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用新方法可「看見」暗物質光環

2020-12-05 寰宇財訊

圖片宇宙及暗物質光環假想圖。(ShutterStock)

科學界現在普遍認同宇宙中有一類總稱為「暗物質」的物質,佔構成宇宙總物質量的高達85%左右,可是長期苦於探測不到任何具體的粒子。一份研究提出一種新方法,稱可以「看到」圍繞在各個星系周圍的暗物質光環。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澳大利亞斯威本理工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古裡(Pol Gurri)解釋說:「就像通過觀察一面旗子探知風力的方法。你看不到風,但是旗子的飄動告訴了你風力、風向等信息。」

科學家認為宇宙高達85%的物質都是人眼看不見、現在的儀器也探測不到的「暗物質」。不僅如此,科學家所歸類的「可見」物質,比如構成恆星、行星、地球上的生命的這些物質,它們和光有著各式各樣的互動,可是暗物質也不和光互動。這讓暗物質的探索難上加難。

這份近期發表在《王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研究稱提出一種觀測方法,比以前的探測方法精確度高出十倍。

研究稱,這種探測方法的關鍵在於從暗物質在宇宙中產生的引力效應入手。合作研究員泰勒(Edward Taylor)說:「暗物質將扭曲任何位於它後面的圖像。這就像透過玻璃杯的底部看下面的報紙一樣。」

科學家將這種效果稱為「微引力透鏡」現象,很多同行已認可這是觀測宇宙暗物質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方式。

現在,斯威本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澳洲國立大學的2.3米望遠鏡,觀測星系在微引力透鏡效果下的旋轉,與其它方式所認知的星系的真實的旋轉速度做對比,從而推測暗物質的特性。

「因為我們知道星系內恆星和氣體的運動方式,所以我們大概地知道星系看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古裡說:「通過了解星系圖像扭曲的程度,我們由此推測需要多少暗物質才能解釋我們看到的失真度。」

這份研究特別提到,這種通過星系運動速率判斷微引力透鏡效果的方式,比傳統的僅通過星系形狀的變化探測的方法,精確度可高出十倍。

新一代望遠鏡,如美國宇航局(NASA)的羅曼空間天文臺(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今年剛從「大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更名而來),和歐洲太空局(ESA)的歐幾裡得(Euclid)太空望遠鏡都將聚焦微引力透鏡對天體產生的形變效果。

泰勒說:「我們的研究展示,只要稍微改變思考的角度,即使用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相對小型的望遠鏡,一樣對世界天文學研究做出了可觀的貢獻。」◇(DJY)

