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帝國的西流基和多利買兩個王朝的統治及聖經中與此相關的預言

2020-12-05 阿英漫談基督教歷史

關於亞歷山大大帝以及他死後帝國的狀況,聖經中有奇妙的預言,今天我們就藉著歷史記載了解一下這些預言,以期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明白聖經所記的。

主前323年,亞歷山大死後,由於只有兩位算是合法的繼承者(一位是其白痴堂弟亞歷第烏Philip Arrhideaus,另一位是其首任妻子洛莎拿的遺腹子亞歷山大),所以臨死時留遺命,任命潘秋加將軍(Perdiccas)作這兩位繼承者的監護人。

而其帝國的主要地區則交由他的四個大將分別攝政,然而這四位卻不像亞歷山大預想的那樣安於現狀、盡忠職守。想要獨掌大權的四人很快就將潘秋加殺死,引起內亂,除掉所有合法繼承者。他們以及其餘將領之間相互不停爭鬥,最終其中一位管理亞洲西部的攝政王安提崗(Antigonus)被特拉西的呂西馬古取代,經過了差不多20多年的混戰後,形成四分帝國的局面:

(1)馬其頓的加山大(Cassander)王朝—西方;(2)特拉西的呂西馬古(Lysimachus)王朝—北方;(3)敘利亞的西流基(Seleucus)王朝—東方;(4)埃及的多利買(Ptolemy)王朝—南方。

這樣的形勢正如但以理書11:2—4節所預言的:

……波斯還有三王興起,第四王必富足遠勝諸王,他因富足成為強盛,就必激動大眾攻擊希臘國。必有一個勇敢的王興起,執掌大權,隨意而行。他興起的時候,他的國必破裂,向天的四方(「方」原文作「風」)分開,卻不歸他的後裔,治國的權勢也都不及他,因為他的國必被拔出,歸與他後裔之外的人。

這國果然是歸於了他後裔之外的人,而且國也破裂,分為了四個部分。

然而,這樣的狀況也沒有維持多久,這四個王朝在往後的日子當中不斷爭鬥,都想著吞併彼此,到主前275年,希臘帝國成了三王並立:

敘利亞的西流基王朝(即但以理書中所提到的北王)、埃及的多利買王朝(即但以理書中所說的南王),以及希臘本土的馬其頓王朝(由於我們主要探討的是與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相關的事件,所以我們以下就不對馬其頓王朝多做介紹了)。

那勢力比較強且又與巴勒斯坦有關的就是南北二王。這兩個王朝在200多年以來時而冷戰、時而動武,有時還要以相互間的政治聯姻維持著表明上的和平,而介於兩者之間的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也就常被牽連進入戰亂當中。

西流基王朝——北方王

第一任君王西流基一世尼加奪(SeleucusⅠNicator),原是亞歷山大手下的一位較次要的將軍,亦是主張瓜分領土的主要人物之一。亞歷山大死後,他就控制了東面的省份,主前311年左右以巴比倫為都城建立了西流基王朝後,逐漸向西擴展王朝勢力,直到敘利亞,且以敘利亞的安提阿為王朝的新都城。這座城市後來發展為世界大都會之一,也是新約初期教會的重要據點和宣教中心。

據說主前301年,稱為西流基一世的尼加奪在葉普塞之役後,就建立了西流基,使之成為安提阿的港口。並且從此後,「西流基」就成為這個王朝的所有君主的稱號之一,此外還有稱作是「安提阿古」(Antiochus)、底米丟等的,而南方的多利買王朝所有男性君主們都只以「多利買」為他們的稱號)。

西流基王朝最後以敘利亞為中心,維持了差不多有250年的統治,最後被羅馬所滅。

多利買王朝——南方王

此王朝的第一任君王為多利買一世蘇他(Ptolemy Ⅰ Soter,主前311—285年,據傳說有可能是亞歷山大同父異母的兄弟)當西流基一世忙著瓜分帝國領土之時,這位昔日亞歷山大手下的大將也同樣在忙著取得屬於自己的領土控制權,最終掌控埃及政權,以亞歷山大港為首都,建立了多利買王朝。

這位王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建設亞歷山大港,使之成為可以與北方敘利亞的安提阿比肩的世界大都會之一。這座城市不單規模龐大,而且後來不但在猶太人的歷史中,更在基督教會歷史和世界歷史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多利買也效法亞歷山大,在埃及大肆推行希臘化運動,以致這個王朝中所有的君王除了聰明絕頂的「埃及豔后」之外,只會說希臘語,可想而知,作為普通百姓的埃及人對原本的母語又怎麼可能不生疏呢?

