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藏故事|回顧《我的1919》

2020-12-06 時間直播

藏品故事《我的1919》

電影博物館5號廳——電影《我的1919》完成臺本原件

這是陳列在中國電影博物館5號廳的電影《我的1919》完成臺本原件,由該片導演黃健中親自贈予中國電影博物館。鮮紅字體的封面似乎在向我們述說著1919年那段重要的歷史。

1919年是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線,也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1919年中國政府代表團在法國參加了巴黎和會,也就是在這場會議上中國人終於第一次向列強說「不」!作為中國代表團的重要人物之一,顧維鈞面向世界就山東問題在巴黎和會上發表了重要演說,今天(11月14日)是顧維鈞先生逝世35周年,讓我們通過中國電影博物館的藏品去回顧電影《我的1919》,去了解顧維鈞。

《我的1919》創作背景

1919年,一戰中勝利的協約國為締結合約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了會議,巴黎和會上各戰勝國籤訂了《凡爾賽和約》,但由於大會將戰前德國在山東的特權交給日本,損害了中國的利益,中國代表拒絕在合約上簽字,這一舉動震驚了全世界。影片《我的1919》正是以此為背景,講述了中國外交家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顧維鈞

顧維鈞1888年1月29日生於江蘇省嘉定縣(今上海市嘉定區),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外交家。1904年,16歲的他赴美留學,後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獲學士、碩士學位。1909年,他拜見了孫中山先生,孫中山的革命理論對他產生了深遠影響。顧維鈞在哥倫比亞大學用了7年時間,潛心主修政治與國際外交,1911年他撰寫了博士論文《外國對中國政府的權利要求》。

1915年顧維鈞任中國駐墨西哥及美國公使,期間他一直研究國際局勢。後來他在回憶錄裡寫道:「我把即將召開的和會視為中國第一次非同尋常的機會。中國可以藉此謀求某種程度的公平待遇,並對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所遭到的慘痛後果加以改正。」「我力勸政府:中國應該在和會上理直氣壯地提出山東問題,不需顧慮被迫籤訂的中日條約。」也就是這樣的一種氣魄,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顧維鈞與其他代表拒絕籤訂《凡爾賽和約》,這個行為被歷史學家譽為在中國近代外交史上劃下的最光輝的句號。

顧維鈞的人物創作

這樣一個特殊的事件、特別的人物,引起了導演黃健中的注意,他準備拍攝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以重大國際事件為直接敘事對象、以個人視角為出發點的影片,主人公就鎖定在「顧維鈞」身上。一部史詩片的拍攝並非易事,把握歷史、把握人物才能拍出一部有厚度、有分量的影片,拍攝之前導演考慮比較多的就是影片將如何面對歷史學家和外交家們的檢驗,好在兩位優秀的編劇化解了這個難題。「當我在北京、上海、巴黎閱讀並研究這段歷史時,我驚奇地發現,兩位青年編劇黃丹、唐婁彝對這一段歷史的研究在文學劇本中的體現已經達到了無可挑剔的地步。文學劇本邀請歷史學家論證已經獲得認可,可以說編劇提供了很有華彩的文學劇本。」這是黃健中在《振衣千仞崗,濯足萬裡流——我拍影片》中講述的。

中國電影博物館展品——《我的1919》電影劇本第七稿修改筆記

即便有了如此出彩的文學劇本,但男主角顧維鈞的形象卻依舊不夠生動,所以前前後後劇本改了很多次,確定了將大歷史的真實和人物虛構相結合。最終,在文學劇本中,除中國代表團成員和各國首腦屬真實歷史人物外,肖克儉、梅、讓娜等角色均為虛構。

「以人帶出歷史,以歷史的厚重烘託人物強烈的個性」,這是劇本創作時確定下來的核心理念。影片堅持以顧維鈞的個人視角來呈現事件的發展脈絡,通過他來敘述歷史,以精彩的「演說」作為重頭戲,從而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敢於怒吼的中國外交官形象,正是因為有他的存在中國才打破了「弱國無外交」的局面。

