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溫度不升反降,每10年下降0.1℃,全球變暖都是杞人憂天?

2020-12-04 逐遊酣星

在過去的100多年以來,地球上大部分區域一直在穩步變暖,我們一直認為這是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然而根據NASA冰橋行動項目組的檢測數據,在2009年到2015年期間南極地區整體溫度在下降。而根據2020年5月6日發布在《AGU Advances》上的一篇文章的數據,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南冰洋部分地區海面就開始大幅降溫了。甚至助長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在幫助南極降溫

基於此,有人認為全球變暖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研究,很多想像中的後果不過是杞人憂天。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與全球唱反調

自產生文明開始,人類已經影響地球幾千年了,然而隨著18世紀60年代的工業革命的展開,人類影響地球的能力開始以指數級上升。

尤其是自19世紀30年代以來,人類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急速飆升,給地球帶來了一系列環境與氣候問題,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全球變暖。

我們已經經歷過很多次「自有記錄以來最高溫」,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4月,歐洲經歷了當月史上最高的氣溫。

根據測算,2019年全年的平均氣溫較20世紀初的數據相比提高了1.1℃,同期海洋的溫度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但並非地球所有地區都在變暖,根據記錄,在1982年到2011年這29年的時間內,南冰洋,即南極洲部分地球出現了顯著的降溫,其中以臨太平洋地球最為明顯,這一地區表層溫度每10年下降約0.1℃。其他地區雖然降溫較弱,但是降溫幅度也是肉眼可見。

可以觀測到的是,在地球另一端的北極,這29年來冰蓋面積已經大幅減少,但是南極區域海冰缺增加了。NASA的衛星也顯示,在2009年到2015年,在拉森A和拉森B海灣的固定冰也越來越多。

為什麼南極區域會這樣跟氣候變暖唱反調呢?

一個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在2020年5月6號在《AGU Advances》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們認為,之所以南極海冰會不斷擴張,是因為較強的風將海冰推離了南極大陸。

漂浮的淡水

看了上面的簡短介紹,你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海冰被推離南極大陸就會造成南極降溫海冰擴張呢?難倒海冰被推離後不會融化嗎?」

事實上,這些海冰的確會融化,但正是這融化的海冰造成了南極的降溫。

海冰之所以會成為問題的主因,是因為這些冰塊主要是淡水凍成。不同於海水,淡水含鹽量低,因此密度小,當海冰融化時,這些密度小的淡水會漂浮在密度大的海水之上

這就跟密度小的油會漂浮在水面上形成油花是一個道理

漂浮在上層的淡水無法正常地與海水混合在一起,導致溫度較高的海水被困在深層,熱量無法傳導,因而海面的溫度會變得很低,從而在寒冷的時期形成更多的海冰,造成海冰擴張。

氣候變化引發的強風也是海冰擴張的重要推手之一,這些強風將南冰洋的海冰推向北面。

不過這個結論並不能完全解釋為什麼南極區域整體降溫這個問題,而且這個解釋有一個小漏洞,那就是只要大氣溫度足夠高,海冰融化後的冷水可以與大氣層相互作用交換熱量,從大氣中獲取熱量升溫。

因此南極的降溫必然與大氣層有著重要的聯繫。

來自水蒸氣的助攻

在2018年7月11日,一篇發表在《自然合作期刊·氣候與大氣科學》的文章引發了科學界的關注,因為這篇文章認為,溫室氣體正在輔助南極降溫

回想一下,我們在聽到「溫室氣體」這四個字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沒錯,是「二氧化碳」,上到總臺新聞下到街邊小報,一提溫室氣體無不先說二氧化碳。

不過溫室氣體並不止二氧化碳一種物質,一種很常見且看起來人畜無害的東西也是溫室氣體,正是這種溫室氣體的異常分布,導致了南極的整體降溫。這就是「水蒸氣」。

南極地區一向是一個氣候十分極端的區域,平均海拔也接近了2300米。儘管南極冰雪遍布,但是由於溫度過低,水無法在這裡形成蒸汽或者凝結成雨,因此這裡的空氣異常乾燥。也正是這異常乾燥的氣候導致了一種叫做「負溫室效應」的現象產生。