多利買王朝統治埃及幾百年的時間,直到被稱為「埃及豔后」的克裡奧佩特拉第七(Cleopatra Ⅶ )時,埃及才在主前31年的亞克田之役(Battle of actium)後成為羅馬的一個省。

多利買與西流基的交好期

希臘帝國瓜分初期,多利買與西流基關係良好。主前312年時,多利買和特拉西的呂西馬古聯手,幫助被安提崗趕出巴比倫的西流基一世於迦薩打敗安提崗,返回巴比倫,而西流基一世就以他回到巴比倫的那一年(主前311年)為其王朝的紀元開始,與此同時,多利買一世也以這一年為其王朝紀元的開始。儘管此前自亞歷山大死後,這兩王朝的勢力都已存在不難理解,這應當是這二人相互彼此之間的示好之舉。

多利買王朝接管巴勒斯坦

主前301年,原管理亞洲西部的安提崗在弗呂家(Phrugia)的葉普塞之戰中再度被擊敗,西流基成為西亞大半個西亞的統治者(當時特拉西的呂西馬古仍擁有若干土地),而多利買一世則藉著這場戰役成功自安提崗手中奪取腓尼基和巴勒斯坦的統治權,不巧的是,這兩個地方也正是西流基一世想要佔有的,於是,南北兩個王朝之間的仇恨也就此埋下。

正像但以理書所說的「南方的王必強盛」(但以理書11:5節),由於多利買王朝掌管了如推羅、西頓等腓尼基的優良港口,因此這王朝有很大的海軍和商業優勢,同時又加上沿岸地帶一直是埃及與亞洲之間的重要橋梁,隨著商業買賣地不斷運作,多利買王朝從中獲益良多,像亞歷山大港那樣的大城也就能夠得以順利建成。

後來,此王朝把亞柯(Acco)海港更名為多利買斯(Ptolemais),此地也成為多利買王朝北面疆界的標誌,這海港在馬加比革命乃至國際間糾紛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將在以後的文章中詳細描述。使徒保羅也曾於第三次旅行布道回程途中到過這裡(徒21:5)。

後來西流基王朝於主前200年時佔領了巴勒斯坦地區,此地依然沿用「多利買/或多利買斯這個名字。

多利買王朝管治巴勒斯坦100多年中,都以埃及為其政治中心,而這裡則是作為與西流基王朝的緩衝區存在著。統治者對猶太人的態度是相當寬厚的,猶太人可以像在波斯時期一樣擁有一定的自治權,宗教領袖們仍然也是百姓的民間領袖,耶路撒冷也還是猶太百姓的政治、宗教中心。除了有時會因南北二王的爭奪而陷入到戰爭中以外,生活在這裡的猶太人生活還是比較安舒的。

從主前301年多利買王朝正式接管巴勒斯坦起,一直到主前198年西流基王朝攻陷巴勒斯坦為止,共興起六位大祭司,足見多利買王朝真是給予百姓的宗教自主與自由權是何等之大了。這六位大祭司作為了解分列如下:

安尼亞一世(Onias),約主前320—290年;西門一世(Simon Ⅰ),約主前290—275年;以利亞撒(Eleazar),約主前275—260年;瑪拿西(Manessah),主前260—245年;安尼亞二世(Onias Ⅱ),約主前245—220年;西門二世(Simon Ⅱ),主前220—198年。

這六位當中,最出名的就是西門一世,他被稱為「義者」,次經中《便西拉智訓》稱頌他說:「同胞尊他為貴,族人以他為榮。」按猶太傳統說法,他不僅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的大祭司,而且也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優秀教師。

他更組織重建多利買一世在奪取猶太時拆毀的耶路撒冷城牆,也修理了聖殿,更在聖殿附近挖掘了一個巨大的、作為乾旱或戰亂被困時所使用的蓄水池。

這南北兩朝在主前280年之前都處於鞏固內政時期,雙方相安無事了幾十年的時間,人民也得以享受這短暫的太平時光。如果不是統治者們的野心,或許世界要遠比我們所看到的更為美好。可惜,人的欲望總是無止盡的,尤其是想要一統天下的那些所謂王者,他們的興起也預示著戰爭的開始、太平的結束。