相關焦點

  • 計算機模擬揭示了暗物質的光環
    而且,迄今為止,在地球上直接探測暗物質的努力還沒有成功。儘管暗物質的質量難以捉摸,但科學家們已經了解了它的一些情況。暗物質不僅是暗的,而且是冷的。它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團的種子。它還經常在星系周圍形成光環,構成了一個星系的大部分質量。然而,關於暗物質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因此天文學家經常開發新的暗物質模型,將其與觀測結果進行比較,以檢驗其準確性。
  • 暗物質真的是「黑暗」?憑啥說暗物質真實存在?科學家提供了證據
    在回答暗物質存在性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暗物質?什麼是暗物質?實際上,暗物質是一種假設形式的物質,除引力之外,它不會與已知的物質發生作用。也就是說,它是難以捉摸的、無形的、無法衡量的,而且它不會與現實世界互動,但它依然存在。
  • 科學家利用銀河系尋找暗物質
    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雖然研究遙遠星系神秘信號的科學家們並沒有如他們所願發現暗物質。但是他們用來探測這種奇怪信號發明的新技術,即利用我們自己的星系來尋找暗物質的技術,可能會提升對這種令人難以捉摸的物質的搜尋機率。
  • 衰變的暗物質應該能被看見,在銀河系中像圍繞星系的一個光環
    簡介:暗物質是不可見的但科學家肯定它的存在,它約佔宇宙總質量的85%。如果假設惰性中微子存在,且是暗物質的來源,則會有微弱的x射線照射到銀河系,一些科學家認為已發現相關信號,但這是否成立還有待研究。根據WMAP五年的數據估算,宇宙總能量分為物質、暗物質和能量。 圖源:wikipedia問題在於,暗物質不僅僅是暗的,而且是不可見的。據我們所知,暗物質不發光,不吸收光,不反射光,不折射光,不散射光,不衍射光,或者根本和光一點關係也沒有。這使研究變得很困難。我們知道暗物質存在,然而,是通過它的引力作用。
  • 暗物質的希望?人類利用銀河系「反推」暗物質的存在!
    暗物質是科學家猜想的一種未被證實的物質,而這種物質的存在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但是暗物質始終未能被觀測到。近日,科學家計劃利用銀河系來反推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真的會被觀測到嗎?為什麼科學家會從銀河系入手?因為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
  • 物理學家在尋找暗物質暈在星系氣體中飛行時留下的痕跡
    這個想法是從天體物理物體中提取信息,這些天體可能在暗物質經過時曾目睹過它的大部分。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通過追蹤銀河系氣體來實現這一點,這可能有助於告訴科學家暗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物理學家認為,暗物質有一種傾向,就是通過引力把自己結構成一個由光環和次滷素組成的層次結構。這些團塊的質量屬於一個光譜,質量較低的團塊的數量預計會更多。它們的亮度有極限嗎?這取決於暗物質粒子的性質。
  • 首席科學家詳解暗物質衛星「悟空」
    因此,儘管暗物質粒子是隱身的,並不意味著它們就可以橫衝直撞而不受任何阻擋。就像是荒不擇路的兔子一樣,它們也有可能一頭撞上原子核這個「樹樁」。被暗物質粒子撞上的原子核會發光發熱,或者被撞得偏離了原來的位置,這些光和熱還有位置移動是科學家有可能探測到的。只可惜,原子核太小太小,暗物質粒子撞上去的機率低到幾乎可以忽略。科學家只能採用一個笨辦法,準備好一大片森林等兔子來撞。
  • 帶你看整個宇宙的暗物質
    ,大量光環和發光類星體的分布。灰色絲狀結構顯示暗物質的分布;小白圈標誌著暗物質的集中「光暈」比太陽質量的3萬億倍更大;;更大的藍色圓圈標誌著最大規模的光環,超過7萬億倍的太陽,它是最明亮的類星體。No.9:銀河系的暗物質比重比想像中的多宇宙中的普通物質和隱形的暗物質在這幅由太空望遠鏡觀測組合的圖像中被揭示出來。普通物質呈紅色,其分布主要由歐洲航天局的XMM / Newton望遠鏡觀測。哈勃太空望遠鏡記錄的藍色區域區分不可見和難以捉摸的暗物質區域。灰色區域表示恆星和星系,哈勃望遠鏡可觀察到可見光。
  • 宇宙中暗物質的可能樣子?來自NASA的圖片
    暗物質光環是天空的活躍區域,它不僅充滿了整個太空,而且還散發出輻射的碰撞,這使得有可能幫助科學家在太空中找到暗物質光環。下圖計算機生成的宇宙中暗物質分布的模擬圖,也稱為宇宙網狀圖。科學家們將散布在整個圖像中的小的球形暗物質斑點識別為暗物質光環,它們是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星系的結構。
  • 探索暗物質
    暗物質的能量是宇宙中數一數二的,如果一旦和暗物質發生反應,暗物質會紋絲不動,而其他物質會粉身碎骨,所以科學家們還在努力的研究暗物質這種材料,想要揭開暗物質最神秘的面紗 暗物質有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科學家通過推算暗物質和暗能量佔有宇宙總質量的大部分,它比宇宙中所有可以看到的星系,星團,恆星,各種行星加起來的總質量還要多。
  • 本意尋找暗物質,卻發現了黃金,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發財了!