一般而言,溫室氣體通過吸收地球表面發射的紅外輻射,讓地球輻射太空的熱量變少,使全球溫度升高。儘管這個過程中二氧化碳是最亮眼的崽,但是水蒸氣也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

剛才我們說了,南極因為過於寒冷,空氣中水蒸氣含量極低。大氣中部稀少的水蒸氣會讓整個大陸存在一種「逆溫現象」,即溫度會隨著海拔的升高而下降。

通常我們都認為「高處不勝寒」,但是逆溫效應反其道而行之,海拔越高,溫度越高。一旦這種奇怪的大氣溫度分布形成後,很多事情就開始脫離人們的預測了。

作為逆溫效應的代表,南極洲是世界上唯一一處對流層比平流層更冷的地方,其中對流層就是我們所處的地球大氣最下層,而平流層距地表10-50公裡。

在南極洲,地表氣溫往往比幾百米的地方冷20℃左右。

持續的逆溫會導致高空的溫室氣體轉而向太空排放熱量而非阻止地球排放熱量。

一般來說,二氧化碳會混合得比較均勻,哪怕是在南極,不同層的大氣的二氧化碳並沒有什麼差距,因此二氧化碳仍在「忠實」地履行著「阻止地球排放熱量」的職責。

而水蒸氣不同,南極地表附近的水蒸氣含量稀少,同時平流層中的水蒸氣更少。原本底層溫室氣體吸收的地表輻射會有一部分繼續向上層大氣輻射,由上層大氣負責攔截這些剩餘部分。

