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是什麼東西?一切還不就是那麼回事,一切都毫無意義

2020-12-05 小棉花糖愛科技

在傳統的思維方式中,拜拉特曾問道:「真理是什麼東西?」一切還不是那麼一回事,沒有什麼東西是有意義的。

真理是啥

誰說不是呢?我還在深思,量子哲學第一個問題仍然是思維的對象到底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最簡單、最明了的答覆就是,首先指明物質對象的真值在哪裡。真理是一個思維邏輯訴求的名詞,對真理的價值追求,量子哲學觀與傳統哲學觀有截然的不同。在這裡,真理的標準不再是客觀而是客體觀。尤其是強調,它必須與物質的對象保存動態的一致性。這種動態的性質是由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這樣一來,我們觀念的變化就不再允許由任意主觀設定去框定。我們是否能夠認識到,相干思維的概念與相關思維概念的不同,相干思維的內容與相關思維內容的區別,關係到能否堅持量子物理對動態物質對象保持一致的價值描述取向。是否能夠刷新物理科學的真值標準體系,這是能否堅持相干思維邏輯,認識論、方法論的關鍵。

對思維對象的性質分析、把握,是量子物理邏輯學的基礎。我們已經認識到,感覺與感覺到的物質對象,與我們的意識、精神的反映,有不同性質的差別。而量子物理相干思維的內在核心,是如何把握什麼是正確的標準。

兩者的區別,不同概念的內容分析,去表述與(感覺系)物質對象一致的思維形式和理念。我們通過何種思維形式,才能形成與傳統意識、精神反映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內容,如何定性、定量的表述物質世界對我們精神世界的約束關係,這是量子相干思維需要在基礎理論方面,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相干邏輯關係的論述首當其衝。感覺是一切感性事物存在的反應方式,通過意識的判定,我們可以把握感覺來自的方向。對於外部物質世界物質的認識,自然界形形色色,又豐富多彩具體實在的物理變化內容,它顯然不是先驗思維、預設、形上學的思維方式,能夠完全解讀的。

感覺到的物質世界,往往受到意識、精神已有框架和有限經驗指導,受某種思維形式的約束。相關理性思維的模式,在意識、精神的反映層面,由於不能超越出思辨的範圍時,就只能停留在相關邏輯變化的範疇中。通過相干邏輯思維的把握,通過相干思維與相關思維表述內容不同的反映,相干思維蘊涵物理學的特殊表述,才能被揭示出來。相干邏輯學的底蘊,不僅僅是理性思維的一種選擇方式,而且是徹底的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思想體系,是對物理哲學完整的理論建樹。

量子物理的哲學原理,以物質世界的獨立性作為思維變化的依據、內容、表述的對象。通過相干邏輯關係,我們能夠進行科學的物理思考。但是,如果邏輯除了使人僅僅熟習於某種思維活動的形式,而沒有指明思維要實現的具體任務,相干邏輯對於我們,也許就不會帶來什麼新的認知?

從研究思維科學的領域看,傳統的相關形式邏輯,也是一種引導直覺意識習慣的思維表達,相關邏輯思維的結構基礎、源發形態、理論體系依據,其伸張、演化的維度,已經被傳統哲學長期固化。一方面,對於人來說,理性思維的知識,即使只是單純的主觀活動,也能夠比較明確的具有實用性,滿足人的一般性需求,他想說什麼,他想做什麼等等。但是,相關邏輯的思維方式,當應用於物理學時,面對物質對象的變化與運動,我們要通過數學、幾何或某種抽象的邏輯關係的量化描述,找到與此對應可以給出精確物理量,找到動態、同步的時空演化形式,就不能再沿用傳統形上學的思想維度。如何建立起物理相干思維的邏輯關係,突破精神世界純粹理性自變的邏輯框架,這始終是物理哲學孜孜不倦的理論訴求。

相干邏輯內涵的哲學性質,如何去定義?無論何種思維,都歸屬於精神範疇。從傳統相關思維一般的反映內容來看,它通常的意義是主觀的、精神的、也是感覺、直觀、想像、欲望、意志等,並列雜陳的混合反映。無論何種思維活動,它呈現的反映形式都是抽象的,思維是具有能動性的變化,是主觀能動還是客觀能動或是客體觀能動,思想的維度、依據、反映的結構、方式不同,內容也就完全不同。在相干思維的定式下,只允許對感覺的對象,進行客體形態約束下的同態反映。

概念及內容的表述,必須有物質實體的對應存在,所謂相干思維的動態變化,只能是對物質實體存在的某種反映。量子相干論的實體觀,並不是僵化、機械、被動的反映論。它並不拒斥和缺乏理性思維的創造與想像。相反,相干思維的邏輯形態,思想的內涵由於正確地反映了外部物質世界的運動與變化,思想維度有來自物質實體真值的決判,則更具有思維科學的簡潔性。任何科學的重大發現在本質上表明,它不可能是經驗思維的產物。具有相干性質的物質世界,我們只要求在觀察時,對它的注意力和抽象力,納入到與感覺保持一致,相干知覺的反映體系中去。通過相干邏輯思維的訓練,建立起正確的觀察、表述方法,與對物理對象的變化儘可能作出一致的表達。