相關焦點

  • 關於伊朗:曾是不可一世的大帝國,卻也受異族統治
    公元前600年左右,伊朗人(雅利安人的一支,伊朗在波斯語中的意思是「雅利安人的國家」)攻佔尼尼微,也終結了亞述帝國,就這樣開創了一個橫跨印度河流域到埃及的大帝國。伊朗人稱霸整個古代世界,其統治者在古希臘史書中經常被稱為「大帝」,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居魯士、大流士、薛西斯。你也許記得,大流士和薛西斯曾經妄圖徵服希臘,卻慘遭失敗。
  • 王昊聊古代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對埃及的統治,託勒密王朝時期
    託勒密王朝沿襲古埃及的統治制度,實行神權君主專制。託勒密二世將前國王尊為神,他代表神實行對國家的統治。國家沿用古埃及的國家專制體制,行政管理分上下埃及兩部分,每部分包括幾個州,州下設置縣,最基層為村社.官吏制度同樣仿照古埃及官吏制度,官位分成幾品,財政大臣官職最高,兼管一切行政,相當於宰相。地方財政官也在地方官吏中地位最高,軍事將領主要是希臘人。
  • 蒙古帝國治下的東北亞,也是關於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故事
    本書對蒙古帝國衰亡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勾勒了 14 世紀 60 年代東北亞各方勢力,即帝國皇室、高麗王室、中原地方武裝和叛軍首腦在跌宕起伏、暗潮洶湧的風雲中此消彼長的變遷過程。作者簡介魯大維(David M.
  • 城牆、城堡、護城河,查士丁尼一世為何在希臘做起了「建築設計」?
    畫面表現的是1453年5月29日那場激烈的戰鬥,那是一場實力相關懸殊的戰鬥。數百年後,學者們在大量文獻中發現了這段塵封的歷史,拜佔廷帝國輝煌的歲月和燦爛的文化,重新展現在人們面前。一、查士丁尼一世通過一系列活動建造他的帝國之路拜佔廷帝國在公元五世紀後期和六世紀初期實力大為增強。
  • 《聖經》裡有哪些被證實的預言?
    《聖經》是一本關於救恩的啟示書 眾所周知,公元前1500餘年到公元前400餘年期間記錄的舊約聖經,其中出現了很多預言,有關於城市、國家和人類歷史的預言,但最重要的是有關耶穌基督生平的預言(參考《約翰福音》5:39、46;《路加福音》24:44)。
  • 從元首政制到王朝統治:羅馬帝國早期政治史研究路徑考察
    被塞姆忽視的羅馬社會中、下層人群,如平民和被釋奴、軍團士兵和帝國行省居民都進入了他的視野之內。1977年出版的《羅馬世界的皇帝》是米拉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這本書中,他藉助皇帝和被統治群體之間的互動視角來考察羅馬皇權的性質。正基於此,他提出了「皇帝即皇帝所做之事」的著名論斷。
  • 失落的帝國 • 古埃及
    這種文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書寫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紀念碑、廟宇的牆壁或石塊上,所以被稱為「聖書體」。1799年,法軍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維耶•布夏賀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港口城市羅塞塔發現了「羅塞塔石碑」。石上刻有三種文字,分別是聖書體、世俗體和古希臘文。
  • 揭秘吐蕃王朝的終極密碼和預言
    第二道密碼:緣於松贊幹布時期的吐蕃王朝大相祿東贊藏於密室的預言。祿東贊藏在密室的預言是,在松贊幹布玄孫代,名字中有赤與德的贊普是,吐蕃將成為信仰佛教的世界。吐谷渾和蘇毗國受佛教影響較早。象雄王國在公元前2000年前就存在,鼎盛時期統治青藏高原,信仰雍仲本教佛教。
  • 聖經《啟示錄》中獸印666的預言的應驗
    現在的應用目標是完全脫離錢包和銀行卡。 hanti強調:我們活著說大多數人最終都會像《終結者》或《黑客帝國》這樣的電影說明所描繪的,稱為『超級人類』。」聖經末日666獸印預言成真(視頻)這個世界上每天發生各種事,紛紛指向聖經的記載!其中,666晶片即將問世,就證明,聖經記載千真萬確!看看北京電視臺的新聞報導!
  • 「聖經密碼」的驚人訊息 預言歷史大事件 未來已來
    原來,聖經密碼隱藏在希伯來文的原版聖經中,排列方式就像巨大的縱橫字謎,可以向左、向右或上下,以等間距跳躍的方式拼出詞句,而在這些詞句附近,也會有跟它相關的訊息出現,構成一個完整事件。例如「創世紀」中的這一篇,就出現納粹那段黑暗歷史的訊息,還有「民數記」這一篇,則同時出現了柯林頓跟總統這兩個訊息,不只是歷史人物,甚至連天災,聖經中也早有預言。
  • 聖經中最令人遺憾的一位王,他的死是一個謎
