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哲學家,人是萬物的尺度,一切真理都是相對於人的

2021-01-11 文哲殿堂

在公元前500-400年間,古希臘湧現出了一批「智者學派」的哲學家。它由普羅泰戈拉 Protagoras(481-420 BC)奠基,經普羅迪科斯Prodix、高爾吉亞Gorgia、希庇阿斯Hippias發揚光大。

為什麼稱他們為智者學派呢?

畢達哥拉斯說,只有神才能叫「智慧的」,人充其量只能叫「愛智慧的人」(即哲學家的由來),畢達哥拉斯很謙遜,他就讓別人稱其為「愛智慧的人」,而不是「智者」。

但與畢達哥拉斯不同,出身於阿布拉德(Abdera, Thrace),並在雅典教書的普羅泰戈拉,就毫不避讓地自稱自己是「智者」,這一行為本身就體現了他回歸人性,以人為本的哲學思想。

他進入雅典,為其制定過法典,還和民主派的卓越政治家伯裡克利結為摯友,風頭一時無兩。

他的哲學回歸人道,以人為本,與我們曹操說的「天地間,人為貴」的思想不謀而合。

正因如此,他才要徹底抹去神存在的位置,可以說在諸神並起的古希臘傳說年代,普羅泰戈拉堅持「無神論」是難能可貴的,他最後還為之獻出了生命。據記載,大約在公元前411年,普羅泰戈拉因受雅典人指控瀆神而被驅逐,乘船離雅典途中翻船溺水而死。

普羅泰戈拉從人本主義出發,以人的尊嚴和價值為主要考量。他說出了那句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但隨後他又有些畫蛇添足地說「符合這尺度的才存在,不符合這尺度的就不存在。」前一句話是偉大而成功的探索,但這後一句話,表明他的思想仍然受到形上學的影響,甚至過分高估了人的作用,這就有些中國講的「人定勝天」的味道了。

他隨後又說道:「人稱之為『真理』的,無非是他自認的真理,即事物在他眼前表現出的樣子」,他始終認為一切真理都是相對於人的。比如吹來一股空氣,有人認為熱,有的人體質不好就會覺得冷,這就是人為萬物尺度,一切真理都相對於人的外在表現。

普羅泰戈拉人本主義的誕生,可能是他在雅典神話體系囚籠下做出的覺醒與反抗,但是他比較激進,以致於有些「矯枉過正」。

他過高地強調人本,乃至有些「為達目的不折手段」的意思,所以,他難免受到如「無神論者缺乏信仰」等觀點的詬病。

關於他的一個著名例子,就是普羅泰戈拉因為他的學生歐提勒士沒有付學費而起訴了學生。

本來,歐提勒士跟他學習,約定好自己打贏一場官司,就說明學業有成,就付給普羅泰戈拉學費。但可能歐提勒士辯才不佳,總是打不贏官司,那普羅泰戈拉不就白教了嗎?

情急之下,為了錢財不折手段,普羅泰戈拉把不付學費的歐提勒士告上了法庭。

那有意思的事就來了:如果普羅泰戈拉打贏了這場官司,那麼他將從歐提勒士那兒獲得學費;如果歐提勒士打贏了這場官司,就說明他學業有成,他仍然要付給普羅泰戈拉學費。這一頓操作,堪稱神來之筆,也刷新了他的下限。

在那個年代,普羅泰戈拉堅持無神論,是思想的進步。但過於抹去神的存在,可能會導致信仰缺失,和妄自尊大的人本主義發展,最終會導致自私自利,人定勝天等思想的發酵,甚至可能對人類,對自然造成嚴重後果。

【薩米託爾· 羅莎(Salvator Rosa)在埃爾米塔日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 )畫的德克利特(中)和普羅泰戈拉 (右)】