相關焦點

  • 佛學認為一切無常,任何東西不可能永恆存在,一切東西都是暫時的
    如果我們沒有特別提起注意,通常會那麼想,對不對!事實上,因果不是前後,也不是左右,也不是上下。假使有先後、有所得,有一個因,然後得一個果,把這個果造一個實體的東西,那麼這個所得、所造皆是無常。凡是世界一切的東西,有一個形狀,有一個作用,都是無常。無常是佛學的名詞。佛學認為世界一切無常,任何東西不可能永恆存在,世界一切東西都是暫時的。
  •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理解現代性之一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書名源自於馬克思的一段話——生產的不斷革命,一切社會關係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確定和騷動不安,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區別於過去一切時代的特徵。一切固定的凍結實了的關係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古老的令人尊崇的觀念和見解,都被掃除了,一切新形成的關係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
  • 資訊理論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上帝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可能性,只要這個東西,不違反數學,不違反資訊理論,就一定會存在。哪些拿著主觀當客觀的人,都是被這樣的把戲蒙了。主客觀統一於資訊理論要說有沒有真理,還真有一個,就是資訊理論。資訊理論不分主客觀,根本不用做什麼資訊理論實驗,純數學推導就行,計算機仿真就行。
  • 是否有一種真理能夠解釋一切?
    在自然界的所有物質的運行過程中,在宇宙的運行中,邏輯到底起什麼作用?人類認識物質世界規律的學問叫做物理。物理學的本質是用數學符號來描述自然界的真理的運行過程,並且可以在紙面上進行推導。那麼數學到底是真理的完美模擬還是拙劣模擬呢?
  • 第51課複習:我所看到的一切,不具任何意義
    第二課開始為後面「我要真的看見」埋下伏筆了,《課程》告訴我們看到的一切沒有意義,即使有個意義,也是你賦予的意義。 它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發起一個願心,讓心中某個地方產生一個鬆動,如果《練習》開篇沒有產生這個鬆動,後面的練習幾乎是無效的。
  • 「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還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愛因斯坦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作為科學家這樣說,說明他不僅是大科學家而且還是大哲學家。真理本來就在那裡,不管我們現在是否知道,真理就是真理,否認或贊成都是我們一廂情願的事。基於真理的存在性,「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意味著一切都是真理的運作,那還有什麼沒有被安排好的嗎?雖然宇宙間發生的很多事情,尤其令我們悲傷遺憾的事情,我們稱之為悲劇,例如天災人禍,但是從宇宙視角看,都是有原因的,雖然是錯綜複雜的原因,甚至是我們都不清楚的原因,佛教稱之為三世因果律。
  • 哲學的本體論——什麼才是最真實的東西?
    哲學的本體論的內容就是關於「什麼是最真實的東西?」的研究,實在的本質是什麼?實在是一個評價性的術語;它是一種衡量在我們對世界的理解當中,什麼是最基本的和什麼是最真實的問題?最基本最真實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說沒有東西是最真實的,那就是說我們完全不相信世界這一回事,或者完全不相信我們用於相信世界的心靈的存在。
  • 【一周新書推薦】排斥一切先驗主義、一切盲目崇拜和一切永恆的真理
    她們都有著棕色皮膚,在社區舞蹈教室認識,二人最初的狀態也與莉拉與萊農十分相似:「在認識初期,我們非敵非友,連熟人也算不上:我們很少說話。可我們總是相互在意,無形的紐帶將我們維繫。」她們都夢想成為舞蹈演員,但只有特蕾西有天分,而另一個女孩——也就是這本小說的敘述者「我」——只有滿腦子奇奇怪怪的想法:關於韻律和時間,關於黑人和白人,關於自由和不自由。
  • 「以人為本」的哲學家,人是萬物的尺度,一切真理都是相對於人的
    他進入雅典,為其制定過法典,還和民主派的卓越政治家伯裡克利結為摯友,風頭一時無兩。他的哲學回歸人道,以人為本,與我們曹操說的「天地間,人為貴」的思想不謀而合。正因如此,他才要徹底抹去神存在的位置,可以說在諸神並起的古希臘傳說年代,普羅泰戈拉堅持「無神論」是難能可貴的,他最後還為之獻出了生命。
  • 這一切都是假象,並不曾發生過的一切
    答:因為社會用金錢在衡量一切。為什麼你認同這個標準?答:因為大部分人都這樣。通過連續的追問,事物的本質才會浮出水面。表面上認為自己失敗,其實根本的原因是由於用別人的評價系統來評價自己,導致自己心裡上的落差。所以,如果覺得自己在這套金錢體系上失敗的人,永遠不會有成功的一天,因為金字塔的頂端幾乎不可能觸及。要改變自己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就是改變自己對這套系統的價值認同。