然而因為南極中平流層的水蒸氣含量更少,本該被平流層攔截的熱量全部一點不漏地輻射到了太空。仿佛地球的保溫膜在這裡被撕開了一道裂縫。

該報告顯示,這種「負溫室效應」在一年中有9個月都會持續進行。正是這種「負溫室效應」導致了南極大陸的降溫。

不過該團隊也提醒人們,不要指望「負溫室效應」能逆轉全球變暖,因為全球變暖將會促使全球平流層的水蒸氣總量上升。這種「負溫室效應」現象帶來的效果會逐漸降低。

總結

總得來說,南極洲的降溫有著其獨有的局限性,不論是海冰融化導致的低溫擴散,還是逆溫現象產生的「負溫室效應」,無不是一種臨時且無法持久擴散的現象。

而蘇黎世的研究團隊也表示,在2015年以後,南極海冰擴張態勢已經接近停滯甚至開始扭轉。NASA的數據也表示,南極半島的兩座冰川高度也出現了明顯下降。

我們不能指望局部臨時的效應能夠扭轉全球變暖,也不能認為全球變暖是荒謬的,只有全球都降低排放,而非單單要求中國減排,才能真正遏制全球變暖。

喜歡文章歡迎點讚、收藏、轉發,記得關注,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南極海冰為何不降反增?
    南大洋海水錶層溫度圖(單位:攝氏度),改自美國國家冰情中心(National Ice Center)發布的2009年9月22日南極海冰分布圖,其中黑線為-1℃等溫線,綠線為-1.4℃等溫線。Nghiem說:「我們的研究有力說明,南極海冰的變化與南極地區的地球物理特徵緊密相關,而北極地區的環境與南極又截然不同,這可能是南極海冰不降反升的原因。」南極海冰的覆蓋範圍主要由頭年冰(只生長了幾個季節的冰體)的生長情況決定。海冰會在每年九月圍著南極大陸生長至最大值,到來年2月又會消融17%左右。
  • 前10月空氣品質排名出爐:京津冀PM2.5不降反升,北京下降10.9%,邢臺...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11月23日,生態環境部公布2019年10月和1-10月全國空氣品質狀況。其中,前10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PM2.5(濃度53微克/立方米)仍不降反升,同比上升1.9%。這與前9月上升幅度相同。
  • 廣州氣溫每10年升0.4℃ 深圳將來或變熱帶氣候
    時報記者 蕭嘉寧 攝  時報訊 (記者 蔣雋) 近50年來珠三角地區氣溫增溫速度達到每10年0.3℃,而廣州甚至高於珠三角平均水平,達到0.4℃/10年。專家預測,未來20年廣東的氣溫仍將進一步升高,並可能導致旱澇不定等「非典型」天氣現象增多。
  • 地球每年吞下上百億噸水,為何海平面卻不降反升,最終都去哪裡?
    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地球每年吞下上百億噸水,為何海平面卻不降反升,最終都去哪裡?,可以說全球災難不斷,最讓人頭疼的是,科學家以及專家表示2020年或許不是災難終止的一年,很有可能是開啟災難的一年,因為地球不再是之前的地球。
  • 上半年京津冀PM2.5和PM10濃度不降反升 環保部回應
    上半年京津冀PM2.5和PM10濃度不降反升 環保部回應 2017除1、2月份外,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其他月份優良天數比例維持在70%以上,其中三個月在80%以上,PM2.5濃度除1、2月外,最高值都在50微克/立方米以下,呈逐月下降趨勢。資料圖:4月27日,北京天氣晴好,情侶在故宮外拍攝婚紗照。
  • PNAS:科學家揭開全球變暖南極海冰反增之謎
    Nicklen, National Geographic) 北京時間8月18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最新一項研究稱,氣象學家成功破解了南極海冰面積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仍呈增加之勢的謎團,不過這一趨勢可能很快會被逆轉,南極海冰的融化速度不久將加快。
  • 全球氣候變暖,南極帽帶企鵝數量明顯下降
    一項最新報告顯示,過去十年是有記載以來全球氣溫最高的十年。位於地球最南端的南極是受氣溫影響最大的地方之一。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南極有一種企鵝的數量出現明顯下降。 在南極象島,生活著一群帽帶企鵝,它最明顯的特徵是這裡的一道黑色條紋,有點像海軍軍官的帽帶。
  • 北半球氣溫又升0.1度了!創128年新高,海平面上升或影響6.4億人
    全球氣候變化越來越嚴重,溫室氣體的影響再次創下了新高。根據俄羅斯氣象中心發布消息稱,2019年10月是北半球觀測史上最溫暖的十月,這個數據已經確定。所以說,地球還在持續性的升溫,「燃燒」之中,還有什麼地方不熱嗎?
  • 南極的極端變暖
    根據俄亥俄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過去30年來,南極變暖的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南極氣候表現出一些最大的溫度範圍,並且在地球上表現出一些最大的溫度趨勢。20世紀後期,西極南極和南極半島的大部分地區經歷了變暖和冰蓋變薄的問題。相比之下,南極-位於偏遠和高海拔的大陸內部-一直冷卻到1980年代,此後一直顯著變暖。這些趨勢受自然和人為氣候變化的影響,但對每個因素的貢獻尚不甚了解。研究分析了南極的氣象站數據以及氣候模型,以檢查南極內部的變暖情況。
  • 南極變暖速度達全球平均水平3倍多的主因是自然因素
    《過去30年南極變暖記錄》(Record Warming at the South Pole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的文章顯示,1989—2018年,南極變暖的速度達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多,但該趨勢尚處於模擬的自然變率範圍之內。
