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南極高溫20℃來了解全球氣候變暖
背景材料2月13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西摩島上測得20.75℃的新高溫紀錄,這是有記錄以來南極高溫首次超過20℃!這意味著,本應該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之一的南極,此時的溫度甚至高過了中國很多的北方城市。從科林斯冰蓋上脫落下來許多浮冰 圖/羅斌祥南極半島的西部是南極半島山脈,曾經可能與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相連。而氣流在南極半島越過山脈後便開始下沉在下坡加速過程中不斷加壓和升溫,並產生所謂的「焚風」。這些熱風會導致氣溫短暫上升30℃。
-
控制全球變暖,減少極端天氣
全球變暖早在多年前就已經被認識到了,但是科學家還是低估了全球變暖的危害。按照當年的預測,如果全球的平均氣溫上升5℃,那麼南極的冰川將全部融化,而海平面的上升會是大部分地區都淹沒在海底,所有陸地生物都將不復存在。鑑於這種認識,在2016年的巴黎協定上,參會的177個國家的共同約定是將全球的升溫控制在2℃以內。但是隨著近年來極端天氣的增多,各種自然災害的頻發。
-
南極觀測到歷史最高溫度 南極是不是真的變暖了?
2月9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西摩島再次測得高達20.75℃的氣溫,再次刷新了南極大陸氣象觀測記錄溫度的最高值。2月9日測得20.75℃高溫的西摩島距中國南極長城站很近,長城站此前一天測得最高溫8.7℃「南極升溫」再次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南極是不是真的變暖了?是因為人類的活動和工業排放嗎?冰川消融後全球海平面會上升多少?是不是真的會有大陸和海島會被淹沒?
-
南極危機!全球變暖的警示
全球變暖的警示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05月22日 16時24分 人與自然相輔相成,本是一件美事,如今南極突現大量
-
冰雪極地|不畏嚴寒的南極冰魚,卻怕全球變暖!
說起涼快的地方,海米們一定會想到冰天雪地的南極吧!現在這個時候,可正是南極的寒季,帶上棉襖,去透心涼的南極爽一把,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吧!可是,各位看官不要高興的太早,酷暑讓人難耐,苦寒的滋味也不好受哦!要知道,南極的年平均氣溫僅為-25℃,現在的溫度只會更低。聽到這些,明智的海米已經決定放棄了吧!不過,去不了也沒關係,小編今天介紹一種生活在南極海域的奇特海洋生物——冰魚為大家消消暑。
-
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
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時間:2017-05-21 18:26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研究共同作者、英國艾克斯特大學的艾姆斯伯裡(Matt Amesbury)說: 原標題: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 這篇研究報告刊載於「當代生物學」期刊,其中指出,科學家在橫跨640公裡的區域發現,當地苔蘚過去半世紀來急遽增生,南極洲有植物的地區僅佔總面積的0.3%。
-
全球變暖使極端天氣頻發,科學家警告:高溫高溼天氣更有致命風險
根據發表在美國《科學進步》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高溫和高溼結合的極端天氣狀況才是最危險。並且這種天氣已經開始顯現,雖然它只是持續幾小時,但近些年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已經越來越高。在1980年到2019年期間,一些沿海亞熱帶地區的高溼高溫事件數量已經增加了一倍之多。亞洲、非洲、澳大利亞、南美和北美的部分地區,包括美國墨西哥灣沿岸都曾發現了數千件前所未見的致命極端天氣事件。
-
南極地區溫度首次達到20.75℃,未來將出現更多極端天氣
本周四,巴西科學家卡洛斯·舍費爾稱,「我們看到許多正在監測的景點的變暖趨勢,但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南極洲西摩島溫度達到20.75℃,是南極洲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溫度。阿根廷科學家報告說,埃斯佩蘭薩軍事基地的讀數為18.3℃,這是南極大陸半島上最熱的溫度。儘管西摩島創下了20.75℃的新高度,但該島不是半島的主要部分,它是從南極洲北端彎曲出來的半島上一條鏈的一部分。
-
南極氣溫首次突破20℃!全球氣候變暖已成事實,萬年遠古病毒或將洩漏
近日,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在演講中提到一個令人擔憂的數字,他說在南極地區測得的溫度首次突破20℃,這個消息一經公布,立刻在世界範圍內引發關注,同時再次讓人類重新思考自身面臨的一個嚴峻的生存問題--氣候變暖。
-
南極溫度不升反降,每10年下降0.1℃,全球變暖都是杞人憂天?
