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觀測到歷史最高溫度 南極是不是真的變暖了?

2020-12-05 跑酷財經網

近一段時間關於南極觀測到歷史最高溫度的新聞層出不窮。

2月7日,世界氣象組織公布消息稱,在南極半島阿根廷科考站埃斯佩蘭薩觀測到18.3℃,這一記錄打破了了2015年3月24日曾記錄到的17.5℃的南極大陸觀測到的最高溫度。

但18.3℃的最高溫度記錄僅僅保持了兩天的時間。2月9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西摩島再次測得高達20.75℃的氣溫,再次刷新了南極大陸氣象觀測記錄溫度的最高值。

2月9日測得20.75℃高溫的西摩島距中國南極長城站很近,長城站此前一天測得最高溫8.7℃

「南極升溫」再次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南極是不是真的變暖了?是因為人類的活動和工業排放嗎?冰川消融後全球海平面會上升多少?是不是真的會有大陸和海島會被淹沒?人類的生活是否會受到影響……

作為36次南極科考的隨隊報導記者,此時正在南極「雪龍」號上,我想就這幾個問題「就地取材」和我們船上負責南極科考的科學家們和「雪龍」號上的「老南極」們聊聊。

中國南極科考站:也觀測到高溫,但並未破紀錄

南極一個觀測點的溫度被刷新到20.75℃。在這個網絡發達的年代,南極科考隊的科考隊員們也經常會在微信上收到國內親朋好友的追問。普羅大眾詫異地是,天寒地凍、冰雪皚皚的南極怎麼會飆升到20℃?

單純的討論冷暖過於主觀而且缺乏標準,為此我特意聯繫到了負責中山站氣象觀測的考察隊隊友,來自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朱孔駒,請他從中山站歷年的數據觀測角度做個分析。

朱孔駒也關注到了今年南極最高溫度幾次被刷新的新聞。但他表示,中山站溫度和往年記錄相比,並沒有異常升高,溫度觀測都屬於正常範圍內。

南極中山站1989年至2020年夏季氣溫變化趨勢,含12月、1月、3月的最高溫、最低溫及月平均溫度

中山站氣象觀測數據從1990年開始記錄,觀測到最高氣溫是1996年的9.3℃;其中夏季平均溫度最高的是2005年的1.4℃,最低是2000年的零下1.9℃。據朱孔駒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夏天的平均溫度目前估算為1.0℃,觀測最高溫度為6.9℃。

與「破紀錄」西摩島相距不遠的我國南極第一站中國長城站的數據顯示,從1984年建站以來,觀測平均氣溫呈線性升高趨勢,2月8日下午3點也測得近期高溫8.7℃。公開數據顯示,1989年觀測出現的最高氣溫是11.7℃。

很明顯,1986年以來,南極長城站歷年平均氣溫呈線性升高趨勢

對此,中國氣象科學院的丁明虎研究員公開表示,自2019年11月以來,南極長城站經歷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時段,長城站所在的南極菲爾德斯半島上,雖然極端最高氣溫沒有突破歷史極值,但今年2月確實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他認為,巴西科學家觀測到的20.75℃的最高溫度是可信的,但歷史上相似情況也出現過。

「雪龍」號船員印象:陸緣冰越來越薄,暴雪越來越少

中國的南極科考從1984年正式開始,而中國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號從1993年服役至今,一直是中國極地科考的一個標誌,在「雪龍」號上辛勤工作的「老南極」們也屢赴南極,是國內前往南極次數最多的一批人。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南極真的變熱了嗎?

「雪龍」號船長朱兵,1998年隨「雪龍」號來南極科考,前後總共來過13次南極。朱兵表示,總體上並沒有感覺南極近二十年明顯變暖,但2019年到2020年南極的這個夏天,確實是他記憶中比較熱的一個夏天。

首先是中山站前的陸緣冰的距離,往年都有將近40公裡左右,今年只有20公裡左右,更令朱兵影響深刻的是2019年12月在中山站卸貨期間「雪龍」號駕駛室的高溫,由於日照強烈等原因,「雪龍」號駕駛室不得不在南極開了冷氣降低室內溫度。朱兵說,這是之前很少碰到過的情況。