中國電影博物館展品——

《我的1919》電影分鏡頭劇本原件

顧維鈞的角色呈現

「牧野男爵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你的金表,那麼我倒想問問牧野男爵,你們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四萬萬中國人民該不該憤怒?我想請問日本的這個行為算不算是盜竊?是不是無恥?是不是極端的無恥?」這是顧維鈞在影片中發表的一段慷慨陳詞。英文和法文都非常流利的他,偏要用中文演講。面對日本野蠻強盜的行為,顧維鈞進行強有力地辯駁;為了爭取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五個席位,他和陸徵祥總長前去拜訪法國總統克裡孟梭,他的不卑不亢得到了克裡孟梭的賞識;當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會攫取山東的主權而只是在山東行使經濟特權時,他毫不客氣地諷刺日本是撿個錢包把錢拿走還給主人一個空錢包的人。顧維鈞激情洋溢的演

說在會場上引起強烈反響,並讓他成為巴黎頭號新聞人物。從此,山東問題舉世關注。

陳道明

顧維鈞內斂、深沉、冷靜並充滿智慧,而飾演這一角色的陳道明賦予了顧維鈞更加儒雅的風度和犀利的氣質,因此影片中呈現出了一個更為豐富的人物形象。劇中最精彩的「演說」部分,讓曾經在劇院工作過的陳道明展現出了驚人的臺詞功力。因為出色的表演,陳道明憑藉《我的1919》獲得了華表獎和金雞獎雙料影帝。在導演黃健中的採訪中也曾肯定過陳道明的表演:「這個戲大家比較充分肯定的是陳道明的兩次發言。這樣的戲,情緒發揮的好壞全在演員,演員情緒好了,這場戲就能拿住。這兩場戲能這麼出彩我覺得是演員的功勞。陳道明的表演確實很到位。我很少拍這種戲,這樣大段的講話。8分鐘的會議要讓人產生激動,我幾乎沒有這種經驗。這次意外的收穫是所有人看完了都覺得從臺詞的組織、臺詞的表現到演員的表演都非常完整,我想這是有道理的。陳道明設計的這三段,哪兒是高潮,哪兒要敘述得鏗鏘有力,哪兒娓娓道來,他安排得非常得當。」

《我的1919》的意義

《我的1919》通過「巴黎和會」上的激烈交鋒,生動展示出100多年前的中國外交風雲,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以英雄化和史詩化的手法在銀幕上塑造了一個大多數觀眾並不熟悉的歷史人物——顧維鈞。這部電影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巴黎和會是顧維鈞在國際外交界脫穎而出的舞臺。同時影片也真實地再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國際社會弱肉強食的國際關係,它對今天的國際社會仍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影片展現了一個弱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艱難,但是中國終於挺起胸脯,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並從此揭開了中國新的篇章。