    意外之財不是每個人都可收穫,但是我們不能放棄,要勇敢地去做去嘗試,說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澳大利亞的一組科研團隊便因此而獲得了大筆財富。我們經常會被教導「付出了多少汗水就能收穫多少成果」,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身份所獲得的勞動成果有著很大的差異,比如流量明星和科研人員。流量明星憑藉著超高的人氣,只要出席一場商家活動,便能獲得不俗的報酬。
  • 科學家尋找暗物質的新方法:天然的地下古巖石探測器!
    在分布在地球各地的近24個地下實驗室裡,科學家們正在使用大桶液體或金屬和半導體塊來尋找暗物質的證據「我們一直在尋找替代的方法,」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理論物理學家凱薩琳·弗雷斯(Katherine Freese)說,她是目前正在運作的幾個探測器的構思者。根據Freese和她的同事們的說法,地下古生物探測器的工作原理與目前的直接探測方法類似。
  • 科學家在虛擬宇宙中探測暗物質
    圖中的這些小圓球就是科學家所說的暗物質暈,這是一種在引力作用下形成的結構,為星系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圖源:王傑,博塞,哈弗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科學家就可以把上百個虛擬的暗物質暈畫出富有細節的圖像,包括最小的和最大的暗暈。
  • 最小暗物質團塊科學家發現,暗物質真的存在嗎?或許事實並非如此
    於是科學家將,這些未知因素歸結為暗物質,他們認為暗物質應該存在,而且影響宇宙的變數。朋友們喜歡科學知識,記得點擊加我粉絲和關注,我會給大家推出一系列的相關文章。自從有了暗物質的概念,科學家就開始試圖證明暗物質的存在,他們找了很多的方法,可是直到如今,也沒有任何的直接證明。
  • 暗物質秘密被揭開!科學家公布暗物質暈內部結構!
    導讀:一直以來,科學家們認為人類所觀測到的宇宙便是全部,直到科學家們遇到了無法解決的難題,才發現其實在宇宙中,存在著一種我們無法觀察到的暗物質!暗物質非常神秘,其屬性與我們所接觸到的物質截然不同,但卻是構成我們世界所必須的。
  • 趣探索;宇宙由什麼構成、物質及暗物質由什麼構成?
    宇宙由約5%的普通物質,27%的暗物質及佔68%的暗能量構成普通物質佔5%,暗物質佔27%,暗能量佔68%。第二種說法:弦理論認為物質的基本單元是超微小的震動的線狀的「弦」(包括有端點的「開弦」和圈狀的「閉弦」或閉合弦)。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與物質是可以轉化的。物質不能無限可分。
  • 科學家發現一個無暗物質星系 或顛覆暗物質定義
    圖示:位於夏威夷島莫納克亞山的凱克天文臺幫助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幾乎沒有暗物質的星系研究負責人表示,這種現象雖然不能顛覆科學家對星系形成的理解,但完全可以改變天體物理學家對暗物質的定義。迄今為止物理學家還不太了解暗物質。對於暗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單一粒子有多重,或者說暗物質是如何形成的,物理學界尚無定論。也沒有人能夠在地球上捕捉到暗物質粒子。但是經過30多年的天文觀測,大多數研究人員都認同的事實是:宇宙中有很多暗物質。
  • 暗物質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
    暗物質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看過《地質災難》這部電影,暗物質自天外之內,頃刻間穿過地球!造成的一系列毀滅性災難,而且明顯還是弱化了暗物質的實力。那麼暗物質到底是什麼?究竟有沒有暗物質?
  • 科學家發現了暗物質粒子
    我們知道,暗物質佔據了宇宙中85%的物質、四分之一的總質量,它們的存在讓星系得以形成,並在運動過程中保持穩定。但是,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對於這個關乎宇宙組成的根本性問題,科學界至今沒有明確的答案。上世紀八十年代,暗物質可能是新型粒子的觀點被逐步接受,科學界存在兩種關於暗物質粒子候選者的主流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暗物質是一種被稱為軸子的極輕粒子;另一種觀點來自一大類理論
  • 科學家提出外星人可能隱藏在暗物質中,或者已經與自然融為一體
    這位科學家還認為,外星人可能組成了宇宙的結構,甚至是構成物理法則本身。》暗物質是科學家對宇宙進行觀測時,推測存在的一種物質。因為按照正常的萬有引力規律,銀河系的可見物質只能提供1/5的引力。太陽系距離銀河系中心2.6萬光年,圍繞銀河系中心運行的速度是240公裡每秒鐘,如果僅僅是由於可見物質提供的引力的話,太陽系老早飛出了銀河系了,所以科學家們推測,還有一種看不見的物質提供引力。●我們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大星雲。根據現在天文學的觀測,絕大多數星系都包含著暗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