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把歷史講給你聽

2020-12-08 騰訊網

引子

當某一個事件離你遠去的時候,你意識到這是歷史。

影片《我的1919》是黃健中導演拍攝於1999年的一部歷史傳記影片。影片講述了1919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旨在解決戰爭遺留問題和奠定和平基礎的巴黎和會召開,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派出了時任駐美公使、全權代表顧維鈞(陳道明飾)等五人組成的代表參加和會。然而在歐美列強企圖重新劃分世界勢力範圍的大環境下,中國代表團的座席遭到削減由原來的五人座席減少為兩人座席,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也即將落入日本之手。

顧維鈞在和會上慷慨陳詞據理力爭,提出「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來駁斥日方的無理要求,然而弱國無外交,公理在利益面前顯得如此脆弱。與此同時,中國在外交上的失敗引起了國內人民和國外華僑轟轟烈烈的抗議遊行示威運動。國內爆發了「五四運動」,國外工人組織集會遊行示威,工人代表以死抗議。但是中國政府卻要求中國代表在和會上簽字,在諸多壓力之下,顧維鈞深感擔負責任之重,於是在巴黎和會上拒絕籤字,說出了「請你們記住,中國人民不會忘記這一天」,1919年6月28日,中國人第一次向西方列強說不。

歷史題材的影片尤其是講述中國近代史的影片,必然會涉及到在中國近代發生的一系列沉重的事件,影片選擇的歷史片斷是1919年在一戰結束後,中國參加巴黎和會這一在中國近代史上極其重要的一件事,中國由此爆發「五四運動」。而至此,中國結束舊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是我們所熟悉的歷史事件。但是在宏大的歷史背後,推動歷史前進的過程中英雄人物的作用絕不可忽視,當然這和馬克思的群眾史觀並不衝突。影片《我的1919》就是講述了一個英雄的故事。

顧維鈞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卓越的外交官,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作為有留學背景的中國青年,在參加巴黎和會時響亮的發出中國聲音,把無外交的中國帶上國際舞臺,克裡孟梭稱他是一個真正剪掉辮子的中國人,顧維鈞的與眾不同在影片中通過多數細節的鋪陳表現出來。

首先是外在方面,顧維鈞對服裝極為考究。中國代表團的五位成員,只有顧維鈞在整個談判開始之前到最後拒絕籤字走出會場的整個過程中是著西裝,在開始之前,中國代表會長要求著漢裝,但是顧維鈞卻是非常嚴肅整齊的西裝。對於服裝的講究也體現在顧維鈞的外交形式上,在第一次關於增加座席的談判中,克裡孟梭穿擊劍運動的服裝會見顧維鈞和中國代表團總長,顧維鈞巧妙地提出「總理閣下,我們有時間等您」,克裡孟梭稱顧維鈞是一個挑剔的中國外交官。

其次體現在顧維鈞十分先進的外交理念以及外交手段。在和日方就山東問題談判時,日方指出「山東問題,早已在合約裡寫的非常清楚,無需再談。此外,而且中國作為戰勝國來參加巴黎和會,但是中國一戰中卻沒有出動一兵一卒,算不上戰勝國」,面對日方極其不友好的挑釁,顧維鈞巧妙地藉助日方代表丟失的懷表指出「日本侵佔中國山東根本就是盜竊」,在對日方發起第一輪攻擊後,顧維鈞隨後拿出照片,照片內容是在西方各個國家的華人墓地,以此證明中國在一戰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來駁斥日方代表的「中國沒有參戰論」。可以說,關於山東問題,顧維鈞始終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在日方代表主動約見顧維鈞時,提出可以不佔領山東但是要保證日方在山東的一切特權,針對此論調,顧維鈞又十分尖銳的指出,日方此舉相當於「你撿了一個錢包把錢都拿走把錢包歸還給主人」。由此可以看出,顧維鈞憑藉自己清醒的認識對山東問題保持非常正確的判斷。

聲勢浩大的五四愛國運動是令人感動的,但是這些卓越的外交家的努力同樣不應該被忘記。關於歷史的輪廓我們每個人可能都很清楚,但是,對歷史的詳情我們可能不那麼清楚,教科書容納不了如此多的歷史事實,也許這也是歷史傳記片存在的另一種意義。

影片講述的故事是振奮人心的,然而講述故事的方式卻是極為冷靜克制的。在影片中形成了導演關於歷史題材類影片獨特的講述方式,不是對歷史事件的全部還原也不是對史料的收集整理重新編排,而是基於史實內容結合電影的表現形式,安排合理的戲劇衝突,運用隱喻、象徵等方式完成影片的表意性段落的講述,段落的主題依然屬於史詩範疇,但是外圍部分卻是大量的表意性段落。

首先,在還原史實的時候毫無疑問是不容有一些戲劇性或人為安排的痕跡的,所以我們在看到影片中黑白影像的中國「五四運動」爆發,學生工人紛紛抗議,要求「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的影像時,是震撼的也是為之動容的,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深深的愛國情感,這種情感的純粹的。但是影片卻不會讓觀眾完全沉浸在這種悲憤的情緒裡,在影片中,對於這種悲憤情緒的緩解影片採取的方式是給予影片中人物或觀眾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所以影片在這部分的處理是恰到好處的。