「雪龍」號駕駛室

「雪龍」號的管事繆煒也是一名「老南極」,1999年開始參加南極科考,已經參加過17次南極科考。在他看來,南極這20年確實是變暖了。繆煒對澎湃新聞表示,十幾年前每次海冰卸貨的時候,南極的陸緣冰冰面都能承受較大的載重量,而現在的冰面感覺越來越薄。

他回憶,以前「雪龍」號在南極經常會遇到大暴雪,科考隊員和船員們經常要在甲板上掃雪。而近幾年這樣的大雪也越來越少,甲板上的積雪也越來越薄。

2019年11月下旬,「雪龍」號抵達中國南極中山站附近海域,距陸地約有20公裡陸緣冰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雪龍」號甲板部的水手長潘禮鋒。對比他11次的南極科考經歷,他覺得今年南極的溫度確實有些異常。不過他也補充,幾年前在長城站作業也遇到過這樣的異常高溫情況,「當時在南極就穿著短袖開弔車,溫度肯定是零上十幾度。」

也有「雪龍」號的船員覺得南極的變化沒有規律,「雪龍」號輪機部的大管輪程皝回憶了自己9次的南極科考之旅後表示,南極這幾年的溫度和海冰情況沒有規律可循,「感覺每次來南極遇到的情況都不同。」

南極科研人員:人類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程度仍未知

看過中國南極科考站的觀測數據,聽過「雪龍」號老南極們的經驗和印象,接下來和「雪龍」號上的科研人員們聊聊他們的看法。

「雪龍」號的首席科學家潘建明來自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1990年他就以中國南極科考隊員身份來到南極,與中國南極已經有了近30年的不解之緣。

潘建明說,與30年前相比,不論溫度變化還是海冰密集程度變化來看,南極似乎是越來越暖和了;但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儘管南極整體平均溫度在近幾年確實呈一個上升趨勢,但並不能簡單得出南極未來溫度也會越來越高的結論。

「南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兩個地區,但人類對南極各項數據的採集和記錄是從1957年正式開始,1957年(國際地球物理年)之前我們一般稱為人類對南極的探險時代,1957年之後才能稱之為科學時代,目前人類對南極的國際合作科學考察不過六十多年,這個數據量太少,不足以說明問題。」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從事物理海洋方面研究的郭桂軍博士,就本次「雪龍」號在南極阿蒙森海進行深層海水溫度的取樣結果和近20年前的數據進行了比對,「阿蒙森海的深層海水溫度在這20年內確實有升高。」郭桂軍強調,因為研究樣本是深層海水,即使是零點零幾度的升高,這個上升趨勢也是驚人的。

就近幾年南極頻頻觀測出異常高溫的新聞來看,人類活動和南極升溫甚至全球氣候變化是否密切相關?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質方面的唐正博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不能把近年地球氣候變化都歸因為人類活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在白堊紀人類尚未出現,但地球二氧化碳含量和氣溫都比現在要高,12萬年以前也和現在相當。大尺度來看,地球的二氧化碳含量變化是一個10萬年左右的周期性變化,並伴隨短時間尺度的快速氣候變化,但並不能說明大趨勢的改變。」

「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報告表示,目前人類活動確實會影響全球氣候變化,但影響程度有多少,未來趨勢如何,都還沒有準確的結論,目前有科學家所提出的海平面未來幾年會上升多少,多少大陸會被淹沒等問題也都是極端條件下的一些推導,南極的變化,我們仍然需要長期去觀測和研究,科學問題都很複雜,不是一個簡單的公式就能推出結論。」首席科學家潘建明對澎湃新聞說道。