在過去的100多年以來,地球上大部分區域一直在穩步變暖,我們一直認為這是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然而根據NASA冰橋行動項目組的檢測數據,在2009年到2015年期間南極地區整體溫度在下降。
-
科學研究發現,南極變暖的速度比行星其餘部分快三倍
極地現在以每十年約0.6攝氏度的速度變暖,而全球平均水平約為0.2攝氏度。「雖然被稱為溫度跨西變暖在20世紀和南極半島,南極明顯降溫,」研究的主要作者和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凱爾克萊姆告訴法新社記者。「有人懷疑南極洲的這一部分地區可能不受變暖的影響。
-
美國研究稱氣候變暖威脅南極企鵝生存
新華網華盛頓4月11日電 (記者任海軍)美國研究人員11日公布報告稱,由於氣候變暖導致南極企鵝主要食物之一磷蝦的密度下降,在南極半島和鄰近的斯科舍海,阿德利企鵝和帽帶企鵝數量近年來急劇減少。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海鳥專家韋恩·特裡維爾皮斯等人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分析南極半島和鄰近的斯科舍海地區的實地數據後發現,在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之間,有利的氣候條件以及其他南極動物對磷蝦捕食量的減少導致南極地區企鵝數量增加;然而,此後不斷上升的溫度和來自海洋哺乳動物的競爭加劇可能讓上述地區的磷蝦密度下降了至多80%。
-
全球變暖使南極企鵝面臨滅絕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南極與南大洋聯盟(ASOC)住俄羅斯代表葉連娜·扎爾科娃表示,南極的阿德利企鵝因氣候變暖和磷蝦捕撈麵臨滅絕威脅。扎爾科娃在東方經濟論壇上向衛星通訊社表示:「2017年南極總數達4萬隻的阿德利企鵝只有兩隻新生小企鵝倖存。,原因是氣候變化和該地區過度捕撈磷蝦。
-
極端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事件:就是超過正常狀態下的最高或最低極端天氣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一般情況下學者認為,這種極端事件出現的概率在5%以下。但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加,2013年9月5日,《美國氣象學會通報》發文稱,經研究發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已經提高了極端炎熱天氣發生的概率。雖然目前不能找出關聯,但不可否認,極端天氣事件的出現與氣候變化有緊密關係。
-
全球變暖對極端天氣的出現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
英國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的一項報告說,研究人員通過數據分析展示了全球變暖正對極端天氣的出現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對全球高溫、強降水和降雪等極端天氣事件的歷史數據以及未來的預測進行了全面對比分析,發現人類活動、全球變暖以及極端天氣之間有越來越緊密的關係。
-
南極冰川出現巨大縫隙!缺失的冰去哪了?專家:南極冰川或崩潰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但是如今地球的環境變化卻讓人類感到擔心不已,在全球氣候變暖的發展下,地球環境持續惡化,甚至還出現了一些極端性氣候,地球的生態系統也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地球的兩極地區是極寒地帶,這裡長年被冰雪覆蓋,但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發展下,南北極地區的氣溫也一直居高不下,其中南極氣溫在2020年竟然首次突破了20℃
-
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南極冰川每年融化幾十億噸
科學家稱,自19世紀中期以來,南極冰架已經減少了4萬億噸。變暖的海水正在從下往上融化這些冰架,導致它們的重量越來越小。這對南極海岸線上分布的數百座冰山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南極冰架從陸地上出發,跨過海岸線,直接延伸到海裡。這些冰架可以保持冰山的穩定,防止它們隨洋流飄走。隨著冰架的融化,它們變得更薄,更脆弱,也更容易損壞。
-
全球變暖南極冰雪融化 遠古病毒可能復甦
冰凍了數百萬年的南極大陸並非純淨無瑕 南極融化,可能使古老病毒解凍。據英國《獨立報》27日報導,冰凍了數百萬年的南極大陸並非純淨無瑕,裡面包含有許多史前細菌,如今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南極的冰雪開始融化,許多古老的細菌、病毒也隨之解凍。
-
地球冰庫搞變暖競賽?專家警告:南極變暖雖比北極慢,但危害更重
與北極相比,南極洲對全球變暖的反應較慢,這是因為南極大陸被廣闊的海洋所環繞,這使它往往與大型暖空氣侵入隔離開來,緩衝了全球變暖的衝擊。儘管如此,冰凍的南極大陸仍然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變得更加溫暖,結果導致數十億噸的冰損失,並且正產生全球性後果。
-
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氣候變暖將帶來極端天氣
日前,據外媒報導,《科學進展》發表了一篇有關氣候變暖的研究報告,據該報告顯示,氣候變暖可能使未來的天氣變得更加惡化,並且其惡化幅度將會超出我們的想像。研究人員發現,目前能預知的全球變暖會導致颶風、熱浪和其它天氣事件,不過隨著未來全球變暖程度加劇,此後還會帶來更加極端,更加嚴重的天氣事件。研究人員發現,地球正在逐漸變暖,這可能會使熱浪增加80%,潮溼事件增加50%。這比以往的預測要高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