其次,在史實之外,一些戲劇衝突的設置也使人物更為飽滿,影片在講述一件事,卻不只講述一件事。一些支線情節的安排也是影片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此簡要分析肖克儉這一條人物敘事線索,可以說在影片中正是肖克儉的自焚給顧維鈞產生巨大的衝擊,在肖克儉抗議列強對華的不公正待遇時,選擇了極端的方式。影片中肖克儉自焚的畫面與顧維鈞在鋼琴前站立思索的畫面相互疊印,這樣一種寫意化的處理使影片多了一分悲壯的美感,同時也促使顧維鈞做出最後的決斷。

鏡頭向我們展示了那些為了國家為了理想而鬥爭甚至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的中國青年,「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一影一話 譜人世虛實

俱是覆舟風雨 書字可抵愁

微信公眾號:SuperFlaneur

公眾號團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戲劇與影視學

終南影話 電影小組

相關焦點

  • 展藏故事|回顧《我的1919》
    藏品故事《我的1919》電影博物館5號廳——電影《我的1919》完成臺本原件這是陳列在中國電影博物館5號廳的電影《我的1919》完成臺本原件,由該片導演黃健中親自贈予中國電影博物館。鮮紅字體的封面似乎在向我們述說著1919年那段重要的歷史。
  • 「我的節日·我的1919」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的節日·我的1919」 2020-05-06 0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黎1919》:魯迅正在喚起民眾
    但英、法、美三大國卻支持日本接管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實屬不講任何信義,也埋下了後患無窮的禍根。中國代表團成員顧維鈞奮然指出:「問題是我們是否能夠確保今後半個世紀內遠東能有和平,失策的話就會出現一種局面,10年之內引發戰爭。」確實,歷史的演變不幸被顧維鈞言中。山東問題也促成了中國的巨變。北伐戰爭軍興,其首要目標不是要消滅貧富差別,甚至不是要消滅軍閥割據,而是反對列強。
  • 顧沛:數學之美,我講給你聽
    從狹義上講,『數學文化』是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從廣義上講,還包含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發展中的人文成分、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係,等等。」顧沛說。在數學文化課上,顧沛常常信手拈來,用一些淺顯易懂的例子說明抽象而深刻的數學道理。比如,「一一對應」中的數學美,學生不易理解。
  • 《甜蜜蜜》詞作者莊奴逝世︱十年又十年,逝去的是時間,不變的是情長
    莊老曾說,「還有10年,我就一百歲了。我給自己定了個主題叫『戰鬥十年』。」雖然他沒能走完這最後一個10年,但相信,他的作品會被繼續傳唱,一個又一個10年。早在之前,鄧麗君就曾經講過,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但莊奴並不這麼認為,他說,「她唱我的詞對我也很有幫助,所以說沒有鄧麗君就沒有莊奴,她自己也講,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我們是相互依存彼此影響的關係。」雖然兩人在歌曲藝術方面有著諸多的關聯,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兩人卻並無直接來往。
  • 聽華萊士講那「無窮」的故事
    ——《墨經》小的時候喜歡聽故事,做了爸爸也得給兒子講故事。但有一個故事,永遠講不完,也永遠聽不完,那就是: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的老和尚在講故事,他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的老和尚在講故事,他說……。到大學學了微積分,才知道「老和尚的故事」就是一個「無窮嵌套」,或者說「無窮循環」。什麼是「無窮」?是政治家的雄心抱負,是詩人的瀰漫情思,還是哲學家的深邃智慧?
  • 網抑雲熱評文案|我只是希望,你不要把我當成故事,講給別人聽
    #我只是希望,你不要把我當成故事,講給別人聽。I just wish you wouldn't tell me to people like I'm a story.銷聲匿跡的日子裡是我在好好生活.「我向所有人炫耀了你 但你最後讓我受不了場,」"I showed you off to everyone, but you finally got me off my game, "你是我常常想起的人,但不是我常常想念的人。
  • 一周文化講座︱李銀河與作家陳雪談我們的情愛、身體與性
