,上一個基因的翻譯終止碼靠近下一個基因的翻譯起始碼,因而同一個核糖體能沿此轉錄生成的多順反子mRNA移動,在翻譯合成了上一個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後,不從mRNA上脫落下來而繼續沿mRNA移動合成下一個基因編碼的蛋白質,依次合成這個基因群所編碼的蛋白質。

1.2 啟動子

啟動子是措能被RNA聚合酶識別、結合併啟動基因轉錄的一段DNA序列。操縱子至少有1個啟動子,一般在第一個結構基因5'側上遊,控制整個結構基因群的轉錄。

雖然不同的啟動子序列有所不同,但比較已經研究過的上百種原核生物的啟動子的序列,發現有一些共同的規律,它們一般長40-60 bp,含A-T鹼基對較多,某些段落是很相似的,這些相似的保守性段落稱為共有性序列。啟動子一般可分為識別、結合和起始三個區段。轉錄起始第一個鹼基(通常標記位置為+1)最常見的是A;在-10bp附近有TATAAT一組共有序列,因為這段共有序列是首先發現的,稱為Pribnow盒;在-35 bp處又有TTGACA一組共有序列。

不同的啟動子序列不同,與RNA聚合酶的親和力不同,啟動轉錄的頻率高低不同,即不同的啟動子起動基因轉錄的強弱不同,例如:PL、PR、P7屬強啟動子,而Plac則是較弱的啟動子。

1.3 操縱基因

操縱基因是指能被調控蛋白特異性結合的一段DNA序列。操縱基因常與啟動子鄰近或與啟動子序列重疊、當調控蛋白結合在操縱基因序列上,會影響其下遊基因轉錄的強弱。乳糖操縱子的操縱基因序列位於啟動子與被調控的基因之間,部分序列與啟動子序列重疊。研究發現這段雙鏈DNA具有回文樣的對稱性一級結構,能形成十字形的莖環構造。不少操縱子都具有類似的對稱性序列,可能與特定蛋白質的結合相關。

1.4 調控基因

調控基因是編碼能與操縱序列結合的調控蛋白的基因。與操縱子結合後能減弱或阻止其調控基因轉錄的調控蛋白稱為阻遏蛋白,其介導的調控方式稱為負性調控;與操縱子結合後能增強或啟動其調控基因轉錄的調控蛋白稱為激活蛋白,所介導的調控方式稱為正性調控。

某些特定的物質能與調控蛋白結合,使調控蛋白的空間構象發生變化,從而改變其對基因轉錄的影響,這些特定物質稱為效應物,其中凡能引起誘導發生的分子稱為誘導劑,能導致阻遏發生的分子稱為阻遏劑或輔助阻遏劑。

乳糖操縱子中,調控基因Rlac位於Plac鄰近,有其自身的啟動子和終止子,轉錄方向和結構基因群的轉錄方向一致,編碼產生由347個胺基酸組成的調控蛋白R。在環境沒有乳糖存在的情況下,R形成分子量為152000的活性四聚體,能特異性與操縱基因0緊密結合,從而阻止利用乳糖的酶類基因的轉錄,所以R是乳糖操縱子的阻遏蛋白;當環境中有足夠的乳糖時,乳糖受Β-半乳糖苷酶作用轉變為別乳糖,別乳糖與R結合,使R的空間構象變化,四聚體解聚成單體,失去與操縱基因特異性緊密結合的能力,從而解除了阻遏蛋白的作用,使其後的基因得以轉錄合成利用乳糖的酶類。在這過程中乳糖(實際起作用的是別乳糖)就是誘導劑,與R結合,起到去阻遏作用,誘導了利用乳糖的酶類基因的轉錄。