相關焦點

  • 從武昌藝專走出來的紅色伉儷——李家楨張友鳩夫婦作品文獻回顧展
    從武昌藝專走出來的紅色伉儷——李家楨張友鳩夫婦作品文獻回顧展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2019年08月29日15:17   李家楨在唐一禾教授指導下完成的《自畫像》 油畫  木板  38cmx28cm  1943年11月10日  湖北美術學院藏     1942年秋李家楨終於如願從圖工科轉到了西畫科,因為油畫顏料很貴,對於當時的李家楨來說,學油畫實在是不易
  • 《我的1919》︱把歷史講給你聽
    影片《我的1919》是黃健中導演拍攝於1999年的一部歷史傳記影片。影片講述了1919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旨在解決戰爭遺留問題和奠定和平基礎的巴黎和會召開,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派出了時任駐美公使、全權代表顧維鈞(陳道明飾)等五人組成的代表參加和會。然而在歐美列強企圖重新劃分世界勢力範圍的大環境下,中國代表團的座席遭到削減由原來的五人座席減少為兩人座席,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也即將落入日本之手。
  • 「我的節日·我的1919」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的節日·我的1919」 2020-05-06 0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雪域天籟——藏地聲音氣味展」長沙圖書館開展
    &nbsp&nbsp&nbsp&nbsp紅網長沙7月25日訊(通訊員 李波)7月30日,「雪域天籟——藏地聲音氣味展」全球巡展第一站將於長沙圖書館四樓揭幕。此次展覽由長沙圖書館攜手況且聲音藝術工作室共同舉辦,旨在突破傳統地方文獻的記錄形式,採用聲音與氣味呈現和保存藏地文化。
  • 江蘇常州博物館藏精品昆蟲展明天開展
    原標題:常州博物館藏精品昆蟲展明天開展 >   長戟大兜蟲 彩虹鍬甲   本報訊(通訊員 張如嫣 記者 馬奔)「蟲蟲世界——常州博物館藏精品昆蟲展「蟲蟲世界——常州博物館藏精品昆蟲展」是常州博物館歷經多年籌備而推出的原創科普特展,展示各類精品昆蟲標本300多種,共計800餘件。其中有伸展長度達60釐米的竹節蟲,身披盔甲體形碩大的長戟大兜蟲,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陽彩臂金龜、拉步甲,閃耀金屬般璀璨光澤的帝王吉丁蟲、青銅寶石麗金龜等一大批世界珍奇昆蟲。
  • 「印·跡:館藏版畫十二年回顧展」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展出
    展覽開幕式現場2018年11月16日,「印·跡:館藏版畫十二年回顧展」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開幕。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賽克勒博物館館長孫慶偉教授致辭孫慶偉在致辭中誠摯感謝了斯通先生十二年來的無私奉獻,他所捐贈的版畫已成為賽克勒博物館藏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使賽克勒博物館成為國內少數幾家藏有西方版畫的博物館
  • 《巴黎1919》:魯迅正在喚起民眾
    瑪格麗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教授所著《巴黎1919》(Paris 1919)是分析巴黎和會的經典。該書的副標題是:改變世界的6個月。作者開篇明義,寥寥數語,便揭示了一戰後天下大亂的局勢:「一戰前歐洲人心浮動,暗潮洶湧,各種訴求沒有得到滿足:社會主義分子期盼世界更美好,勞工期盼工作條件改善,民族主義分子期盼有自己的家園。
  • 「殘疾名人勵志故事展」進社區
    殘疾名人故事展進社區7月14日下午兩點,「殘疾名人勵志故事展」走進大石壩街道石油社區。展板一擺放好,就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11歲的賀永豪是徐悲鴻小學的學生。他和媽媽伍貴蓉專門從正街社區趕來觀看展覽。在媽媽的帶領下,賀永豪認真地閱讀展板上的故事,領略這些偉大人物帶給他的感動。
  • [直播南京]「生命的輝煌」 紅色藝術家賴少其作品與文獻回顧展開展
    [直播南京]「生命的輝煌」 紅色藝術家賴少其作品與文獻回顧展開展 「生命的輝煌」 紅色藝術家賴少其作品與文獻回顧展開展。
  • 舉辦趙樹理文學藝術回顧展 讓市民徜徉藝術海洋
    12月2日,太原市杏花嶺區趙樹理舊居陳列館裡人頭攢動,市民們參觀由杏花嶺區主辦的趙樹理文學藝術回顧展時看著眼前的趙樹理文學藝術作品不禁感慨。 在現場,記者看到回顧展上的展品,包含部分趙樹理手稿、作品相關畫作、圖片等內容的複製品,它們隨著對趙樹理生平事跡的時間線依次排列,如《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等作品還配有相關的創作背景。