    )、輝格(作家、著名Blogger)       除了心靈雞湯、娛樂八卦、你在朋友圈還看到過哪種文章?但是我並不相信真的沒人讀書,只不過是讀書人在這個社會上面仿佛隱形了一樣,讀者這種角色跟讀書這種行為,已經在公眾視野裡面漸漸淡出。但是我仍然相信,這個時代,有人讀書。」由梁文道擔任策劃人的「看理想」是理想國推出的一個影像計劃,現已正式上線。在這個上線第一周的周末,讓我們相聚,和策劃人梁文道先生一起看看理想,談談《一千零一夜》。
  • 愛因斯坦的1919:是科學不是狗血
    1921年演講中的愛因斯坦,圖片來源:wikipedia原標題:愛因斯坦的1919:是科學不是狗血|施鬱專欄1919最近有熱門科普公號以愛因斯坦個人生活為標題形容1919年,可能搞錯了重點。《知識分子》特此重新刊出2017年我們已經發表的復旦大學施鬱教授的文章 (原標題「98年前的今天,誰一夜成名?」 ),以紀念百年前的科學歷史,同時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
  • 你知道這昆蟲叫什麼嗎?在農村的可能見過,沒見過聽我講它的傳說
    那天在我居住的水泥格子間的房子裡,竟然跑進來一隻以下的怪物昆蟲,從小在城市裡長大的我家的小孩嚇得尖叫,這是什麼啊!,還有老鼠,更有甚者我在上小學時家裡還進了一條蛇,就盤坐在我家門口的門墩石上,把我嚇得都有了心理陰影,現在一看到條狀物就條件反射的走開,至於下過雨後在路面上爬來爬去的蚯蚓,更是不敢看,遠遠地繞著走。
  • 我懷念只用一張嘴就能讓學生聽入神的課堂,而非老師不講學生上臺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最愛上的就是歷史課。那時候,我們還沒有電子黑板,還沒有那麼多課堂活動,僅僅靠老師一張嘴,就能讓全班人聚精會神45分鐘。當我成為老師的時候,我去很多地方,聽了很多的課,那時候,學生上臺講了半小時,老師站在一邊,僅僅插了幾句嘴,亂糟糟一節課過去了。我知道,這叫做翻轉課堂。
  • 5個有道理的小故事,你一定要講給寶寶聽
    原標題:5個有道理的小故事,你一定要講給寶寶聽 編輯:小菜 「兒子說:我最討厭聽大道理了。我一邊引經據典,口沫橫飛,他自巋然不動。人是杵在那裡,但思緒早已經不知雲遊到何方了,說完該幹嗎幹嗎,一點效果沒有。」
  • 春節家書︱1990年:國外打工不易,但英語還是要學的
    我現在一切都還比較好,剛來時的緊張感已消失,一切都已安定下來了,也敢於和外國人個別接觸和交談了,甚至也敢於與他們談一些生意問題上的事。當然,我的語言也還是不行的,能講些單詞,和聽一些單詞,加上一些動作和手勢,交談問題還算不太大。
  • 1919,已是100年前!變的是國力,不變的是骨氣!
    中國的工人此時也成了一股重要的力量,辛亥革命前中國的產業工人不過50—60萬人,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即達到了200萬人!楊靖宇最後跟趙廷喜講了一句話,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他犧牲時,身上還帶著一隻口琴。他們懷著對親人的柔情。
  • 喜馬拉雅主播王偉:開播客講歷史培養女兒歷史觀
    王偉說,這是他學習歷史的讀書筆記和思考,沒有太多趣味性,也不講野史,但就是不一樣。第一,將中國史放在亞洲、世界的國際大環境中去解讀;第二,從投資人、經濟學的角度,解讀歷史的本質;第三,打破人們對歷史的傳統認知,展現出歷史不一樣的一面。「歷史不是這樣的,而是那樣的。」
  • 會·聚︱歷史學者們奔波在路上的11月
    會·聚︱歷史學者們奔波在路上的11月 私家歷史 整理 2019-11-29 18:14 來源:澎湃新聞
  • 新年首輪PICK︱吳興區婦兒活動中心LOGO設計等你來挑
    新年首輪PICK︱吳興區婦兒活動中心LOGO設計等你來挑 2021-01-06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訪談︱賀喜、科大衛:如何找尋沒有「歷史」的「水上人」
    但是,你要是問我今天研究的「水上人」是不是過去文獻中提及的那些「水上人」的延續呢?這個就很難說了。因為不同時期用不同的標籤放在了不同人的身上,人們在歷史中製作了這些標籤,不同時期製作這個標籤的理由是不一樣的,不同人群製作的標籤也不一樣。珠江三角洲地區這幾百年的發展包含著「水上人」不斷上岸的歷史,今天看到的大族過去很可能生活在水上的。
  • 聽陳永川院士講離散數學
    有一位美國數學家說,他的研究方法就是從研究歷史入手,從歷史中獲得啟迪和靈感。吳文俊先生曾說,他感到研究數學史甚至比做數學研究更困難,他自己的研究工作也受到中國古代數學思想的影響。」陳永川教授從歐拉為什麼學習數學講起,到幾位偉大數學家對他的評價,再到歐拉超人的智慧以及對數學的熱愛與追求。這種結合了數學史和專業知識的講授方式,令開始略有些拘謹的課堂漸漸變得活躍起來。他採取了深入淺出的啟發式授課方式,從問題和背景入手,就要點進行細緻地講解。每講到一個具體的知識點,他就會拋出一個題目給學生思考,並請得出結果的同學上講臺來給大家講解。陳永川教授強調要學習名家、學習經典。
  • 清馨百合誦讀作品《聽大自然在說話——雨林》
    聽 大自然在說話《雨林》文章︱網絡 朗誦︱清馨百合我是雨林我曾看著人類在我的懷抱中成長>後來他們離開了我但他們還會回來是的他們不斷地回來為了獲取我的樹木作為木材為了採集我的植物充當藥材我的美景是他們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