許多調控蛋白都是變構蛋白,通過與上述類似的方式與效應物結合改變空間構象,從而改變活性,起到調節基因轉錄表達的作用。

1.5 終止子

終止子是給予RNA聚合酶轉錄終止信號的DNA序列。在1個操縱子中至少在結構基因群最後一個基因的後面有一個終止子。

終止子按其作用是否需要蛋白因子的協助至少可以分為2類:不依賴p因子的終止和依賴p因子的終止。不依賴p因子(蛋白性終止因子)的終止子在序列上有一些共通的特點,即有一段富含GC的反向重複序列,其後跟隨一段富含AT的序列,因而轉錄生成的mRNA的序列中能形成髮夾式結構,後繼一連串U,正是RNA聚合酶轉錄生成的這段mRNA的結構阻止RNA聚合酶繼續沿DNA移動,並使聚合酶從DNA鏈上脫落下來,終止轉錄。依賴p因子的終止子其終止轉錄的作用需要p因子的協同,或至少是受p因子的影響。

不同的終止子的作用也有強弱之分,有的終止子幾乎能完全停止轉錄;有的則只是部分終止轉錄,一部分RNA聚合酶能越過這類終止序列繼續沿DNA移動並轉錄。如果一串結構基因群中間有這種弱終止子的存在,則前後轉錄產物的量會有所不同,這也是終止子調節基因群中不同基因表達產物比例的一種方式。有的蛋白因子能作用於終止序列,減弱或取消終止子的作用,稱為抗終止作用,這種蛋白因子就稱為抗終止因子。

以上5種元件是每一個操縱子必定含有的。其中啟動子、操縱子位於緊鄰結構基因群的上遊,終止子在結構基因群之後,它們都在結構基因的附近,只能對同一條DNA鏈上的基因表達起調控作用,這種作用在遺傳學實驗上稱為順式作用,啟動子、操縱子和終止子就屬於順式作用元件。調控基因可以在結構基因群附近,也可以遠離結構基因,它是通過其基因產物——調控蛋白來發揮作用的,因而調控基因不僅能對同一條DNA鏈上的結構基因起表達調控作用,而且能對不在一條DNA鏈上的結構基因起作用,在遺傳學實驗上稱為反式作用,調控基因就屬於反式作用元件,其編碼產生的調控蛋白稱為反式調控因子。由此,基因表達調控機理的關鍵在蛋白質與核酸的相互作用上。

2.乳糖操縱子的表達調控

2.1 阻遏蛋白的負性調控

當大腸桿菌在沒有乳糖的環境中生存時,lac操縱子處於阻遏狀態。此R基因在其自身的啟動子PR控制下,低水平、組成性表達產生阻遏蛋白R,每個細胞中僅維持約10個分子的阻遏蛋白。R以四聚體形式與操縱子O結合,阻礙了RNA聚合酶與啟動子Plac的結合,阻止了基因的轉錄起動。R的阻遏作用不是絕對的,R與O偶爾解離,使細胞中還有極低水平的β-半乳糖苷酶及透過酶的生成。

當有乳糖存在時,乳糖受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轉變為別乳糖,與R結合,使R構象變化,R四聚體解聚成單體,失去與O的親和力,與O解離,基因轉錄開始,使Β-半乳糖苷酶在細胞內的含量可增加1000倍。這就是乳糖對lac操縱子的誘導作用。

2.2 CAP的正性調控

細菌中的cAMP含量與葡萄糖的分解代謝有關,當細菌利用葡萄糖分解釋放能量時,CAMP生成少而分解多,CAMP含量低;相反,當環境中無葡萄糖可供利用時,CAMP含量就升高。細菌中有一種能與cAMP特異結合的cAMP受體蛋白CRP,當CRP未與CAMP結合時它是沒有活性的,當cAMP濃度升高時,CRP與cAMP結合併發生空間構象的變化而活化,稱為CAP,能以二聚體的方式與特定的DNA序列結合。

在lac操縱子的啟動子Plac上遊端有一段序列與Plac部分重疊的序列,能與CAP特異結合,稱為CAP結合位點。CAP與這段序列結合時,可增強RNA聚合酶的轉錄活性,使轉錄提高50倍。相反,當有葡萄糖可供分解利用時,cAMP濃度降低,CRP不能被活化 lac操縱子的結構基因表達下降。