  • 《戰爭之間》:1919-1939,為我們講述從和平到戰爭之間的故事
    這本書講述的是1919年到1939年之間發生的事情。這段時間正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以作者挑了一部分的故事情節來講,其實其中很多的人物形象和故事,都是我們有些熟識的。比如海明威,還有卡夫卡,這些外國人他們所處的年代就是那段時間。正是這本書帶我們走進了那段的光輝歲月。
  • 「電影的鄉愁——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電影回顧展」影片
    原標題: 「電影的鄉愁——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電影回顧展」影片《犧牲》(1986)故事中的主角為了避免核災難,放棄了他曾經擁有的一切,最後他發瘋了並焚燒了自己的房子……,最後,長達12分鐘的焚燒家園的鏡頭,在著名攝影師尼克維斯特的掌控下顯得磅礴、大氣、意義非凡。
  • 西方經典繪畫展:與我們失之交臂的「史無前例」
    在各地貫穿全年的拉斐爾紀念活動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3月5日在羅馬奎琳納藝廊開幕的「Raffaello: 1520-1483」特展。鑑於這位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的一代天驕在其37歲生日當天於羅馬撒手人寰,利奧十世教皇遵照其遺囑將他下葬萬神殿中,成為首位安息於此的藝術家,因此在羅馬舉辦他逝世五個世紀後最大規模的回顧展再合適不過了。
  • 一周觀展指南|陳從周百年同濟推大展,紀念鄭振鐸故宮展文物
    參展作品涵蓋了版畫、拼貼、油畫、影像以及雕塑,是一次由造型藝術編織起來的人生故事與視覺遊戲。展出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康有為的《行草書李思純詞》(1918年後作)以及梁啓超的《楷書八言聯》(1917年後作)等。
  • 伴君一程又一程 ——2020年武威市博物館展覽回顧
    伴君一程又一程 ——2020年武威市博物館展覽回顧 2021-01-04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顧風雲70年,歷屆全國美展文獻展來了
    作為「三大國展」之一「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的配套展覽,「溯源——歷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文獻展」於國慶前夕在山東美術館隆重亮相。五年一屆的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是中國美術界的一大盛事,也是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國家級綜合性美術大展。
  • 周口店猿人洞戴「鋼盔」重新開放 「百年記憶」歷史回顧展舉辦
    相關新聞   周口店遺址舉辦「百年記憶」歷史回顧展   本報訊(記者 陳強)即日起至12月31日,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辦「百年記憶」歷史回顧展,紀念周口店遺址發現100周年。展廳裡特設的觸控螢幕,則讓展品和口述所未涉及的故事與趣聞「摸得著」。
  • 山西博物院建院百年,五大特展從董其昌看到「玉見你」
    1919年10月10日,山西省教育圖書博物館在太原文廟正式成立,掀開了山西博物院百年歷史的篇章,開創了中國近代博物館的先河。今年恰逢山西省博物院建院百年,澎湃新聞從山西博物院獲悉,「百年傳承 守正創新——山西博物院百年特展 」、「山鷹之子——安第斯古代文明特展」、「百代標程——董其昌書畫藝術展」、「玉見你——周代與當代關於玉的對話」等五大展覽將於下半年相繼拉開帷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山西博物院建院百年。
  • 一周觀展指南|京滬瓷器特展多,江南扇面涼風至
    千手觀音展期:2019年7月19日-10月13日地點:紅磚美術館展覽為紅磚美術館五周年館藏展,通過奧拉維爾·埃利亞松、丹·格雷厄姆、何子彥、黃孫權、黃永砅、加藤泉、安德裡亞斯·穆埃等17位藝術家的作品對美術館的五年進行一次回顧與展望。
  • 藝術家靳衛紅:看東京顏真卿展,我一直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這兩個大展無不盡力搜羅世界各地相關藏品,在策劃上不約而同不僅僅局限於一兩個人物,而是儘量去展現一條發展演變的線索,一種時代氛圍的流變,以此讓我們以一種新的眼光去看待這些早已在書本上熟知的人與畫。 大展難得,不少人專程前往瞻臨,劉彥湖、靳衛紅二位先生就屬其中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