相關焦點

  • 究竟,哲學家們都幹了什麼?Part Two
    既然世間萬物都臣服於運動規律,那麼人的思想感情是不是也是這樣呢?是不是我們頭腦中思想意識也是物質運動的結果?用物理學去解釋包括人類意識在內的整個世界,這種觀點就叫做「機械論」。之後又出現了決定論,決定論的意思很簡單,既然世界萬物都可以用物理規律來解釋,那麼每一個事件之間必然要遵循嚴格的因果律。舉個例子,下個中500萬的其實已經決定好了,一切都是計算好了的,聽上去還不錯啊,還能預見未來,多好。
  • 我們是否應懷疑一切?哲學上的缸中腦
    世界上有絕對真理和絕對正確的事嗎?我想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在內心問過自己。筆者從真理的定義、絕對與相對的本質、世界的無限廣大及發展的無限性等方面駁斥了絕對真理論。筆者認為不存在絕對真理,真理都是相對的;堅持真理都是相對的,與堅持可知論、堅持客觀真理並不矛盾;真理都是相對的也不等於相對主義。世界如果沒有真理我們是否應懷疑一切?既然世界並沒有一條絕對的真理,那麼我們是不是就應該懷疑一切否定一切?
  • 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誰是世界的主宰,人,還是大自然?有人說:「世界上如果存在神那麼神便是天上的主宰,而人類則是世間萬物的主宰。」自然,世上並沒有神的存在,那些所謂的神明論,也只是人們自己虛構出來的。那麼人類就是萬物的主宰嗎?人類是最高等的動物沒錯。人有思想,有感情有著低等動物沒有的智慧。人類能發明創造出幾乎他們想要的一切。人有感知和判斷能力能力,能夠分析美與醜、善與惡,萬物的理,事物發展的規律。人在低等動物眼中是至高無上的,人能夠使動物畏懼。但是,我們沒有資格掌控自己的生死,一切都是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進行著。
  • 哲學家費爾巴哈:是人創造了上帝,而非上帝創造了人
    自笛卡兒開始,西方哲學一直與宗教和神學區分開來,但近代哲學仍然以神為討論起點,只有極少數的哲學家沒有詳談神的必然性和作用。兩者的根本差別只在於:神學由基督教經典和教義出發,而哲學由理智出發。而現代思想的其中一個標誌,就在於對神的討論越來越脫離崇高性,宗教權威也已經不再被視為真理的最高根據。
  • 哲學家們都幹了什麼(10)——主宰一切的拉普拉斯妖真的存在嗎
    一切物體運動都是可以計算的古希臘的一些流派觀點開始慢慢興起,其中有名的就是「機械論」。重提機械論的人也是英國的一位哲學家:霍布斯。霍布斯喜歡用鈴聲來說明他的機械論觀點。法國有個醫生寫了一本書《人是機器》,說人體完全按照力學規律運動,精神只是人體腦細胞運動的結果。用機械論流派的觀點來看,世間萬物的規律和密碼都存在一組數學公式當中,我們只要發現這些公式,一切都會豁然開朗。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機械論背後延伸出來的:決定論。
  • 人類探索宇宙自然數萬年,而所謂的「終極真理」到底身在何方?
    在探索自然和宇宙中,人類不斷地發展知識,擴大自身閱歷,並夢想著終有一天,我們這個宇宙和自然的產物會利用我發達的大腦洞悉世間萬物,發現宇宙中最最徹底的終極真理。叔本華說:「人是形上學的動物」。這種「形上學」根本體現在對無限事物的追崇中。在生物學裡,人也是動物;但在哲學中,人不是動物,因為人有高度發達的大腦,這種高度發達的大腦帶給人類理性,使人類在好奇與閒暇中產生對周圍事物乃至世間萬物的追問。
  • 「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還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愛因斯坦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作為科學家這樣說,說明他不僅是大科學家而且還是大哲學家。真理本來就在那裡,不管我們現在是否知道,真理就是真理,否認或贊成都是我們一廂情願的事。基於真理的存在性,「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意味著一切都是真理的運作,那還有什麼沒有被安排好的嗎?雖然宇宙間發生的很多事情,尤其令我們悲傷遺憾的事情,我們稱之為悲劇,例如天災人禍,但是從宇宙視角看,都是有原因的,雖然是錯綜複雜的原因,甚至是我們都不清楚的原因,佛教稱之為三世因果律。
  • 我的人生遊戲《哲學家都幹了些什麼》怪物攻略
    本篇為《哲學家都幹了些什麼》怪物的打法攻略。(總結自《哲學家都幹了些什麼》)哲學好討厭蘇格拉底的人生概括起來就是兩句話,喜歡問別人問題,然後被判死刑了。雖然死的悲壯,但容易被忽略的是他是被500人的陪審團審批死刑的。
  • 能量是萬物的尺度——麥克斯韋妖隨筆之七