由於Plac是弱啟動子,單純因乳糖的存在發生去阻遏使lac操縱子轉錄開始,還不能使細菌很好利用乳糖,必須同時有CAP來加強轉錄活性,細菌才能合成足夠的酶來利用乳糖。lac操縱子的強誘導既需要有乳糖的存在,又需要沒有葡萄糖可供利用。通過這種機制,細菌優先利用環境中的葡萄糖,只有無葡萄糖而又有乳糖時,細菌才去充分利用乳糖。

不難看出,CAP結合位點就是一種起正性調控作用的操縱基因,CAP則是對轉錄起正性作用的調控蛋白-激活蛋白,編碼CRP的基因也是一個調控基因,不過它並不在lac操縱子的附近,CAP可以對幾個操縱子都起作用。

綜上所述,乳糖操縱子屬於可誘導操縱子,這類操縱子通常是關閉的,當受效應物作用後誘導轉錄起始。這類操縱子使細菌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最有效地利用環境能提供的能源底物。


 作者信息

劉本舉(河南省濮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李新梅(河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相關焦點

  • 【倒計時 67 天】乳糖操縱子的誘導劑不是乳糖
    真題回顧【2003 - 135 生物化學 X 型題】共同參與構成乳糖操縱子的組分有
  • 生化|2020生化初試熱門考點——乳糖操縱子
    據同學及本人回憶,在2020年的初試題目中,有多所院校的生化試題中涉及重點章節RNA生物合成中重點內容乳糖操縱子的相關內容。操縱子(Operon):原核基因組中,由幾個功能相關的結構基因及其調控區組成一個基因表達單位。
  • 操縱子的數學動力學
    操縱子就是一種用於基因表達調控的結構。所謂操縱子,就是一組彼此相鄰、協同調控的基因串,由調節基因、啟動子、操縱基因、結構基因以及終止子組成。       最典型的操縱子就是乳糖操縱子(lac操縱子),它含有三個結構基因lacZ、lacY、lacA,分別用於表達β-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苷透性酶、半乳糖苷轉乙醯酶,這些酶有助於細胞利用乳糖。
  • 操縱子(operator)是指能被調控蛋白特異性結合的一段DNA序列
    操縱子(operator)是指能被調控蛋白特異性結合的一段DNA序列,常與啟動子鄰近或與啟動子序列重疊,當調控蛋白結合在操縱子序列上,會影響其下遊基因轉錄的強弱。以前許多書中將操縱子稱為操縱基因(operator gene)。
  • 微生物所等首次在真菌中發現操縱子結構
    然而隨著生物學研究的深入,人們在秀麗隱杆線蟲等幾種動物和馬鈴薯中發現了含有蛋白質編碼基因的操縱子。那麼真菌作為系統學上真核生物的一個獨立的界是否存在此類操縱子呢?儘管glpks3/glnrps7操縱子的結構與原核操縱子類似,但該操縱子起源於真菌,並不是經由水平轉移從原核生物中獲得的。他們還對Glarea lozoyensis中的另外2個類似操縱子結構在轉錄水平上進行了驗證。
  • 中科院微生物所等首次在真菌中發現操縱子結構
    glpks3/glnrps7操縱子及其產物xenolozoyenone操縱子是指啟動基因、操縱基因和一系列緊密連鎖的結構基因的總稱和轉錄功能單位。其全部基因均排列在一起,且其中的若干個結構基因可通過轉錄形成一條多順反子mRNA。操縱子已被認為是原核生物基因組結構和調控的主要特徵之一。
  • RNA 生物合成重點回顧-操縱子
    D考點講解【2017 年大綱 生物化學(三)基因信息的傳遞 5.RNA 的生物合成(轉錄的模板、酶及基本過程)】操縱子重點回顧操縱子是指轉錄特定起始點和特定終止點之間的基因,是轉錄的基本單位。同步記:DNA 複製時的基本單位是複製子,複製子是兩個相鄰 DNA 複製起始點之間的距離。2. 操縱子中,能發揮轉錄 RNA 作用的區域,稱為轉錄區/編碼區/結構基因。(1)原核生物的編碼區是連續的,均為編碼序列。