  • 地球用1千年才降0.1度,人類僅用150年,就破壞了它的全部心血
    地球溫度是只升不降的嗎據歷史資料記載,地球有11次進入「冰河時期」的經歷,距如今較近的「冰河時期」出現在距今18000年以前,當時有超過30%的陸地被掩埋在厚度為240米的冰層之下。另外,根據外媒的調查研究來看,人類近150年來製造的變暖效應抵消了此前6500年的降溫效果。
  • 運城、寶雞、洛陽PM2.5濃度不降反升
    人民網北京2月19日電(記者 孟哲)今天,生態環境部通報了重點區域各城市2020年1月和2019年10月—2020年1月環境空氣品質有關情況及排名。通報指出,汾渭平原11個城市, 運城、寶雞和洛陽3個城市PM2.5濃度不降反升。
  • 南極觀測到歷史最高溫度 南極是不是真的變暖了?
    2月9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西摩島再次測得高達20.75℃的氣溫,再次刷新了南極大陸氣象觀測記錄溫度的最高值。2月9日測得20.75℃高溫的西摩島距中國南極長城站很近,長城站此前一天測得最高溫8.7℃「南極升溫」再次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南極是不是真的變暖了?是因為人類的活動和工業排放嗎?冰川消融後全球海平面會上升多少?是不是真的會有大陸和海島會被淹沒?
  • 南極現大降溫區,24年降3度,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時期?
    作者:文/虞子期 全球變暖對大家來說已經不陌生了,但是地球降溫確實也出現了,只不過分布的區域不大,那這到底地球是升溫還是降溫了?,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之下,極端性的高溫是非常普遍,就算是北極地區都是屢次破30度的高溫,曾一度達到38度的歷史性高溫,所以熱是沒有多大的爭議。
  • 南極現大降溫區,24年降3度,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時期?
    作者:文/虞子期全球變暖對大家來說已經不陌生了,但是地球降溫確實也出現了,只不過分布的區域不大,那這到底地球是升溫還是降溫了?並且我們在說之前,如今全球變暖可以說是肯定發生的,並且地球的整體溫度是越來越高,從2020年以來的氣候現象也可以看到,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之下,極端性的高溫是非常普遍,就算是北極地區都是屢次破30度的高溫,曾一度達到38度的歷史性高溫,所以熱是沒有多大的爭議
  • 全球溫度下降到-50℃會是一個什麼後果?
    是說全世界溫度都下降到-50℃還是按照現在平均溫度下降50℃?都下降-50℃表述方法有悖常識,可以理解為溫度上升了50℃,這樣就不符合題意。因此下面的回答都以「全球溫度都下降到-50℃」這個定義來展開。全球溫度一般理解為「氣溫」,就是地表空氣的溫度,這是氣象學通用氣候溫度。否則有水溫、土溫、巖石溫度等,無法統一。
  • 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始終如一?美媒:有升有降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2月13日發文稱,海平面其實有升有降。全文摘編如下:有些地方,海平面實際上在下降。海平面上升不是新現象。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統計,20世紀大部分時間裡,全球平均海平面一直在緩慢上升,大約每年上升1.4毫米。但是過去20年間,海平面上升速度增快了一倍。2005年至2015年,海平面每年上升3.6毫米。
  • 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始終如一?美媒:有升有降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2月13日發文稱,海平面其實有升有降。全文摘編如下:有些地方,海平面實際上在下降。海平面上升不是新現象。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統計,20世紀大部分時間裡,全球平均海平面一直在緩慢上升,大約每年上升1.4毫米。但是過去20年間,海平面上升速度增快了一倍。2005年至2015年,海平面每年上升3.6毫米。
  • 全球變暖是騙局?地球目前處於自然變暖期,溫度升高是常態
    當然,其中還有一些寒冷年份,比如2008年南方雪災,但在自90年代變暖後,這種寒冬是偶發的,出現的次數不多。從數據來看,全球確實在變暖,但是,全球變暖真的失控了嗎?全球變暖?全球回溫?首先,我們要明白,溫度不是升就是降,自然界的溫度不可能永遠保持在一個值。地球的這種溫度變化產生的結果就是冰期交替。地球在40多億年的歷史中,曾出現過多次顯著降溫變冷。在前寒武紀晚期、石炭紀至二疊紀和新生代的冰期稱為大冰期,時間尺度至少數百萬年。當然,在冰期之間還會出現冷暖交替的情況,而變暖的時間則稱為間冰期。
  • 全球變暖或將是未來地球災難的主要原因
    ,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地球正在升溫,現在的陸地和海洋都比1880年開始保存記錄時要溫暖,而且溫度仍在上升。這種溫度上升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具體體現。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1880年至1980年之間,全球平均氣溫每十年平均以0.13華氏度(0.07攝氏度)的速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