    然而,這兩個理論都有不足之處。相對論不能用來處理小尺度範圍內的物理現象,而量子力學在高速的情況下不適用。因此兩個理論都不能解釋小尺度區域中的高速現象。人們就想,能否把這兩個理論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新的理論,來處理一切空間尺度、一切速率範圍的物理現象呢?答案是肯定的,這個理論在1930——1950年期間逐步建立起來,叫量子場論。
  • 人類史上最偉大的15位哲學家,一生至少要讀一次(收藏)
    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乃要擔當永遠的罪。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 你們所聽的要留心。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 哲學家王東嶽:我們都生活在假象中卻不知客觀世界是什麼
    叔本華說:「對一個人而言,假若他看見的眾人和萬物,都不曾時時看上去僅僅是幻象或幻影的話,他就不會是一個擁有哲學才能的人。」 可見,西方哲學從一開始就建立在眼見為虛的基礎上。我們講小孩之所以幼稚,就是他看這個世界所有東西都是新鮮的,但亞里斯多德說:「古今來人們開始哲理探索,都應起於對自然萬物的驚異。」
  • 為了真理直面死亡,科學界的哲學家——阿基米德!
    殊不知那個在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物理課本上隨處可見的科學家,其實也是古希臘哲學家之一…學識氛圍加上焚膏繼晷的個人努力造就了阿基米德的一生!阿基米德的父親學識淵博,為人謙遜,是一位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在這樣的家庭氛圍影響下,阿基米德從小就對天文學、數學尤其是古希臘幾何學興趣深厚。後來,被父親送到亞歷山大城學習,這些都為阿基米德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人為什麼會有意識?一切可能都與振動有關
    為何對每個人而言、宇宙似乎都一分為二,一半是自己這個主體,另一半則是無窮無盡的客體?為何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意識的中心,同時接受著來自外界的信息?為何有些東西明顯有自己的意識,其它的則不然?老鼠有意識嗎?昆蟲有意識嗎?細菌呢?
  • 海德格爾是怎樣的一位哲學家?
    第一部分區分了兩種類型的哲學家,即「巔峰型」的哲學家與「先知型」的哲學家。克爾凱格爾那裡,存在的真理和真正的基督啟示不是通過一種理性的、邏輯推演的、體系性的或形式化的方式,而是通過一種在極端情境下的生命體驗來達到的,而這種生命體驗完全超出了人的理性的、概念的、形式的思維方式。而在尼採那裡,在虛無背景下襯託出來的人生境況,只有通過「重估一切價值的」「強力意志」才能得到折射。這些對海德格爾的存在哲學起到了直接性的催生作用。
  • 人都喜歡心懷惡意
    人都喜歡心懷惡意,但那並不是要反對一目失明的人或者是不幸的人,而是要反對高傲的幸運者。思想形成人的偉大。 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 德謨克利特:萬物創生於原子,一切的運行遵循定則
    德謨克利特的觀點德謨克利特與留基伯同被認為是「原子論」的創始人,據羅素在《西方哲學史》「原子論「一部分中介紹,因為對留基伯本人並無太多的記載,常使得後人懷疑這個人是否真的存在,但可以通過亞里斯多德對留基波的觀點的反駁來反正這個人的確是存在的。本篇文章暫只介紹德謨克利特的觀點。
  • 最早的古希臘哲學家(四):巴門尼德
    從上次開始,我們為大家介紹圍繞「變化是否存在」這一課題展開爭論的古希臘哲學家。上一期,我們介紹了主張萬事萬物永遠處於流動變化中的赫拉克利特。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走進與赫拉克利特觀點完全對立的埃利亞學派。他們主張,變化根本不存在。
  • 是否有一種真理能夠解釋一切?
    物理學的本質是用數學符號來描述自然界的真理的運行過程,並且可以在紙面上進行推導。那麼數學到底是真理的完美模擬還是拙劣模擬呢?一般的情況下,物理學家需要數學能夠完美的模擬真理。所以現在面對的問題是,如果真理是完美的,用不完美的理論,能不能模擬完美的東西。同時,如果真理是不完美的,那麼真理還是不是真理。》有很多問題是沒有辦法在邏輯層次上解答。或者說從純邏輯的觀點上,沒有辦法給出確定性的結論。
  • 真理不僅僅是事實
    最終,一個很大很抽象的單詞——真理——成為文化危機的中心,不由得召喚哲學家前來處理這個問題。把它們送回去。哲學家們的真理問題與世界的真理問題並不是一回事。後真理辯論並不能依靠更好的理論輕易得到解決。在很多時候,人們非常清楚究竟是什麼東西讓某事成真。