  • Cell | 異硫氰酸鹽在腸道菌群代謝中的操縱子
    本篇文章利用全基因組轉座子插入篩選技術,找到了硫代葡萄糖苷代謝的操縱子。       作者選擇擬南芥桿菌(Bt)這種常見的腸道菌進行實驗。為了全基因組中篩選Bt代謝GS的基因,作者想到了一個簡單實用的方法。ITC雖然不會抑制Bt的生長,但是對一些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於是作者將Bt插入轉座子的7500個突變克隆的剩餘培養基用於培養大腸桿菌。
  • 【走近諾貝爾醫學獎】1965年得主:發現了乳糖操縱組的三位法國科學家
    莫諾和雅各布提出的乳糖操縱子模型是分子遺傳學中繼DNA分子結構以來的另一項重大成就,在發表當時,生物學界反應之強烈,較之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的DNA雙螺旋模型實有過之。它開創了基因調控機制的研究,預言了mRNA的存在,導致mRNA的證實,從而使遺傳密碼的實驗研究得以開始,因而使分子遺傳學的整個體系得以建立,其意義十分深遠。
  • 硬核科普|乳糖操縱子
  • 什麼是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怎麼解決?
    新晉寶媽在哺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一個詞叫」乳糖不耐受「,那麼什麼是乳糖不耐受呢?孩子出現乳糖不耐受怎麼解決呢?要了解乳糖不耐受,那麼我們要先知道什麼是乳糖乳糖是母乳、牛乳、羊乳等哺乳動物乳汁中特有的一種營養物質。乳糖是乳汁中的雙糖,因此而得名。乳糖是嬰幼兒生長發育的主要營養物質之一對嬰幼兒智力發育十分重要,特別是新生嬰兒絕對不可缺少的。什麼是乳糖不耐受?
  • 乳糖吸收不良與乳糖不耐受是一回事嗎?
    我們營養師在科普乳糖酶的過程中發現好多寶媽對乳糖吸收不良和乳糖不耐受傻傻分不清,今天我們就來講解一下如何區分乳糖不耐受和乳糖吸收不良。,對乳糖的吸收功能也會減弱,所以只要有消化不良的情況發生,都會存在乳糖吸收不良,兩者幾乎是並存的。
  • 科普乳糖和乳糖不耐受,80水蘇糖搭配益生菌才是解決乳糖不耐受的...
    科普乳糖和乳糖不耐受,80水蘇糖搭配益生菌才是解決乳糖不耐受的高手。 【作者:嶽遠卿】 眾所周知,乳糖是兒童生長發育的主要營養物質之一,對青少年智力發育十分重要,特別是新生嬰兒絕對不可缺少的,在自然界中唯有哺乳類動物的奶中含有乳糖。
  • 寶寶乳糖不耐受,是否一定要換無乳糖奶粉?
    不要著急,這很有可能是乳糖不耐受。關於乳糖不耐受,大概很多人都聽過,但具體怎麼回事卻說不明白,今天小艾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到底是什麼是乳糖不耐受,又該如何應對。關於乳糖不耐受那些事兒!所謂「乳糖不耐受」是指人體內缺少「乳糖酶」,導致攝入的乳糖無法分解成可被人體直接消化吸收半乳糖和葡萄糖。
  • 章曉聯發現並克隆IVB型傷寒桿菌菌毛基因操縱子
    章曉聯是在進行一項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研究中,發現含有11個基因的傷寒桿菌IVB型菌毛基因操縱子的。它只存在於受感染者的傷寒桿菌上,不存在於鼠的傷寒桿菌上。在實驗過程中,她和她的同事克隆了IVB型傷寒桿菌菌毛基因操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