    公元前七世紀末期,是兩個帝國的交替時期:縱橫三百年的亞述帝國驟然衰落,讓位給新興起的巴比倫帝國。在此之前,埃及是亞述帝國的附庸國,而猶大也飽受亞述帝國的攻擊和欺壓。大部分材料,將亞述帝國的覆滅定為公元前612年,以尼尼微城的覆滅為標誌(如同《那鴻書》所預言的)。
  • 科幻聖經:《銀河帝國》系列,到底影響了多少各行業領袖?
    阿西莫夫還最早算出了宇宙中粒子總數,大約是2.2x10^79個,和目前比較公認的10^80個基本在一個數量級。大神艾薩克·阿西莫夫曾經在 1980年代對今天的世界有諸多語言,都已經成為現實!比如:1、發明並普及具有視頻和語音功能的個人通訊裝置完全準確,不過現在有個簡單的名字:手機。
  • 【聖經百科】聖經的奇妙預言和末世預言+十個末世聖經預言
    在路加福音21:29-31,當耶穌設比喻說:「你們看無花果樹和各樣的樹;他發芽的時候,你們一看見,自然曉得夏天近了,他發芽的時候、你們一看見自然曉得夏天近了。這樣,你們看見這些事漸漸的成就,也該曉得神的國近了。」有些基督徒學者相信無花果樹代表以色列國。這經文有時也解釋為以色列國重獲主權的時候,末期的時刻便開始了。
  • 世界主要文明地區進入帝國時代的時間及帝國版圖的面積
    不過,各文明進入帝國時代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可以確定的。所謂帝國,顧名思義就是「皇帝」統治的國家,具有鮮明的對外擴張性。不過帝國本是泊來詞,我國本沒有這一稱謂,只有王朝,而現在則接受了這一名稱。人類的文明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自東向西可以分為中國、印度、中東、歐洲四大板塊,而中東又可以分為兩河文明、古埃及文明、波斯文明三部分。
  • 近代西歐格局的出現:墨洛溫王朝被替代,加洛林帝國的形成、瓦解
    在歷史的發展中,「勇敢」的人建立起了法蘭克王國。接著,法蘭克王國變成了加洛林帝國。之後,隨著加洛林帝國的發展變化,近代西歐諸國就逐漸萌芽、出現了。 一、隨著與羅馬人的合作,薩利克法蘭克人克洛維創建了墨洛溫王朝。
  • 從米蘭敕令到君士坦丁的陷落:基督教發展中的希臘路線
    阿波羅屠龍聖喬治屠龍,聖喬治殺死吃人龍怪的傳說是古希臘神話中阿波羅屠龍的基督教版本,甚至聖喬治騎馬的形象都源於希臘化時代典型的「色雷斯騎士」浮雕藝術當基督教越來越贏得民心的時候,它的兩個主要「競爭對手」——經典哲學和多神教——卻逐漸沒落了。
  • 聖經揭秘 列王紀上 列王紀簡要介紹 漫話所羅門
    按照百科資料,列王紀在希伯來聖經裡原為一整冊,現在的舊約聖經和合本依照希臘文譯本將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分割的界線大概是按篇幅的長短而定,並沒有特殊的用意。確實,我們看到上下兩卷長短是差不多的。在聖經裡,很多紀或者記行文風格都似,並且聖經所有地方都強調先知的工作,因為聖經就是強調神和宗教的,而先知才代表神和宗教,先知一般是不犯錯的,指導王的工作的,王就算最受神的喜歡,也只是代表世俗統治勢力而已。一般王的統治時間長、統治成就高,聖經作者就寫他比較受神喜歡,統治時間短、經常發生事故或災禍的,作者就寫他受神的厭棄。
  • 會議︱古代世界的「帝國」與「帝國治理」
    在第一個議題「古典世界的『帝國』與『帝國治理』」相關問題中,魯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魏鳳蓮教授通過例舉公元前5世紀期末雅典帝國政治鬥爭中的宗教事件,如赫耳墨斯神像被毀、亞西比德保護下的厄留斯密儀式遊行,以及阿吉紐斯戰後將領的判決等,分析宗教禮儀制度作為雅典城邦的政治基石在希臘人民中的重要作用,闡釋了宗教禮儀制度與雅典城邦的關係;南京大學世界歷史系的祝宏俊教授認為,由於斯巴達公民人數銳減、公民內部分裂、
  • 書摘|令人馴服的帝國:羅馬人怎樣統治世界?
    公元前1世紀及之後,許多描述羅馬勢力的詞句背後無疑都隱藏著掌控世界的想法(「一個沒有邊界的帝國」,就像朱庇特在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中所預言的)。波利比烏斯想像羅馬人在這個更早的階段是受那種貪婪的帝國主義意識形態或某種昭昭天命的驅使,但就像他本人對事件的講述所清楚表明的,這是錯誤的想法。驅動羅馬人的是滲透在羅馬社會各層面的對榮耀的渴望、對徵服的欲求,以及對勝利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的純粹貪戀。
  • 「帝國」概念在西方和中國:歷史淵源和當代爭鳴
    因此,筆者在此也無意對「帝國」給出一個本質性的定義,而是從學術史的角度,對西方文化中「帝國」概念的歷史淵源做一初步考察,並對當前學術界關於「帝國」概念的討論作一簡要評述。由於當代漢語中的「帝國」概念也是借用自西方,一些學者也將「帝國」概念運用於中國古代史。因此本文也將從「帝國」概念的歷史淵源及其內涵著手,討論這個概念是否適用於中國古代王朝及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