相關焦點

  • 南極地區歷史最高最低溫紀錄最高溫度19.8℃ 最低溫度-89.2℃
    南極地區歷史最高最低溫紀錄最高溫度19.8℃ 最低溫度-89.2℃ 來源:中國氣象報   發布時間:2017-03-06   3月1日,世界氣象組織(WMO)專家委員會在日內瓦宣布了在南極地區記錄到的最高溫度的最新記錄。
  • 最高氣溫20.75攝氏度!南極已經熱到這種程度了嗎?
    2020年,南極的最高氣溫已經達到了20.75攝氏度,就是那個冰天雪地,企鵝生活的地方。這是南極地區首次突破20攝氏度的大關。或許對於我們人類而言,20攝氏度是一個很舒服的溫度,是春天的氣息,但是對於全是冰川的南極來說,這是個恐怖的溫度,這必將導致更加的多冰川融化。
  • 南極溫度普遍上升,北極熊骨瘦如柴,這難道是好事?
    整個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2016年1月11日,科學家表示,從南極斷裂的最大型冰山在融入南冰洋時,對減慢全球變暖速度起到了出人意料的幫助。南極也是地球上離太陽最遠的地方,即使也能受到太陽光的照射,但是由於距離效遠,加上它日短夜長,所以常年被冰山覆蓋。曾經有多少探險者,想要到地球的最南端,探險南極。
  • 南極大陸最高氣溫17.5℃ 保護南極刻不容緩
    據聯合國網站報導,2015年3月23日,在靠近南極半島北端的戴維斯冰穹,一座由捷克設置的自動氣象站記錄到了17.9℃的氣溫。世界氣象組織隨即安排由極地氣候專家組成的專門小組對這一數據進行核實驗證。專家小組經研究後一致判定,由於太陽直射和下層冰面反射所造成的高度太陽輻射,以及較低的風速,使得該氣象站傳感器自身的溫度升高,比實際大氣溫度高出0.9℃左右。因此,應對該氣象站獲得的氣溫數值進行下調,實際數值應在17℃,正負0.2℃之間。基於這一研究結果,世界氣象組織確認目前南極大陸的最高氣溫紀錄仍為17.5℃,由埃斯佩蘭薩基站於2015年3月24日測得。
  • 南極溫度不升反降,每10年下降0.1℃,全球變暖都是杞人憂天?
    在過去的100多年以來,地球上大部分區域一直在穩步變暖,我們一直認為這是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然而根據NASA冰橋行動項目組的檢測數據,在2009年到2015年期間南極地區整體溫度在下降。
  • 南極的極端變暖
    根據俄亥俄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過去30年來,南極變暖的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南極氣候表現出一些最大的溫度範圍,並且在地球上表現出一些最大的溫度趨勢。20世紀後期,西極南極和南極半島的大部分地區經歷了變暖和冰蓋變薄的問題。相比之下,南極-位於偏遠和高海拔的大陸內部-一直冷卻到1980年代,此後一直顯著變暖。這些趨勢受自然和人為氣候變化的影響,但對每個因素的貢獻尚不甚了解。研究分析了南極的氣象站數據以及氣候模型,以檢查南極內部的變暖情況。
  • 南極大陸溫度創歷史新高 成全球變暖速度最快地區之一
    南極大陸溫度創歷史新高 成全球變暖速度最快地區之一  olivia chan • 2020-02-11 22:00:59 來源:前瞻網
  • 南極溫度首破20度,打破歷史最高紀錄,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
    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發表演講說,南極溫度今年創下了新的記錄,在南極附近的西摩島測得溫度高達20.75℃的高溫。雖然就氣候變化的趨勢而言,20.75攝氏度僅僅是南極某天的最高溫度,不代表南極每天都如此,但超20攝氏度的溫度出現,已經表明自然界在釋放一個信號,表明我們離地球冰川臨界值越來越近了。
  • 腦洞問題:氣候變暖,能不能將北極熊運到南極?北極熊在南極沒法生存...
    一個地區是否適合北極熊生存,只要看該地區能不能滿足北極熊生存所需就可以了,不用管是不是和北極完全一致。 北極熊的生存環境是海冰,它在北極的分布可以直達北極點附近,最北記錄到北緯88度;而到了南極,它是沒法在南極內陸生存的(事實上南極內陸也沒有任何脊椎動物),只能在南極周邊海域生活。 不過這點對北極熊影響不大,北極熊現在在北極也是主要在北極圈附近活動,越往北越稀少。因為高緯度的海域生產力低,食物稀少,海面常年冰封,狩獵狀況也差。
  • 南極測得歷史最高溫,冰川融化對北半球影響更大
    來源:一財網科學家們監控的許多地點雖然都呈現出氣候變暖的趨勢,但從未見過這樣嚴重的情況。 南極地區以雪與冰的形式存儲著全球近70%的淡水,也是企鵝等生物的棲息地。企鵝失去了棲息地就在西摩島錄得最高溫的前三天,阿根廷在埃斯佩蘭薩研究站測得的南極大陸的讀數為18.3攝氏度,打破了在2015年創下的17攝氏度的最高紀錄。不過,數據仍需得到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確認才能被定義為南極洲的最高溫。
  • 世界氣象組織確認 南極大陸最高氣溫為17.5℃