  • 如果活著本身毫無意義,那麼追求無意義的意義又有什麼意義?
    小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或者爭取一件東西的時候,也不會問為什麼,有什麼意義。比如當我們喜歡一個皮球的時候,我們會完全沉浸於此,而當我們發現一個新的玩具汽車的時候,根本來不及想我打球有什麼意義,玩具汽車有什麼意義。不光喜新厭舊,而是瞬間棄舊求新。那時候也不會瞻前顧後,只知道小汽車是我想要的,我就要爭取它。
  • 如果你聽到真理卻不行動,那麼它就是毒藥
    全世界的人類都有各式各樣的恐懼和各式各樣的快樂。他們和你一樣遭受著痛苦。就像你一樣,他們祈禱,他們執行各種各樣荒唐的儀式,他們像你一樣通過各種儀式尋求刺激和感官享受。所以你和全人類共有同一個意識,你就是整個人類。首先理性地看到這一點。這個地球上的每一個人,無論他的宗教或者信仰是什麼,都受著苦。每個人都或深或淺地遭受著痛苦,然後試圖避開痛苦。
  • 為什麼連愛因斯坦都認為一切都是設計好的?
    典型的就是科學家晚年信奉神學,牛頓就是經常被拎出來說事的物理學家。但實際上,在歐洲中世紀,西歐的各個國家都是基督教國家,當時的新生兒出生後都要受洗,信基督教就好比中國儒家一樣。因此,牛頓是從小的信奉基督教,而不是到了晚年才開始信。除了牛頓這種謠言,還有兩位完全的無神論者愛因斯坦和達爾文,畢生都未曾信奉過神學。但是也經常被造謠到了晚年開始信奉宗教了。
  • 神問答|如果量子力學是對的,人生是否毫無意義?
    在宇宙面前,一切事物丶所有的目的結果都是瞬間。人生算得了什麼?人類算得了什麼?地球算什麼?太陽系算什麼?銀河系算什麼?無所謂崇高,無所謂偉大,無所謂意義,無所謂永恆。丶如果把人生意義定義為一個過程,那就是有意義的。既然人\生僅是一個過程,那怕是極微小的瞬間,那也是參與宇宙演進發展大進程的一部分,為宇宙洪荒澎湃激流中一個獨一無二,或者唯二有二(量子態的)的細小的浪花泡沫。
  • 真相大反轉:是我們在求真理,還是真理在求我們?
    真理就存在我們之中,真理存在於我們的認知裡,真理就存在於我們的行為中。其實,真理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認知裡,只是我們不知道哪些部分是真理;真理一直呈現在我們的行為中,只是我們不知道運用了什麼真理。我們判別真理標準的模糊與混亂,使我們遺憾地錯過了真理。我們只是把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道理看成為相對真理,相對真理其實就是可以幫助我們達到目的的工具。
  • 「不要認為一切大好,就能毫無忌憚」(不無道理)
    大壯卦下(伍)雖然人人嚮往大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當我們陷入被動時,應該怎樣應對才能順利度過難關呢?公羊是很猛的,它會不顧一切,不管前面有什麼就是要往前闖。撞到最後自己的角都被卡住了,沒有辦法退。也就達不到當初的願望了。它想做事情做不了,想退也退不了。這是什麼原因?因為它「壯極」。它在整個大壯卦的最高位。
  • 真理不僅僅是事實
    最終,一個很大很抽象的單詞——真理——成為文化危機的中心,不由得召喚哲學家前來處理這個問題。把它們送回去。哲學家們的真理問題與世界的真理問題並不是一回事。後真理辯論並不能依靠更好的理論輕易得到解決。在很多時候,人們非常清楚究竟是什麼東西讓某事成真。
  • 比硫酸還「酸」的它,強度是普通酸的10億倍,能夠溶解一切卻對它無...
    說起硫酸,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了,不過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比硫酸溶解性更強的東西存在,並且它的強度是普通酸的10億倍,如此強度的溶解度,估計很多人聽到這個數據後,都覺得有些望而生畏吧,這就是被人稱為世上最強酸的「魔酸」。
  • 美國科學家的一切靈感來源
    當時全球大部分地區都生活在戰爭動蕩之中,大量人才被美國安全的環境,開放的思潮所吸引,美國對人才也是來者不拒,甚至二戰後,吸收了為納粹日本效力的一批科學家,這些人身上多少都有汙點因為美國的庇護而免於刑責。那麼這些頂級科學家的靈感都來自哪裡。有人採訪過上萬名成功人士,關於他們成功的關鍵點,回答出奇的一致:靈感直覺!愛因斯坦說過,上帝不會扔色子。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我們無需做太多掙扎!
  • 《等待戈多》,等待其實是毫無意義的,是一種虛無
    無盡地等待一個未知,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其中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見證各種各樣的變故,欺凌壓迫,溜須拍馬,模仿扮演,爭吵辯解,愛慕崇拜,日復一日,周而復始。這便是人生。他們說,等待戈多寫的是戰爭時期人們的心境。其實戰不戰爭,人心都是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