    近日,世界氣象組織確認南極大陸記錄到的最高氣溫為17.5℃,由靠近南極半島北端的阿根廷埃斯佩蘭薩基站於2015年3月24日測得。
  • 南極氣象觀測與天氣氣候
    南極氣象觀測是從南極探險開始,隨著近百年來南極科學考察事業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在早期的帆船探險時代,人們只能依據探險者和在南極地區捕獵海豹和鯨魚的船隻提供的零星資料來認識南極。真正系統的南極氣象觀測始於1957年的國際地球物理年。
  • 腦洞問題:氣候變暖,能不能將北極熊運到南極?
    很多人列舉了南極和北極的區別,以此來證明北極熊不適合南極,這個邏輯是不對的。一個地區是否適合北極熊生存,只要看該地區能不能滿足北極熊生存所需就可以了,不用管是不是和北極完全一致。北極熊01北極熊需要什麼?首先是海上的浮冰。
  • 去南極可以穿短袖了?南極大陸再次出現創紀錄「高溫」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南極大陸的溫度上升竟然如此迅速。卡洛斯·謝弗說:「我們在監測的許多地點都看到了氣候變暖的趨勢,但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這些數字還需要得到世界氣象組織(WMO)的確認和反覆核查,才能被視為官方數據。如果這個氣溫是正確的話,它將超過1982年1月在西尼島測到的19.8攝氏度,南極洲歷史最高氣溫——那一次還是在南極大陸之外測量的。
  • 科學家觀測到速度最快的南極冰川融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來自日本北海道大學北極研究中心的科研團隊日前在南極地區觀測到比預期速度快得多的冰川融化。此次發現的冰川位於南極東部呂佐夫-霍爾姆灣(Lützow-Holm Bay) 的白瀨冰川(Shirase Glacier)。
  • 探索南極已有百年 南極科考都在研究什麼
    ……最近這20天,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處並不寂寞。不過目前南極禁止一切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隨著眾多科學考察站在南極地區相繼建立,人們逐漸認識到該地區不僅蘊藏著豐富的物質資源,而且擁有寶貴的科學資源。科學家這樣描述:「南極碩大無朋的亙古冰蓋,如同一座蘊藏著無數歷史上大氣和氣候寶貴信息的圖書館;南極也是最好的研究地球空間的地區;除了大氣,南極還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宇宙的地方……」    全世界爭著來南極考察  對南極展開考察的歷史已經有100多年。
  • 南極危機!全球變暖的警示
    全球變暖的警示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05月22日 16時24分   人與自然相輔相成,本是一件美事,如今南極突現大量
  • 全球變暖南極海冰為何不降反增?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南極海冰的覆蓋範圍較為穩定,總體呈緩慢增加趨勢,但有局部差異存在。這些年,科學家針對南極海冰的變化機制提出了多種理論,尤其關注在全球變暖背景下的海冰變化過程。比如,臭氧層空洞是否會影響海冰變化?南極冰架融水會不會降低海水鹽度,進而促進海冰的形成(因為高鹽度會抑制海水成冰過程)?海冰變厚是不是由於南極地區風力的增強?
  • 南極巨蟲是真的嗎?有人拍攝到南極巨蟲真面目
    南極巨蟲是真的嗎?有人拍拍攝到南極巨蟲真面目。提到南極巨蟲,很多人都非常疑惑,難道南極那種自然環境之中,也會有蟲子生長嗎?南極巨蟲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人曾經拍攝到南極巨蟲的照片,南極巨蟲真面目曝光,可以說,南極巨蟲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存在!        【科技訊】7月14日消息,南極巨蟲是真的嗎?有人拍拍攝到南極巨蟲真面目。
  • 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
    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時間:2017-05-21 18:26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研究共同作者、英國艾克斯特大學的艾姆斯伯裡(Matt Amesbury)說:     原標題: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   這篇研究報告刊載於「當代生物學」期刊,其中指出,科學家在橫跨640公裡的區域發現,當地苔蘚過去半世紀來急遽增生,南極洲有植物的地區僅佔總面積的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